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307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docx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规划背景

为了有效指导江阴地区的发展,2001年编制了《福州市江阴综合工业区规划》并于2002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做出批复,随后在2005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并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2006年3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确认,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阴经济开发区确立为省级开发区。

根据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江阴港和江阴经济开发区被赋予更多、更高层面的战略发展要求。

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包括渔平高速公路江阴支线、东部围填海范围拓展、汽车整车进口港口选址江阴、原侨联钢铁项目未能落地等的变化对上版总规空间布局产生了影响。

这些新的变化需要对上版总规做出修改和调整,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统筹江阴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工业区规划提升为海港新城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10月启动了《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该规划环评工作,规划于2013年4月初由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

2018年,根据江阴港城经济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又启动了《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该规划环评工作,规划于2018年5月初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

2评价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编制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单位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委托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任务。

我院接受委托后,课题组技术人员即进行现场勘察、调研,并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实施环评工作,通过开展外业作业调查、现场采样监测、资料收集、公众参与调查、室内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供规划建设单位上报审查。

3规划概况

3.1地理位置、规划范围及期限

地理位置: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南端,三面临海,距福州市区约85公里,距厦门市区约200公里,与台湾台中市隔海相望。

江阴港城经济区,始建于2001年6月,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是具有福州新区、自贸区福州片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优势的开放开发大平台。

江阴港城经济区规划面积158.29平方公里,在江阴半岛形成6大功能区,分别为西部产业区、东部产业区、东部滨海新区、南部港口物流区、中部居住区及北部生态涵养区,规划发展功能定位为:

“依托港区,发展以临港石化、现代物流、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规划范围:

东至江阴湾,南至兴化湾,北至柯屿垦区,西至324国道、沈海高速,包括江阴本岛与新厝镇部分区域。

总规划面积约168.13km2。

规划时段: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

2018-2025年;远期:

2026-2035年。

图1规划区位图

3.2发展目标、定位及规模

3.2.1发展目标

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将江阴港城打造成为福州的产业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

3.2.2功能定位

福建省重要的集装箱港,以临港化工、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为核心配套完善的江阴港城。

3.2.3发展规模

规划2035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2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5万人。

规划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81.72平方公里。

3.3用地空间布局

3.3.1区域用地构成

规划区主要由江阴生活区、新厝生活区、月亮湾产业区、东部临港产业区、西部临港产业区、新厝综合产业区、南部港口物流区、保留村庄和山地、水域等几部分构成。

3.3.2空间结构

江阴港城将形成“一体两翼、一轴两心、多廊多点”的总体发展格局,以山体、农田生态空间和水体隔离港、城,通过道路交通联系将江阴主岛与新厝片区联为一体,以东部滨海新区为引领,发挥新厝镇区和江阴镇区的区域带动作用,形成港城互动、山海相映的发展格局。

3.3.3用地布局

规划范围总用地168.13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非建设用地包括水体、山体、农田等,共65.92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39.21%;城乡建设用地102.21平方公里,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1.72平方公里,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9.95%。

(1)居住用地

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630.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71%。

保留和提升改造现有村庄建设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和配套条件;整合和盘活零散、未建设用地,建设为产业区服务的居住配套,为产业工人、高管提供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的集中居住区。

江阴岛居住用地结合江阴镇区,集中在本岛中心地带,通过绿带与产业区分隔;新厝片居住用地围绕公共服务中心展开,北部保留村庄居住用地。

(2)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范围内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110.89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35.45公顷,两者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5.46%。

(3)公园绿地

规划范围内绿地为1608.9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9.69%,主要分布在江阴岛中部,以及道路、河流、高压走廊两侧。

其中,公园绿地723.66公顷,防护绿地885.06公顷,广场0.25公顷。

(4)工业用地

规划范围内工业用地3137.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39%,其中西部临港产业区、东部临港产业区为现状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江阴工业集中区,以二、三类工业为主;新厝综合产业区,依托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与莆田高新产业区呼应,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月亮湾产业区,依托港口优势和临港化工产业优势,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5)仓储物流用地

规划范围内仓储物流用地827.8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13%,集中布局在江阴岛南部和新厝片区的西南部。

依托江阴港区发展集装箱仓储、物流、集疏运,陆海一体化转运,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多级物流转运体系,结合交易中心和发布中心,提供物流服务中心职能。

(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范围内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372.8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6.80%。

(7)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范围内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水厂、消防站等,结合公用设施设置要求进行布局,面积147.7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81%。

图2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图3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4产业发展规划

3.4.1总体导向

重点发展油品化工、现代物流体系为主,集多式联运、仓储、保税、商贸和加工制造为一体,形成港口产业集群;借力保税区优势,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建设复合多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保税特色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依托江阴港城有利的区位优势,吸引重化工大项目落地,将江阴港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新兴临港重化工基地,建设大型仓储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全力推进江阴物流园区建设。

