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三要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32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三要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图三要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图三要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图三要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图三要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三要素.docx

《地图三要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三要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三要素.docx

地图三要素

地图三要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2010年——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地图三大要素的知识不是很多,但是每套试卷都有多道试题涉及和运用地图要素的知识,因为高考地理试题的各种图形的判读,都要涉及地图三大要素;直接考查地图三要素的试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对该考点直接考查越来越多,主要考查与人们生活密切的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天津文综卷,4,4分)读某区域火山示意图。

判断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A

【考点透析】

一、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公式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大小

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形式

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方向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地图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地图

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

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比例尺及其应用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

甲>乙>丙。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1)规律内容: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2)规律应用: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

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4.比例尺的缩放

⑴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放大(缩小)条件

放大(缩小)后的比例尺

放大到n倍

原比例尺×n

放大n倍

原比例尺×(n+1)

缩小到倍

原比例尺×

缩小倍

原比例尺×(1-)

⑵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如原图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新图幅面积是原图的n2倍。

5.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考点规律揭秘]

地理图表的“五步读图法”

地理图像已经成为地理命题不可缺少的元素,考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应树立地理意识,养成用用图习惯,要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布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图为“境”,知其工具使用程度,检查地理知识储备;以图为“景”,在其提供的资料中结合实际,判读地理背景;以图为“境”,拓展视野,开启思维,有效提取地理信息,强化地理思维能力。

下面是地理图表的“五步读图法”,通过此法可帮助考生强化“图”的意识,优化“图”的储备,开阔“图”的视野,提升用“图”境界,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明其法,在融会贯通中做到触类旁通。

第一步:

读图名,知图类

1.读图名

图名告诉我们图示的主要内容,为我们进一步读图和解题指明方向。

大部分图名是紧跟图表的,放在图表的上方、下方或一侧,在考题中则往往放在或隐藏在题干中。

2.知图类

通过整体感知,明确是哪一类图形,才能准确选择判读思路和方法。

如下图1是晨昏线图,或者说是光照图的变式,那么就要联系光照图的判读思路。

图2是等高线地形图,应抓住等高线特点来判读。

第二步:

析图例,看点线,

1.析图例

图例提供线索信息,忽视图例就会遗漏图中的隐形信息,甚至显性信息。

特别是在区域图、统计图中,要分析图例的含义,在图中相应位置找到该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区别不同图例代表的统计要素,为下一步读图理清线索。

如图2中的图例较多,要一一区别,并在图上找到相应地理事物的位置,为解答试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2.看点线

在理解图例含义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中点线的呈现规律。

在区域分布图上,先区域定位,再看点线状事物的分布、延伸或相对位置关系;在统计图中,先分析坐标和单位,再看静态要素聚散状态和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动态要素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步:

联题目,抓关键

1.联题目

题目设置的问题,其解决所需信息就在题干和图示中。

图中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解题所需要的才是关键的,因此联系题目,就可以缩小读图的范围,信息提取的方向更明确化,一些无关信息可以大胆舍弃。

2.抓关键

从题目中获得完成设问所需求的信息,然后再到图中去寻找答案。

有的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得信息或答案,有的则要根据图示线索,进行信息整合,才能解决问题。

无论哪一种形式,对图中信息的把握都是关键。

如图2中部分原设问如下:

“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

C选项主要分析图中林地的分布状况,从图中林地分布的直接信息可知,该地森林姿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D选项主要分析河流状况和地形状况,需要根据图中“江心沙洲”间接信息推知该地水流平缓,水能资源不丰富。

第四步:

析原理,找方法

1.析原理

读图类问题的解决,一般不会仅仅靠图,除了图中信息外,我们还要应用题干信息和教材原理,将三者结合起来,完成解题任务。

如根据图2中“江心沙洲”的分布,联系教材原理,分析影响流水沉积作用的因素有含沙量、流速等。

2.找方法

信息整合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归纳、演绎能力,通过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文图转换等方式,找到解题的思路、线索和方法。

(1)图文转换:

这是解题的关键,高考命题往往以图承载信息,我们必须将图中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

(2)图图转换:

为了便于解答,将比较抽象、陌生的图转换成直观比较熟悉的图,这是读图的一大诀窍,特别是在判读光照图时,要充分利用好图图转换。

(3)文图转换:

就是将文字和数字内容转换成图像的形式,即绘图。

第五步:

组答案,防失误

科学严谨作答,答案表述要全面简洁,呈现层次化;语言规范明确,突出术语化:

科学严密,具有逻辑性。

1.组答案

⑴计算类:

注意题目要求是一个精确值还是一个范围值。

(2)特征描述类:

注意宏观和微观特征。

(3)成因分析类:

注意全面,逻辑性严密。

2.防失误

突出使用地理术语,特征变化程度表述要准确。

如等值线图中要注意区分“逐渐、急剧、缓慢”等形容词的差异等。

【示例】(2015·广东文综,1,4分)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

下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形解读】

【解析】由图示信息看,丙地亮度高,说明海拔较高,甲、乙、丁三地较暗(多为山谷),说明海拔低。

故丙地观景平台视野最广。

【答案】C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1.(2014·北京文综·T8·4分)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

