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293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 2.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模拟2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N14O16Na23S32Cl35.5Cu64Ba137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一种利用废干电池中黑色粉末(主要成分MnO2、炭粉及少量Hg2+、Pb2+等重金属盐)制备Mn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MnSO4·n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1molFe至多还原1.5molMnO2

B.重金属主要在滤渣2中

C.步骤③煮沸可使沉淀颗粒长大,目的是便于固液分离

D.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并防止汞、铅等重金属污染

【答案】B

【解析】由反应2Fe+3MnO2+6H2SO4=3MnSO4+Fe2(SO4)3+6H2O知,A项正确;步骤①中同时发生Fe+Hg2+=Hg+Fe2+,Fe+Pb2+=Pb+Fe2+,故重金属主要在滤渣1中,B项错误;悬浊液中Fe(OH)3颗粒越大越易与MnSO4溶液过滤分离,C项正确;锰等是重要金属资源,汞、铅等重金属能严重污染环境,D项正确。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L丙烷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4NA

B.25℃时,Ksp(BaSO4)=1×10−10,则BaSO4饱和溶液中Ba2+数目为1×10−3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2NA

D.9NA个羟基和10NA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相等

【答案】A

【解析】A项中,每个丙烷分子含有8个C—H极性键,所以标准状况下11.2L即0.5mol丙烷含极性键为4NA,A项正确;B项中,BaSO4饱和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其钡离子数目无法确定,B错误;C项中,Cl2与H2O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标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水过程中不能确定转移电子数目,C错误;D项中,一个羟基有9个电子,一个氢氧根离子有10个电子,9NA个羟基和10NA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分别为81NA、100NA,D错误。

9.由p(丙烯)制备化合物r(丙烯酸甲酯)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p能发生加聚反应B.可用NaHCO3溶液鉴别q和r

C.p、q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处于同一平面D.与r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2种

【答案】B

【解析】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均能发生加聚反应,故p、q、r均能发生加聚反应,A项错误;q中含有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r中含有酯基,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B项正确;p中含有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项错误;与r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

,D项错误。

10.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某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ClO2所用装置如下:

[已知:

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C中装的是饱和食盐水,a流出气体为SO2

B.装置D放冰水的目的是液化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C.连接装置时,导管口a可接h或g,导管口c接e

D.可以选用装置A利用3mo/L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中气体制备,二氧化硫从a进入装置B中反应,为防止倒吸,故应在之前有安全瓶,则a→g→h,为反应充分,故再连接B装置中的b,二氧化氯沸点较低,故在D中冰水浴收集,为充分冷却,便于收集,故连接e,最后用氢氧化钠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连接顺序为:

a→g→h→b→c→e→f→d。

装置C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处理尾气,a流出气体为SO2;装置D放冰水的目的是液化二氧化氯,可以选用装置A利用浓盐酸(浓度大约是12mol/L)与MnO2反应制备氯气。

1.钴(CO)与钛(Ti)是均可与强酸发生反应的金属。

利用电解原理电解COCl2溶液制取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Ti-Ru为惰性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时控制COCl2溶液的pH在0~1范围内

B.电解过程中Cl−在Ti电极放电生成氯气

C.Ti-Ru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用COSO4代替COCl2会使钴的产率降低

【答案】D

【解析】Co和Ti能与强酸反应产生H2,电解时的电解质COCl2溶液不能为强酸性环境,电解过程中,Co2+得电子转化为Co在Ti电极沉积,Ti-Ru为惰性电极主要是作为电极和传递电流作用,若用CoSO4溶液代替CoCl2溶液,阳极的氢氧根离子会放电,使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增加,Co能与强酸反应产生H2,不利于Co的沉积,会使产率降低。

因此D项正确。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的2倍,X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最小的,W或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子与Y+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Z呈气态

B.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

C.Y、Z的最高正价之和与X的相等

D.W的氢化物与W的氧化物之间一定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W、X、Y、Z依次为N、F、Na、S。

