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38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docx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

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9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提升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7月16日,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遭遇几十年一遇的罕见洪灾,目前已导致上百人丧生,数百人失踪。

罕见的洪灾是由“冷穹顶”造成的。

“冷穹顶”是指冷空气在局部地区被暖性反气旋包裹覆盖的现象,极易形成对流云、积雨云和暴雨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穹顶”在性质上属于(     )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2.造成欧洲本次洪灾的“冷穹顶”的移动路径大致为(     )

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h和未来48h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的是否适宜洗车的建议。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读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

高→低→高B.气压:

低→高→低

C.天气状况:

晴→雨→晴D.风:

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下图为北美部分区域某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天气图,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经历了天气系统的演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在(     )

A.一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

6.此时西海岸(     )

A.气压比同纬度两侧高B.气压比同纬度东海岸高

C.南部容易出现晴朗天气D.南部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7.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经历了(     )

A.暖锋的形成B.暖锋演变成冷锋

C.冷锋的合并D.高压脊变低压槽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

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

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温带急流出现时,易造成近地面(     )

A.风力减小B.飓风增多C.对流减弱D.暴雪频发

9.推测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弯曲发展为平直的时段为(     )

A.1-2月B.5-6月C.9-10月D.11-12月

沙尘暴是指地面尘土沙粒被卷入到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其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沙源,不稳定的天气和平流运动。

自2021年3月份以来,蒙古国持续高温干旱,形成强大的蒙古气旋,14日夜间到15日凌晨,在亚洲冷高压的推动下,蒙古气旋东移南下,进入到我国境内,3月15日,强沙尘暴侵袭我国北方12个省市,形成我国近十年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暴天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关于此次沙尘暴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蒙古国3月份降水量在100mm左右,气温高,土质疏松,形成大量沙源

B.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沙尘被长距离输送,到达我国北方各地

C.由于人口增多,过度放牧导致草场破坏是形成沙尘暴的直接原因

D.强大的气旋将沙尘托举至高空,被高空气流携带南下,影响我国北方各地

11.与正常天气状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少B.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常伴有暴风雪,大风、增温现象

12.针对此次沙尘暴的防治措施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沙尘源是关键

B.改变干旱的气候环境,避免沙粒尘土裸露地表

C.加大植树种草的范围,阻挡沙尘暴的传播

D.抑制不稳定的天气发生及发展过程,消灭起沙条件

下图为某区域沿9°N附近某天气系统某时的气象材料,图中甲岛国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

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时,图中P地近地面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14.甲岛国(     )

A.西南部年降水量最大B.东北部全年风速最大

C.位于南亚,东临太平洋D.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大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

读极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极涡(     )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D.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16.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②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③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年11月18、19日,长春地区经历了雨、冻雨,再到雪的天气过程。

如果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一个暖层(温度大于0℃)融化变成液态水滴,又经过近地面冷层(温度小于0℃),水滴落在地面就会结冰,这就是冻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此次长春地区经历的天气过程是(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18.下图为此次天气过程不同时刻,长春地区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T0T1T2B.T1T0T2C.T1T2T0D.T2T0T1

19.冻雨形成的特殊条件是(     )

A.地面低于0℃,暖层高于0℃B.地面低于0℃,暖层低于0℃

C.地面高于0℃,暖层低于0℃D.地面高于0℃,暖层高于0℃

正常年份,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北移并逐渐稳定,在其南侧的东风气流中常盛行东风波(一种较大尺度的、自东向西的波状扰动)。

东风波常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在适当条件下可发展为热带气旋。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副热带洋面上的东风波,图中线条表示低层的空气流向,波轴前后天气状况差异很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正常年份,东风波常盛行于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21.与甲地相比,乙地出现“坏天气”的概率更大。

这主要是因为乙地

A.位于迎风坡B.盛行上升气流C.凝结核较多D.受暖流影响大

22.该东风波进步发展成为热带气旋,主要得益于

A.受深厚逆温控制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移动到寒流海域D.高空气流加速辐散

下左图为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右为石家庄市2015年12月25日气象要素逐时演变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该日石家庄市

