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580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保健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童保健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童保健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儿童保健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儿童保健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保健学.docx

《儿童保健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保健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保健学.docx

儿童保健学

儿童保健学:

概念:

主要研究儿童各年龄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保障儿童权利的目标。

儿童保健工作对象:

重点对象仍是7岁以下儿童。

儿童保健工作特点:

1.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

2.群体医学和个体医学相结合

3.躯体保健和精神卫生相结合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

4.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相结合

5.临床工作和社区工作相结合

儿童年龄分期: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胎儿期:

①胚卵期:

受孕后最初2周;②胚胎期:

受孕后3~8周;③胎儿期:

受孕第9周至胎

儿娩出。

保健重点:

保护胎儿正常生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新生儿期:

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

围生期的定义是:

胎满28周至生后7天。

国际上常以围生期死率来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卫生水平。

保健重点:

定期访视、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防治疾病,降低死亡率。

婴儿期:

出生后28天至未满1周岁

1.是生后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2.由于生长迅速,婴儿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3.其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4后半年因从母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易患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

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断奶和添加辅食,开展计划免疫。

幼儿期:

1周岁以后到未满3周岁之前.

1.神经心理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

2.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

3.由于自身免疫力尚不够健全,故仍应注意防止传染病。

保健重点:

开展早期教育,建立合理膳食与生活制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继续作好

计划免疫,定期开展体格检查。

学龄前期:

3周岁以后至6~7岁入小学前.

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

由于该时期的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保健重点:

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为入学做好准备。

学龄前儿

童易患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学龄期:

6~7岁入小学,女到12岁,男到13岁青春期开始之前

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

注意防止近视眼和龋齿;端正坐、立、行的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

习和锻炼,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防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青春期:

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保健重点:

除保证供给足够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外,还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加强教育

和引导。

儿童体格生长及其评价:

体格生长:

生长:

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

为量的改变。

发育:

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通常涉及人体达到功能成熟过程中所

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即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和体力的不断发展。

质的改变。

成熟:

指生长发育过程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心理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

(表现为身高、体重达到一定水平;各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牙齿钙化基本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能力……)

生长发育(体格生长)的一般规律:

1.体格生长是连续而有阶段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

2.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速度的不均衡性.(从胚胎到成人期,机体全身大多数器官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

第一次在胎儿中期至婴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发育初期;胎儿中期升高和体重是一生中增长最快阶段。

身体各部分发育的不均衡性。

性别差异。

各系统生长发育不平衡如图:

3.生长发育是有序的变化过程:

头尾发展律。

正侧发展律。

向心律。

4.个体差异:

5.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生长轨迹现象:

儿童的生长过程将按照一定轨迹变化发展。

赶上生长:

原有发育障碍的儿童(如患病儿童),在克服或消除了阻碍生长的因素后,以

超过正常速度加速生长、恢复到正常轨迹上的现象。

关键生长期:

在该时期细胞的生长方式是以增生为主,若在此期发生永久性损伤或异常的生长,会使器官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定义:

指儿童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成年期身高增加以及寿命延长等现

象的综合性概念。

遗传度:

反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大小的指标。

家族聚集性:

遗传倾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是逐步表达的,越是在接近个体的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这种现象称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

体重:

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以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公式: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2.7

2~12周岁(青春前期):

体重(kg)=年龄(岁)×2(kg)+8(kg)

身高(身长):

是从头顶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身高是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最合适

的指标,不易受暂时营养失调影响。

出生平均身长:

50cm。

生后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增加25cm,前3个月增长,大约等于后9个月的总增长值;

约为75cm。

2岁大约为:

85cm。

2岁—12岁身高=年龄*7+75

婴儿期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到青春期时,下肢生长最快。

脚跟、臀部与两肩胛间3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置

坐高(顶臀长):

是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坐高的增长代表脊柱和头的发育,可间接反映下肢与躯干的比例。

由于下肢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坐高占身高的比例也随之下降。

头围:

自眉弓上缘经枕骨枕外隆凸最高点绕头l周的最大周径。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cm

2岁时:

达48cm

到5岁时头围为:

50cm

胸围:

是指经胸部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体l周的围度。

(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可以

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为固定点)

上臂围:

代表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反映儿童营养状况。

(取左上臂自肩

峰至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以臂围尺绕该点水平的上臂一周)

1~5岁小儿臂围超过13.5cm为营养良好,l2.5~13.5cm为营养中等,低于12.5cm

为营养不良。

指距:

指距是两上肢向左右平伸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两手向两侧平伸,测量两手中指尖的

距离为指距)

皮下脂肪的测量:

直接反映体内脂肪量。

a.上臂部有两个检测点。

肱三头肌肌腹部(肩峰点与挠骨点连线的中点);肱二头

肌肌腹部(肱骨头至肘横纹连线的中点)。

b.背部右肩胛下角之下1cm处。

c.腹部右腹部脐旁1cm处。

与体格发育有关系统的生长发育:

1.骨骼系统:

前囟多在2岁前闭合。

一般在生后6~8周完全闭合。

颅骨骨缝在出

生时稍分开,至3~4个月时完全闭合。

脊柱的发育:

生后2~3个月,颈曲;6个月胸曲;1岁左右腰曲。

长骨:

长骨生长结束的标志是干骺端骨骼融合。

牙齿的发育:

(人一生有20个乳牙和32个恒牙)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

(出牙时间个体差异较大,12个月以后萌出为萌牙延迟)全副乳牙

在2~2.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月龄-(4~6)。

2,脂肪组织、肌肉和淋巴系统的生长发育:

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是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

脂肪细胞数目

的增加从胎儿中期开始开始,至生后1岁末达到高峰。

脂肪细胞体积扩大。

龄前期至青春前期脂肪细胞体积的大小已增加不多。

青春期的女孩大多显得丰

满。

到学龄期、青春期性成熟时,肌肉发育特别迅速,男孩比女孩更为突出。

2岁以后扁桃体增大很快,以后逐渐缩小,到6岁时又发生第二次生理性增大,

故小儿时期多见扁桃体肥大。

3.性发育:

男性性成熟的确切标志不够明确,可从睾丸的大小来判断。

发育顺序:

男:

最早出现阴毛(11~12岁),腋毛,胡

须,额部发际后移。

、喉结增大。

月经初潮通常发生于乳房开始发育后2年左右,是女性成熟的标志之一,但

并不意味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一般在初潮后1/2~2年才有生育力。

发育顺序:

女:

乳房最早出现,出现阴毛,腋毛的出现一般

在阴毛出现半年至1年以后。

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征象,临床可判断为性早熟,晚于

16岁为性晚熟。

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心理发展:

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细胞在孕28周左右完全形成。

脑重量的增加代表脑实质的生长,在生后第1年增长最快。

小脑在出生时发育较差,生后6个月达生长高峰,6岁时小脑发育达成人水平。

脊髓出生时形态结构已较完善,2岁时与成人近似。

4岁时至第一腰椎。

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反射:

先天性反射:

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踏步反射、交叉内收肌

反射、颈肢反射、立足反射侧弯反射、腘窝角、爬行反射、腹卧悬垂

位等。

先天性反射一般在生后3~4个月消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婴儿期心理年龄特征:

动作发展:

1.由上至下2.由近至远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4.

正向的动作先于反向的动作。

言语的发生:

无意识地发重复的连续音节。

10~11个月起,开始“懂得”词

的意义,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化出来,开始了最初的言语

活动。

味觉:

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

痛觉:

新生儿的痛觉反应较迟纯。

生后2个月对痛刺激反应才开始敏锐。

新生

儿的温度觉较敏锐。

情感:

6个月后婴儿能辨认陌生人,开始对母亲产生依恋。

气质:

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

展基础。

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主动交往。

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

3、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型。

儿童营养:

生长快,代谢旺,需足量营养素,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喂养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和

营养不良。

能量:

0~12个月婴儿的日均能量摄入量均为95kcal/(kgd)。

蛋白质:

除成人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早期肝脏功能还不成熟,还需要由食物提供组氨

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以及牛磺酸。

脂肪:

脂肪中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婴儿所必需(亚麻酸等)

碳水化合物:

过多发酵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刺激肠蠕动导致腹泻,伴蛋白质不足:

虚胖、水

肿节约甜食,预防龋齿。

矿物质:

婴儿必需的而又易缺的矿物质主要有钙、铁、锌。

(1)钙:

4~6个月母乳可保证

(2)铁:

储备可供3~4月

(3)锌:

母乳喂养婴儿在前几个月内可利用体内储存的锌而不会缺乏,但4~5

月后也需要从膳食中补充。

⑷碘:

孕妇和乳母不使用强化碘食品,则新生儿及婴儿较易出现碘缺乏病。

(6)维生素:

乳汁中的维生素一般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人乳及牛乳中的维生素D

含量均较低,从出生2周到1岁半之内都应添加维生素D。

维生素

K缺乏。

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时,则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

母乳的营养特点:

蛋白质及氨基酸:

1.总含量<牛乳,但乳清蛋白(以α-乳清蛋白为主)与酪蛋白

之比例适当(7:

3)(乳清蛋白易于消化吸收,使氨基酸代

谢完全,而α-乳清蛋白又可促进乳糖的合成)

2.必需氨基酸与婴儿相近;

3.牛磺酸多(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须)。

脂肪:

人乳脂肪数量和种类比牛乳多,能量高于牛乳。

1.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酶:

易消化吸收

2.亚油酸、亚麻酸多:

预防湿疹

3.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脑及视网膜

碳水化合物:

丰富乳糖

①促钙吸收;

②发酵成乳酸,降低pH,改善肠道菌群(渗透压比单糖低,不易引起

高血糖)

钙:

 

钙含量<牛乳,但钙磷比例适当+乳糖作用

铁:

人乳的含量与牛乳接近,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达50%,而牛乳仅10%。

锌、铜:

人乳中的锌、铜含量远高于牛乳,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其他微量元素齐全可满足需要,不增加肾负担。

维生素:

维生素C、B族、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随膳食改变;维生素D难进乳汁,

应在出生2~4周后补。

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特异性免疫物质:

T淋巴细胞、SIgA等

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吞噬细胞、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杆菌因子。

母乳中的激素和生长因子: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①能满足生后4~6个月内婴儿的营养需要

②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③母乳喂养增进母子之间感情,有助于婴儿智力发育

④母乳喂养经济方便又不易引起过敏

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1)添加辅助食品的科学依据①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充分发挥生长潜能;②学习吃食物,

为断奶作准备③适应婴儿消化系统以及心理发育的需要④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2)添加辅助食品的时间与原则①开始添加辅助食品的适宜时间②添加辅助食品的原

则(

(1)逐步适应。

(2)由稀到稠。

(3)量由少到多,质地由细到粗。

(4)因人而异)

儿童早期教育:

定义:

是指从儿童出生到8岁,根据身心发展特点,略为超前的利用各种训练方法

给予儿童刺激,培养儿童感觉、动作、语言、认知、行为和习惯,发挥最大

潜能。

早期教育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1.与小儿神经心理和体格发育规律相适宜

2.与小儿遗传素质及个性特点相适宜

(二)直观性原则

感知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是小儿认识周围环境和自我的主要手段。

(三)连续性原则

按照小儿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循序渐进,略为超前进行

训练。

(四)主动性原则

尽可能多的让小儿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多讲、多做,在活动和游戏中接受

教育。

(五)多样化原则

早期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应多样化。

(六)一致性原则

实施早期教育的工作者们应统一观点,统一要求。

一种刺激要反复强化,

才能在小儿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七)督导性原则

对小儿进行提醒和督促,培养其良好习惯。

提醒和督促并非强制和包办代

替。

(八)保教结合原则

教育任务应与保健措施结合。

早期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儿童

(二)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三)寓教于乐

(四)及时鼓励

(五)以身作则

(六)多用引导性语言

儿童生活安排与体格锻炼:

习惯:

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

良好习惯:

1.适宜性原则。

2.以正面引导和鼓励教育为主

3.一致性原则

体格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循序渐进:

※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短时间到长时间,由小量到大量,强度逐渐

提高。

※如进行空气浴时应先在室内,后在室外;先脱袜、鞋,后脱裤子及上衣,最

后全身裸露(仅穿三角裤)。

(三)结合年龄

(四)因人而异

(五)因地制宜、注意个体特点

(六)控制锻炼时间及强度:

小儿产生兴趣时会出现过劳。

(七)要有营养及合理生活制度的保证

(八)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提高适应性和恢复安静时的水平。

三浴:

阳光浴,空气浴,水浴。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

用人工制备的疫苗类制剂(抗原)或免疫血清制剂(抗体),通过适当的途

径接种到机体,使个体或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免疫接种的原则:

1.鉴定有无使用的必要。

2.安全、有效、可接受。

3.科学的疫苗接种程序并注意禁忌证。

(最合适的初始免疫年龄,最少的接种次数,最

合理的针次间隔时间,发挥应有的免疫效果)

4.特殊环境或有职业风险的人,需进行额外相应的免疫接种。

七种疫苗:

1.乙肝疫苗。

2.结核病卡介苗BCG。

3.小儿麻痹脊灰疫苗。

4.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

5.麻疹疫苗。

6.乙脑疫苗。

7.流脑疫苗。

妇科保健:

经前期综合征:

从排卵后出现到行经后消失的一组躯体和精神症状,在经前最为明显。

心理症状:

情绪不稳定、烦躁、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甚至自杀念头;躯体症状:

头痛、乳

房胀痛、腹泻、便秘、下腹痛、双下肢水肿。

产后抑郁:

是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母抑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状态。

婚前保健:

婚前保健指对即将婚配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进行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指导。

婚前卫生咨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负责原则;参与和互动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

孕产期保健:

孕产期保健的定义:

是从生命的准备阶段即受孕前的准备阶段开始,到新生儿的早期阶

段,包括孕前、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的全程保健。

围生期:

从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注意:

没有感染过风疹病毒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者,应在怀孕前3个月至半年接种

风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孕前咨询服务对象:

曾经生育过出生缺陷儿或是有过异常妊娠史的家庭。

妊娠早期保健要点

1.从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各方面提供保健指导,促进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1)及早确定妊娠开始保健:

大力提倡婚前、孕前保健

(2)适时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2.发现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

孕早期第一次产检筛查确定

3.开展健康教育

20周做B超检查,筛查畸形。

32周B超检查,排除宫内生长受限。

根据胎儿双顶径及腹围,算出胎儿体重,如果在

相同妊周,胎儿体重小于第10百分数,可诊断FGR,及时入院输葡萄糖及氨基酸。

38W:

分娩前估计胎儿的大小。

饮食:

1.膳食清淡、适口

2.少食多餐。

3.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4.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5..戒烟、禁酒。

孕中期保健:

1.了解胎动出现时间:

初孕妇20W,经产妇18W左右感觉胎动。

2.绘制妊娠图,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耻骨联合到子宫底高度测量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较敏感指标

3.进行严重出生缺陷的筛查和诊断

常见原因:

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其他原因发育异常

常见缺陷:

唇裂、多指趾、先心、神经管畸形。

4.辅助检查项目

(1)基本项目:

16~24W超声查严重畸形

(2)建议项目:

唐氏综合症查血清(三联:

游离雌三醇、甲胎、HCG或加抑制素

A)

超声:

24~28W糖尿病筛查

饮食:

1.补充充足的能量

2.注意铁的补充

3.保证充足的鱼、禽、蛋、瘦肉和奶的供给

妊娠晚期保健:

妊娠晚期是指妊娠28周及以后至临产。

保健要点:

1.继续绘制妊娠图

2.估计胎儿体重。

3.进行骨盆测量

4.辅助检查(基本检查项目:

凝血功能,复查肝肾功能)

5.保健指导

6.发现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继续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

转诊。

胎动异常:

如果12小时的胎动数少于20次,或者1小时的胎动数少于3次,或者

胎儿活动强度有明显改变,变得越来越弱,这说明胎儿可能有异常,应

加以警惕。

如果12小时胎动数少于10次,或者1小时内无胎动,表明

胎儿在子宫内有可能缺氧,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否则可导致胎儿死亡

优生咨询包括孕前咨询、遗传病再发风险估计和孕期药物咨询。

产前诊断

是指在胎儿出生以前应用影像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

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

产前诊断对象:

(1)35岁以上高龄孕妇。

(2)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的孕妇。

(3)曾经生育过染色体畸形儿的孕妇。

(4)曾经生育过先天出生缺陷儿的孕妇。

(5)有单基因遗传病家族史。

(6)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的孕妇,可以提供性别诊断。

(7)在妊娠早期接触较大剂量化学毒剂、辐射的孕妇。

(8)原因不明流产、死胎史和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

产后访视:

至少3次。

第1次访视应在产后或出院后3天内,第2次访视应在产后第14天,第3次访视应在产后第28天。

访视时应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

况及哺乳情。

更年期保健:

更年期定义:

是指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到老年,即从卵巢功能开

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

更年期综合征:

是指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

状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

血管舒缩症状(潮红、潮热和出汗:

为更年期

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月经紊乱、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泌尿、

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皮肤改变。

更年期开始的时间亦有个体差异。

现在我国学者一般将40~60岁定为更年期的年龄范围。

应用HT的注意事项

(一)低剂量原则上选最小的有效剂量。

采用低剂量性激素既能维持身体器官功能,又能避免或减轻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使用药

物说明书推荐剂量的50%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二)个体化

原则是:

标准化的基本方案与个体化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心身变化状况给予最优化的高

效/价比的治疗和监测。

(三)启用时机

绝经前出现血管舒缩症状等或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使用

HT。

属老龄问题则要考虑其他针对措施。

(四)使用期限

使用HT的期限应适应个体的愿望和需要,并每年评估剂量和方案。

用于缓解症状,

可针对症状,短期随意使用,通常1~2年。

用于退化性疾病的预防,需长期使用,

一般应坚持5~10年以上。

随诊中不存在继续HT的禁忌证,可继续使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