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62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 97文档.docx

耕作土剥离及再利用最终方案97文档

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3合同段

耕作土壤剥离及再利用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3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2月

6.2表土资源剥离的目地5

 

耕作土壤剥离及再利用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会议纪要;

2、建设单位下达的施工安排要求、工期和质量要求;

3、施工设计图纸;

4、施工调查报告;

5、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段改扩建工程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

6、施工设计文件采用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以及现行的施工定额和工期定额;

7、施工单位满足其承包施工项目的施工能力,包括机械设备、施工项目经理及各类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

二、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准则、技术标准;地方政府及行业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2.合理部署、调配施工力量。

包括人力、材料、设备、机具,按工期、施工需要和定额进行调配和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合同规定工期。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机械化、工厂化、装配化水平。

4.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

根据项目所处地区自然和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施工,做到均衡施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施工运输及投入。

5.贯彻“永、临结合”的原则,凡有条件利用的正式施工均应优先安排施工。

应充分利用永久征地减少临时租地。

6.贯彻国家环境、水土资源、文物保护政策及节能的要求。

三、工程概况

№3标段起讫桩号为:

K1248+800~YK1266+500,全长16.931894㎞,主要施工内容有路基、路面、桥涵、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道路维护等。

№3合同段沥青混凝土面层由№2合同段完成;№3合同段小型预制构件由№4合同段完成;№3合同段负责完成本标段的道路维护工程工作。

№3合同段不含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30个月,其中路基工程完成至路床顶的工期26个月。

缺陷责任期24个月。

路基土石方:

填方434.6971万方(含主线、锥坡及台前溜坡填土、改河、改路、改渠填筑等);挖方:

457.1234万方(含主线、改河、改路、改渠挖方,其中石方144.3357万方);填前压实368294m2,冲击碾压437562㎡;液压冲击夯8000㎡;土工格栅397512㎡;高强土工格室73461㎡;路基、路面补充注浆(单液)535.5t。

特殊路基处理有软土处理、岩溶处理等。

路基防护及排水圬工方约8.8万方等。

路面(改路):

碎石垫层632876m2;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基层(含底基层)1243874m2;封层19979m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313m2;封层19979m2;水泥混凝土面板44704m2;培土路肩49902m3;现浇混凝土加固路肩3691m3;混凝土集水井130座。

为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尽可能修复既有线及新建高速公路建设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合理的利用这种再生资源,保证高速公路沿线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拟对耕作土壤剥离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四、总体规划

4.1规划原则

为满足《广西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及业主要求为目标,结合本标段施工中的特点、难点,按照“技术领先、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1)符合性原则:

严格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工程质量目标和标段工期要求,全面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案。

搞好劳动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做到施工方案科学、技术先进,确保设计意图实现。

(3)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对施工临时用地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尽量少占土地,保护耕地,保护植被。

(4)积极引进、创新,加强综合管理的原则: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

综合管理,合理调配,运用网络施工管理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的施工,科学安排各项施工顺序,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5)推行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创新“一个平台、两个准入、三个集中”的管理手段,建立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预制梁场集中设置。

(6)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按照ISO9001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经济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8)高度重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文物保护的原则:

实行文明施工,重视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严格遵守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争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4.2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本项目共设置两个剥离土施工场地存储地点,以及五个弃土场,一个取土场

剥离的表土先置于占地界内,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防尘措施,保证表土的可利用性和尽可能减少对施工的干扰。

当剥离土方量无法满足堆放要求时,进行集中堆放。

临时占地及二次倒运合理的规划,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五、沿线土地资源情况

本项目柳州至南宁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境内。

项目区内人均土地占优量为0.52公顷,人均耕地仅0.086公顷。

总之,本项目施工段内土地资源紧张,耕地尤其珍贵,故总体设计中将充分贯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精神,在公路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必要的挡墙及减少排水沟外侧的占地。

六、耕作土壤剥离及再利用方案

6.1表土资源剥离位置

1、全线剥离量以及剥离位置

①主线剥离位置:

