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改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088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教案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天教案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天教案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天教案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天教案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天教案改2.docx

《秋天教案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教案改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天教案改2.docx

秋天教案改2

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

第一自然段写地面上,从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

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空中的景物,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课标分析:

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培养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识字。

借助图画、动作、象形字等方式认识“秋、气”等生字,借助对比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认识横撇笔画,对比认读“了子”并正确书写。

2、朗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看清拼音,读准字音,不拖音,读准轻声、儿化。

注意普通话中“一”的音变。

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

3.标段。

借助微视频利用泡泡语的提示认识自然段,学习标画自然段。

4、积累。

学习量词,尝试运用。

抓关键词语把握内容、背诵课文,仿说季节的变化。

5.结合插图,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3.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和自然段。

课前准备:

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秋天一课,在课文中圈生字画新词。

给课后生字口头组两个词。

尝试朗读课文。

观察生活中秋天的变化。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借助树叶图片导入,认识“树叶”两个字。

引出秋天,交流喜欢秋天吗?

2.课文插图找秋天。

秋天可是个调皮的孩子,喜欢捉迷藏。

瞧,他藏在了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插图里。

观察图画,你发现秋天藏在哪了吗?

秋天藏在()

4.板书课题并且齐读。

怎样记住秋天的名字呢?

识记“秋”字。

(组词,秋天里成熟的庄稼红似火。

她又躲进了作家的文字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秋天》里找她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一)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

小朋友一边看课文,一边听朗读。

听清楚字音。

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方框里带有一的词语。

指读词组——单独出示再读——发现规律。

(1)课文中词组:

指读,齐读。

(2)课件出示词语: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3)发现规律:

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

边发现边检测。

(4)小结:

汉字可真有意思,这是普通话中“一”字的变调。

读学会了它,我们就能把普通话说的更好了!

(二)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看清拼音,读准“一”的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姿势:

双手捧书书外斜。

(三)识记生字词。

1、词语认读。

带音词语:

学生自己拼读——小老师分行领读——开火车读——全体抢读。

2、生字认读。

交流识记方法。

①部首识字。

认识偏旁部首。

(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②字理识字、动作识字。

飞是象形字即鸟儿振翅翱翔。

表演大雁顶着风和顺着风飞行。

量词识字。

个片(温故知新)

④对比识字。

了——子语音、字形、字义区分。

了:

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了,刚刚出生的小幼婴。

子,在襁褓中的幼儿。

⑤写一写。

(出示视频。

)认识横撇,同位互评,画笑脸。

横撇是大头,弯钩做身体。

两只胳膊左右伸。

三、认识自然段。

1、微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和标画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己找和标画自然段。

3、(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己对照课件检查,画笑脸。

四,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一边听同学朗读,一边看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想谁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边听边在书中标画出来。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

1.天气凉了。

(1)联系生活理解“凉了”。

(2)指导读的要领。

“凉”字读重音,了读得轻而短。

词语连读。

2.树叶黄了。

(1)对比图片练习朗读。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

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采用给句子配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一片片”

(2)比较“一片”和“一片一片”以及“一片片”的不同。

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一片片”是很多片)

(3)拓展词语。

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

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量词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

(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背诵第一自然段。

抓住地面上的景物描写出来了景物的美丽。

5.填一填。

6、看图仿说练习。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到了,天气(),()———。

(二)品读第2自然段。

(运用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

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7)学习生字“大、人”。

大:

象形字。

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

3.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

(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

秋天可真美呀!

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啊!

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

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

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

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

组词:

秋天、秋季。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

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

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1.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

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

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

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

强调书写规则:

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

要先写长横,再写“人”。

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

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

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

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

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

秋 树 叶 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设计意图:

创设了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

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2.过渡:

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

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

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

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

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

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

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

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设计意图:

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秋天

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秋游(qiūqiōu)树叶(yèyiè)飞来(fēifiē)

片(pànpiàn)天气(qìpì)

二、用“--”画出合适的词语。

一(个片)树叶一(只个)大雁

 

《秋天》教学设计及点评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

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

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面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

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

“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提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门,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能一直跟着老师的节奏、老师的思维进行下去真的很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设计赛读、找朋友等游戏,采用朗读星、纪律星、勇敢星等不同的奖励机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措施都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踊跃展示自己,在积累知识、培养习惯的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同语境中“一”的发音。

2.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和“秋天来了,熟了!

”说句子。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的习惯,体会作者热爱秋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读准不同语境中“一”的发音。

(2)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和“秋天来了,熟了!

”说句子。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和“秋天来了,熟了!

”说句子。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秋天的变化。

2.问家长:

小动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能够说出一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方式)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秋天

1.师:

大家一起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们喜欢秋天吗?

2.课件出示配乐图片,师:

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秋天,所以今天我把秋天带进了我们的课堂,同学们请看!

(配课件朗诵美文)

师:

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这金黄的银杏树叶,火红的枫叶,给人们送上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马儿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欣赏看蓝天白云,连小松鼠也赶来摘松果吃呢!

秋天是五彩的,让人向往,令人陶醉!

3.导入课题,板书。

师过渡:

孩子们,其实秋天的美我们除了可以这样直观欣赏以外,还可以通过文字去感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秋天》这篇课文,用不同方式去感受秋天的魅力!

