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157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docx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

有机农业四大技术体系之一

不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总结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

摘要

有机农业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与土壤产出物质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动物生物方法促自然健康生长技术体系、低成本生产全盘有机食品生物链构成物质生态循环利用链技术体系构成有机农业四大技术体系。

该四大技术体系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进化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平衡最一般自然规律。

自然进化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植物害虫有天敌控制、植物病害有拮抗的微生物控制。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基于生物多样性间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而不得已为之,其后果是天敌被化学农药杀死后,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危害越来越猖獗,以至于化学农药使用浓度越来越高,且不断更换化学农药品种,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是该取缔化学农药使用的时候了。

生物多样性间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最初的起因是没有遵循物质循环利用规律,由工业污染环境引起的,所以工业必须遵循物质循环利用规律,进行好点源污染治理;农业遵循好有机农业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重新建立起自然进化形成的生物多样性间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

一、基本原理与实施准则

有机农业中的有机种植主要是解决不用化学投入物、不用转基因品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用转基因品种,在转基因品种没有普及,绝大部分是常规品种的今天,不存在任何问题。

关键在于农药使用泛滥的今天,抗药性害虫成了优势群体以后,如何解决不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它与不用化肥生产有机农产品,并列成为有机种植需要解决的两个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一)、生物与环境、生物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原理

有机种植认证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其寓意有三点:

1、其一,土壤退毒、优良土壤结构培育、良好土壤理化性状形成,需要这个时间;其二,轮作制度培肥土壤,有机肥的矿化速度,土壤肥效的物质循环补偿能力需要这个时间建立;其三,害虫天敌数量的恢复,植物多样性和昆虫多样性交互作用的生态平衡建立需要这个时间。

美国有人作过这样的试验:

一块独立农耕地抛荒两年,任其杂草横生,第三年种上作物,发现地力更肥了,病虫害也不要用药防治了;又如,北方冬季严寒,处于休耕,北方土地比南方土地肥沃。

这说明两个问题:

1、大自然有充分地的自我补偿能力。

有机农业提倡在3年的连续耕作后,有计划安排轮番休耕,也是同样的道理。

2、只有彻底杜绝对天敌杀伤性大的化学农药使用后,才可以做到不用农药种植作物,我国70年代前不用农药、现在的农家菜园基本不用农药,也是同样道理。

以上说明:

病虫害控制最基本有效的手段是建立生物相互控制、生物与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只有掌握了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才可以采取有效、彻底的防治手段。

任何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

1、病虫来源;2、寄主;3、传播途径。

1、病虫来源主要为:

1)原有病虫越冬越夏的基础数量;2)异地传播而来的初始病虫。

原有病虫越冬越夏的基础数量指的是当地主要作物的主要流行性病害,降低其侵染原基数是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清洁田园,土壤翻耕冻化、晒化,病虫害枝条修剪等。

避免异地传播而来的初始病虫,主要靠政策性检疫。

2、寄主寄主指病虫害能够为害的植物品种,不是所有的病虫能够为害所有的植物。

所以选择作物抗病虫品种、实行不是主要病虫害寄主作物的合理轮作是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有效手段。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有的病害是土传的,有的害虫在土壤里隐藏越冬或某个生育历期在土壤中度过,比如化蛹,所以要清洗劳动工具;要注意土壤消毒,主要用生石灰;土壤深耕晒化等措施;要用生物有机肥形成土壤优势菌系拮抗植物病害。

有的病虫害是通过气流传播的,比如真菌病害的孢子(如锈病)、有翅膀的害虫(稻飞虱),有些病毒、细菌能随尘土的传播等,这类病虫害从传播途径上是防不胜防,必须在抗性品种选用、提高植株抗病虫特性上加以认真对待。

风雨或流水传播,主要是指真菌、细菌病害,这类传播途径的病害,主要从排灌上控制交互感染。

昆虫或其它动物传播,主要指病毒病,它们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带毒传播。

人为因素传播,主要指通过劳动工具、修剪、运输工具、引种传播,必须对工具、种子消毒。

(三)、病虫害的流行

1、寄主植物大面积范围种植单一遗传同质性品种,认为是制造病虫害流行的有利条件。

如稻作区常年的水稻连作是爆发纹枯病、稻飞虱的主要原因。

不同基因作物,即主要流行病虫害不同寄主范围的作物的轮作是解决流行病虫害危害的最好途径。

2病虫来源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微生物与害虫基数的存在是植物病虫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虫的越冬越夏期是控制病虫基数的有利时机,清洁田园、深耕晒化土壤是很好的预防措施,病虫害植株一定要带出田外用火烧掉。

