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535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2.如果在一些偏远地区有孩子因为种种因素不能上学,这些孩子可以用什么法律武器来保证自己读书梦想的实现(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3.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1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

这说明(  )

①我国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②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我国科技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C.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

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  )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6.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

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7.网易新闻:

尽管30年多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地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

这里所说的“追记、感激”主要是对()

A.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肯定

B.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肯定

C.邓小平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肯定

D.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的肯定

8.据统计,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

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

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

B.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D.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

9.“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这是因为他(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11.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12.据统计,我国的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40年代后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上升到1952年的35%,到1953年主修工程、科学、医药及农业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63%。

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  )

A.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

C.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13.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4.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15.“上联:

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

下联:

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

”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16.“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17.观察下列两幅图,从中得出的正确理解是(  )

①高等院校是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的摇篮 ②教育的发展创新需要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③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教育与科技是紧密结合的 ④科技是改善教育环境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

神威系统每秒能进行约1千万亿次运算,该系统采用的8700片神威1600微处理器是由中国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设计、在上海制造的。

下面与之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B.中国“银河-Ⅰ号”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

C.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D.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19.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代的是(  )

A.“一边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百花齐放”、“人民公社”、“大跃进”

C.“红卫兵”、“斗资批修”、“工农兵学员”

D.“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

20.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群众推荐”上大学的办法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人才观。

1977年恢复高考促进了教育春天的到来,为人们上大学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分析能力。

《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3.【答案】B

【解析】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4.【答案】D

【解析】1956年我国召开知识分子会议,表现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我国对知识分子形成伤害主要是在1957年及文革时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实际,主要不是仅仅促进文艺的发展,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召开知识分子会议,其主要目的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6.【答案】C

【解析】文革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邓小平复出后,果断恢复被停止的高考,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如果没有邓小平。

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可知,邓小平的政策措施改变的是一代人的职业和命运,主张恢复高考制度对其的影响最大,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1952年调整高校学科,没有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故A项错误;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即将进行一化三改造,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是1949年的教育方针,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因此A项正确。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项是在1986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10.【答案】C

【解析】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同时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

饿问题,因此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11.【答案】A

【解析】“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意即在世界上是最早、最领先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杂交水稻——“南优2号”的培育成功符合这一条件。

12.【答案】D

【解析】题干只是展示了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情况,无法展示国民教育体系的完整,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及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意思,故B项错误;“三个面向”于1983年提出,此时不可能是贯彻它,故C错误;题干反复提及技术类学生的比重,而且比重不断提高,说明了国家在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故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外交环境影响国家的教育发展。

1953年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向苏联学习,因此“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摆脱对苏联的迷信,“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A、B、D项不是主要因素,故答案应为C。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

故A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上联重在强调科技与教育,下联强调科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故B项合适。

16.【答案】D

【解析】从题干的“专注于田畴”“远离饥饿”可以判断,此科学家是水稻专家袁隆平。

17.【答案】B

【解析】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为科技进步培养大批的人才,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动力,也是改善科技环境的必由之路,故排除④。

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B

【解析】中国“银河-Ⅰ号”计算机是在1983年研制出来的,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19.【答案】C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时间为1966年—1976年,所以时间全符合的是C。

A事件事件都在建国初期的1949-1959年,B集中在1957到1966年,D为1978年以后。

20.【答案】B

【解析】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在新中国1956年制订的科技十二年远景发展规划,故B项正确。

21.【答案】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

根据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和材料二“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可知,教育不发展,就不可能提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所以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教育、科学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希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根据材料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于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可知,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二强调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材料三强调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就是把教育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