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20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ocx

XX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引言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全面反思自己的发展历程,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相互关系重新认识,从而总结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思想。

本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但是与这一切伴生着的是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阻碍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人类被迫重新审视和反省自己走过的历程,于是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只是谋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XX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差距,要尽快缩短差距,XX绝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XX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XX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未使环境污染继续恶化,并且局部地区环境质量还有所改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XX在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如人口的数量、素质问题,能源结构及其利用率问题,水质、大气污染等问题。

这些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要求XX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XX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实力上,同时体现在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上。

改革开放的与时俱进,以及我国加入WTO等大环境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致使XX不仅要和国内的城市展开竞争与合作,同时也将和国外的一些城市发生竞争与合作。

这也要求XX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章XX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1.1XX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1.1.1XX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

建国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XX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从而为XX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经济领域,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九五”时期及至“十五”初期,XX市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从1992年到1997年,GDP年均增长达到19.1%。

2001年,XX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提升到18位。

 

图1-11978-2000年XX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波动情况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XX市2001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XX三次产业比例为10.5:

48.5:

41。

图1-2XX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三是城市功能实现了转换。

近年来,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城市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城市道路基本搭起了“二环九射”加方格网的大框架。

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绿化已基本构成完整体系,管道燃气供应也已初具规模。

在社会领域,一是教育事业取得较大进步。

XX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得到重视。

XX不仅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而且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图1-31978-2000年XX市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的增长和变动情况

二是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

目前,XX共有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XX分院、XX工业大学、XX大学等十所科研院所和普通高等院校。

XX已经基本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层次的科研格局,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已经基本由温饱跨入小康,并正向富裕迈进。

体育、卫生保健事业也得到长足进步。

在生态环境领域,一方面,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开始得到遏制。

XX在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开始得到遏制。

大规模环境治理过程开始得到重视。

另一方面,结合产业结构调整,XX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对重污染的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清理整顿。

通过治理整顿,XX将污染严重的15家企业从市区迁出。

XX一贯重视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素有环境优美的“绿色之城”之称,连续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

此外,XX市淡水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由于XX市气候湿润,所以水系丰富。

在XX水系上游修建了几十座大中型水库和数千口塘坝。

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XX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1.1.2制约因素

XX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虽然有不少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制约因素。

第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

虽然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在XX落户,但是XX对于这些院校尤其是一些顶级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科大每年虽然有将近2000名毕业生,但是留在XX就业和创业的却寥寥无几。

这充分暴露了XX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

第二,在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方面的制约。

XX目前国有中小企业普遍不景气,面临着国内城市共同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问题。

同时,XX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虽好,但是总体看仍显薄弱。

第三,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制约。

一方面,XX目前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用地又粗放经营,生产率低下。

第四,在环境生态方面的制约。

XX市的一些化工、冶金、造纸等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造成了严重污染。

1.2战略目标与思路

1.2.1战略目标

XX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应该是:

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和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以逐步实现自然的统一、人与人的和谐。

具体来说,人口应规模适度、密度合理、素质良好;资源利用应该合理、高效。

1.2.2战略思路

第一,要坚持“三个公平”的发展原则。

所谓“三个公平”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也称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之间的公平(也称代际公平)。

第二,坚持三位一体系统发展的思路。

以往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割裂了人类与环境共存和谐的关系,最终对人类自身造成了伤害。

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解决,不仅依赖于科技发展,而且依赖于人类价值观念的调整和改变。

所以这个思路要求XX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三大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为核心,实现三位一体的高度和谐统一。

第三,坚持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思路。

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传统的资源、环境不可承受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化为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这就要求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使得生产方式从高耗、高污染型转变为低耗、低污染型,消费方式从过渡消费型转变为适度消费型。

第四,坚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制约XX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不仅表现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同样表现在科技、体制、观念、素质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

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即使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良,也能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进行有效地转换。

因而,XX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于加强能力建设,应通过体制能力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

第五,坚持全方位合作和社会参与的思路。

XX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XX市内外、XX省内外和国内外全方位的合作和全社会的参与。

一是要加强市内外协同,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市、区(县)两级政府及区县之间协同,强化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能力,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协同,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加强XX省内的协同和合作,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尤其应该在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协同合作力度。

三是加强国内外的协同与合作,在全国城市乃至全球网络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交往,吸取国际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技术甚至资金和人才,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

1.2.3战略重点

XX可持续发展应牢牢掌握如下战略重点。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污染少的行业。

XX要加快城郊型农业的发展,要按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合理组织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农业基地。

XX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要顺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其中要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产业,逐步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

对传统的加工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

要进一步加大金融、贸易、咨询、信息、服务等无污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

在产业布局上,XX要根据“市区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的格局,在市中心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第二产业向各大工业区转移,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为城市进一步发展腾出宝贵的土地和发展空间。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废弃物的资源化。

