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772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是一个过程.docx

技术是一个过程

技术是一个过程

  摘要:

技术史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技术。

人们总是先有一个对技术的基本看法,才会有对技术史的研究。

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及其本质的探讨就是技术论。

技术本身是发展的,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是随着技术形态、组成技术的各种要素、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

对此,技术史研究工作者应该从技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技术的不同理解。

技术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技术是客观的手段同主观的能力相结合的产物,技术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没有过程便无所谓技术。

对技术的这种理解,将给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给技术史研究明确了对象和范围;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技术史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技术发展的外在形式,而且可以深入到技术发展的内容,深入到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关键词:

技术;过程;技术论;技术史

  Abstract:

Whathappendedfirstwhenstudyingthehistoryoftechnologyishowtounderstandtechnology.Abasicviewpointoftechnologyisindispensabletostudyingitshistory,andthebasicviewpointincombinationwiththeexplorationoftheessenceoftechnologyformedthetheoryoftechnology.Technologyitselfalwaystendstodevelop,aswellastheconceptoftechnology.Technologywasunderstoodinsofaraswiththechangeinitsform,variouscomponentellementsandsocialfunctions.So,aviewpointthattechnologyisalwaysdevelopingshouldbeappliedtothedifferentunderstandingoftechnologyinthestudyonthehistoryoftechnology.Technologyisanindependententitywhichcombinestheobjectivemeanswithsubjectivecapability,,adynamicprocesscombiningthesubjectwithobject.Itmeansthatnoprocess,notechnology.Insuchathinkingwayamoredefinitethoughtasguide-linewillbeprovidedtothestudyonhistoryoftechnologywiththeobjectandscopebothclarified.Moreover,thestudyonthehistoryoftechnologywillthusnotbelimitedtotheexternalsoftechnologicaldevelopmentbutpenetrateitsconnotationcoveringthesystemandstructureoftechnology.

  Keywords:

technology;process;theoryoftechnology;historyoftechnology

  如何理解技术,这是技术史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

对于技术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技术史。

把技术看做天才人物的创造,因而就会把技术史看做讴歌天才发明家的业绩的,也就有人物编年式的技术史;把技术看做工具的发明和创造,因而发明成了技术史上的明珠,也就把技术史变成了这些明珠的串联;把技术看做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便有了技术体系学与技术社会学的分野,又有了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各种综合技术史。

这大概就是技术史研究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所表明的正是在技术史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先有一个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及其本质的探讨被称之为技术论。

难怪有人说,有多少种技术论,就有多少个技术概念,就有多少种技术[1]339。

  一、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人们已经明确但实际上却又十分糊涂的问题。

比如,眼前有一台新发明的机器,它是技术吗?

有人说,它是技术;也有人说,它不是技术,它只是一种技术的结果,或者是某种技术的手段或要素。

  这样提出问题似乎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然而,现代人们关于技术本身的不同理解就是这样。

人们对技术的基本看法或者定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科学家、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科技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加以定义。

如,“技术是劳动手段的总和”、“技术是行为的方式”、“技术是行动的理念”[1]343,“技术是人类为了自己而对自然的利用”[2]。

阿根廷人赫里拉则指出,几十年前被定义为“工业与技艺的科学”的技术,已经成为“满足整个公共需要的物质工具、知识和技能的集合”。

赫里拉还从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来理解,把技术看做是“传递社会密码的遗传物质”[3]。

如此等等。

  苏联和东欧国家则主要是把技术看做是生产手段或活动手段。

如舒哈尔金所说:

大多数苏联研究人员认为,技术是“人类创造的人们活动手段的总和”[4]。

民主德国的鲍恩则认为技术是人类“在自己的一切生活领域中使用着的物质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然而,日本人对技术的看法却很不一致。

他们从二战前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围绕技术的本质问题展开着激烈的争论,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把技术看做是纯客观的物质因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相川春喜为代表提出了“体系说”,认为技术就是劳动手段的体系,战后由中村静治又发展了体系说,甚至援引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劳动手段体系说是最正确的。

  二是把技术看做是一个实践概念,以物理学家武谷三男为代表提出了“适用说”,认为技术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有意识地运用。

星野芳郎支持这种观点,并认为技术既然是个实践概念,那就离不开实践的主体人,提出了技术的主体性问题,由此则有了客体技术论与主体技术论的分野。

但星野并不是把技术看做主观的东西,而是说技术应该包括人的因素,因此提出了客观的技术、主观的技能的说法。

  三是把技术看做是一种主观所具有的能力,以村田技术论为代表。

村田富二郎认为,技术是人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固有的能力[5],1981年,日本的《金属》杂志第51卷第1期连载了村田富二郎的技术论观点。

