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95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2年初中学生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西周时期,国王实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B.奴隶制C.世袭制D.分封制

2.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3.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近几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A.西域都护B.安

西都护

C.北庭都护D.伊利将军

5.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她的开凿源于哪一朝代?

A.隋朝

B.唐朝C.元朝D.明朝

6.虽然她留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请判断她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8.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9.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②“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③②

10.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被毁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1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3.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4.一部反映19世纪末

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

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

B.镜头二:

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镜头三:

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D.镜头四:

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

15.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6.1919年,小林在北京看到这样一个场面:

一群学生手举着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进行游行示威,请问这一场景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九一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

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18.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19.右图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这里发生的哪一历史

事件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D.四五运动

20.关注民生问题,是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议题。

近代史上,提出资产阶级“民生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历史人物是

A.洪秀全B.康有为

C孙中山D.陈独秀

2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②南昌起义③五四运动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3.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

24.泰安市某校初二

(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

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5.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历史剧,下列是他们扮演的角色和分派的资料,有误的是:

A.魏源——《海国图志》B.严复——《天演论》

C.张謇——大生纱厂图片集D.詹天佑——江南制造总局图

26.魏源和严复都是我国近代早期的爱国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在列强入侵,国家危难时刻,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B.都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

C.都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D.都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性

27.近代中国,海禁大开。

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事项不可能

出现在20世纪20年

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28.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在哪一次运动中创办的?

A.辛亥不命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D.新文化运动

29.2011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东方》再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政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壮举,使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大跃进运动热火朝天B.三大改造正在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0.右图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到的一幅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D.“文化大革命”

31.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

“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32.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一国两制B.解放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C.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D.救亡抗战胜利

33.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

“TheChinesearecoming”。

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34.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与苏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A.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与美国建交

C.和平共处一项原则的提出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5.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条条大路通罗马”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36.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其中,“大多数人”指

A.全体居民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C.全体成年公民D.全体贵族

37.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

“万物非主,惟有真主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表明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8.《大国崛起》的热播说明了人们对历史的喜爱的关注。

其中有这样一段: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号称日不落帝国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C.发现了美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39.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见右图)。

“海宝”的设计,它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

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A.开辟新航路B.文艺复兴

C.宪章运动D.工业革命

40.下列文献的主题与法国启蒙思想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A.《独立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权利法案》D.《共产党宣言》

41.近几年

来国际石油价格高攀不下。

那么,石油工业的大量涌现应开始于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21世纪初

42.《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

其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C.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D.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

43.小军同学将某位历史人物评说为:

“通过政变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法国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欧洲封建君主们的仇敌。

”这位人物是

A.华盛顿B.伏尔泰C.拿破仑D.克伦威尔

44.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火车、轮船的出现D.内燃机的发明

45.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

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结果卡尔·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民宪章》的发表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十月革命发生

46.某历史学兴趣小组搜集到下面四幅图片,穿越时光隧道,下列哪一幅图片中的实物最有可能成为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展品?

ABCD

47.“我不希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这是他当选为总统之后发表的一次讲话。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打败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

B.废除农奴制,加快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实行改革,使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48.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强烈地震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引起日本民众和周边各国的关注和担忧。

历史上提出的相对论为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

49.李华同学在复习课上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这个主题的名称应该定为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民族统一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5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活动,确定了四个探究主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拿破仑与《法典》B.希特勒与法西斯

C.罗斯福与巴黎和会D.列宁与十月革命

51.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B.进行十月革命

C.实行赫鲁晓夫模式D.实行斯大林模式

52.毛毛听到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他听到了国家干预经济、上世纪30年代、兴办公共工程、蓝鹰运动等字眼,由此毛毛断定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应该是

A.巴黎公社运动B.工业革命C.罗斯福新政D.辛亥革命

53.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

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54.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55.以下是某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B.19世纪70年代到2

0世纪初

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二战结束后至今

56.北京奥运会的会歌中唱到: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经济全球化B.知识经济C.世界大同D.世界多极化

57.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整体”是

A.欧洲共同体B.欧洲联盟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

l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

59.右表为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

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战前

二战后

照相机

11年

电视

5年

电话

56年

激光

2年

原子能

15年

B.科研领域不断发展

C.二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60.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

A.火车司机飞行员B.网络管理员航天工程师

C.汽车司机空姐D.铁路工程师电工

 

一.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61题10分,第62题11分,第63题9分,第64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西周形势图图二:

秦朝疆域图

图三:

隋大运河图四:

清朝疆域图

(1)图一中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1分)该制度的实行起到怎样的作用?

(1分)

(2)图二中秦朝为了巩固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其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2分)

(3)图三中隋朝为了巩固统治,开凿了大运河,运河的中心在何地?

(1分)客观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1分)

(4)图四中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今天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当地事务?

(2分)什么事例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谱写了光辉篇章?

这说明了什么?

(2分)

32、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在屈辱与抗争中奋起,在艰难与探索中前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他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0世纪初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哪一个历史事件?

(1分)

此次事件的伟大功绩有哪些?

(2分)

 

材料二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请说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和发展的重大革命意义。

(2分)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3)我国何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分)其标志是什么?

(1分)

 

材料四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是哪次会议?

(1分)请你用两项具体史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指出,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为了探究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某班组织了一次主题:

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的活动。

请你参与:

步骤一:

回顾国外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1)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

西方民主制度的源泉与古希腊的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2分)

 

(2)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的渐进过程。

请你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和作用加以说明(举出1例即可)。

(2分) 

 

步骤二:

反思我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3)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

近代中国哪个事件开启了经济上工业化的进程?

哪个事件开启了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

(2分)

 

(4)近代哪件大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1分)

步骤三:

感悟中外民主法制的真谛

(5)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

 

64.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人类在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结合下面的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战后,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建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4分)

 

(2)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其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3分)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分)

 

2012年初中学生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A

A

C

A

A

C

B

B

A

B

C

B

B

C

D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A

C

D

A

D

B

A

B

A

A

B

C

B

B

C

B

D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C

C

B

C

D

B

D

D

C

A

C

D

C

D

A

B

A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61题10分,第62题11分,第63题9分,第64题10分,共40分)

61、答案:

(1)分封制(1分)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2)西起临洮,(1分)东到辽东。

(1分)

(3)洛阳;(1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分)

(4)新疆:

伊犁将军(1分)西藏:

驻藏大臣(1分)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1分)

62、答:

(1)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1分);伟大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个要点每点1分,任意2点即可,总分不得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