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的“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物排放”这一线性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XX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要注意从三个层次上构建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持续农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第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消费模式的合理与否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

XX应根据国情和市情逐步养成一种低能、低耗的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最关键的是要更新消费观念,将循环经济的思想引入消费过程。

首先,要引导居民消费耗材少、节能、污染少的绿色产品;其次,提倡少使用、不使用一次性产品,尽量使用可供反复使用的产品;第三,对于报废的用品要分类回收,化废为保,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加快教育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市民素质。

XX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教育产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要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开放性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使市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提高到10-12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1.3战略实施的途径与对策措施

1.3.1结合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率,建立起集约型的经济体系。

宏观的途径必须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企业经营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

1.3.2结合产业战略性调整推进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推进XX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流通、信息服务、都市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源投入少、污染排放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

同时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1.3.3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决策和宏观调控作用非常重要。

这里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与调控体系的目标模式,具体包括:

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立集约型、效益型经济增长体系;建立崇尚节约、适合国情的消费体系;建立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坦的分配体系;建立少生优育的人口再生产体系。

1.3.4通过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些环境问题不是单独一个城市能够解决的,同时由于“公共草地的悲剧”这一博弈的存在,都要求建立区域合作网络,共同解决大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此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是贯彻实施XX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这里,虽然政府投入对其他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起着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增加投入,必须同时吸纳国内外其他各种渠道的资金,逐步形成XX可持续发展的多渠道筹资与多元化投资机制。

XX应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社会资金支持,通过广泛宣传和市场机制,动员企业、社会各类资金投入XX可持续发展项目和有关的活动。

1.3.5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包括科技、教育、决策、管理、法制、公众参与等内容,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人民通过观念的、体制的因素表现出来的能力。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是实施XX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

第一,制定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要在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确保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境建设与地方干部的考核直接挂钩。

第二,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教育工作。

XX应将政府公和员、企业管理者、教师和社区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除了要确立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之外,还应与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项目培训相结合,要通过培训,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融入工作。

特别是要使学校成为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使青少年从小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具有相应的能力。

第三,推动工商企业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活动。

企业参与可持续发展是XX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体。

要使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加强环境质量管理。

要以科学普及和文化宣传为主要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开展经常性和持久性的公众活动,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参与度。

第四,建立XX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急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于建立模型,对XX可持续发展的“度”进行衡量、评价和动态跟踪监控,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

要逐步建立一整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保、人口、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单项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如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各层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以XX的测评数据与国内外城市或地区的指标值进行水平比较研究,并不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第二章XX发展的资源潜力与限度

2.1土地资源的潜力及可持续利用

2.1.1XX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XX总土地面积为7,497.66平方千米(含市辖湖泊水域)。

地貌类型以岗地为主,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8.0%,平原占7%,丘陵占5%。

其中,农用地面积572,572.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6.4%,建设用地125847.8公顷,占16.8%,未利用土地51,345.6公顷,占6.8%。

XX市土地资源利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

XX从1949年到1996年的47年间,全市净增人口234.2万人,而同时期全市耕地却净减少86,000.0公顷。

今后,XX市人口估计每年仍要增加4万多人,各项非农业建设每年也要占用大量耕地。

第二,农用地粗放经营,生产率低。

XX市农用地的利用仍以粗放式为主。

耕地中的中低产田合计占耕地总量的75%。

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常年失修,疏于保养。

现有林地、园地数量少,产量低。

第三,建设用地中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布局乱,利用率低。

建制镇用地布局乱,类型单一,加之基础设施差,无支柱产业,辐射效应和带动功能很低。

农村居民点用地严重超标。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上,不少工业用地、行政用地、公建用地集中于城市一环内,制约了土地资产价值的实现。

第四,市郊土地污染严重,乡镇企业用地不集约。

XX市一些化工、冶金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造成了严重污染。

生活垃圾堆场压占了超过100公顷的耕地。

XX市辖三县一区以砖瓦窑生产为主的乡镇企业就达400余家,占地数量多,损毁耕地严重。

第五,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

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滞后,土地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

二是土地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未完全发挥,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难以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

三是旧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无法有效调控土地供给总量,使得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各项事业难以实施,也使得土地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划拨土地以多种形式进入市场自发交易,国家土地资产大量流失。

2.1.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和方针

XX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

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资源与资产并重管理,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科学整理,严格保护,严格控制城市和其他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资产,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借鉴其他省市、地区的经验,确立XX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方针:

立足存量,抓好增量,对存量主要应做好结构、布局调整以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具体来说即是“保护、调整、平衡、优化”。

