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05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docx

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教案

实习二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价个体或者群体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评价依据的是生长发育标准。

目的要求

熟悉生长发育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的方法;

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仪器与材料

小分规、直尺、铅笔、坐标纸、橡皮擦。

一、生长发育个体评价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个体生长发育的评价内容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包括趋势)和各种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营养状态等。

(一)、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主要用于评价个体的生长发育的水平。

可以利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两种方法来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

见表实习2-1,均数标准差法以

四个水平,可以划分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五个等级。

同样百分位数法也是以P3、P25、P75、P97四个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

找到被评价者某项生长发育指标实测值所处的等级,以此来判断生长发育的水平。

(二)、曲线图法

曲线图法是根据离差法或百分比法的原理,将某地不同性别各年龄儿童青少年某发育指标数值在坐标纸上制成发育曲线图,作为评价儿童少年发育的标准。

标准曲线图的制作:

根据表实习2-2提供的资料,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为纵坐标,先将年龄别身高的均数在坐标纸上标出,将这些均数连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然后在各年龄身高均数的纵坐标方向,用小分规分别向上、下量取±S、±2S,并分别连线,组成一张“五线图”。

最后标明纵、横坐标的含义和单位、图例和名称。

注意:

(1)为了作图的方便,本次实习各指标的取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各年龄组的身高值应该对应横坐标上年龄的组中值。

(3)标准曲线图的纵坐标最低值应该小于表实习2-2中最小值-2S。

同样,根据表实习2-3提供的资料,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为纵坐标,分别作P3、P25、P50、P75、P97等组成的“百分位数曲线图”。

2、评价方法:

根据表实习2-4给出的资料,将男孩逐年的身高测量值分别绘在标准曲线图上,可以对每年身高的发育等级,该男孩六年间的发育速度。

(三)、营养状况评价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可以反映其健康水平和发育水平,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身高标准体重法、营养指数法、皮褶厚度法等。

身高标准体重法:

在小年龄段不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差异,使用单位身高时的体重,制定不同身高时的体重参照标准,可以筛查出营养不良、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等。

根据表实习2-4提供的资料,评价六年间男孩的营养状况。

二、群体发育评价

对不同群体儿童少年,或同一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时一般可用平均数比较法和发育等级百分比法。

(一)、平均数比较法

适用于对城乡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儿童少年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比较。

根据表实习2-8提供的资料,将辽宁省1985年、1991年的身高、体重指标均数,在坐标纸上绘出均数曲线。

如果1991年的指标一致高于1985年的指标,结论为1991年的发育比1985年好,如果各年龄组均数比较结果不一致,应按年龄组做均数的假设检验。

均数曲线做好后,需要在两条均数曲线上选择一个均数之差较大的点,进行水平比较和垂直比较。

水平比较可以评价相同身高水平发育提前了多少岁,垂直比较可以评价相同年龄水平发育提高了多少。

(二)、发育等级百分比法

适用于对于年龄、性别不同的同指标资料的实验前后,或实验组与对照组见进行比较。

表实习2-9,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肺活量进行个体等级评价,分别计算出两班肺活量等级所占的百分比,并进行卡方检验。

注意:

平均数比较法、发育等级百分比法的选择应该根据资料的类型来决定。

板书内容

题目、目的要求、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的应用、标准曲线图的绘制、实验报告要求

实习报告要求

2.标准曲线图、身高标准体重、平均数比较法结果

3.报告递交时间:

3月31日(周三)

报告评分、扣分标准

1.书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者,扣分4分。

2.未写目的要求,扣10分。

3.绘图:

1)两个图的纵、横坐标含义、省略符、单位漏写其中一项,每项扣2分;

2)两个图未写图例,每个扣2分;

3)两个图标题,每个扣2分;

4)表格比例过大或过小,扣2分;

5)表格数据出错,扣2分。

4.曲线图法、身高标准体重法、平均数比较法未进行评价,每项扣10分。

5.平均数比较法未进行水平、垂直比较,每项扣5分。

6.假设检验步骤出错,扣5分。

7.假设检验结果有误,扣5分。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内容,在《必修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

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

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解决方法]动画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应“奇”

教师一上来进行叙述:

前阵子在居民楼那边发生过一次很惨烈的“跳楼事件”,不知道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学生们很惊奇,马上议论纷纷,显出很诧异的表情。

老师接着说:

太惨了,粉身碎骨啊!

──太可惜了,那么好的一盆花!

学生们哄堂大笑,也长舒了一口气──原来跳楼的是花盆啊。

此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

据知情者说,这盆花的主人很懒,把它放到外面窗台上好长时间了。

请思考:

为什么长期位置不动的花盆会掉下去呢?

──自然引出植物的向光性。

2.“发现过程”的主线要“清”

这几个实验的探究过程的学习是本节重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将4个实验连接为一个整体。

而连接的主线就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靠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设计逐步推进,直到得出最终的结论!

其主线大体为:

植物的向光性──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刺激(达尔文)──该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詹森)──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拜耳)──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命名(温特)──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

具体的探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确定了教学主线,设计相应问题,效果肯定不错。

3.板书设计要“美”

通过科学史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发现都是渐进的,许多科学家前后经过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最后才发现科学的真谛。

据此,本节我设置的板书为阶梯状。

能很好的体现逐步推进的发现过程。

设计如下:

4.发现过程的总结要“准”

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这一结论的得出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5.课堂小结要“新”:

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

各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他们坐在了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语言要生动、准确。

选一个小组表演一下。

下面是我的学生创作的一个片段:

甲:

大家好,我是达尔文。

乙:

我是詹森。

丙:

我是拜耳。

丁:

俺是温特。

(原来温特还是山东人?