A.0~4时,相对湿度降低B.5~8时,气温降低

C.4~5时,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D.15—16时,由东南风转向西北风

24.导致石家庄市该日5~8时气温变化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反气旋过境D.焚风过境

25.该日5~8时,该地PM2.5浓度暂时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该时段

A.降雨过程明显,净化作用显著B.盛行下沉气流,颗粒物尘降地面

C.正值上班高峰,汽车尾气排放多D.工厂还未开工,工业废气排放少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气压(反气旋)、低气压(气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台风、寒潮和梅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说明北半球高气压(反气旋)气流的旋转方向、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和所控制地区的天气情况。

(2)说明锋面中冷锋的移动方向,以及冷锋过境后气温、气压、天气的变化情况。

(3)上图表示何种天气现象?

有人认为,用高气压(反气旋)和锋面知识都可以从某个方面解释这种天气现象。

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说明理由。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在航空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击暴流是影响航空安全的一种特殊天气。

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

其对流性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

气流运动方向的变化往往使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造成严重危害。

下图示意下击暴流云层剖面和飞机穿越下击暴流区的着陆过程。

(1)在云层剖面图上用“→”绘制下击暴流天气的气流运动方向。

(2)与反气旋在近地面形成旋转气流相比,从时空角度分析下击暴流形成直线型大风的原因。

(3)阐述飞机穿越下击暴流区的着陆过程。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月12~14日我国多地遭遇沙尘天气。

图10为1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我国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图11为1月12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风源地位于青藏高原。

(1)绘制风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并指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分析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说出M地空气污染程度变化特点不同于附近地区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

根据材料,“冷穹顶”是指冷空气在局部地区被暖性反气旋包裏覆盖的现象,极易形成对流云、积雨云和暴雨云。

推测冷空气在暖性气流的包裹下,形成下热上冷的大气,导致空气对流明显,欧洲等国家出现罕见洪灾,故“冷穹顶”在属性上属于气旋天气系统,选项A正确。

排除B、C、D选项。

2.

对于欧洲来说,气旋天气系统的移动与西风带的推力关系密切,欧洲地区主要受西南风影响,所以其移动方向应当是自西面的大西洋向东面的欧洲大陆方向移动,选项D正确。

排除A、B、C选项。

3.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图中①地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因此,①地洗车指数低,A正确。

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雨天气,洗车指数高。

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迎来降雨,不宜洗车,洗车指数高。

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洗车指数高,BCD错误。

故选A。

4.

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④两地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地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

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

低→高→低,A错。

天气状况:

雨(②位于冷锋后,多降水)→晴(③受暖气团控制,晴天)→雨(④位于暖锋前,多降水),C错。

根据等压线分布可判断,②地气压较③地气压高,B错;风的变化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风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

5.

区域表示北美地区。

图中,根据站点气温可知,陆地上气温多为0℃以下,可判断为冬季,且区域多高压系统,最可能出现在1月前后,A正确,BCD错。

故选A。

6.

根据材料判断,西海岸的气压线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所以西海岸的气压值比两侧低,且读图可知,西海岸气压比同纬度东海岸低,A、B错误。

读图,西海岸南部出现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出现阴雨天气,D正确,C错。

故选D。

7.

根据材料,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经历了天气系统的演变,读图,M地东侧出现锋面气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中的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

同时,M地东北侧也有冷锋系统,应是受强大冷高压的影响,推动冷空气向东南方向运动。

图中两个冷锋系统的锋线几乎重合,M地气压高,气温低,由此可推测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经历了冷锋的合并,直选法选C,排除ABD。

故选C。

8.

依据图文资料中“巨大的地面温差”以及图中温带急流偏南等信息,还有依据L气压中心100Pa等压面的高度特点显示,L为高空低压中心,则近地面陆地为冷高压控制,可确定此时应为冬季。

结合材料中“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以及图中急流轴的流向,可确定近地面存在冷高压南部冷气流南下现象,易导致的近地面的暴雪频发,故D项正确。

9.

依据图文资料,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弯曲发展为平直的时段,应当对应地面温差由大变小,温带急流轴北移的季节。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所以温带急流轴北移的季节为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冬春季节转为夏季的时候,故B项正确。

10.

