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81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docx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

  [内容提要]大学生信教已成为当前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信教大学生的基本思想倾向既有积极层面,又有消极层面。

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方法的扭曲带来的影响;

(2)价值观的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3)不正确的幸福观带来的影响;(4)宗教出世思想的影响。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信教自20世纪末以来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信教大学生对现实问题到底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他们对当前形势的看法怎样影响了他们信教的成因。

本文试图根据2005年针对大学生思想动向的调查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影响信教大学生思想动向的成因。

  这次调查于2005年秋季进行,分别在北京十所高校发放问卷3200份,收回2887份。

另外,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共33人。

这次调查并非关于大学生信教的专项调查,如此则有可能引来警觉而使调查结果失去部分真实性。

但是我们在调查中有意识地添加了涉及宗教信仰的有关问题,并在访谈中进行了相关询问。

在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中,我们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1.0,从中分离出大学生信教的有关数据。

本文以此为据,结合访谈了解到的信息,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分析研究。

  在本次被调查对象中共有信教大学生392人,占调查总样本的13.58%。

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4.38个百分点。

这种上升可能与调查目的的不同以及调查样本的选取有关。

2003年的调查主要面向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本次调查则无这种倾向性。

可以说,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应当更接近事实的本来面貌。

  一、信教大学生基本思想倾向的积极层面

  信教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对宇宙的终极理解、对人生态度和行为的取向上有很多特殊性。

但是,正如著名宗教学家牟钟鉴先生所说,宗教“并非一种孤独的思想游魂在空中飘来飘去”,信教大学生总是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他们须接受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参与高校组织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还会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

他们也需要衣食住行,也不会没有各种现世生活的打扰。

因此,他们也必然会对时政问题、社会问题产生反映,并且作出判断。

然而,信教大学生毕竟是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特殊人群,他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又必定会与普通大学生有所不同。

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但截至目前又不甚明晰的问题。

  1.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基本大政,大多数信教大学生能够作出正确判断

  调查显示,87.2%的信教大学生同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77.6%的人同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72.4%的人同意“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68.9%的人同意“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62.2%的人同意“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61.1%的人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42.3%的人同意“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上述问题都是关乎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的基本大政问题,目前社会上尚存在不少错误思想和错误认识。

在这种背景下,除“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命题外,6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对上述问题能够作出正确判断,这说明信教大学生的主体在基本政治问题上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

  2.对国内外大事和时政热点问题表现出更加关注民族利益的特点

  2004年至2005年,无论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信教大学生对此显示出相当高的政治热情。

调查显示,69.2%的人表示对“过去一年的中日关系”关注或较为关注;55.1%的人表示对“连宋访问祖国大陆”关注或较为关注;54.1%的人表示对“世界各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关注或较为关注。

上述事件都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此,超过一半的信教大学生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这说明他们头脑中具有最基本的国民意识和国家利益的观念,他们的政治底色具有比较多的积极色彩。

  但是当目光转向国内重大政治问题时,他们的政治热度有所下降。

调查显示,38%的人对“中央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表示关注和较为关注;35.2%的人对“中央出台1号文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表示关注和较为关注;33.3%的人对于“安全生产问题”表示关注或较为关注;26%的人对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表示关注和较为关注。

  上述问题同样是发生在2004年至2005年的重大政治事件,所不同的是它们主要是国内政治的重大事件。

但是信教大学生的关注度大大下降,均不超过40%,最低的甚至不及30%。

相反,其不关注和不太关注的比例大大上升。

例如,对于“中央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关注度高达13.3%,如果再加上不太关注,则高达27.6%,占了信教大学生的将近1/3。

对于“中央出台1号文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表示不关注的为16.3%,与不太关注相加,则比例为32.1%。

对于“安全生产问题”,15.8%的人表示不关注,与不太关注相加,则比例为33.9%,比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高了十个百分点。

对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17.6%的人表示不关注,与不太关注相加,则比例为39%,比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高了12个百分点还多。

  3.对国内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比较乐观的态度

  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经济的发展趋势,信教大学生表现出了比较乐观的态度。

例如,对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持乐观态度的为27.3%,如果与持比较乐观态度的相加则为76.3%,占了绝大多数;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持乐观态度的为27.6%,如果与持比较乐观态度的相加则为70.5%,也占了绝大多数。

  对于有关政治、道德、国家安全等问题,一半以上的信教大学生显示出了较为乐观的态度。

例如,65.9%的人对于“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59.7%的人对“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改善”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59.6%的人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52%的人对“公民道德水平提高”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

  从总体上看,信教大学生对未来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趋势取较为乐观的态度,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国家发展的总趋势上态度乐观。

如,对于“中国46.2%的人认为这项工作的效果是成绩一般或成绩甚微,两者的人数几乎相等;对于“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43.1%的人认为成绩显著或较有成绩,53.0%的人认为成绩一般或成绩甚微,给予积极评价的人竟然不足一半;对于近年来国家在审计领域的大力度工作,只有40.1%的人认为成绩显著或较有成绩,53.0%的人认为是成绩一般或成绩甚微。

上述各项,除第一项外,均为一多半的人持不肯定态度。

  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评价最低的是目前社会上议论较多的反腐败问题,只有19.8%的人认为成绩显著或较有成绩,高达69.4%的人认为成绩一般或成绩甚微。

当然,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此评价也不高,但在正向评价上比信教大学生高出了13.8个百分点。

  还有前述信教大学生对“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肯定判断的居高不下,背后隐藏的实际上也是对时政的看法带来的问题。

一位信奉佛教的大学生明确地说:

“我就认为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我的有些同学其实上学时上的是不错的,但都因为经济原因最后不上了。

