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83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ocx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学案

《课程标准》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1.简析明清之际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明清之际,近代前夜的中国历史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进步思想家展开了反封建专制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批判斗争。

其代表人物有明末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斗争,一方面,思想家们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另一方面,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那个时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它所产生的作用远不如几乎同时代的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的影响主要也是在后世。

2.概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

(1)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为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

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应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去求真知。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先知论”,建立的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巩固与拓展

一、选择题: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明代晚期对程朱理学大加鞭鞑的“异端”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放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4.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世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焚书》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弊书》D.《天工开物》

5.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主张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B.主张“工商皆本”

C.主张社会改革D.主张土地分等,按等征赋

6.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观念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反对君主政体

7.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物是

A.王夫之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

8.《明夷待访录》载:

“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 

——《礼记·檀弓下》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三:

“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两段材料反映了孔子、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这些主张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未被统治者重视?

(2)依据材料三、四,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

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

 

(3)中国古代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批判地继承,是我们对待古代思想遗产的正确态度。

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观点,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10.岳飞以“精忠报国”之精神为后人称道,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激励世人。

试分析这两种思想的异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两种思想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知识结构填充:

八股取士商品经济阴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工商皆本考证学术顾炎武

限制君权

巩固与拓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C

B

D

C

B

二、非选择题:

9.

(1)孔子反对苛政,体现了“以德治民”的政治主张;孟子强调统治者应不夺农时,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体现了“政在得民”的政治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局动荡,儒家的这些政治主张不利于争霸的需要,也无助于实现统一,所以被统治者所冷落。

(2)董仲舒从“天人感应”的认识出发,主张人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统治极端腐败,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统一,所以,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发挥,以其“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为君主专制统治制造理论根据。

明末清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不少知识分子萌生了反封建专制、带民主色彩的新思想,黄宗羲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3)孔子的“以德治民”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

这种思想在当前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人民政府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顺应民心,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董仲舒的思想尽管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他力图以思想的大一统来维护国家的大一统,这对今天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进行激烈批判,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对当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0.相同点:

两种思想都具有其时代背景下的爱国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民反对王朝的腐败统治和反抗少数民族政权南下掠夺和统治的斗争。

不同点:

前者以“忠君”为核心,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后者以振兴“天下”为核心,主要目的是维护民族的利益,推动社会进步。

评价: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立严重,少数民族政权南下掠夺,给人民带来灾难。

“精忠报国”的思想能激励人们反抗少数民族贵族掠夺与统治;但同时,两宋王朝腐败,这种思想中蕴含的忠君因素又模糊了人们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人们反封建、反掠夺的斗争。

明朝的腐败统治最终导致明王朝的灭亡,明亡清兴的现实使一批进步知识分子逐渐放弃忠君的思想,将爱国思想发展到新阶段。

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思想有利于人们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激励着后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