K1248+800—K1266+500剥离量为13.402h㎡

②线外改路以及停车区剥离量为26.904h㎡

2、剥离土堆放位置

名称

位置描述

表土堆面积

表土堆放点5

位于线路K1251+100右侧约100米处

3.73公顷

表土堆放点6

位于线路K1255+800右侧100米处

1.2公顷

6.2、表土资源剥离的目地

表土资源剥离技术具有诸多优点。

表土剥离技术能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有效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被浪费;减少复垦造地时外调土产生的额外资金投入;保证剥离表土的土壤肥力;保证了作物产量和建设使用土地面积等。

6.3、表土资源收集利用

本项目里程长,扩建后增加占地较多,地表清表土工程量也相应较多。

除去工程本所利用外剩余量也较大,多余部分一般直接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根据表土富余量情况,按就近原则,在辖区内划定相应规模的废弃工矿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土地坐待复垦、开垦用地,制定利用方案。

将这些营养价值较高的表土用于土地贫瘠的路段造田及临时用地侵占后的复垦,达到保护耕地,节约资源的目的。

6.4、耕作层土壤剥离工艺

对主线、互通立交基底(两侧坡脚之间)采用采用推土机结合挖掘机作业的方式,借鉴“条带表土外移剥离法”、“梯田模式表土剥离法”等表土剥离工艺进行剥离。

剥离路基部分时,从两侧剥离,阶段性剥离,剥离完成后,集中运输至各储存场。

剥离前,对地表植被进行清除,保证收集土壤的质量,根据不同地类,剥离厚度分别为占用水田剥离耕作层土壤厚度为0.5米,田园、旱地剥离厚度为0.4米。

剥离的表土分别用于路基工程(路基边坡防护、中央分隔带植草、土路肩植草);取土场取土前剥离表土0.3米,拌合站、预制场、施工住驻地前剥离表土0.2米,待施工完毕后用于场地恢复。

按照表土剥离原则,施工场地占用水田及旱地部分直接采用机械进行剥离,我部施工场地起点K1248+800~终点K1266+500,主体工程需剥离耕作土面积为:

水田剥离厚度为0.5米,剥离量为20195立方,旱地及园地剥离厚度为0.4米,剥离量为105772立方米。

临时工程需剥离的位置为5个弃土场和1个取土场、横、纵向施工便道、互通立交、两座汽车天桥。

需剥离的耕作土面积为:

水田剥离厚度为0.5米,剥离量为4508立方,旱地及园地剥离厚度为0.4米,剥离量为27253立方米。

6.5、耕作层土壤运输

剥离收集的耕作层土壤如在附近没有存储或者可以立即使用的,则使用汽车运输到指定的土壤存储地点或使用地点。

采用1立方米挖掘机装自卸汽车的运输方式。

运输路线尽量采用最短距离。

挖装机运输过程中需注意减少土壤的损失。

如果需要临时存储的,表面必须覆盖工程织物。

小堆放区集中后,则可根据实际施工工序情况考虑运输至主体工程沿线设置的弃土场、集中堆放存储。

6.6、耕作层土壤存储工艺

对于需要临时存储的表土,土壤剥离后采用推土机直接推至存储区,依据各存储区地势条件,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回填。

由于耕作层土壤存储设计无压实度要求,采用推土机推平并稍作碾压即可。

坡面采用1立方米反铲挖掘机按设计坡比进行削坡,坡比采用1比2。

回填时层面向坡外做成百分之三的坡度以利用排水,避免施工范围内形成积水,保证边坡稳定。

回填到设定的范围和高度后,在堆放场四周修建编织袋土挡土墙防护,并修建临时截水沟排水。

储存区分别位于线路K1251+100右侧100米处、线路K1255+800右侧100米处。

6.7、耕作层土壤回覆利用工艺

耕作土壤剥离后应用于新建道路中央隔离带的绿化、路肩的培植、边坡的培植,以及取、弃土场复垦后的绿化。

耕作层土壤回填采用74KW推土机推平,从地块两侧向平整后的地块中间进行均匀回填。

此种方法可尽量有效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耕作层土壤资源不流失、土壤空间组配优化、土体构型优良、土壤质量不降低、作物增产,且施工效率较高。

七、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

公路永久占地的计算方法为:

