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34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第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

单项选择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C)

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陈云D 邓小平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C)

A 刘少奇B 陈云C 邓小平D 江泽民

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D)

A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A)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C 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三资”企业为主体

5 现阶段,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 量的优势上B 质的提高上

C 控制力上D 再就业上

6 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实行的制度是(A)

A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按要素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 在下列各种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指(C)

A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 私营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

C 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D “三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8 实行承包经营的某国有企业厂长,由于超额完成了利润等指标,除正常工资收入外,还获得5万元按承包合同规定的奖励。

这5万元收入就其性质来说属于(D)

A 按劳分配收入B 按资分配收入

C 超额劳动报酬即津贴收入D 机会收入或经营风险收入

9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C)

A 11万元B 9万元C 7万元D 5万元

10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D)

A 调动一部分人的积极性B 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 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D 实现共同富裕

11 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用多长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B)

A 10年B 15年C 20年D 25年

12 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A)

A 资源节约型社会B 环境友好型社会

C 和谐社会D 创新型社会

13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中“生活宽裕”是(B)

A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B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C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D 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14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C)

A 发展速度已无足轻重B 增加GDP已不重要

C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D 产业升级越快越好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C)

A 依法治国B 权力制衡

C 人民当家做主D 多党合作

2 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B)

A 党的生命B 社会主义的生命

C 人民权利的保障D 社会主义的特征

3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C)

A 主要基础B 主要内容

C 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D 决定因素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 人民民主专政B 多党合作制

C 依法治国D 政治协商

5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B)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实行多党合作D 实行依法治国

6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 加强法制建设

C 民主法律化

D 依法治国

7 被党的十七大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范畴的是(D)

A 人民当家做主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多党合作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 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核心是(B)

A 自由B 民主C 平等D 人权

9 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含义的是(B)

A 党的十四大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D 党的十七大

10 列宁指出:

“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使用有系统的暴力的组织。

”这句话应理解为(B)

A 民主是一种手段B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C 民主是国体,而不是政体D 民主是目的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 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D)

A 为人民服务B 集体主义C 诚实守信D 爱国主义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B)

A 实现祖国统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C)

A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 批判吸收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A)

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8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A 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 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 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 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C)

A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B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 加强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D)

A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C)

A 社会手段B 社会计划C 社会理想D 社会现实

2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B)

A 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B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C 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

D 由社会主义社会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

3 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C)

A 十三大B 十五大

C 十六大D 十六届六中全会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 根本任务B 根本原则C 本质属性D 基本要求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B)

A 坚持以人为本B 坚持科学发展

C 坚持改革开放D 坚持民主法治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坚持科学发展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 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B)

A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B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C 大力发展生产力D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8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A)

A 就业问题B 人口老龄化问题

C 农民收入问题D 环境问题

9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B)

A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B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D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10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 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其实质是(C)

A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B 中美之间的问题

C 中国的内政问题D 中日之间的问题

2 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C)

A 签订“共同防御条约”B 提出“一纲四目”

C 美国从台湾撤军D 遣返战俘

3 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A)

A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B 拥有立法权

C 拥有终审权D 拥有独立司法权

4 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的会议是(B)

A 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B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C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D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5 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C)

A 和平统一B 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C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 一国两制

6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A)

A 台湾问题开始的B 香港问题开始的

C 澳门问题开始的D 西藏问题开始的

7 澳门回归是在(C)

A 1999年1月1日B 1999年5月1日

C 1999年12月20日D 2000年1月1日

8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部纲领性文件。

这篇讲话的题目是(D)

A 《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9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C)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C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谈判和协商

D 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10 为了进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猖獗活动,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这部法律是(C)

A 专门针对台湾人民的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C 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的法律化

D 它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法律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主要表现在(D)

A 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B 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

C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D 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

C 改革与开放D 世界大战危险迫在眉睫

3 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B)

A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D 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4 下列关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改变

B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C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根本没有改变

D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近期将改变

5 中国政府主张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D)