3环境条件决定病虫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指气象条件与耕作栽培条件。

高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害虫在高温高湿季节生长快、发育历期短,虫卵孵化率高,如过去洪涝灾害后的蝗虫迁徙为害。

耕作栽培上一定要注意栽培密度控制与整枝,营造通风透气的条件。

要在病虫害爆发流行的初期采取预防措施,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预防病害发生;用沼液配植物性或生物农药预防虫害。

(四)、实施准则

在一个生态平衡已经打破的地域,实行有机农业生产,生态平衡恢复与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抱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始终表里如一的坚持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贪图在转换期内,获起奢望的利益,局部的损失是正常的;第二,始终坚持不用化学农药,眼看病虫害发生严重,即将造成损失也不能用,现在不用,将来可以做到永远不用;第三,合理地调整好产品结构,规避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这是我们实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于该原则下,确定我们行动的准则。

1、植物多样性中,选取非转基因抗病虫品种与病虫害很少能产生危害的品种。

比如蔬菜中,莴苣、生菜、芹菜、胡萝卜、大蒜、香菜、茼蒿、莲藕、芋头、洋姜、韭菜、红薯尖等,以及绝大部分的野菜类,很少有病虫为害,可以作为有机农业转换期的主栽品种。

2、培育作物一个抵抗病虫害的健康体魄。

肥料∶有机农业绝对不允许使用化肥。

一般而言,化肥的速效性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内部建构不紧密,化肥提苗,植株体魄是违常规的、不健康的,加上化肥催长,使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多,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害虫的吸收利用,并加快其生长、繁殖,所以化肥栽培作物容易引起病虫害的猖獗为害。

有机农业为什么不能施用化肥,除了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其大部分流失,引起水体含有害硝酸、亚硝酸等盐类与富营养化后的生物污染;引起产品体内含有毒有害物质外;容易引起病虫害的猖獗为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使用生物有机肥。

因为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天然微生物形成优势菌系后,可以拮抗80%以上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大量病害发生。

除了施肥是培育作物抵抗病虫害的健康体魄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外,其余,水、光、气、热(温度)、土壤生态因子的管理也同等重要。

水分:

有机农业要求灌溉用水质量达到GB5084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水,与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水构成一个水分的循环利用。

除此以外,水是生物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的介质,生物体内的物质流动交换离不开水,生物体内形体的充实离不开水,生物体表水分蒸化散热离不开水。

没有水,植物会萎蔫而死,动物会得尿毒症。

生产上水分管理,按土壤湿度、植株间空气湿度、降水进行。

土壤干湿交替,不旱、不涝,能及时排、灌是土壤水分管理目标。

长期淹水的土壤,只能种水生作物。

非水生作物,长期下雨,积水严重的话,植物根系缺氧,根生长的生理、生化反应不能正常进行,病害伺机为害,容易引发根腐病,如番茄的枯萎病,发病后很难防治。

实行有机农业后,我们的作物普遍使用的是生物有机肥,其功能菌的存活与活性与土壤含水量有很大的关系,土壤湿度以保持50%~75%为宜。

田间湿度大,配合气温适宜,是诱发引发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栽培措施要求合理密植与整枝。

雨水对蚜虫、红蜘蛛有冲刷作用,但对幼苗、作物授粉有毁灭性影响,而且强降雨过程结束后,伴随晴天,容易暴发流行性病害,在病害流行区的流行季节,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干旱伴随着植株水分的缺乏,体内养分浓度高,刺吸式口器害虫生长繁殖快,如蚜虫、红蜘蛛、蓟马、稻飞虱等容易暴发流行,但对病害的发生发展不利。

光:

光能累计并重新分配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选择光能累计作用强,输出产量高、质量优的品种是作物栽培的首要工作,比如牧草代替部分玉米、黄豆的栽培,就可以获得高效。

在不同地域与不同季节,太阳提供光能不一样,与不同季节气温不一样呈正相关,这在引种栽培、不同季节安排不同作物品种尤为重要。

植物对光的敏感度有强弱之分,分为喜光与耐荫植物。

即便是喜光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光强度的要求不一样,夏季高温、干旱对育苗不利,注意一天高温时段的遮阳降温;不耐高温的草莓越夏管理实一个关键技术,高温、干旱、强光直射,容易引发草莓叶斑病,摘除老叶、病叶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非常大,小麦、油菜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配合短日照的春化阶段,才可以抽苔,普通白菜苔也只有经过冬季后才抽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今年选育春化作用不明显,专门在秋末、冬初抽苔的反季白菜苔品种,很受市场欢迎;草莓一生经过营养生长、无性繁殖、生殖生长、低温休眠几个时期,完全是日照长度与温度配合的结果,比如气温在夜温不低于12度,最高气温达到25-28度是匍匐营养繁殖的匍匐茎抽生期;日平均气温16--20度,配合8—10小时短日处理,能够人为诱导出花芽。