──作者加)

甲:

我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经过实验,我猜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刺激。

乙:

这种刺激还能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呢!

丙:

弯曲的原因原来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三人一起:

这种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啊!

丁【点了点头】:

通过我的实验,证实这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4.重点及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5.难点及分析:

①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

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三、教法分析

1、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引导生生交流、师生评价,获取知识。

“创设情境现象→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合作发现→释疑→归纳→反馈→应用”为施教方法,完成目标。

2、主要教法:

a.达尔文实验

回顾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生生合作制定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识线索对向光性的可能原因的推测,同时教师引导归纳实验设计方法和要点。

b.詹森、拜尔、温特实验

知识上以问题引导阅读合作讨论突破为线索,方法上迁移达尔文实验设计方法判断詹森实验的巧妙之处,补充对照实验,对比拜尔实验和达尔文实验领悟单侧光引发向光生长原因

c.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以幻灯片展示图片、识图、填图牵引阅读兴趣、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解应用知识。

四、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有“向光性”生活体验、一定实验设计能力,初步了解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能力:

感性思维能力强、抽象理性思维能力弱、个体间学习能力参次不齐、语言组织能力弱、学习过程易受非智力因素影响。

针对策略:

创设情境引领探究或自主阅读,把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训练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方法、通过生生间、师生间评价提升学习能力,通过科学发现过程揭示向光性原因并构建起生长素产生运输、分布知识体系,学会活学活用,独立解决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2、学法指导

创设情境、引领探究;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

在本节课里,先结合素材讲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I、导入【直观展示、激情置疑】

导课:

春色满园关不住,                          ?

设问:

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

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II、新课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首先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指导探究学习思路

【学生活动:

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生活发现:

受到单侧光照射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

 提出假说:

⑴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⑵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⑶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

⑷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验证假说:

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说吗?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下列实验材料根据需要供你选择)

 材料:

胚芽鞘若干、单侧光源、刀片、不透光锡箔、记号笔

教师指导:

分别指导4个小组学生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

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 实验材料的选择;②自变量的设置及可操作性;③ 因变量的预期及测量方法;④  无关变量的控制;⑤  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原则。

活动一:

探究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方案

1组

2组

处理

单侧光照,切除尖端

单侧光照,不切除尖端

结果

不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

向光弯曲与尖端有关

活动二:

探究感光部位在尖端

方案

1组

2组

处理

单侧光照,用锡箔纸遮住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用锡箔纸遮住胚芽鞘尖端下部

结果

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

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活动三:

探究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部

方案

尖端

尖端下部

处理

由尖端向下划线

由尖端向下划线

结果

尖端线连续

下部线断续

结论

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活动四:

单侧光作用下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 

方案

背光侧

向光侧

处理

由尖端向下划线

由尖端向下划线

结果

背光侧尖端下部划线断续片段多

向光侧尖端下部划线断续片段少

结论

单侧光照下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设问:

根据这些实验结论,你怎样解释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结论:

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过渡语:

这种刺激是什么呢?

 

2、詹森 拜尔 温特实验

推测:

尖端产生刺激引起下部弯曲生长,这种刺激一定能传递到尖端下部。

【自主学习、突破重难】

阅读教材内容P47 3-8段、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可迁移、发散由达尔文实验学习中形成的实验设计方法。

①说詹森实验的巧妙之处,你怎样设计对照试验?

②拜尔怎样解释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对比达尔文向光性试验想一想该实验为什么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③你能否用该实验得到的启示来解释单侧光引起弯曲生长的原因?

④温特是怎样找到这种刺激的?

他为什么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各自认识、互补完善、教师指导规范学生小结。

教师精讲:

拜尔              达尔文

 

 

分布多生长快, 分布少生长慢    背光侧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分布少生长慢                                            

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导致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教师简介:

生长素的发现与提取,强调其化学本质。

        

设问:

除生长素外,植物体还有哪些激素?

它们共同特点如何?

幻灯片展示:

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共同特点:

⑴由植物体内产生

⑵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过渡语: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特点和分布部位怎样?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教师展示植物图片,学生识图并思考生长素的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展示图片加深印象,训练抽象思维能力。

1、合成部位:

2、运输方向:

在图中处找出合成生长素的部位

⑴在图中恰当位置标出形态学上端

 

⑵运输特点:

用箭头标出生长素运输方向

3分布

⑴在图中标出生长素分布部位

⑵规律:

生长素分布在         部位

【生生互动交流、补充完善】

小结:

讨论:

你能否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三个环节解释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

(三)、技能训练: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教师强调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实验的设计、从实验结果推导出结论,逻辑要非常严密才能有说服力。

学生阅读实验及结论。

根据达尔文实验的实验设计讨论: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学生讨论回答:

1.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不严谨。

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III、小结:

以板书内容师生共同总结

IV、习题:

课后习题的基础题

意图:

知识的应用,强化所学知识

V、作业:

练习册相关习题

运用本节学过的知识,回家设计培养一盆造型独特的花卉带到学校展览。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实验的探究,通过生生合作,教师指导制定探究方案,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及过程,同时训练了严密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在教学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设计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生生讨论效率低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