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211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docx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

陶行知教育名言附生平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

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

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

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2.教育是立国之本。

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教师的职务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

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

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

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

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便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我们希望以集体的力量来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谈与幻想。

在共同努力创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16.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1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8.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9.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20.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

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

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

用书必有目的。

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

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

您能帮助我过一过更丰富的生活吗?

2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

22.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23.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2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2.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33.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34.事要硬办,话要软说。

贯彻始终,路线正确。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负重,有为有守。

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自勉勉人,爱惜物力。

发奋忘食,公而忘私。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5.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3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不把他的功课排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37.英勇的民主战士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第一套功夫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

第二套功夫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有了这些德性,无论遇着什么关口,也会胜利的通过。

3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39.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40.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1.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42.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

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43.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44.每天要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4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46.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段话:

“古之成大事业者,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说为大事者,先天下之忧而忧,要从高远处去望他。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说看清了人民的隐痛之后,要时时刻刻纪念他,就是为他牺牲了一切,终不懊悔!

“三、众里寻他千XX,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说,从各处各地要寻个解决,只有我们百折不回的去找他,终有一天出人不意的遇着。

47.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

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48.以集体力量从事于五项创造工作:

甲、创造健康之堡垒;乙、创造艺术之环境;丙、创造生产之园地;丁、创造学术之气候;戊、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49.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

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

50.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

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51.中国吃书的人多,用书的人少。

52.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

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53.育才十字诀:

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钥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

54.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

我们不但要为儿童争取一日之快乐,而且要为儿童争取长期之幸福。

55.儿童是应该快乐的,而现在中国的儿童是非常痛苦。

固然有许多人才是从痛苦中长大起来,但是成人的责任是应该把社会改造得好一点,使未成熟的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

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

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56.人们做事不能一天做到晚,一晚做到天亮,中间必定有空闲的时候。

人当忙时不会走歧路,一遇空闲,危险就来了。

所以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

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

57.学习外国文好比是配一副万里眼镜。

这种眼镜,每一位追求真理的青年都应该戴,而且应该自己磨。

怎样磨呢?

要风雨无阻,行住不停,天天磨,月月磨。

磨它五年十载,总会成功。

倘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到老无成。

58.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将来。

59.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

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

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

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

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

60.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

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

61.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

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仪。

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

62.手脑相长歌: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63.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64.教育者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65.歌德说: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66.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

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罗丹说:

“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附: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先生祖籍浙江绍兴,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1906年,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

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三年的课程他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

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

他更加自觉而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

读大学期间,在他倡导并主编中文版校刊《金陵光》上,他写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1914年留学美国。

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

“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

”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

1917年毕业后,他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神圣之路。

他在归国时乘坐的船上,与同学们畅谈自己今后的抱负,豪迈地说:

“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回来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陶行知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

“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

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

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其要点是: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

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

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

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

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

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

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

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35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

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

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

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

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

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

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

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8月11日,陶行知的灵柩由全国五十三个人民团体公葬于南京晓庄劳山之麓。

陶先生的死,显然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

他创造了生活教育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他反对过去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他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并且反对由上而下的‘训’育制度;他主张跟人民学习,跟小孩学习;他主张教职员、学生、校工一律平等,他更主张中国人民大众要过民主生活。

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尤其是对国家民族的正义感与为人民大众谋利,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敬佩。

愿他的精神永远生活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

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

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

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把毕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源于生活,又吸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经验,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应当说,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伟大的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留给我们的最宝贵教育遗产。

评价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斋藤秋男1984年在纪念陶行知的文章中这样说:

“我从事研究陶行知三十多年,我体会最深的,一是陶先生人格的伟大,二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卓越。

他为大众争民主、争自由,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生活,应该是这样一条道路。

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鼓舞,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应该学习他。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