  上述种种关于技术概念的规定,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技术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

尽管现在还没有一个人人都可接受的概念规定,但是这些不同的观点对促进人们对技术的本质的认识都是有意义的。

技术本身是发展的,那么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是随着技术形态、组成技术的各种要素、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

  技术的原意是指经过熟练而获得的经验、技艺和技能。

不仅古代技术是和艺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到达·芬奇时代也是如此。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使人们日益发现技术在生产中的决定作用,工具则是技术的集中体现。

工业革命也是由工具机的革命引起的。

尽管在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狄德罗曾把技术定义为“工具和规律相结合的体系”,但是更多的人特别是经济学家则还是偏重于把技术看做劳动资料,即从技术和生产的关系上来理解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新技术的出现主要不是经验的结果,而是科学指导的产物,技术成了科学的应用,科学成了技术的先导,因此,人们又多从技术同科学的关系上来理解技术,出现了所谓技术是科学的物化或技术是物化了的科学知识等说法。

据此,有人把技术区分为以经验为基础的和以科学为基础的两类。

二是原来人们所理解的技术手段,是指物质手段,即硬件;现代技术的发展,则将统一的技术手段分化为硬件和软件。

工具、设备等硬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利用工具和设备使其发挥最佳效果的软件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古代技术中,技术的软件还包含在经验和技能之中,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如耕作技术当然需要犁铧,但何时下种、何时铲耥还主要靠经验来掌握。

但是现在不同了,技术的软件已从纯主观的因素变成了客观的因素。

特别是当机器体系从三环节(工具机、传动机、动力机)变为四环节(增加了控制机)之后,软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手段而同硬件相分离,没有软件则硬件便失去作用,再凭经验来利用硬件已经不行了。

正因为如此,使得人们对技术的物质手段的认识改变了。

三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使得技术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即技术的对象不仅仅是原始的自然(或称第一自然),而是包括经人改造的自然(即第二自然),由此使得加工技术在整个技术中占有突出地位。

同时,由于以研究第二自然为对象的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得以发展,使得技术同科学的界限模糊起来。

这样便出现了把技术看做应用科学的观点。

  毫不奇怪,对技术的不同理解并不是学者之间的无聊的争论,而是技术发展在现代条件下的反映。

技术史研究工作者应该从技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技术的不同理解。

同时应该认识,对技术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技术史研究方向和方法。

因此,如何理解技术也就成了技术史研究的首要课题。

  二、技术是一个过程

  什么是技术,这本来是技术史研究的结果,但同时又是技术史研究的出发点,技术史研究的最终结果就是了解技术及其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性;但为了获得这个结果,又必须先有对技术的初步理解,这样才有可能确定研究的范围、内容和目标,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研究方法。

既是结果,又是出发点,这似乎是矛盾的。

抛开原始人不说,现代人的任何研究工作都莫不如此。

  那么,技术史的研究应该对技术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看法呢?

笔者认为,至少应该考虑下面三点。

  第一,应该把技术看做一个独立的存在。

既不能仅仅从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来定义技术(如劳动手段体系说),也不能仅仅把技术看做科学的某种职能(如认为技术是科学的物化)。

  第二,应该把技术看做一个客观的手段(包括硬件和软件)同主观的能力(包括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相结合的产物。

技术手段无疑是组成技术的重要因素,但纯粹的手段并不能组成技术。

任何技术都离不开技术手段,但手段并不是技术本身。

因此,决不能离开技术的主体人来理解技术。

另一方面,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又是在同一定的手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没有离开一定手段的能力,就像没有离开一定能力的手段一样。

技术中的客体因素与主体因素是不能分开的,因此,技术并不是一枝任人采摘的花朵。

  第三,技术往往被理解为是一个静态的东西。

实际上技术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也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概念,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没有过程便无所谓技术。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地讨论一下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过程。

为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将科学和技术加以区别。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江崎曾作了如下的区别,他说:

“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揭明对自然的好奇,这就是科学;而怀着明确的目的,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对自然进行控制,这就是技术”。

对自然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的技术控制,这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正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是这两个过程的循环上升过程。

从客观的自然到主观的认识这是科学的任务,从主观的认识到对客观自然的控制和改造这就是技术的任务。

如果说某一科学概念、规则、定理、定律及理论体系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然这一总的过程的一个个节点的话,那么科学则是由这些节点组成的连续序列。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科学史学家才把科学看做科学的历史本身。

同样对技术的理解也应该如此。

如果说技术原理、技术手段、技术工艺的新发明就是人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这一总过程的节点的话,那么,技术就是由这些节点组成的连续序列。

  把整个技术及其发展理解为人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过程的进步,是较为容易的。

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一连续过程的节点。

即每一项发明本身是否也是一个具体过程呢?