公路两侧排(截)水沟边缘以外1.0米

本项目充分贯彻交通部“关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精神,改扩建设计采用如下工程措施以减少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

1、路线经过基本农田保护区时,路及两侧设置路肩挡土墙,减少占地。

2、对于因工程需要占用耕地时,则利用荒地、旱地进行造田复耕。

3、将清表耕植土、清淤的淤泥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尽量保持该路段填挖平衡,减少取弃土场数量从而降低了公路的永久用地。

八、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

8.1全线土石方情况

本合同挖方(含互通式立交服务区)为320.01万立方,其中挖土方177.87万,挖石142.14万立方,填方(含互通式立交)333.77万立方,其中填土164.82万立方,填砂砾4.69万立方,填石164.26万立方,借土17.86万立方,借石9.75万立方,全线计价土石方为352.31万立方,平均每公里土石方为20.86万立方。

8.2取土、弃土方案及位置

1、取弃土原则

取、弃土应做好排水、防护及绿化设计,以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沟谷地带应重新评价水文状况。

本项目采用‘合理设置弃土场和取土场、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取、弃土设计原则,采用措施如下:

1、对公路用地范围、临时施工用地范围内分布的大量腐质土,需要揭除地表草皮,然后集中堆放,以备将来用做弃土场复耕、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服务区绿化用土。

2、开挖的软土可用作绿化用土以减少对土地的占有。

3对于取土而超挖的山体为防止水土流失,需要采取充分的防护及排水设计方案,为了尽可能复原地貌、减少取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拟采取生物绿化措施。

4排水沟的挖基土方应采取‘就近处理’的原则,将挖基土方堆与排水沟外侧平台处,并摊铺平顺、植草防护。

5截水沟的挖基土方可堆放于坡顶,可用于附近路段的中央隔离带填土。

2、取土方案

经调查及地质勘查揭示,老路路基坡脚堆积的原老路刷坡虚土与路基拼接削坡土方不满足填料要求,地面表土多为高液限土或膨胀土不能直接填筑路堤需废弃,同时项目区多为平原微丘区,部分地段为丘陵地貌,上述因素导致了本项目的沿线土石方极不平衡。

考虑到沿线通道净空多不满足施工车辆的净空要求,本次设计土石方按照左右分幅的原则进行调运,同时对能作为路基填料的挖方路段土石方尽量远运至填方路段进行利用。

经过纵向调配,主线及互通服务区欠土约27.62万立方,为此本合同共设取土场1个,位于线路左侧,对取土场均作了防护、排水和绿化设计。

3、弃土方案

本项目路线部分穿越山岭重丘区,开挖产生大量土石方,由于纵向调配运距较远、且有大型河流、水库阻隔,因此部分挖方路段土石方不能全部利用,且挖方表层的高液限土或膨胀土、老路坡脚虚土、削坡土方、部分清表土、低填浅挖超挖、软弱土换填超挖的土方均需废弃。

主线及互通匝道挖方废方共计约5.31万方,为此本合同沿线共设置5处弃土场,对每处弃土场均作了防护、排水和绿化设计。

3、取、弃土位置

名称

位置描述

占地面积

8号弃土场

位于线路K1249+500左侧约200米处

31.54亩

9号弃土场

位于线路K1254+410左侧150米处

30.4亩

3号取土场

位于线路K1256+030--K1256+440左侧100米处

12.95亩

10号弃土场

位于线路K1258+360--K1258+590左侧50米处

25.2亩

11号弃土场

位于线路K1261+080右侧100米处

19.15亩

12号弃土场

位于线路K1264+200左侧1000米处

33.53亩 

4、废弃圬工处理

沿线拆除、挖出的废弃圬工可结合本项目的旧砼材料回收利用及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科研专题的最终成果并经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认可后确定是否在主体工程中加以利用,除此之外也可根据项目具体施工情况应用于临时便道、保通便道或地方改路等附属工程,多余部分应运往弃土场集中堆放。

九、各项保证措施

9.1质量控制措施

(1)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实施施工全过程控制,保证达到工艺标准。

(2)严格执行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防范措施上保障安全生产。

 

十、施工现场到到达各弃、取土场路网示意图(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