读图,回答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

A.①B.②C.③D.④

2.(2013·全国课标Ⅰ卷,10,4分)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

3.(2013·重庆文综,6,4分)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东B.南C.西D.北

4.(2013·山东基本能力,84,1分)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

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上海黄埔一模)假设甲、乙两图中各标注有一岛分别称为甲岛和乙岛,其位置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东半球B.乙岛位于太平洋

C.乙岛面积比甲岛大D.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

2.关于两岛中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15°N,105°WB.B点位于48°S,150°W

C.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D.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

(2015·余姚一模)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2015·威海市乳山检测)读图1和图2,回答5~6题。

5.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A.2cm2B.20cm2C.200cm2D.2×1015cm2

6.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015·北京丰台区二模】下图示意甲、乙两区域河流水系分布。

读图,回答第7~8题。

7.图中()

A.甲区域比乙区域的比例尺大     B.乙区域在甲区域的西方

C.甲区域比以区域实地范围大    D.乙区域河流注入印度洋

8.图中()

A.甲区域气候暖湿,适宜水稻种植B.两区域的内河航运较发达

C.乙区域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D.两区域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2015·南昌高三零模调研】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

据此回答9~10题。

9.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约为()

A.1000米B.1200C.1800米D.2000米

10.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A.左上B.右上C.左下D.右下

【2015·天津一中开学考试】读下列两图(莱索托为甲图、安道尔为乙图),回答11~12题。

11.与乙图比较,甲图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12.B城市位于A城市的()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二、综合题

13.南部苏丹已正式从苏丹分离,成立南苏丹共和国。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____;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__(数字式)。

(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B【解析】由图a可知,面向指示牌站立,前方80米为校训碑,350米为地理园,从指示牌左行200米为老校门,右行150米为气象站。

因此在图b中,先找到位于老校门和气象站之间的地点,再按照与校训碑和地理园所在方位垂直的地点,即为②。

2.B【解析】图中甲到L天气系统中心的距离,用图中线段比例尺来度量,约1.5厘米,根据比例尺可知甲到L中心的实地距离约150km;L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中心气流强烈上升,可能导致暴雨天气,当L天气系统的边缘向东移动到甲地时,暴雨可能就开始了,所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

3.C【解析】这个题目图的左上角有个指向标,先区分出图中上为东,下为西,左为北,右为南;然后,以A为起点,算图上数字,加起来最小的那个就是正确的答案,但是要注意图上的断道施工点是不能通过的。

所以选C。

4.AB【解析】甲、乙两图中的城市为同一城市,则该城市在两图中实地面积是相等的;该城市面积在甲图中呈现的面积大,说明甲图中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大,即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则甲图表示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创新预测试题]

1.D【解析】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岛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乙岛位于南印度洋;根据两图经纬度间隔度数大小可知,甲岛经纬间隔度数大,表示实际面积大,比例尺较小,乙岛经纬度间隔度数小,表示实际面积小,比例尺较大。

2.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点位于15°S,105°E,B点位于48°N,150°W;根据A、B点的经纬度,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

3.D【解析】在图幅相同,等高线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越大的坡度越陡,图中丁图比例尺最大。

4.C【解析】四幅图中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不一致,地势高低可能不一致;比例尺越小,表示实际范围越大,则四幅图中,丙图比例尺最小,面积最大;丁比例尺最大,表示内容越详细;甲和丙比例尺的关系是2.5倍的关系,不是3倍。

5.B【解析】比例尺为1∶10000000时,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0km,图上1cm2代表实际面积1万km2。

6.A【解析】将图A放大成图B后,比例尺变为1∶5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图中每点代表的人数和人口密度都不变。

7.A8.D【解析】第7题,甲乙图幅相同,甲图所跨越的经度和纬度数都比乙图少,根据比例尺的定义知甲区域的比例尺大于乙区域,但其实地范围比乙区域小;根据经度网知乙区域位于甲区域的东方,乙区域海域为大西洋。

第8题,根据图示经纬网:

甲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区域为北美东部地区,从而结合各区域特点得出结论。

9.B10.D【解析】第9题,根据汽车当前与百货大楼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即可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路程。

第10题,前方左拐弯后,汽车将向西南行驶,指向标将朝向右下。

11.C12.D【解析】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

两图幅大小相等,甲图幅经度跨度大致16度,纬度跨度大致16度;乙图幅经度跨度大致4°,纬度跨度大致6°。

甲图表示范围大,比例尺小,乙图表示范围小,比例尺大。

第12题,从纬度看:

B城市位于A城的北方;B城市在92°E附近,A城市在7°E附近,从经度看:

B城市位于A城市的东部。

综合B城市位于A城市的东南北方。

13.

(1)西南

(2)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3)乙 1∶300000000

(4)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

【解析】第

(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6°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2)题,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

第(3)题,乙图表达地理事物详细,比例尺较大;②③两地的实际距离为60×111千米,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

第(4)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