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36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6-4<<数的运算

(二)>>

【学习目标】1、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2、难点是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6-5<<数的运算(三)>>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难点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6<<式和方程>>

【学习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含义。

2、难点是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许多方便。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如】①a乘4.5应该写作4.5a;②s乘h应该写作sh;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如: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

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

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

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面积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方体体积公式:

_________________

正方体体积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柱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锥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一做:

独立完成P84“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二、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

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解方程?

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

(交流讨论,上台板演,注意书写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方程解决问题。

1、阅读P85例题1,弄清题意;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数量关系式:

(路程不变)原速度×原时间=实际速度×实际时间

4、列方程解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五、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

完成P86练习十五第1、2、3题。

2、拓展提高:

P86练习十五第4、5题。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6-7<<常见的量>>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2、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是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学习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1、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

长度单位

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mm2)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mm3)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米(m3)

容积单位

毫升(L)

升(mL)

2、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如:

1千米=________米;1平方千米=__________平方米;1公顷=________平方米。

4、质量单位:

(1)常见的质量单位:

克(g)千克(kg)吨(t)

(2)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的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

1年=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3)说一说:

①1节课有多长?

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1秒是多长?

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6、人民币单位:

(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

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练一练:

(1)3时20分=()分;

(2)2.6吨=()吨()千克

(3)3080克=()千克()克;(4)7dm38cm3=()dm3=()L

☆友情小提示: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可以在理解单位改写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7“做一做”及思考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

P88练习十六第1、2题。

2、拓展提高:

P88练习十六第3、4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6-8<<比和比例

(一)>>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2、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3、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2、难点是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过程】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一、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数

除法

【举例】1、做一做:

5:

6=

()÷()

2、化简比。

=

=0.12:

2=

=

三、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四、解比例:

【说一说思路和方法】

五、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

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②比例尺20:

1表示_________

③比例尺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

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5、求图上距离: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六、知识应用:

1、独立完成P89例题4;2、完成P90练习十七第1、2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6-9<<比和比例

(二)>>

【学习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是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学习过程】

一、正、反比例的意义:

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一定)……正比例

(一定)……反比例

就1、2两表分别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分别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牛奶袋数(袋)

1

2

3

4

5

质量(g)

220

440

660

880

1100

2、每袋面包个数与所装袋数变化情况如下。

每袋面包个数

2

3

4

6

所装袋数

24

16

12

8

 

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B.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D.解比例并检验。

三、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

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

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路程(工作量)和时间

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解比例并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90练习十七第3--5题。

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五、拓展提高:

完成P90练习十七第5题。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6-10<<数学思考

(一)>>

【学习目标】1、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难点是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学P91例5

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

2、根据题意,画图连线,写出算式,找出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5+6+7=28(条)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5+6+7+8+9+10+11=66(条)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19=190(条)

4、议一议: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P92例6

1、交流讨论,弄清题意。

2、想一想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思考?

3、可以用哪些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在排列组合时要注意什么?

5、说一说你的思路:

第一步:

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看有________种选法。

第二步:

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看有________种选法。

第三步:

把两次选法进行搭配,看共有________种选法。

三、知识应用:

找规律(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3,9,11,17,20,_____,_____,36,41……

(2)1,3,2,6,4,____,____,12,____……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

完成P94练习十八第2、3题。

2、拓展提高:

P94练习十八第4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6-11<<数学思考

(二)>>

【学习目标】1、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难点是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阅读P93例7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议一议,想一想: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

可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二、交流讨论:

可以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95练习十八第5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

完成P95练习十八第6、7题。

2、拓展提高“数学思考

(二)”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6-12<<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一)>>

【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

3、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垂直与平行、角的含义。

2、难点是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过程】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画一画:

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填一填。

端点个数

是否可以延长

是否可以度量长度

直线

射线

线段

二、垂线、平行线

1、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并说出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想一想:

(1)什么是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

画图配合说明。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

画图配合说明。

(3)对垂线和平行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三、角

1、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3、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

画图配合说明。

4、比较大小:

(1)图中∠1和∠2哪个角大?

(2)大多少?

(3)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12

5、角的分类。

(1)分别画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各一个,标上度数。

(或说出它的度数范围)

(2)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以下各角,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90度45度38度125度

四、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99练习十九第1、2题。

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6-1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二)>>

【学习目标】1、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计算方法。

2、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回顾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小组交流,完成下表。

平面图形

特点(简要说明)

周长公式

面积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梯形

二、阅读P97例题2,完成课本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3、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结合公式推导过程)

4、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97“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

完成P99-100练习十九第3--7题。

2、拓展提高:

P100--101练习十九第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

(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6-14<<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

【学习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3、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难点是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立体图形的特点。

1、回顾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完成下表:

长方体

正方体

①、几个面;

面②、面与面的大小关;

③、面的形状;

顶点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3、结合表中内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