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32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习题.docx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习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省卷:

12~20分;昆明:

15~24分;曲靖:

20~35分)

云南7年中考真题精选(2011~2017)

命题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曲靖:

2017.14C)

1.(2012西双版纳州14题2分)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32g硫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

B.湿衣服晾干

C.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命题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省卷:

2014.27(3);昆明:

2012.28

(1)] 

2.[2012昭通28

(2)题2分]

(2)实验B中,能充分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图

3.[2011昭通27

(1)题3分]

(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1。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反应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2,发现M1>M2,该反应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3,则M1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昆明28

(1)题3分]

(1)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第4题图

①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

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2011大理等八地州联考28题4分)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C2H4+□O2

□CO2+□H2O

 第5题图1

(3)实验室常用如图1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图A、B、C、D四个实验,并按如图2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______(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图2

命题点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化学式或元素组成的判断[省卷:

2014.24(4);昆明:

6年2考;曲靖:

6年3考]

6.(2016昆明14题2分)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2O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CH2O  B.C2H4  C.CH4O  D.CH4

7.(2015曲靖17题2分)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X↑,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

A.2Cl  B.HCl  C.Cl2  D.Cl2O

8.[2015昆明27

(2)题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请回答:

 第8题图

(2)B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命题点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微观反应示意图(省卷:

4年3考;昆明:

6年4考;曲靖:

6年5考)

9.(2017昆明14题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10.(2017曲靖15题2分)如图所示是处理汽车尾气的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0题图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

11.(2017省卷17题3分)如图为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第11题图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C.图中的甲和丁属于氧化物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2.(2015曲靖12题2分)如图所示为某个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变化前后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均发生改变

B.甲、乙、丁三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C.乙和丁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3.[2016省卷22

(2)②题2分]

(2)能源和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②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如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

第13题图

如图反应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该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填“是”或“否”)。

14.[2012大理等八地州联考23

(2)题4分]如图是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图

命题点 5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数据分析

考向1 表格类[昆明:

2011.17

(2)]

15.(2013德宏州20题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7

32

2

3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0

66

3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d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37g

D.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6.[2011昆明17

(2)题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80

1

1

1

反应后的质量/g

1

待测

45

19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请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②N的待测质量为________g。

考向2 柱状图类(昆明:

2017.18)

17.(2017昆明18题3分)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7题图

A.x=3.1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命题点 6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计算[昆明:

2012.29(3)]

18.(2012红河州15题2分)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A与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A.56g  B.62g  C.52g  D.60g

19.[2012昆明29(3)题1分](3)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不含催化剂)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所得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则反应中已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命题点 7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省卷:

4年4考;昆明:

6年6考;曲靖:

6年6考)

20.(2012昭通13题2分)对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C.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水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1.(2016曲靖13题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H2O+CaCl2===2HCl+CaCO3↓

B.2NaCl+MgSO4===Na2SO4+MgCl2

C.2HgO===2Hg+O2

D.2KOH+CO2===K2CO3+H2O

22.(2015曲靖15题2分)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NaOH+KCl===NaCl+KOH

C.Cu+H2SO4===CuSO4+H2↑

D.AgNO3+NaCl===AgCl↓+NaNO3

23.(2013昭通10题2分)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

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24.(2011大理等八地州联考11题2分)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反应是(  )

第24题图

A.N2+O2

2NO

B.2SO2+O2

2SO3

C.2CO+O2

2CO2

D.2H2+O2

2H2O

25.[2015昆明22

(2)题4分]

(2)请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 8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省卷:

4年4考;昆明:

6年6考;曲靖:

6年6考)

26.(2015昆明30题6分)工业上煅烧125t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56t氧化钙,则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27.(2017省卷28题6分)用47.8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50.0g碳酸钠溶液,请计算:

(温馨提示:

CO2+2NaOH===Na2CO3+H2O)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8.(2016省卷28题6分)为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取10g该硫酸溶液,向其中加入21.2gBaCl2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滤液的质量为28.87g。

请计算:

(温馨提示:

H2SO4+BaCl2===BaSO4↓+2HCl)

(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云南7年中考真题精选(2011~2017)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A

命题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2.(2分)

(2)铁钉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后天平平衡(必须答到化学变化的现象和天平平衡才得分)(1分)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1分)

【解析】

(2)B中铁钉的表面产生了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后天平平衡;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3.(3分)

(1)遵守(1分) 小于(1分) 镁条燃烧时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1分)

【解析】

(1)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但是反应中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会导致气体质量没有计算在内,而出现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情况。

镁条暴露燃烧时,只是称量的反应前后固体质量,而反应的氧气质量及部分氧化镁以白烟形式跑掉而没有计算在内,会出现M1>M2的情况;如果将燃着的镁条罩起来燃烧,氧化镁没有跑出则镁条质量必定小于氧化镁质量。

4.(3分)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总质量减少(1分)

将药品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1分) ②两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分)

5.(4分)

(1)①③⑤(1分) 