由材料可知,蒙古国自2021年三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所以A降水量在100mm左右说法错误;由材料可知,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沙源(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不稳定天气(蒙古气旋)、平流天气(动力条件)所以B错误,平流天气(大风)导致沙尘被长距离输送,而不是持续高温;C人口增多,过度放牧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蒙古国的沙尘被高温引起的强气旋抬升至10KM以上高空,被冷高压带来的高空气流推动南下,沙尘在高空输送,地面的森林对其阻挡作用小,因此可以影响到我国各地。

D是正确选项。

11.

强沙尘暴经过时与正常天气状况相比,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沙尘暴的动力,而温度差异越大,大气的水平运动越;强沙尘暴经过时,水平温差应增大,而不是减小,因此A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大气的水平运动越强,沙尘暴越强大,因此B正确;当强沙尘暴经过时,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C错误;沙尘暴、大风、雪以及降温天气都是冷锋天气系统天气现象,因此D错误,强沙尘暴不能出现增温现象。

12.

此次沙尘暴的沙来自于蒙古国(见图例),因此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沙源是解决的关键A正确;干旱的气候环境会促进沙尘暴的形成,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干旱的气候,B错误;加大植树种草范围,能够减弱沙尘暴的传播,但此次沙尘暴沙源来自于蒙古国,且在高空传播,阻挡作用小,解决沙源才是关键,C错误;人类很难抑制不稳定天气的发生和发展D错误。

13.

根据图示气压分布,中间低,四周高,位于热带地区,可知P地东侧有一热带气旋。

P地位于气旋中心的西部,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东,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右偏,所以P地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C。

14.

甲岛为斯里兰卡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集中在夏季。

夏季盛行西南风,岛屿西南部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A正确。

斯里兰卡夏季时盛行西南风,冬季时盛行东北风,故夏季时西南部风力较大,冬季时东北部风力较大,故B错误。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四周濒临印度洋,C错误。

斯里兰卡岛位于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D错误。

故选A。

15.

由材料可知,极涡是盘踞在极地高空的气旋性大型涡旋,属于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A错。

寒带的范围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的变化导致的热量差异划分的,从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与涡旋无关,B错。

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与近地面的水汽来源无关,近地面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水体的蒸发,C错。

极涡位于极地上空,纬度高,气温较低,且为气旋型大气漩涡,所以为冷性低气压,D对。

故选D。

16.

读图可知,左图中,极涡比较稳定,冷空气控制的范围较小,右图中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控制的范围较大,①对。

冷气团的发源地位于极地地区,美国并非是冷气团的发源地,②错。

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受地形阻挡,不利于冷空气向南扩展,③错。

北美洲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中部地区地势低平,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空气北上,从而挤压极地冷气团,从东西两侧南下,所以才导致美国东西部产生强寒潮天气,④对。

①④对,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17.

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依据材料,长春经历了雨、冻雨、雪的天气过程,气温不断降低,符合冷锋过境,故正确答案为A。

18.

考查天气过程的辨析,主要通过近地面气温判断发生的先后顺序,长春地区在冷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经历了雨、冻雨,再到雪的天气过程,近地面的气温是不断下降,读图可知T1>T2>T0,故选C。

19.

考查冻雨形成的特殊条件,依据材料,形成冻雨要有暖层,冰晶融化成液态水滴,地面温度低,水滴变成冰的过程。

所以正确答案为A。

20.由题目可知,正常年份,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相对稳定。

在其南侧的东风气流中,常盛行东风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的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

气压带相应北移。

当七八月份,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到了最北边。

此时位置相对稳定。

大约在七八月份。

1-2月和10-11月份,气压带南移,AD错。

4-5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位于移动的过程当中,尚没达到位置相对稳定,B错。

故选C。

21.读图可知,乙地近地面气流为辐合气流。

中心地区,气流上升。

容易发生降水等天气变化,所以多坏天气。

B对。

甲乙两地均位于海洋上,与地形的迎风坡无关。

从材料中无法判断,甲乙两地的凝结核的多少,AC错。

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运动所致,与洋流的关系不大,D错。

故选B。

22.如果出现逆温的话。

大气不易对流,气流运动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漩涡不会形成热带气旋,A错。

如果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反气旋,B错。

高空气流加速辐散,导致低空气流辐合,更加强劲,垂直上升气流更加剧烈,容易发展成为热带气旋,D对。

移动的寒流海域会使近地面的气流,气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不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C错。