电报、电话、收音机、电视机是人对电进行控制过程的一个节点。

但是这个过程的节点决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学点,而是一个有结构和系统的具体的点。

电报与电话的电能转化方式不同,与电视机、收音机的转化方式也不同。

深入分析,它们也都是由复杂的过程组成的系统。

例如电话是一种声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技术,一台电话所显示的技术,正是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利用一定的原理,实现从声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声能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把这一过程再分析下去,它也是由一系列的节点组成的。

分析的结果,将会发现,一台电话乃是由一个复杂的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组成的,电话只是技术的结果,是技术的外在体现,技术的内容则是人们为了一个特定目的而对自然实行控制和改造的过程。

当把电话加入到通讯的过程中,电话又成了一种技术手段。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看法:

一项技术乃是人们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原理,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自然实行控制和改造过程的总和。

这种过程不仅是人所创造的,而且又是由人来操作和控制而实现的。

  同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最佳化过程。

这种最佳化的过程,可能是由于技术原理的变化,引起了人类利用物质手段和工艺、操作方式的整个变化;也可能是依据原有的原理,而其中的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因而引起了控制与改造自然过程的变化。

但是,不论哪个因素的变化,最终都表现在控制与改造自然过程的变化。

因此,不能仅仅用单一因素来说明技术的进步,而只能用这些因素所形成的过程来表明技术的进步。

  由此,也可以明白,技术的原理、技术的手段、技术的工艺、技术的操作,只是组成技术的要素,而不是技术的整体。

只有当这些因素组成一个特定的控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时,才可称之为一种技术。

  有人可能会提出,既然技术是一个控制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不是和生产划不清界限了吗?

的确,这是需要认真回答的。

  由于技术是生产中的决定因素,它与生产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

但是技术并不等于生产,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首先,技术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尽管它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不是生产过程的全体。

  其次,生产离开技术便不能进行,但技术离开生产却可以存在。

因此技术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

它可以加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作为生产手段借以实现生产的目的,它也可以用来作为认识的手段,实现认识自然与社会的目的。

  第三,技术本身只是一个人所创造的控制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经济过程,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经济过程。

技术的应用当然要涉及资金、市场等问题,然而这只是在把技术运用于生产中才显现出来的问题。

技术的社会功能并不是技术本身。

  三、技术与技术史

  把技术理解为是人所创造的控制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的总和,把技术理解为一个既区别于科学又有别于生产的独立存在,将给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

  首先,把技术看做特定的控制与改造自然过程的总和,给技术史研究明确了对象和范围。

如果说科学史是通过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那么技术史就是通过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研究人类控制并改造自然的历史,虽然科学需要技术作为手段,特别是实验技术手段,但是科学的任务乃在于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相反,技术的发展当然需要科学的指导,但技术的任务最终还是为了创造一个改造自然与控制自然的过程。

因此,技术史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人类为了特定的目的所创造的改造与控制自然过程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新兴技术往往是在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特别是由于以人所控制和改造的自然第二自然为对象的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也叫应用科学)的产生和兴起,使得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模糊了,以至于人们常把原子能科学与原子能技术统称为原子能科学技术,又如激光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等。

尽管如此,原子能科学与原子能技术、激光科学与激光技术还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的目的、过程和方法都是不同的。

以激光科学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为例,所谓激光技术就是人所创造的一种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过程。

受激辐射理论是激光技术产生的科学前提,但技术史所要研究的则是如何将受激辐射理论变为激光技术的原理,为实现产生激光的目的,人们又是怎样利用一定的光源、激光材料、激光装置谐振腔,最终创造了一个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过程。

这一过程的出现标志着激光技术的形成,其外在表现就是激光器的诞生。

为使激光技术完善化和实用化,激光科学如激光物理学、激光化学、激光医学甚至以激光器作为研究对象的激光器理论都迅速发展。

对于技术史来说,这些科学成果只是作为促进激光技术发展的因素而被加以研究的。

也就是说,技术史所要研究的仍然是如何应用这些成果,促进了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过程的完善化和实用化。

  总之,现代技术的发展确实同科学特别是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把现代技术史变成了技术科学史或工程科学史。

  其次,把技术看做一个人所改造与控制自然的过程,有可能使技术史的研究不仅限于技术发展的外在形式,而且可以深入到技术发展的内容。

在技术史的研究中,如果仅仅限于研究技术的物质手段的发展,这只是研究了技术发展的外在形式,实际上技术的发展要比外在形式的发展更生动、更复杂得多。

无论是一个新的技术原理的出现,还是一个新的控制自然方式的出现,或者是把一项新技术运用于生产使其发挥作用,都是技术的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这就是技术发展的内容,技术史不仅仅在于记载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发明了一种什么技术,而且应该着重研究人们是怎样发明了这样一种技术;不仅要阐明一种技术在加入到生产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自然结果、经济效果和社会后果,同时应该研究一项技术是怎样加入到生产过程之中的。