3.4.2主导产业体系构建

(1)临港化工产业

延续四大传统产业(化工、医药、轻工、建材等);构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临港化工产业园区。

以石化中下游产业链为主,在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发展苯酚等资源利用。

(2)港口运输业及现代物流业

依托江阴港集装箱枢纽港职能,结合整车进口等新项目,发展现代物流业。

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大力推动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联动发展,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和集约化管理,构建物流体系。

(3)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包括与港口产业相关的各类服务业,以及为产业服务的产业,包括商务、商贸、金融、信息、物流等,为江阴港城提供中心服务和生产服务。

(4)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

借力保税区优势,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形成高附加值的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产业。

(5)循环经济

利用现有产业上下游配套效应,发展循环经济。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色,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

3.4.3产业空间布局

(1)临港化工产业

主要布局在西部临港工业区和东部临港工业区,在对现状企业进行保留提升的基础上,注重完善重化企业的布局和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下游产业的快速形成,以形成上下游链条参与竞争合作。

(2)现代商贸物流业

江阴港是福州市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发挥江阴港自身优越条件,通过填海向外扩展,逐步发展通用码头、集装箱码头,发展过陆上交通系统和交通接驳的完善,形成便捷的海陆交通,为港口腹地提供集疏运条件,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业。

结合汽车整车进口的展示商贸区,打造保税展示及商品交易中心,依托港口物流优势发展航运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尽快形成。

(3)现代服务业

分别在江阴生活区和月亮湾产业区的滨海商务休闲区配套专业服务、展示交易、商业商务等职能,为居民和生产体系服务,成为江阴港城的“智核”和服务中心。

(4)先进制造业

主要布局在月亮湾产业区和新厝综合产业区。

利用江阴港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运输条件,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飞机零配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

3.5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预测远期规划区最高日市政需水量为31.5万m³/d,工业直供原水23.5万m³/d,最高日总用水量为55万m³/d,日变化系数取1.2,年需水总量约为16729万m³。

(2)规划水厂

规划近期江阴一水厂扩建至10.0万m3/d,直供原水20万m3/d,预留用地10hm2,江阴一水厂远期调整为工业用水水厂;远期新建江阴二水厂22万m3/d,预留用地22hm2;规划远期建设江阴再生水处理厂,规模4万m3/d,预留用地4hm2。

至2035年,三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为56万m3/d。

(3)水源规划与水资源供需平衡

江阴一、二水厂和原水厂水源取自闽江调水江阴支线,并以建新水库至江阴输水支线为备用;江阴再生水处理厂以紧挨布置的江阴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水源。

江阴一、二水厂和原水厂年需水资源总量为16729万m³/年,北水南调年输水量可达24283万m³/年,完全可以满足全区用水需求。

(4)规划供水管网与高位水池

沿贯通全区的干道布置给水干管DN500~DN1000,新建和改造道路沿路敷设给水支干管DN200~DN400,近期先建成枝状管网,远期建设成环。

规划区给水工程规划见图2.6-1。

3.6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新区和旧城改造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旧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截流系数n=1,随着旧城改造,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2)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其水质满足《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3082)的要求。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B。

(3)规划雨水管网

市政雨水管采用暗管排水方式,一般沿路布置。

非化工区雨水经支管汇集后,汇入市政雨水管,就近排放规划内河水系,经调蓄后抽排入海湾;化工区的初期雨水应预先进行收集,集中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至城市雨水系统,之后排入兴化湾。

(4)污水量预测

规划区远期平均日污水总量为41.3万m3/d;新厝组团远期污水预测为10万m3/d;江阴组团远期污水预测为31.3万m3/d。

(5)规划污水处理厂

规划保留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近期扩建至6万m3/d,远期扩建至10万m3/d,规划预留用地11.5hm2;新建江阴污水处理厂,近期6万m3/d,远期21万m3/d,规划预留用地21hm2;新建新厝污水厂,近期4万m3/d,远期扩建至10万m3/d,规划预留用地9.7hm2,至2030年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41万m3/d。

(6)规划污水管网与中途提升泵站

规划沿新建或改造道路敷设污水支管,各片区污水由污水支管收集,将区内污水截流汇入进厂污水主干管。

规划污水干管集中穿越内河,在污水干管埋深超过7m处以及污水干管穿越内河后的空地,规划布置污水中途提升泵站,规模0.2~4万m3/d,预留用地0.1~0.2hm2。

4工业园区开发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

4.1工业园区开发现状

目前江阴工业集中区已投产的企业共有78家(包括仓储物流企业),总投资398.39亿元。

投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仓储物流、轻工等产业;在建企业17家,总投资约210.61亿元,主要产业为物流仓储和化工。