合理密植是作物对光能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掌握作物的光敏特性,采取不同的施肥与温度措施配合,是保证不同生育期作物健康生长的一门学问,我们的技术工作人员,一定要从掌握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入手,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就能制定作物优质、高产、无病虫害为害的整套栽培技术,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技术人员,这是迅速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一条捷径。

气:

有机农业实施区域空气质量要求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生产管理上指大气、土壤通透气性能、作物群体结构密闭程度。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成分,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构成一个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

露天栽培,二氧化碳浓度不会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在大棚栽培中,要注意通风透气补充二氧化碳的浓度。

土壤的通透气性能是作物健壮生长的要素之一,氧气是根系生长呼吸作用的主要成分,土壤中水、气比是一个矛盾体,水多则气少,严重时,作物缺氧不能呼吸作用,造成根腐烂,引起植株死亡。

生产中,生物有机肥发酵不彻底,施入大田、尤其是大棚,其后发酵作用,会造成烧根、烧苗,其原因,除了温度以外,有害气体:

氨气、硫化氢也是为害的原因之一。

作物群体结构密闭程度高,通风不良,造成作物群体内湿度大,容易引发作物病害。

在密闭的大棚中,可以采取紫外灯释放臭氧防治病害。

热(温度):

一年中,因为温度的差异,而有季节的分别,不同季节,适宜生长的作物有差别,要选择不同品种;常年生作物,因为季节的不同,而有生育期的划分;这些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塑料温室大棚,冬季增温反季节栽培,在有机农业中不提倡,主要是违反了自然的原则,但短期的温室与遮阳网育苗,还是允许的。

极端的气温一般引发病害,如冻害的柑橘第二年炭疽病发生严重;高温夏季,草莓叶斑病发生严重。

对此类似现象应提早注意预防。

土壤:

土壤是作物的载体,有机农业的土壤质量必须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优良的土壤结构及其保水、保肥性能是实现作物健康生长、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公司各基地的土质基本一致,均不是高产稳产肥沃土壤,土壤改良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土壤改良的方法:

多施有机肥,配上生物菌肥;有机肥采取集中穴施或沟施,尽量从改良根系周围土壤做起;尽量采取牧草、豆科蔬菜与其它蔬菜轮作,牧草部分直接还田。

果树种植一定要挖长、宽、深各1米的土坑,底部施足够有机质后,填埋土拌1/3的有机肥改良土壤。

3、配置植物多样性合理轮作,建立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

植物多样性及其不同种类的合理轮作,是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只

有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植物的单一性形成主要的流行性病虫害,一旦形成流行性病虫害,其防治难度非常大。

植物多样性及其合理轮作防治病虫害的原理:

每种病虫害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上茬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下茬作物不能是其主要病虫害的寄主,这样,上茬作物的病虫害就会在下茬断绝了养分的供应,对遏制病虫害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在植物多样性的配置上,除了作物品种多样性外,一定要配置花蜜作物作害虫天敌的栖息地与花蜜提供天敌后期发育养分,尤其要布置早春开花的花蜜作物;另一个是配置对害虫有驱避作用的博罗回、杀虫菊等驱虫作物。

4、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1)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要选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引诱效果才好,如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其原理:

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将光的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它一改以往杀虫灯不管是天敌还是害虫均照收不误的缺陷,所以捕害虫率特别高,而不引诱天敌;每台灯控制面积30~50亩,在害虫高发期,每灯每晚可诱杀害虫3公斤,可诱杀的害虫种类多达87科1287种,是养鸡、鸭、鱼、蛙等的好饲料;杀死的是成虫,可减少控制面积范围内害虫70%的产卵量,相应地减少农药用量2次以上;适合稻田、棉田、玉米地、小麦地、草地、果园、菜园、茶园、苗圃、药材基地、经济林区使用。