保护就是保护基本农田和其他副食品以及菜篮子工程用地。

调整就是调整结构和布局,从城乡一体化考虑,盘活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进行结构调整和布置。

调整城镇工业布局和利用率低下的各种土地,大力推行“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集镇中心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农场和种田大户集中。

“平衡”就是平衡供求和总量,即通过控制城市规模、土地挖潜和开源节流,达到土地供求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优化”就是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按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土地的合理需求,集约、高效、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1.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思路和对策

为保证XX土地利用总体目标的实现,保持XX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XX应从根本上转变供地模式、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立新的用地机制。

具体说来,供地模式应从外延式、粗放型的模式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型的模式,从结构调整中,从提高产出率中挖掘潜力,从存量中找出路,从集约利用中找出路。

土地利用模式应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2.2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趋势

2.2.1XX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XX市域地面水体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

总体来看,XX市域内水网丰富,水资源补给来源多样,水资源主要由两大类、五大部分组成,即地表水资源的长江流域的水系的径流量、淮河流域水系的径流量、两大水系的湖泊水量、人工水利工程的水量以及属于地下水资源的深层地下水。

XX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充沛,但由于地表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XX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水质、水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XX淡水资源远不如表面所显示的那么乐观。

影响XX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水污染。

这是影响XX水质的关键原因。

随着XX经济的发展,城市排出的工业、生活污水日益增长,导致XX地表水的水质逐年下降。

第二是水的浪费严重。

随意浪费现象反映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乃至居民生活用水的众多领域。

其直接原因是水资源的低代价使用和管理不到位。

第三,水面积下降。

由于经济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诱惑,XX将部分水面、滩涂和湿地进行了填埋改造,变更为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

第四,现行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管理上的无序状态及多头管理问题,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考虑。

此外,水价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水价体系。

2.2.2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是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用水结构。

改善和调整农业用水、机构和技术;采用工业的技术创新,运用高科技,实现工业用水的再循环、再利用,将成为XX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是节约用水,实施多次利用。

在灌溉方式上积极采用和推广精准灌溉技术,自动监测等高科技,实现农田喷管化、果园微灌化、输水渠道防渗化、农田灌溉科学化、工程管理企业化,走向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现代化农业。

第三是加强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对水资源要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举,同时理顺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杠杆的作用。

对相关法律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探索用水、治水、保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水资源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是加强重要水源保护与治理。

确保全市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向水域倾倒;不得滥用化肥。

2.3能源评估和预警

2.3.1XX能源利用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XX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气、液化气的比例偏低,合计才有97.53万人利用这两种能源,仅占XX总人口的22.26%,民用气化率仅达34.6%。

XX是一个主要以煤炭和石油等使用后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为主要能源的城市。

第二,能源供应设施不足。

市域内供电存在着诸如电源不足、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

第三,能源利用率低下。

XX市区现有各种锅炉251台,热效率一般都在55~60%左右,而且锅炉分散,烟囱低矮,污染环境。

2.3.2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XX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是:

单位GDP能耗和一次能源中煤炭所占地比例继续下降,能源利用率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着眼现在,放眼未来,XX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向以电力和天然气为核心能源转变,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能源储备体系,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良好的能源体系及合理的消费模式。

所需要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是:

第一,调整和优化XX能源结构,形成煤、油、天然气、电合理比例的能源结构体系。

西气东输是一项伟大的工程,XX也应该参与到这个工程中来,引入分支管线,大力提高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炭直接利用比例,向提高二次能源比重转变。

同时加强锅炉整治与烟气处理。

第二,加快能源供应设施的建设。

开辟能源来源,形成充足、高效、可靠、清洁的能源系统,加快城市电力设施的建设,新建和扩建一批重要燃气工程。

第三,大力推进节能工作。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来降低能源消耗,采用社会节能、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来减少能源消耗,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第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目前,上海、北京等一批大城市在LPG、CNG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方面已经渐成规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XX也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引进LPG和CNG的使用。

另外,我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贷款以及宣传引导等手段积极鼓励和推广XX农村使用沼气。

第三章XX人口及就业可持续发展

3.1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人口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和要素。

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发生和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形成社会关系,因此,人口还是一定设施形态下生产关系的载体。

没有一定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社会经济活动,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

当一个社会的人口发展处在转变过程时,这个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展问题,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又要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XX人口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而人口的规模、结构、布局、质量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科学规划人口总量,合理调整人口布局,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是XX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3.2XX市人口规模发展趋势判断

随着近年来XX经济社会的发展,XX城市人口也有了较快速度的发展。

 

图3-11978-2000年XX市城市人口数的增长和变动情况

我们根据高低两种情况对XX市未来一段时期人口规模做一发展趋势判断,结果如下表。

3-1XX市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一览表

城市总人口(万人)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