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699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容国学的诗句.docx

形容国学的诗句

形容国学的诗句

【篇一:

形容国学的诗句】

经典国学诗句

1、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遗训

含义:

做事注意自己在单独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也不违法违纪,心里就安稳,时刻注意尊重别人,自身就强大;遇事总是按仁义的方法去处理,别人就喜欢你,坚持勤奋地学习、工作,就是神灵也钦佩你。

做事不独断,时刻自省,则心安;外表持重,内心沉着,则身体强健;不断追求仁义,则身心愉悦;思想诚实,待人真诚,则神清气爽

含义:

赞颂品行才学象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作为行为准则。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含义:

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虚心接纳来自百川的流水),就是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

3、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左宗棠

含义:

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

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含义: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的百花开了,秋天的月亮特别皎洁,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就像我们生老病死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里,经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辱得失的好坏,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了。

5、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李嘉诚

含义:

希望千百事的荣耀,不如避免一件事的丑辱;邀迎千百人的欢乐,不如释放一个人的怨恨。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含义: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用作褒义,用来鼓励人。

7、胆欲大则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孙思邈

含义:

胆量要大,心思要细密;智谋要圆通,行为要端正。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

含义: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常常会成功,不是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则一定不会成功!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论语》

含义:

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含义:

博观:

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

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厚积:

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

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含义:

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2、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明代学者薛瑄

含义:

只有宽容的心态才可以包容别人,只有厚重的品德才可以担当大任。

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含义:

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也作: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含义:

和意中人相处,如果不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含义: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含义: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含义:

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和时驰,意和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含义:

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

21、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

含义:

上联写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够大的。

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林则徐的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抒发了凌云壮志。

22、天下事,积金积银不如积德教子;

世上人,宽天宽地莫如宽厚待人。

23、天下事,可从众,亦可异众,自己主意为关键;

世上人,恐不明,尤恐太明,难得糊涂是聪明。

24、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

【篇二:

形容国学的诗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5、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7、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15、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8、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26、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2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2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2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3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格言连璧》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3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格言连璧》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

天子章》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5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5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6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6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6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6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6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73、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7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7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78、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8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8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8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8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

8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8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8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

9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9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9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10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10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

10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06、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0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0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11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1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

1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18、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