(2)1 3 2 2(1分) (3)否(1分)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1分)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而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而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

(3)设计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而不能为物理变化;第二,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否则结果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从四个实验分析知,B、C实验在变化前后,天平是平衡的,但不能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实验B是氯化钠溶解于水中,是物理变化。

实验A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后所得物质的质量将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天平不平衡;实验D中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且容器是敞口的,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质量减少,天平不平衡。

命题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化学式的判断

6.D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O2

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①元素种类不变,②原子个数不变可知:

元素种类

C

H

O

生成物

1

4

4

已知反应物

0

0

4

差值

1

4

0

一个X的微粒中

1

4

0

X的化学式

CH4

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X的化学式为CH4,D正确。

7.C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

2NaOH+H2↑+X↑,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①元素种类不变,②原子个数不变可知:

元素种类

Na

Cl

H

O

反应物

2

2

4

2

已知生成物

2

0

4

2

差值

0

2

0

0

一个X的微粒中

0

2

0

0

X的化学式

Cl2

8.(2分)

(2)H(1分) C(1分)

【解析】分析题给信息可知,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该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推知该气体中还含有碳元素。

命题点4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微观反应示意图

9.A 【解析】观察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组成的元素判断,反应物有两种,均为单质,生成物有一种,为化合物,A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B、C正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D正确。

10.A 【解析】根据图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

2CO2+N2,所以D正确;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正确;反应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B正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C正确。

11.A 【解析】根据各原子模型图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丙是CH3OH、丁是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结论错误;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4∶(3×2)=22∶3,B结论正确;图中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物,C结论正确;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D结论正确。

12.B 【解析】根据“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碳原子可知:

”表示二氧化氮分子、“

”表示一氧化碳分子、“

”表示氮气分子、“

”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4CO

N2+4CO2,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A错误;反应中,甲是二氧化氮、乙是一氧化碳、丁是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均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B正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虽然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但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二者化学性质不同,C错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题中两种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13.(2分)

(2)②N2(1分) 是(1分)

【解析】

(2)②根据“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碳原子可知:

”表示二氧化氮分子、“

”表示一氧化碳分子、“

”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氮气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4CO

4CO2+N2,据此可知:

反应生成物中的单质是氮气,写作N2;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4.(4分)H2O+Cl2===HCl+HClO(2分)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分)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发生变化(1分)

【解析】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中的分子构成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命题点5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表格数据分析

15.D 【解析】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就是新生成物的质量,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若某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有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物质。

由表中信息判断:

b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g,c是生成物,且生成c的质量为64g,d的质量没有改变,则d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a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64g-32g=32g。

由此可知反应为a+b→c,属于化合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

16.(2分)①B(1分) ②18(1分)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首先计算待测物质N的质量,N的质量为(80+1+1+1-1-45-19)g=18g,分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可知:

只有M质量减少,N、P、Q的质量均增加,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7.B 【解析】根据图示数据分析:

物质

过程

总量

反应前

10

3.5

10

6

29.5

反应后

8.6

3.5

x

14.5

26.6+x

质量变化

-1.4

0

10-x

+8.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有26.6+x=29.5,x=2.9,A错误;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14∶85,B正确;反应后,甲和丙质量均减少,丁的质量增加,乙质量不变,说明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错误;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杂质,D错误。

命题点6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之计算

18.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的C、D质量之和应等于参加反应的A、B质量之和,所以D的质量为80g+24g-42g=62g。

19.(1分)(3)46.9(46与47之间均可给分)(1分)

【解析】(3)根据KClO3分解生成KCl和氧气,氯元素质量守恒,设反应前氯酸钾质量为m,则氯元素的质量为

m,由于反应后氯元素质量分数为35.5%,据此可计算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的质量为m-

,利用氧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所以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100%≈46.9%。

命题点7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20.D 【解析】

A

×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

×

氢气、氧气、水都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可以这样说:

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C

×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物质的微粒个数,不是质量,应该叙述为:

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

正确

21.D 【解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物、生成物的位置颠倒,且气体、沉淀符号使用错误,正确书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A错误;氯化钠与硫酸镁不发生化学反应,B错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缺少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正确书写为2HgO

2Hg+O2↑,C错误;氢氧化钾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D正确。

22.D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A错误;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不反应,B错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不能与硫酸反应,C错误;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D正确。

23.D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选D。

24.C

25.(4分)

(2)①2H2O

2H2↑+O2↑(2分) ②C+O2

CO2(2分)

命题点8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6.(6分)解:

设生成56t氧化钙,需要分解碳酸钙的质量为x(1分)

CaCO3

CaO+CO2↑

100    56

x56t(1分)

=

(1分)

x=100t(1分)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1分)

答: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分)

27.(6分)

(1)2.2(1分)

(2)解:

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0.5分)

CO2+2NaOH===Na2CO3+H2O

44106

2.2gx(1分)

(1分)

x=5.3g(1分)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6% (1分)

答: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0.5分)

28.(6分)信息梳理:

需要求的量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或

计算

公式

根据质量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