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72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docx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10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

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015·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第3题。

3.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4.(2015·广东文综,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

(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6.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2014·浙江文综,7~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4·天津文综,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9.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2014·重庆文综,8~10)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右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

1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1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2014·安徽文综,3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下题。

13.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2013·浙江文综,5)图a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b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4.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2013·天津文综)读图,回答第15题。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15.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013·地理,7~8)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16~17题。

16.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17.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3·福建文综,9~10)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19.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浙江嘉兴五校一次联考)“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2.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

(2015·北京丰台期末练习)下图为我国两区域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

3.塑造甲、乙两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流水搬运

C.流水堆积、流水搬运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4.图中(  )

A.甲区域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B.甲区域自然植被种类比乙区域多

C.秋夜乙区域河面附近上升气流较强

D.冬季两区域河段的含沙量均较大

(2015·浙江嘉兴五校一次联考)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回答5~6题。

5.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

对该图判读正确的是(  )

A.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B.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

C.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浅

D.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6.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2015·湖南湘中名校二次联考)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

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堆积作用B.风化、侵蚀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

8.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地势低洼,酸雨严重

B.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

C.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

(2015·江西赣州期中联考)身在江南水乡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小军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

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完成9~11题。

9.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

C.堤坝上游河段:

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小军垂钓时:

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

10.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1.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  )

A.蓄洪B.灌溉C.发电D.排水

二、非选择题(共2个大题,共56分。

12.(2015·山东济宁市高三1月统考)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10分)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10分)

 

(3)EF截面所在河段的航道靠近________岸(E、F);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10分)

 

13.(2015·河南省实验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回答问题。

(26分)

(1)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

(12分)

 

(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14分)

 

课节考点10 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真题演练

1.D 2.B [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

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

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故D正确。

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

故B正确。

]

3.C [甲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缓,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C项正确。

]

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床的形态受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降水量等因素影响,通航里程对河床形态的影响不大,因此选B。

]

5.A 6.D [第5题,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岩层①位于岩层②之下,故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A项正确;由中期与后期图示判断,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B项错误;图示岩层未发生弯曲变形,不属于褶皱构造,而是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河谷,C项错误;修建水库应避开断层,D项错误。

第6题,据图判断,水位上升时,沉积物少,说明河流搬运作用增强;水位高低与河流含沙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流量增大时,沉积物较少,河流的堆积作用减弱;河流的向两岸侵蚀和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

]

7.C 8.B [第7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

②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

③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

④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

第8题,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

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积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

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

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

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条件,B项正确。

]

9.B [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

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

]

10.B 11.C 12.D [第10题,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A项错误。

河流在凸岸堆积,凸岸水流缓,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砾石滩,B项正确。

凹岸侵蚀作用显著,河水较深,不会形成滩地,C项错误。

河口地区水流变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砾石滩,D项错误。

第11题,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磨蚀,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

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A项错。

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

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石块碰撞,磨蚀,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C项正确。

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项错误。

第12题,仔细读图,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9cm,通过与其他石块的比较分析,接近直径9cm的石块最多。

A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A。

B项中接近9cm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排除B。

C项中17~20cm所占比例最大,排除C。

排除A、B、C三项。

D项中8~11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题意。

]

13.C [该地全年以偏北风特别是东北风为主,而沙山位于临湖西南一侧,且由松散沙粒组成,故沙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其沙源来自于枯水期露出的湖滩。

沙山上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方向一致,冬季风势力强且经过湖面时摩擦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垄槽相同的地形。

]

14.D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外力作用及土地利用类型。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①处流速高于②处,①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②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所以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所以,甲处的流水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也可以修筑港口。

乙处的流水慢,沉积作用显著,不宜作为港口用地,故本题选择D。

]

15.D [组成沙滩的物质,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的结果,但沙滩是波浪在向海回流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珊瑚碎屑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故答案为D。

]

16.B 17.B [第16题,由题目信息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为砾石堆积物,另据图可知,该堆积物都出现在河流的左岸(凸岸),所以最有可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第17题,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

根据图中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

18.D 19.C [第18题,首先注意审题干,“中游宽谷”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而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再结合题干“爬升沙丘”考虑,因此选项A、B、C都可排除,河漫滩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较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沉积地貌。

第19题,结合题干“爬升”关键词,说明沙丘前行方向应与外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排除②、④,再结合景观图的沙丘分布特征,沿河岸一侧的沙丘更缓,另一侧坡度更陡,可以排除①选项。

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位于迎风坡一侧坡度更缓,背风坡一侧更陡。

]

精选模拟限时练

1.C 2.B [第1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可知,甲为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A错;乙处为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不可能看到大量鹅卵石,B错;②到③河流“裁弯取直”,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使得河流流速快,导致河道改成直线,C正确;丙地地形平坦,不会发生滑坡现象,D错。

第2题,牛轭湖多发生在地形平坦,河道弯曲的地区,所以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地形平坦,B正确。

]

3.D 4.C [第3题,甲图中河流水流平缓,河运繁忙,应是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乙图中谷深流急,位于上游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

D对。

第4题,甲区域河流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A错。

甲区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小,自然植被种类比乙区域少,B错。

秋夜乙区域河面降温慢,附近上升气流较强,C对。

冬季两区域河段的含沙量均较小,D错。

]

5.B 6.A [第5题,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侵蚀能力增强,A错;根据题目信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溶洞①、溶洞②、天坑都属于石灰岩在水平状态下形成的,可以推断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B正确;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深,C错;该处降水偏多,所以溶洞发育,D错。

第6题,先有石灰岩,后有溶洞、天坑、地下河发育,A正确。

]

7.C 8.C [第7题,根据材料分析,岩漠出现在干旱区,在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底层有尖角石块,说明表层泥沙被搬运走,并不会受风化和侵蚀作用,因岩性与基岩一致,说明发生堆积作用。

第8题,干盐湖多分布在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的地区,故选C项;酸雨和喀斯特地貌分布在湿润区,A、B错;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易出现土壤盐渍化。

]

9.D 10.C 11.D [第9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可知,堤坝的西侧为凹岸容易垮塌,A错;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B错;堤坝上游河段:

东侧河水以堆积作用为主,西侧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西侧水深,C错;丁处河水以侵蚀为主,丙处河水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小,所以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D正确。

第10题,钓钩最适宜投放于流速较小的丙处,C正确。

第11题,该地位于我国江南地区,降水量丰富,河流在汛期水量较大,水位较高,所以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排水,以避免洪涝灾害,D正确。

]

12.解析 第

(1)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地质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二是河流地貌受力(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题,依据荆江成为“地上河”的成因知识进行迁移即可:

自然原因(河道形状)和人为原因(加高堤坝)。

第(3)题,航道靠近E岸;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其可能偏向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转对E岸侵蚀严重,泥沙淤积到F岸)。

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E岸;F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侵蚀作用较强。

13.解析 第

(1)题,扇顶到冲积扇末端,由于流速的变化,所以颗粒发生变化。

(2)题,河流在出山口前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

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

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其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