我之所以上了大学,是因为我家庭状况稍好一点,所以才上了大学。

”这位同学没有看到,国家和政府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问题作了大量努力,出台了多项政策,许多高校也采取了具体措施,情况在不断朝好的方面发展。

这个大学生更多看到的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至于为何信教大学生对此命题肯定判断的比例居高,则与宗教对人世的消极态度造成的整体思维方式有关。

  可以说,信教大学生对形势和时政的看法与他们的思想方法有重要关系。

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处于理性意识刚刚觉醒的阶段。

高中阶段,他们忙于应付高考,实际上对国家各方面形势的发展并不清楚,对于政治课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只是作为一般的现成知识接受,并没有在进行全面的理性思考后融入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考试过后就大部或全部还给老师了。

在访谈中也有学生告诉我们,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思想状态发展很不完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有一个再学习、再思索的过程。

但是,大学并不是净土一片,当高中生进入大学后,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说教和思潮,对此,他们年轻的头脑还很难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

如果再受到宗教的影响,则思想上出现消极倾向就在所难免了。

  2.价值观的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

在摆脱了全面呵护式的高中生活后,他们逐渐从一种依赖状态走向独立。

这种独立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独立、生活方式的独立,还包括思维判断的独立。

当他们发现他们先前所获得的思想、判断均来自父母、老师等成人时,他们就会极力探索和确立真正的自我。

因此,他们对现存的一切极易采取批判、否定的态度,往往会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叛逆心理。

此时如若没有及时的、正面的、有说服力的价值观的介入,就很容易形成信仰的空白。

  访谈中一位研究生党员说,他们在寝室中就曾讨论过信仰问题,一名不是党员的大学生对他说:

“你们信共产主义,我们信什么?

我们没信仰。

”之后讨论的结果竟然是“要不我们信教去算了”。

还有一位信教的大学生说:

“我们现在是精神荒漠化,几乎没有精神支柱或者说精神支柱很脆弱。

”然而,人是不能在没有精神信仰的状态下生存的。

哲学家和宗教学家都认为,“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求”。

如果一个行为主体遭遇意义缺失,“他不陷入巨大的混乱与疯狂中,也会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不知道何所来、何所去,生存毫无意义”。

所以,一个处于精神无所依托状态的人,如果会对世事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那将是十分奇怪的事。

  价值观的空白给宗教的进入留下了余地。

宗教的出世思想正好与消极的世事评价相结合,更加重了思想的消极倾向。

  3.不正确的幸福观带来的影响

  人类天生有追求幸福的欲望,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和幸福中。

“幸福”也是当代大学生特别喜欢谈论的一个问题。

然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相似的境遇下,有人会觉得很幸福,有人却会觉得并不幸福,或者干脆觉得很痛苦。

所以,实际上是幸福观支配着人们的幸福感觉。

  “在对幸福的寻找中,询问一下寻找的首先是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但是每个人也都是社会的一员,肩负着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如果过多地追求个人幸福,不幸福感就会如影相随。

调查显示,在判断幸福观念的问题上,信教大学生的态度并不理想。

如对于“您认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16.6%的信教大学生认为应当“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10.7%的人认为“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部分个人利益”,30.6%的人认为“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国家利益”,还有2%的人认为“个人利益最重要”。

选择前两项的为27.3%,而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百分比是79.2%,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如图: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情况是测量其幸福观的又一个可参考指标。

有些信教的大学生也说他们信教“主要是信它提倡的做人要善”。

然而,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相比,信教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

调查显示,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有59.3%的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信教大学生只有48%的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相差十个以上的百分点。

还有上文已提及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问题,信教大学生的不同意比例也远高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

这些都表明信教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更看重的其实是个人的幸福,当他们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时候,社会的幸福、人民的幸福更多的是遮蔽在个人幸福之后的。

  青年时期是心理发育的时期,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尚未完全建立的时期。

所以他们的烦恼特别多,“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有烦恼的。

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有《父与子》的烦恼,有《子夜》之类的烦恼”。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物质的不断丰富带来了诸多诱惑,但生活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不断增多的烦恼。

烦恼增加的时候就是幸福感消退的时候。

这时的大学生极需心灵的关怀,但是他们往往是无助的。

政治课无法代替心灵的抚慰,授课教师也无法做到关心每一个人。

班主任被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压得喘不过气来,少有闲暇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

心理辅导员要么数量过少,要么无法安心工作,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当烦恼过多、幸福感减弱时,对于世事的看法就难以乐观。

  4.宗教出世思想的影响

  上文已提及,在信教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个对世事不关心的群体。

在调查涉及的大多数问题上,均有相当比例的信教大学生选择“不关注”、“不清楚”、“说不清”或“难以判断”。

其比例大多在10%上下,最高的可以达到31.6%。

除上文提到的问题外,还有“世界各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不关注比例是7.4%,“过去一年中日关系”的不关注比例是5.6%。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当年全国瞩目的重大事件,不仅青年人,就是中年人、老年人也一样给予了热切关注。

但是,这些信教大学生对此竟然如此冷漠。

这应当是宗教出世思想对信教大学生的影响的反映。

大多数宗教都宣传厌弃现世,厌世思想主导下的视域很难是绚丽多彩的,其对事物的评价难以避免消极倾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信教大学生思想倾向形成的原因很复杂。

宗教思想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宗教之外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还是让我们以一位信教大学生的话来结束本文吧:

“我们这一辈儿对思想道德不太重视。

在我们上学的过程中,只有小学有思想政治课,中学根本没抓过,所以没有精神支柱。

另外就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心灵承受能力很差。

我们是只有在学校生活的经历,其实都是比较单纯的。

大学是一个使我们得到锻炼的地方,我们其实很希望得到锻炼,而且必须要得到。

但是大一的政治课我们也没好好听,也没什么想法,因为是应试,不太想别的。

  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