福州自贸片区保税港区已投产的企业共有42家,在建企业6家,主要为仓储物流企业。

江阴港城入区企业形成了港口运输和现代物流、医药、化工、电力能源、循环经济产业五大产业发展模式。

4.2开发现状主要存在环保问题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部分因未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而产生一系列大气、废水、东江水厂的水质保护、大气卫生防护距离等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部分由于规划本身引发的围填海工程的环境问题、陆域水土流失问题、化工产业规划引发的环境风险问题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环境问题

福兴、福抗等企业虽然对菌丝渣烘干、污水站恶臭、发酵罐排气等工艺废气、裂解车间工艺废气等采取了脱臭处理,但是厂界恶臭污染依然存在,说明恶臭气体收集、捕集效率不够,仍存在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

此外,发酵罐蒸汽灭菌排气、罐体排空、染菌发酵罐排空等恶臭气体未采取有效地除臭措施。

(2)废水处理及问题

由于江阴工业集中区规划有三个污水处理厂一个污水处理站,总规划实施至今,仅建成江阴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收集工业区已建企业的污水,东部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新厝片区污水处理厂及岛北生活区污水处理站均未建设,规划区内村镇的大部分生活污水主要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到内河后至海域,并未完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3)环境风险问题

在江阴工业区规划建设的产业中,以危险品仓库、化工工业区、原料工业区最具环境风险,基于化工工业本身的特点,项目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辅料等化学品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征;生产装置处于高温高压运行状态;储运系统品种多、储量高。

江阴工业区内化工工业、危险品仓库及化工码头具有较大潜在的事故隐患和环境风险。

其次,冶金机械项目因涉及液化气、柴油、煤气的事故排放,同样具有风险隐患。

(4)东江水厂的水质保护的问题

鉴于东江水厂位于西部片区范围内,与福兴、福抗以及在建的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等化工医药企业距离较近,其中福兴医药厂区中心距离东江水厂边界仅约500m,不满足上述企业排放的各类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可能通过大气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厂水源。

(5)填海工程的环境问题

①陆域形成回填过程悬浮物的产生对海域环境的影响的破坏陆域填海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入海,引起海水悬浮物含量增加,导致水质浑浊度增大,将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回填区内的底栖生物也将随着回填而遭受损失。

②对滩涂湿地生态环境影响

围填海工程对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

a.围填海造成滩涂生态系统变化,破坏滩涂地貌,并将使围填区的底栖生物受到彻底的破坏;b.减小海域面积,使得海域环境容量减小;c.改变潮流流向流速,引起泥沙淤积等。

(6)陆域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位于新江公路与南港大道交叉口东南侧的门前山破坏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为“挖山取土”,即为江阴工业集中填海造地建设,导致该山体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裸露面,对岛内新江公路沿线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建设项目施工期整地建筑也同样需要进行大量挖方和填方等施工作业,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原有自然地形地貌,破坏现有地表植被,损坏现有水土保持设施。

5区域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

5.1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

根据2017年监测结果,占泽溪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受居民生活污水排入影响,部分时段氨氮、总磷有超标现象。

(2)地下水

本次调查期间,地下水各个监测点位pH、色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铜、锌、汞、砷、镉、六价铬、苯、氯苯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或以上标准的要求;1#何厝村点位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镍、钠能达到Ⅲ类或以上标准的要求;各点位铅指标均达到Ⅳ类标准的要求,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要求(≤0.05mg/L);厂界4个点位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仅符合Ⅴ类水质要求。

本项目所在地为填海造地形成,受海水倒灌影响,导致厂界四个点位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固体、硫酸盐和氯化物指标浓度较高。

(3)环境空气质量

各监测点位SO2、NO2、PM2.5、PM10、CO、O3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苯、TVOC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1小时均值和8小时均值的限值;甲醇、甲醛、苯胺、氨、氯化氢、氯、硝基苯浓度低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征求意见稿)附录E中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氯苯、四氯化碳、光气浓度低于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中的最大一次允许浓度限值;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限值;二噁英可满足《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中的要求。

(4)声环境

根据规划区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规划范围内各监测点位环境现状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限值,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符合4a类标准。

综上所述,规划区域内声环境现状良好,各功能区现状噪声均能符合标准要求。

(5)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所采土壤中的总镉、总砷、总铜、总铅、总铬、总锌、总汞、总镍含量均可以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总体上看,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6)海水水质

监测结果表明:

评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在0.44%~0.81%之间,硫化物含量在0.70~17.7mg/kg之间,石油类含量在19.6~204mg/kg之间,铜含量在20.3~28.2mg/kg之间,铅含量在5.10~7.68mg/kg之间,锌含量在90.3~114mg/kg之间,镉含量在<0.04~0.05mg/kg之间,铬含量在53.0~72.6mg/kg之间,汞含量在0.034~0.079mg/kg之间。