常温常压下,硫呈固态,A项错误;NaF是强碱弱酸盐,B项正确;氟无正价,C项错误;NH3具有还原性,NO、NO2等具有氧化性,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13.已知Ag2SO4的饱和溶液中c(Ag+)=0.032mol·L−1,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mL水中至刚好饱和。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相应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I是向述体系加入蒸馏水

B.图II是向述体系加入0.001mol·L−1Ag2SO4溶液

C.图III是向述体系加入0.002mol·L−1Na2SO4溶液

D.图IV是向述体系加入0.040mol·L−1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难溶物溶解平衡及计算。

Ag2SO4的饱和溶液中c(Ag+)=0.032mol·L−1,c(SO

)=0.016mol·L−1,上述体系加入等体积0.002mol·L−1Na2SO4溶液,银离子浓度减半,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4分)氨基甲酸铵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常温时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59℃时分解为氨及二氧化碳,其制备原理:

2NH3(g)+CO2(g)

NH2COONH4(s)ΔH=-272kJ·mol−1。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模拟制备NH2COONH4。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组装完毕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NH2COONH4的原料气体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F中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应控制装置C和E中最佳鼓泡速率比为___________,装置D采用冰水浴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成的氨基甲酸铵悬浮于CCl4中,下列操作可实现产品分离的是_______。

(填字母)

(6)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①设计方案,进行成分探究,请填写表中空格。

限选试剂:

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

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2:

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若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

步骤3:

向试管中继续加入           

______________,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铵

②根据①的结论:

取氨基甲酸铵样品15.8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g。

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1分);三颈烧瓶(1分)

(2)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2分)

(3)浓硫酸(1分)

(4)2∶1(2分);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NH2COONH4分解)(1分)

(5)C(2分)

(6)①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3:

少量澄清石灰水(1分)

溶液变浑浊(1分)

  ②0.95(或95%)(2分)

【解析】本题以NH2COONH4的制备为载体,考查NH3、CO2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除杂,利用杂质沉淀法测定NH2COONH4的含量。

由于NH2COONH4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59℃时分解,所以须用干燥的NH3、CO2反应制备NH2COONH4,则装置ADHBGF的主要作用依次是制备NH3、制备NH2COONH4、制备CO2、干燥NH3、除CO2中的HCl气体、干燥CO2,CE通过观察气泡来控制NH3、CO2通入的比例,据此答题。

(1)实验安装完毕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仪器b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三颈烧瓶;

(2)从反应原理可知两种原料气是NH3和CO2,根据实验室制NH3和CO2的装置特点,装置A制取NH3,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3)装置H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水蒸气,而氨基甲酸铵易溶于水,所以反应原料气要经过干燥,装置F中装入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CO2气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浓硫酸;(4)根据反应原理:

2NH3(g)+CO2(g)

NH2COONH4(s) 知,为了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应使NH3和CO2保持2∶1的比例通气,所以应控制装置C和E中最佳鼓泡速率比为2∶1;氨基甲酸铵,常温时为白色晶体或粉末,59℃时分解为氨及二氧化碳,使氨基甲酸铵的产率增大,故需要在冰水浴;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2∶1;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NH2COONH4的分解);(5)氨基甲酸铵难溶于CCl4,悬浮在CCl4中,固液分离一般采用过滤即可,下面操作中过滤操作的是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步骤2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不存在碳酸铵,步骤3中要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铵,结合限选试剂,应选择澄清石灰水,加入石灰水后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得到碳酸根离子,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钡白色沉淀,即可以证明碳酸氢铵的存在;取氨基甲酸铵样品15.8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碳酸钡沉淀。

BaCO3为1.97g,原子守恒可得下列关系式,并计算。

NH4HCO3~~BaCO3

79197

Xg1.97g

得x=0.79g;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

=95%;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少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95%(或0.95)。