故选D。

23.读右图可知,4~5时,风向发生改变,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C正确;0~4时,相对湿度升高,A错;5~8时,气温升高,B错;15—16时,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D错。

24.由左图可知,石家庄西侧地势高,该日5~8时,石家庄的风向为西南风,位于山地背风坡,焚风过境,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D正确。

25.该日5~8时,石家庄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颗粒物尘降地面,使该地PM2.5浓度暂时降低,B正确;焚风过境,降水少,A错;汽车尾气排放多会使PM2.5增多,C错;读图可知0:

00工厂还没开工,但PM2.5浓度比5~8时要高,可推测工厂还没开工不是主要原因,D错。

26.

(1)旋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中心气流运动方向:

下沉。

天气情况:

晴朗(或干燥)

(2)移动方向:

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变化情况: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3)天气现象:

寒潮

观点:

认同

理由:

寒潮侵袭的广大地区被冷高压占据。

寒潮带来的冷空气南下,前缘形成冷锋。

【分析】

本题以1月某天气现象的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旋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中心气流运动方向:

以下沉为主。

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天气以晴朗干燥为主。

(2)锋面的移动方向:

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天气变化情况: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3)由图中的时间信息以及这种天气的移动路径可知图中表示的天气现象为寒潮。

观点:

认同;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潮侵袭的广大地区都会被冷高压所占据。

寒潮带来南下冷空气的前缘容易形成冷锋。

27.

(1)说明:

云层上升气流;垂直下沉气流;近地面水平辐散气流。

(2)与反气旋相比,下击暴流突发性强,强对流下沉气流势力强,速度快;局地性气流辐散范围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

(3)飞机先遇逆风,加速抬升,飞机上升到原定下滑道以上;经过下击暴流中心会遇到下沉气流冲击,飞机快速下降;最后遇顺风,加速下降,飞机在原定下滑道以下飞行落地。

【分析】

该题以下击暴流天气现象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天气系统、热力环流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读图和作图能力,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

(1)

据材料可知,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

其对流性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

冷空气突然从万米高空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时,因此在图示右侧高空处为垂直下沉气流,触地后向四周四散直线型大风,因此近地面为水平辐散气流,在图示左侧大量水汽聚集,云层厚,为上升气流。

如图:

(2)

从时间角度来说,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下沉气流较反气旋势力强、速度快;从空间角度说,下击暴流影响范围较小,局地性气流辐散范围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因此形成直线型大风。

(3)

(1)题可知,飞机着陆先受由左向右的直线型大风影响,逆风飞行,需加速抬升,越过近地面逆风区,飞机上升到原定下滑道以上。

而后经过下沉气流区,受到强烈的下沉气流冲击,飞机快速下降。

最后再次受由右向左的直线型大风影响,顺风飞行,加速下降,飞机在原定下滑道以下飞行落地。

28.

(1)图略。

晴朗。

(2)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降水稀少,地表土壤干燥,植被稀少,抗风蚀能力弱,极易起沙;大风天气使大量沙尘卷入空中随风扩散,形成沙尘天气。

地形(山脉阻挡)。

【解析】

本题考察天气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察高压系统下沙尘暴灾害天气的成因及其影响。

【详解】

(1)文中说到此次沙尘的风源地位于青藏高原,从右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此时受高压系统控制,北半球的高压系统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辐散。

高压系统控制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沙尘他天气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沙源丰富,另一个是风力大。

沙源丰富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少,裸露,加上湖泊、河流枯水期的河滩裸露都有可能是沙源。

大风天气的成因是受天气系统的控制,一般地区间温差大,风力较大,地表植被较少,摩擦力小,也能够加剧风力。

M地比起周边污染程度较轻,原因是山脉对于风的阻挡使得空气污染程度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