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该海域相应评价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二类标准,也符合该标准第一类标准限值要求。

2010年监测时段内海域悬浮物较大,2013年、2017年监测时段该海域悬浮物含量较低,未出现明显人为增加的情况。

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水温和盐度密切相关,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下降。

从表层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江阴湾内海水盐度没有明显变化。

海域pH值未有明显变化。

石油类和COD含量有明显增高,这跟江阴港区沿岸的港口码头相继投入运营,湾内通航船舶数量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变化没有明显趋势。

无机氮存在较大的随机波动范围,福建沿海近岸海域无机氮本底值普遍偏高。

监测结果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主要受湾内海水养殖污染的影响,在收集湾内历年的调查数据同样表现为秋季水产养殖多于春季的情况下,秋季海水水质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明显大于春季,同时湾内海水养殖及沿岸生活污水排放,导致部分点位无极氮指标异常升高。

挥发性酚、硫化物、汞和砷的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重金属中铜、铅、锌、镉和铬的含量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近年以来湾内海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水质未有明显污染的趋势。

(7)陆域生态

①主要涉及生态系统类型。

本规划范围内,现状区位生态基线,涵盖大面积的低丘台地、大面积的平地农田耕地、滨海基围鱼塘湖塘及滩涂湿地、自然乡村城镇与企业园区等生态景观环境类型。

主要涉及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等类型。

无涉及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小区、或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等敏感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问题等。

②植被资源主要为广播性。

根据实地调查分析,本港城规划范围内,现状生态基线,主要植物资源种类计有维管束植物415种,分别隶属于118科302属。

主要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各类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73.3%,其中以泛热带成分最为显著占34.6%,各类温带成分占本区总属数的26.7%,其中北温带分布成分占11.7%。

现状分布的主要植物区系成分、以及植被群落类型,大部乃属我国闽东南亚热带滨海地区广播性或次生性、或广泛栽培的资源种类及植被群落生态类型。

其中,沿海防护林、山地森林,大部均属重要生态公益林。

无涉及名木古树资源,无发现涉及珍稀或濒危野生植物自然分布,无涉及原生地带性森林植被等。

③山地森林系统多样性不高。

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分析,本规划范围内,现状山地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部森林茂密。

现状山地森林植被,主要为人工造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形成的次生植被;大面积分布的主要以马尾松林、相思树林为主,现状山地森林植被中马尾松约占80%、相思树约占20%,森林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森林树种较贫乏,系统多样性不高。

在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上,现状山地及其森林植被,是本区域地带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景观背景,对维护本区位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资源、优化区位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山地森林植被,大部属生态公益林。

④防护林构筑为重要生态举措。

本区位地处滨海地带,东临台湾海峡,区位风大与台风频繁登陆,生态环境脆弱,风害沙害是本区位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制约问题之一。

根据实地调查,本规划区内现状东部及东南部岸线,尤其是自岭口村往南至东峰、东肖、赤厝、下东洋埔等岸线、以及东南部东楼、下楼、下堡、钱塘等沿海岸线,均营造或建立有防护林基干林带,林带宽度在十几至几十米、或至上百米不等,林带高度在12~15m不等,现状林带大部保护较好,林木普遍茂盛。

规划区内现状沿海岸线基干林、农田林网、以及交通干道如港前路等两侧林带等,均系本区位滨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属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

同时,亦是本区位滨海鸟类重要的栖息或歇息生境的重要依托。

应特别指出的是,除应密切关注现有基干林带及农田林网等防护林体系的保护与利用外,新一轮的规划建设,其中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是实施本区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以及维护本区位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与基础保障。

⑤涉及大面积农田耕地资源。

本规划范围内,现状生态基线,涉及涵盖有大面积的农田耕地与农田植被耕作区,包括有水田和大面积的旱耕地,其中应不乏应涵盖有基本农田。

作为农田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其资源生态功能属性,是所属区域地带乡村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生存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是国家重要保护的资源目标。

征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有待置换和补偿。

⑥重要野生动物主要为鸟类。

规划范围内,由于人类开垦和密集的生产生活活动的深刻影响,现状区位生态基线背景中,活动的重要野生动物基本上主要为鸟类,而其它野生脊椎动物的物种及种群数量均较小。

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和已有资料,评价区内共记录鸟类76种,分别隶属于9目28科,其中以鹳形目和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在这些鸟类中有水鸟30种,非水鸟46种;非雀形目鸟类41种,雀形目鸟类35种;候鸟35种,留鸟41种。

其中,有短耳鸮、黑翅鸢、黑耳鸢、蛇雕、普通鵟和红隼等6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野生鸟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