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873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docx

龙源期刊网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肌理、色感探析

作者:

曹英楠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10期

摘要:

培田地辖闽西龙岩市连城县,是一个具有800余年历史的传统客家村落,文化积淀深厚。

由院落、道路、水圳、农田、休闲空间等形成多层次的村落布局,其外在形态变迁与内在文化要素交融发展,形成培田村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不同的建筑材料肌理、色感特质则在细节中影响着聚落的发展。

关键词:

培田;材料;肌理;色彩一、闽西培田村概况

培田古村又称为吴家坊,是沿河源溪分布的河源十三坊之一,全村男性单姓吴,位于福建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

村落保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大体由书院学堂、宗庙祠堂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等组成。

耕读文化世代延续,宗族文化流传百年,是一个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血缘客家村落。

培田古村枕山、环水、面屏,传达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等传统风水文化,整体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村落呈带状分布南北走向,于清代末年形成“三横五纵”的街巷格局。

由院落、道路、水圳、农田、休闲空间等形成多层次的村落布局,其外在形态变迁与内在文化要素交融发展,形成培田村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不同的建筑材料肌理、色感特质则在细节中影响着聚落的发展。

二、传统营建材料之肌理、色感探析

培田建筑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石材、青砖、夯土等。

四种主要材料的色彩质感对营造培田村落的文化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材料的组合会产生出乎意料的色彩效果和肌理形式。

因此对培田色彩体系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入分析其色系的控制范围。

以下为调研分析图表。

经过归纳划分:

第一类为单一材质呈现的色彩效果,此类建筑用材较为简单,色差基本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色彩呈现效果分别为:

土红灰色、粉白色、黄暖灰色系、青白灰色系、灰白色系、褐灰色。

此种视角多为近距离观测所传达的感受力,整体色彩效果纯净质朴。

一种材质在墙面上表现出特有的整体感和秩序感,虽然用料简单,但是在一种色彩里却有着细微的差别。

因此,单色设计的选定,多数会先确立一个主色调,进而在明度、纯度、色差上寻求细微的变化,或者在形式、纹路上寻求细微变化,让建筑立面看起来更有层次感。

第二类为色彩的混合体系,分为:

两种材质的色彩混合效果、多种材质的混合色彩效果。

两种材质色彩混合效果的视觉范围多为中远距离的观测所传达的感受力:

1.粘合土和青砖的结

合。

色彩效果:

暖黄灰色与青白灰色。

色彩冷暖对比,砖石的硬朗质感与黄土的松散质感的对比融合。

2.青砖组合与石灰填缝。

色彩效果:

青灰色与青白色。

色彩同属冷色,明度、质感、纹理对比融合。

3.水泥与毛石组合。

色彩效果:

青灰色和暖黄。

色彩冷暖对比,质感肌理对比融合。

4.土和毛石的结合。

色彩效果:

暖黄灰色和青白色。

色彩以暖色为主,明度、纹理、形态的对比融合。

5.青苔土与毛石的结合。

色彩效果:

暖绿色、青白灰色与褐灰色。

色彩体系受环境、年代的影响,明度、形态、肌理的对比融合。

6.夯土与杉木组合。

色彩效果:

咖啡与暖黄色结合。

同属暖色体系,明度、肌理、质感的对比融合。

多种材质的混合色彩效果,多数视角范围较广,建筑本体材料会融入周围植被、自然环境的色彩中:

1.杉木、青砖、溪流、毛石。

色彩效果:

黑色、深褐色、粉白色、群青灰色、湖蓝灰色、紫灰色。

2.青砖、夯土、灰缝、篱笆、毛石、山石。

色彩效果:

蓝白灰色、黑色、青灰色、粉红灰色、墨绿灰色。

3.杉木、瓦片、青石、毛石、溪水、土壤。

色彩效果:

黑色、紫红灰色、墨绿灰色、赭石灰色、蓝灰色、粉白色。

4.瓦片、青砖、白灰、木门、夯土、毛石。

色彩效果:

黑色、青灰色、蓝灰色、紫灰色、墨绿色、暖黄灰色。

5.瓦片、灯笼、溪水毛石、青砖、青石板、木板。

色彩效果:

青灰色、群青蓝、黑色、粉白色、暖黄灰色、淡咖啡灰色。

6.水泥砌块、瓦、夯土、篱笆、毛石、木材、植被。

色彩效果:

咖啡灰色、墨绿色、黑色、紫灰色、暖黄色、粉白色、赭石灰色。

由调研取样分析可知,暖灰色是培田建筑的主要装饰色,因此培田传统建筑周边的建筑以及村落新建筑应以暖灰色为主要色调,部分景观环境配以冷色搭配。

多种材料的混合色彩体系里,黑色、棕灰色、浅灰色、绿灰色占据色彩体系的大部分,其色彩体系总结后分为:

深黑色、白黄灰色、红棕灰色、蓝灰色、墨绿灰色。

古代色彩与五行之说有着密切联系,黄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木,绿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白色代表土。

经过分析混合材质的色彩,可以看出培田的金木水火土皆有。

在季节方位中,古代人将绿色寓意春天,代表一年之计的开始,方位为东方;红色代表夏季,方位为南方;白色寓意秋天,方位为西方;黑色代表冬季,方位为北方;黄色则贵为中央,代表中心。

这四种色彩,在培田的色彩分类中,也一一具备,由此可见,此地的四季变换与风水格局俱佳。

色彩在古代具有等级观念,清朝色彩体系中,黄、红为最高等级色,代表中央皇权;一品官员为绿色,三品到九品官为黑色;最底层民众为灰色。

培田的建筑多数兴建于清朝,此时吴氏家族经商之人众多,官职最高为三品,因此建筑色彩偏灰色,相对雅致之外也算顺应权利等级的一种体现。

除了等级理念,色彩与人的情感联系也颇为密切。

一般情况下,官员多数在外为官,回到故乡后建设的房子多为养老宜居之所,此时心态多为淡然之状,因此对于色彩多会优先选择黑灰色系,配以绿色植被,营造一种归隐田园,清新脱俗的感觉。

培田虽为偏远乡村,但聚落色彩的运用与风水占卜、等级观念、造者心境一一对应,将五行理念、儒商精神、宗族体系等文化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村落布局中,可见儒家传统文化对建筑表皮视觉体系的影响是如此深远。

三、结语

培田聚落历史悠久,其传统建筑的材料逐渐形成独有的一套建构体系。

本文从材料的肌理和色感方向出发,探索地域条件下的培田聚落材料要素特征,进而为闽西培田的建筑更新修缮提供些许参考策略。

参考文献:

[1]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M].上海:

同济大学,2011.

[2]李秋香.闽西客家古村落——培田村[M]北京:

清华大学,2008.

[3]赵星.传统乡土建筑的当代“建构”之路[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5,(06).

[4]杜琳.探析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土材料的应用——以山西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09,(04).

[5]刘娟.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砖瓦材料的应用探析——以山西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

2009(04).

[6]陈林.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艺术表现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11):

9.

[7]袁静.福建连城培田古民居风水林物种多样性研究[D].福建龙岩学院,2015-3(6).

[8]于建伟.福建省连城县培田古村落传统风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05).

[9] 谢元瑞.竹子在园林和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1,(10).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