2)色板、粘虫板的使用

利用害虫对光波段、气味的敏感性,进行诱杀。

3)防虫网

用坚固耐用的细线材料做成,按每平方厘米的网格数,防虫网有几目到100多目以上,主要将害虫挡在防虫网外面。

4)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作为地膜运用,银黑地膜有如下利用价值:

a、银黑色地膜对光线反射力极强、有驱除蚜虫、蓟马效果,可减少毒素的发生。

b、可防止杂草发生。

c、抑制土壤水份蒸发,减少灌水次数。

d、保持土壤疏松,土壤温度适中,维持土壤良好物理性,促进根群发育提

早收获,延长收获期,增加产量。

e、防止土壤豪雨冲刷,减少肥料流失,节省施肥量。

f、增加土壤温度,防止夜间土壤温度急降,促进生育。

g、果实成熟时,增进果皮色泽。

h、降低株间温度,减少病害发生。

i、反射光增加植株低部叶片光合作用,能增产。

5、生物防治

1)以菌治病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达到控制和防治病害。

有机种植的以菌治病,主要是应用各种农用抗生素来抑制病害的侵染和危害。

用于作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应具有寄生能力、产生抗生物质能力和营养竞争能力。

利用这些微生物可提取各种农用抗生素,再用于病毒防治(其防治方法待介绍“农药防治”时再作介绍)。

2)以菌治虫是指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防治作物害虫的方法。

经试验已证实,在细菌方面有杀螟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等;真菌方面有蚜霉菌、白僵菌、赤座霉菌、阿维菌、茼蒿菌等,病毒方面有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等,它们对作物虫害,都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

采用微生物治虫,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必须在查明何种虫害后,再选择最有效的微生物制剂及时加以防治,以达较好防治效果。

3)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作物害虫。

保护田间害虫天敌:

作物害虫天敌很多,如食蚜蝇、蚜茧蜂、丽蚜小蜂、赤眼蜂、捕食性瓢虫、草蛉、黄绒茧蜂、黄金小蜂、小绥植螨等,此外,还有蜻蜓、青蛙、鸟类等,均能捕食蔬菜不同害虫,都应积极保护,不能人工捕杀,尽可能不采用有伤害天敌的农业措施,否则,天敌少了,害虫就会增多。

6、农业防治

植物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是利用植物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通过对作物生态系统的调整,创造有利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大量繁殖的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危害。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是有机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防治措施。

1)嫁接栽培嫁接栽培有非常明显的防止或减轻病虫害效果。

在国外先进国家如日本,黄瓜、西瓜、茄子、番茄等作物进行嫁接栽培已相当普遍。

我国湖南嫁接栽培起步较早,不少菜农已熟练掌握嫁接技术,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为嫁接栽培提供了技术保证。

现今,嫁接栽培已成为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常用有效方法。

如黄瓜与黑子南瓜砧木嫁接、茄子与野生茄或托鲁巴姻赤茄等砧木嫁接,还有我国正试行的青椒嫁接,防病效果都非常理想。

通过嫁接抗病砧木的作用,可使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茄子黄萎病、青椒疫病等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产量也明显增加。

2)深耕晒田轮作是控制土传播病虫害的一项经济又易行的有效措施。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可使病原物和害虫得不到适宜寄主而失去生活力。

轮作还有利分解某些植株生长中产生的有害毒素,减轻其自毒作用。

科学的轮作期限要由各种病原物在土中存活的期限决定,一般为2-3年,时间过短,效果较差。

科学轮作还应是不同科别作物实行轮作。

若实施水旱作物轮作,防治效果更佳。

进行深耕晒土,是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来加速病原物和害虫的死亡。

如菌核深埋土中后第二年就会失去传染作用,有些病原细菌和害虫,由于土表干燥和日光直接照射在短时间内就会推动活力。

3)清洁田园经常清洁田园,及时中耕除草,还有畦沟畅通利水,栽培密度适宜(切忌过密)、保持畦田通气透光等到,都是为了提供适于作物生长而不适地病虫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要保持田园清洁卫生,在植株生长期间要适时进行整枝打杈,定期摘除病枝、病叶、病果,收后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防止病菌在田间反复侵染危害。

作物收获后还应将田间、田边的病虫残株清除,集中沤肥处理。

田间田边杂草是病虫的中间寄主或越冬场所,经常清除,可减少病虫来源,对防治作物病虫害有明显效果。

7、生物农药防治

有机种植病虫害的农药防治,必须按已有的有关规定进行。

当前有机种植防治病虫害农药的使用,参照AA级绿色蔬菜农药作用准则,加以合理使用。

在采用其它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驱避剂、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在用设施捕捉害虫的条件下,可使用昆虫外激素如信息素或其他动物源引诱剂诱杀。

还允许使用矿物油乳剂、植物油乳剂、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和铜制剂。

也可有限度的使用在“生物防治”中已经提及的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等。

现今,我国已有一批生物农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明显效果也已被试验和生产实施所证实。