A 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打击恐怖主义

C 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

D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C)

A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C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

B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 独立自主

D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 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D)

A 一极独霸世界B 两极格局对峙

C 单边主义抬头D 多极化

9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作出的战略抉择。

(D)

A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B 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C 自身发展的需要

D 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

10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B)

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 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 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D)

A 知识分子B 新的社会阶层

C 精英阶层D 工人阶级

2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B)

A 爱国主义B 党的领导

C 社会主义D 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A)

A 爱国统一战线B 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 民族统一战线D 广泛的统一战线

4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

A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 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 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5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A)

A 打得赢、不变质B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

C 作风优良、纪律严明D 保障有力、党的绝对领导

6 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A)

A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 中产阶级

C 一个独立的阶级D 小资产阶级

7 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C)

A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 新的资产阶级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 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8 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B)

A 经济联盟B 政治联盟C 思想联盟D 民间组织

9 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D)

A 阶级矛盾

B 民族压迫

C 民族歧视

D 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10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B)

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

C 知识分子D 新的社会阶层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B)

A 实现共产主义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 21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C)

A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B 政治体制改革

C 党的建设D 国企改革

3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A)

A 工人阶级B 农民

C 知识分子D 新的社会阶层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A)

A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6 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A)

A 党的思想建设B 党的政治领导

C 党的行政管理D 党的理论建设

7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D)

A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B 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C 反腐倡廉

D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 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C)

A 加强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B 加强思想建设

C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 加强组织建设

9 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C)

A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既反对“左”,又反对右

C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 坚持党的组织路线,又有民主,又有集中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 改革B 发展C 开放D 稳定

 

多项选择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BCD)

A 政企职责不分B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C 忽视商品价值规律D 条块分割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的领导人的哪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BC)

A “按劳分配”的思想

B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C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思想

D “按要素分配”的思想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包括(ABCD)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C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D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有(ABD)

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 以宏观调控为手段D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5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CD)

A 国有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C 集体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6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BC)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90%以上

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7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 个体经济

B 私营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8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下列哪些客观条件决定的(AC)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按劳分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C 社会主义社会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按劳分配的公平正义性

9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 社会保险B 社会救助C 社会福利D 优抚安置

10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C)

A 覆盖范围窄B 制度不健全

C 管理基础薄弱D 统筹层次过高

11 共同富裕不等于(ABCD)

A 同时富B 同等富C 同样富D 同速富

12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BD)

A 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前提的

B 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C 意味着发展速度已无足轻重

D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1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ABCD)

A 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ACD)

A 坚持党的领导B 政治体制改革

C 人民当家做主D 依法治国

2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机关有(BCD)

A 党政机关B 行政机关C 审判机关D 检察机关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有(BCD)

A 政治对话B 政治协商C 民主监督D 参政议政

4 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有(ABC)

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城市居民委员会

C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 军队士兵委员会

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有(ABCD)

A 民主选举B 民主决策C 民主管理D 民主监督

6 关于依法治国,正确的理解是(BD)

A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B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一切公共事务

D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7 关于民主,正确的理解是(ACD)

A 民主是历史的范畴

B 民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重要

C 无论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益

D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

8 关于“人权”,正确的理解是(AD)

A 人权是社会的产物

B 对所有国家来说,政治平等是最重要的人权

C 人权的实现不应以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为前提

D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人权

9 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包括(ACD)

A 政治领导B 组织领导

C 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领导D 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10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BCD)

A 都强调专政职能B 性质相同

C 作用、职能相同D 历史使命相同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先进文化中的“先进”是指(ABCD)

A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B 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C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D 反映时代进步潮流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ABC)

A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 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C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是(ABCD)

A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 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先进优秀文化成果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AB)

A 思想道德建设

B 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

C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表现在(ABCD)

A 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 发扬了我们党优良的革命道德传统

C 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

D 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7 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必须(ABCD)

A 坚持制度建设为根本

B 充分体现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

C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