(板书:

秋天)

师:

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二)熟读读文,体会“一”字的音变

1.师过渡:

课题我们读得这么美,课文大家又读得怎么样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到《秋天》一课,先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边听边认真的看看上节课我们圈画的生字宝宝你都记住了吗?

(师范读课文)

(低年级孩子向师性很强,他们大部分的学习几乎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老师的说话、声音……,甚至一颦一笑。

所以,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动情地、美美地范读,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读书的范例,孩子们听完后就知道这样读书就是有感情的朗读。

2.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美美地读一遍课文吧。

读之前老师还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

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者问老师哦!

生自由练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再读课文,学习“一”字的不同音调。

指名读文,边听边仔细看:

这篇课文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

⑴师:

看看谁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最先发现了课文中出现最多的那个字是什么?

⑵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它们连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都找出来了(课件),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轮读带有“一”字句子)

⑶师:

他们读得对不对呢?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出示拼音,再齐读一遍)

⑷师总结:

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神奇之处,接下来的学习,你如果用心读书,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也很神奇。

尤其是有些特殊汉字的音变,不如“一、七、八、不”在不用句子中发音变化是有规律的。

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要让孩子有所了解。

所以设计中采取了“找一找有几个‘一’字”—“读一读带有‘一’字的词语—标一标有‘一’字读音—再齐读体会声调变化”的方法,在读中找,读中体会声调的变化。

其实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汇到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书中。

这就体现了语文学习读是根本的理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秋天的变化,尝试说出秋天更多的变化

1.指名读文,感受变化。

(1)师:

现在我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

第一自然段写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孩子能够声音洪亮、准确地读书。

(2)师:

同学们,谁还记得还记得刚刚的问题吗?

老师先做个小提示:

变化就是指由什么样变成什么样了,比如水由多变少了,气球由大变小了。

课文中写的秋天是怎么变化的呢?

(设计意图:

此处是对于学生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的训练。

因为刚入学两个来月的孩子,能够做到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教师的提醒等于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就是顺应了学情,由学情来预设问题。

(3)师:

你们不但找得准确,说得也很完整,如果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能再把这些字读得稍重一点,大家就能更明显感受到秋天的变化了,谁愿意试着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咬文嚼字、声情并茂得地读书,更能够使孩子直接生动的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了。

而且在这个环节,老师渗透了把主要的文字重读,就能读出感情的读书方法。

其实就是感情朗读的一种重要方法—读音有轻重缓急的变化。

2.“秋天来了,苹果了。

”说话训练。

(1)师:

孩子们,其实秋天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老师把看到的这些变化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是什么变得怎么样了呢?

(课件出示,引导孩子们说—秋天来了,苹果了。

(2)师:

这是老师发现的秋天的变化,我听说你们课下也做细心人,发现了秋天还有许多的变化,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秋天的变化跟大家说说?

师总结:

你们知道的太多了,一看同学们在生活中就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想象画面,尝试运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1.师过渡:

是啊,秋天不仅有金黄的落叶,红红的苹果,还有蓝蓝的天空。

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秋天的天空)

2.读第一句话,感受秋天天空的美。

(1)师: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朗读)(课件显示“高、蓝”变红字)

(指名读)

(2)师:

谁来再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让我们闭上眼随着他的朗读去想象一下秋天的天空吧!

3.学习大雁南飞语句,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1)师:

嗯,我仿佛看到一群大雁正排着队从蓝蓝的天空中飞过呢。

大家赶快睁开眼睛!

(课件出示大雁南飞变换队形视频)你看到大雁怎么飞了吗?

(2)师:

这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了,我们来把画面定格,看,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指名朗读)

师:

谁能够带着动作读一读这句话呢?

(指名带动作朗读)

(3)师:

课文大家读得这么好,再看看“一会儿……一会儿……”这个词语大家明白了吗?

①出示图片,师讲解:

像图中大雁这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由人字变化成一字的画面,我们就可以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表达。

②给情境,尝试说话:

比如课间活动的时候,你会一儿(),一会儿();放学回到家里,你会一会儿(),一会儿()。

(3人回答)

(4)师过渡:

接下来我要再出点儿更难的题目来考考大家,看看你的课外知识有多少?

有没有谁知道大雁为什么一到秋天就要往南飞?

(生自由说)

师总结过渡:

看见没,课下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能表达出你不知道的知识,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课下都能做爱读书的小学生。

对呀,因为一到冬天,北方到处一片冰天雪地,昆虫啊,植物的种子啊这些都没有了,大雁要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找食物吃。

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是因为它们要飞行很长时间,有经验的大雁领头,带动气流,减少空气阻力,后面跟随的雁群就能轻松一些,让小雁不掉队。

所以动物也有它们团队的力量,它们也给秋天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读出大雁的灵气儿,读出秋天的美!

4.尝试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2-3人)

5.过渡:

听着你们读课文,老师忽然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帮忙,课文里告诉我们大雁飞到南方去过冬,那其他小动物在秋天,又是怎么为过冬做准备的?

比如:

小熊,小松鼠……(课件随机出示其他动物)

生分组自由交流,师巡视参与讨论—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由课本关注到生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激发孩子关注大自然,关爱小动物。

而且渗透一种这样的意识

关爱动物和大自然先从了解大自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开始。

也就是关爱动物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且要真真切切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多多的了解动物,更多地观察大自然的事物……这是一种意识的渗透,更是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总结全文,尝试背诵

1.师过渡:

看着这些忙碌的小动物,和它们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