如水合霉素、宁南霉素、克菌康可防治蔬菜病害;精准虫克、来瘟死、米螨(美国产)可防治作物虫害;又如保丽安防治番茄霜霉病,农抗120防治叶菜白粉病、瓜菜枯萎病、番茄叶霉病,武夷菌素防治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井冈霉素防治茄科蔬菜的白绢病、炭疽病,新植霉素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菜丰宁防治白菜软腐病等都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

把弱毒疫苗接种到寄主蔬菜上可干扰毒性强的病毒侵染,致使病毒活性下降,现已成功应用的有两种疫苗,N14可防治番茄烟草花叶病毒,S52可防治青椒病毒病。

有机蔬菜的农药防治,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禁止使用生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的各种制剂。

条件允许时,还可引进国际上新研制成的经济且高效的有机蔬菜农药,用于快速大面积防治有机种植病虫害,为达到大批量完全合格的有机产品供应全国有机农产品市场之目的提供重要技术保证。

8、有机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各有侧重与二者兼治

1)、植物病害防治的侧重点主要是抗病品种选用与病害很少的品种资源利用;培育作物健康体魄(壮苗);创造不利病害发生发展、流行条件,如合理密植、合理灌溉、土壤消毒等;非化学的矿物、生物农药预防,如生石灰、高锰酸钾、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

2)、植物虫害防治的侧重点主要是建立天敌控制;越冬越夏虫源控制;物理防治,杀虫灯等;驱虫作物布置;生物与矿物质农药防治。

3)、二者兼治措施生石灰消毒;冬天土壤深耕冻化、夏天晒白;品种合理轮作;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

4)、治虫与治病害虫移动行大,是病毒、病菌的接触性传播者,如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要防治蚜虫为代表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是病毒的转播者;害虫伤害过的植物,留下伤口是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口,容易引发病害;害虫吸取作物营养,有的分泌毒素,降低作物抗病力,容易引发病害。

二、正确对待常规农业的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掌握某种作物某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流行爆发的可能性(预测预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常规农业中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概念

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是指:

病虫害为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药剂防治的成本相等时的平衡值。

它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指标,仅仅是针对化学农药防治的一个概念,所以要灵活掌握以下几点。

1、多方面看待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中经济损失问题单纯考虑作物的可能损失量乘以市场价格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损失。

目前,对食品的数量安全考虑比较多,对质量安全考虑比较少。

化学农药的使用对身体损害和对环境破坏间接成本没有考虑,所以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才是真正意义上全面考虑了经济损失问题,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定价要包含其对身体保健与环保的价值。

2、多方面看待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中的防治成本问题病虫害的防治,在以前没有化学农药的时候,病虫害的防治是没有成本的。

有机农业不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改用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的成本高于化学农药,而防治效果低于化学农药,所以有机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最高标准应该为使用生物农药作过度,最终回归到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间的生态平衡控制,做到不用成本防治病虫害。

3、生态的观点辩证看待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常规农业的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貌似科学实际违背生态学的观点,指导人们的病虫害防治踏上一条依靠化学农药的不归之路。

它没有考虑化学农药对天敌的杀死作用,也没有考虑只有天敌的平衡控制才是不需要用成本控制害虫。

用药一次,天敌被杀死,天敌的繁殖系数与繁衍速度永远跟不上抗药性害虫的繁殖系数与繁衍速度,造成流行性害虫猖獗为害。

少量害虫的存在正好是天敌的食物,有利于天敌繁衍生息,建立良好的生物多样性间的生态平衡,害虫与天敌共享一个环境与天空,它们在食物链上恰当好处,相互平衡。

由此可见,植物病虫害防治阀值应建立在生态的理念上的生态防治阀值。

为了达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控制害虫,应该允许害虫的存在,也允许作物为害虫提供一定的食粮,既允许作物遭受一定的虫害损失。

只有在这个理念下,我们采取综合性的害虫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清除虫害来源、物理手段等保证作物完全不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4、流行性病虫害的高发期不能一概依防治阀值行事流行性病虫害的高发期必须采取预防手段在先,而不能等到阀值出现才采取措施。

(二)、生态回归代替化学手段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农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

现代常规农业是建立在化肥、化学农药基础上的石油农业,是非科学、非理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已经给农业的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平衡、人体生命健康造成了深刻的灾难。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有机农业实质上就是要抛弃石油农业,走上生态回归之路。

生态回归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做到的,要走一个漫长的过程。

害虫天敌种群数量上升到能控制主要害虫的为害,才是不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生态回归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机农业种植业,除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以外,余下的第一位的工作是:

如何实现害虫天敌种群数量上升到能控制主要害虫的为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