否则,只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就有可能把技术史变成了按年代顺序编写的专业技术教科书,或者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经济史教材。

  技术既然是人所创造的一种自然过程,技术史就应注意对人的创造活动的研究。

有人曾把一项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发轫期、形成期、成熟期。

如果按这三个时期来分析,所谓发轫期就是技术目的提出和技术原理的形成时期。

技术目的可能是由于现行技术能力同生产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而提出来的,也可能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前者是现实的要求,后者是幻想式的预测。

但是不管哪一种,把生产的要求和科学幻想式的预测转变为一个技术目的和课题,都是人的创造活动。

特别是根据一定技术目的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为一个实现目的的技术原理,更是如此。

技术原理的提出,还只是技术的主观形式,即在人的头脑中先形成一个新的控制自然的方式。

现代技术的原理是在科学指导下形成的,但是经验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这种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技术原理的形成是一个创造过程,它和科学创造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又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技术史的研究如能充分注意这一特点,将为技术方法论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但是非常遗憾,技术史的研究对此却似乎注意得不够,以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当然,由于发明家也同科学家一样,都只公布其研究结果,而不公布其创造过程,给科学史和技术史研究造成了困难。

不过科学史和技术史的研究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这个被隐匿了的踪迹。

  所谓技术的形成期就是技术原理的实际化、客观化的过程。

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技术原理,并利用一定的手段,形成为一个特定的控制自然的过程,把技术的主观形式变为客观形式。

这一过程既需要物质因素的准备,也需要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需要两者的结合。

这种结合的形式就是技术的试验。

技术试验的结果,也就是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也就是一项新技术的形成。

  新技术的形成期,并不是技术发展过程的结束,它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良,才能加入到生产过程之中,才能发挥技术的效果,然后才使一项技术进入成熟期。

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技能同客观的自然条件、物质手段、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更为具体地结合的过程,否则便不能保证一项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

技术史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新技术有多大作用,发挥多大效果,而忽视对新技术在最初被运用时的过程的分析。

由于这是把一个受人控制的自然过程,加入到社会的生产过程之中,便发生了技术同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密切联系,技术史上曾经发生的火车与马车的竞赛、贝尔在街头的电话表演、原子弹最初制造时的争论,都反映着新技术在最初被运用时的社会影响。

新技术的最初运用,不仅要引起其他技术的重新配置,而且会引起思想观念和社会的变革。

技术史的研究应该全面地分析各种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揭示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技术史的研究中,应该引进技术体系这样一个概念。

如前所述,技术既然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总是和其他过程相联系而存在的。

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不和其他过程相联系便不会存在。

一项技术不仅是一个单过程的序列,而且存在于多个过程的连续序列之中。

研究单项技术或整个技术的发展,或研究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应用技术体系这样一个概念来分析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

日本技术史家星野芳郎曾以航空技术、燃气涡轮机、蒸汽涡轮机技术为例说明了一项技术同其他技术的相互关系,并将整个工业技术划分为三个技术体系,说明技术的变革就是技术体系的变革[6]。

这种技术发展模式是否能够完全概括技术发展的历史另当别论,但技术体系的概念对于技术史的研究却是十分必要的。

不仅一项技术是有结构的,一类技术是有结构的,整个技术更是有结构的。

一项技术是在一定的技术体系结构下产生的;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又必然影响技术体系和结构的变化。

技术体系和结构的概念,对于研究一项或一类甚至一个国家技术发展的历史都是很重要的,它将从一个侧面揭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原因。

  由于水平和所阅读的资料有限,上面提出的看法很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胡说八道。

但是由于一个人的胡说八道,而引起了对于技术与技术史研究关系的讨论,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星野芳郎.现代技术史学的方法[M].东京:

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1956.

  [2]九山益辉.从科学技术论看金属工学[C]∥科学技术结构研究资料:

2.沈阳:

东北工学院,1981:

62-64.

  [3]赫里拉.技术的新作用[J].科学与哲学,1980(5):

71-77.

  [4]舒哈尔金CB.技术与技术史[J].科学与哲学,1980(5):

161-169.

  [5]村田富二郎.技术的定义[C]∥科学技术结构研究资料:

2.沈阳:

东北工学院,1981:

43-44.

  [6]星野芳郎.技术发展的模式[J].科学与哲学,1980(5):

145-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