27.(14分)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变成绿色;见光分解变成褐色。

如图是工业上用制作印刷电路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过程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2)写出产生CuCl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探究pH对CuCl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pH

1

2

3

4

5

6

7

CuCl产率/%

70

90

82

78

75

72

70

析出CuCl晶体最佳pH为________,当pH较大时CuCl产率变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pH时,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相同pH的硝酸代替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和过量的FeCl3溶液于锥形瓶中,充分溶解。

②用0.10mol·L−1硫酸铈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

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

Ce3+。

三次平行实验结果如下(平行实验结果相差不能超过1%):

平行实验次数

1

2

3

0.25g样品消耗硫酸铈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4.35

24.05

23.95

则样品中CuCl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由CuCl水解再热分解可得到纳米Cu2O。

第一步CuCl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uCl(s)+H2O(l)

CuOH(s)+Cl−(aq)+H+(aq),第二步CuOH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CuCl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此温度下KW、Ksp(CuOH)、Ksp(CuCl)的关系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分)

(2)2Cu2++2Cl−+SO2+2H2O=2CuCl↓+4H++SO

(2分)

(3)2;Cu2+水解程度增大,反应生成CuCl减少,产率减小;

不能;硝酸会与产品CuCl发生反应(各1分)

(4)95.5%(2分)(5)2CuOH

Cu2O+H2O(2分);Kw×Ksp(CuCl)/Ksp(CuOH)(2分)

【解析】废液中含有Fe3+、Cu2+、Fe2+、Cl−,从流程图中知滤渣②能与浓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和二氧化硫气体,确定滤渣②是铜,铜和Z反应得到CuCl2,Z是氯气,废液中还含有Fe3+、Fe2+,滤液①能与Cl2反应得到蚀刻液,所以滤液①为FeCl2,滤液②能与滤液①混合,则滤渣①为铁与铜的混合物,所以过量的Y为盐酸,废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将Fe3+还原为Fe2+。

据此答题。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产过程中的X为Fe,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Fe;

(2)由SO2、

CuSO4、CuCl2调节PH反应得到CuCl和H2SO4,生成CuCl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2Cl−+SO2

+2H2O=2CuCl↓+4H++S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2Cu2++2Cl−+SO2+2H2O=2CuCl↓+4H++SO

;(3)从PH对CuCl产率影响表中直接能看出当PH=2时,CuCl的产率最大,所以析出CuCl晶体最佳PH为2;溶液中存在Cu2+的水解,Cu2++2H2O

Cu(OH)2+2H+,当PH增大时,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使得Cu2+总浓度下降,故当PH变大时,CuCl产率变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CuCl反应,不能用硝酸代替硫酸调节PH。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2;Cu2+的水解程度增大,反应生成CuCl减少,产率减少;不能,硝酸会与产品CuCl发生反应;(4)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CuCl的含量,实验平均消耗硫酸铈的体积为(24.05+23.95)/2=24.00ml,所以消耗的硫酸铈为24×10−3ml×0.10mol·L−1=2.4×10-3mol,根据题意的反应方程式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

得到CuCl~~FeCl2~~CeSO4

11

n(CuCl)2.4×10−3mol

n(CuCl)=2.4×10−3mol,样品中CuCl的纯度为

=95.5%;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95.5%;(5)由CuCl水解再热分解可得到纳米Cu2O。

第一步CuCl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uCl(s)+H2O(l)

CuOH(s)+Cl−(aq)+H+(aq),第二步CuOH热分解得到Cu2O,则分解方程式为2CuOH

Cu2O+H2O,根据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方程式得K=c(H+)·c(Cl−),将式子进行变形可得K=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28.(15分)氮氧化物(NOx)和COx会造成环境问题。

对上述工业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1)工业上处理尾气中NO的方法为:

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写出图示转化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即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如NH3)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N2和H2O。

①已知:

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ΔH=-905.5kJ·mol−1

反应

.N2(g)+O2(g)

2NO(g)ΔH=+180kJ·mol−1

则反应

.4NH3(g)+4NO(g)+O2(g)

4N2(g)+6H2O(g)的ΔH=____________。

②对于反应

,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提高平衡体系中N2的百分含量的是(填字母)。

A.增大氧气浓度B.降低温度C.加入催化剂D.增大压强

(3)二甲醚(CH3OCH3)的燃烧尾气中污染物少,可代替柴油。

CO、CO2混合加氢的方法是在一个反应器中将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二甲醚,包括以下4个反应:

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反应

.CO2(g)+H2(g)

CO(g)+H2O(g)

反应

.CO(g)+2H2(g)

CH3OH(g)

反应

.2CH3OH(g)

CH3OCH3(g)+H2O(g)

①已知反应

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400。

此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g),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

0.44

0.6

0.6

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v(正)______v(逆)(填“>"、“<”或“=”)。

若加入CH3OH后,经10min反应达到平衡,则反应从起始至10min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___。

(4)水体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某课题组研究发现Fe粉和酸性KNO3溶液反应可以实现地下水脱氮,反应后Fe→Fe2+,且没有气体生成但是生成了一种新的阳离子。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检验溶液中新生成的阳离子存在的操作为

②某实验室中模拟该反应过程,实验发现:

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体系中NH

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a.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生成的Fe2+水解

c.Fe2+被还原成Fed.Fe2+被氧化生成Fe3+

【答案】

(1)2H2+2NO=N2+2H2O(2分)

(2)①-1625.5kJ·mol-1(2分)②B(2分)

(3)>(2分);0.16mol/(L·min)(2分)

(4)①4Fe+NO

+10H+=4Fe2++NH

+3H2O(2分);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部,如果发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否则没有(答案合理即可)(1分)

②b、d(2分)

【解析】

(1)从图中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从使化学反应平衡向正向移动的影响因素着手考虑;(3)利用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从而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根据平衡三段式法,结合题中信息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作答;(4)①Fe粉和酸性KN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Fe2+与NH

,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再根据NH

的检验方法进行实验;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离子自身的性质来作答。

(1)根据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反应①2Ce4++H2=2Ce3++2H+和反应②4H++4Ce3++2NO=N2+2H2O,将反应①×2+②得总反应方程式为2H2+2NO=N2+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2H2+2NO=N2+2H2O;

(2)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反应

—4反应

可得4NH3(g)+4NO(g)+O2(g)

4N2(g)+6H2O(g)的ΔH=-1625.5kJ·mol−1;提高反应

平衡体系中N2的百分含量,A.增大氧气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但体系总浓度增大,N2的百分含量不一定增大,不符题意。

B.降低温度,反应Ⅲ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2的百分含量增大,符合题意。

C.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N2的百分含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2的百分含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①-1625.5kJ·mol−1;②B;反应

.2CH3OH(g)

CH3OCH3(g)+H2O(g),此时刻各组分的浓度如表所示,Qc=

=

=1.86<400,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向正向进行,所以v(正)>v(逆),根据上表可求得加入的甲醇总量为(0.44+1.2)=1.64mol/L。

经10min达到平衡,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400;2CH3OH(g)

CH3OCH3(g)+H2O(g)

起始浓度(mol/L)1.6400

转化浓度(mol/L)2xxx

平衡浓度(mol/L)1.64-2xxx

K=

=

=400,解得X=0.8mol/L;v(CH3OH)=

=1.6mol·L−1

/10min=0.16mol·(L·min)−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0.16mol·(L·min)−1;(3)Fe粉和酸性KN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Fe→Fe2+,且没有气体生成,N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的是NH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

+10H+=4Fe2++NH

+3H2O,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体系中NH

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a.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NH

的浓度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b.生成的Fe2+水解,水解使得Fe2+的浓度减小,使反应向正向进行,NH

的浓度增大,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