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814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docx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

《品德与生活》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春天在哪里”

课时量:

7课时

课时安排:

5寻找春天1课时

6放风筝2课时

7献上一朵小白花2课时

8种下一粒籽2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春天生活入手,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体验、认识、领悟。

让学生初步受到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劳动、崇敬英雄等方面的教育。

学会基本技能,正确使用简单工具,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体验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主题活动一:

寻找春天。

旨在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

主题活动二:

放风筝。

旨在引领学生尽情享受春天美景,学习放风筝,体会在美好春光中活动有益身心健康。

主题活动三:

献上一朵小白花。

旨在引领学生动手动脑,体验做花、献花过程,配合清明节扫墓活动,了解当地人民英雄的事迹,热爱英雄,崇敬英雄。

主题活动四:

种下一粒籽。

旨在引导学生学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经历简单的汇总之过程,学习种植及管理方法,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活动选取了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设计了实践活动,引导儿童寻找春天,在春天里参加有益身心、富有意义的活动,受到喜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喜欢春天,喜爱春天的动植物和亲近大自然,愿意到大自然中活动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初步的环保和生态意识;教育学生崇敬人民英雄、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的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保护环境,热爱劳动,养成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直到在大自然中要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动物,并懂得亲近大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初步了解风筝升空的有关知识,学习放风筝,并指导在电线附近放风筝有危险;了解当地人民英雄的事迹,崇敬人民英雄;能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初步学习植物的简单管理方法,在参加种植活动中,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4、过程与方法

用观察、小制作、调查访问、种植、绘画等方法进行体验活动,经历探究过程。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5、寻找春天

时间

地点

教室、操场

课时量

1课时

第1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和愿意在大自然中活动,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的情感及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及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及天气、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警;懂得爱护动植物;能用自己的方法搜集有关春天特征的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过程与方法: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究春天的特征,经历到田野里踏青、寻找春天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春天的美景图片

学生准备

彩色画笔、纸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1、情境导入

活动开始,通过简笔画的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看教师的简笔画(燕子),回答问题。

2、生回答问题(因为春天到了)

1、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一个新朋友也来到我们中间(边说边画小燕子),你们看,它是谁?

2、你们真有眼力!

谁能猜猜小燕子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4、揭示活动主题:

寻找春天

2、活动一:

我们踏青去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了解春天的的特征及天气、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观察图片:

观察春天的美景图片。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师板书。

(天气、季节、动物、植物)

5、生回答:

美丽

1、幻灯出示课文图片:

(17页)想一想,春天都有哪些变化?

2、小组同学可以观察图片,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春天特征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全面。

(小组评价,出示小组评价表)

3、哪个小组找出代表来说一说?

4、教师评价出优胜小组,画星表扬。

(附一)

5、通过交流,你们觉得春天美丽吗?

6、师:

是呀,我们都感受到春天是美丽的,是多姿多彩的,这说明我们都找到了春天。

3、活动二:

我找到了春天

在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及天气、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基础上,懂得爱护动物、植物,初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1、学生排好队到操场上观察春天的变化。

2、生回答。

1、带领学生站好队,到操场上找春天。

(操场或提前准备好录像资料)

2、小组交流你所感受到的春天,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春天更美。

(可启发引导,如在操场上乱扔纸花,破坏环境等现象。

4、活动三:

我心中的春天

通过画春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生画春天。

1、师: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美丽的,那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我心中的春天,好吗?

(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互评

5、课外延伸

没有完成作品的同学,课后完成作品,请家长、老师对自己课后活动进行评价(附2)

(附一)

评价方式

评价组别

小组评(包括小组发言、小组合作、纪律等情况)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我最后的星级评定:

(附二)

在一课中,的表现怎么样?

请大家都来评一评。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自评

家长评

老师评

喜欢春天

能够爱护动物

能够保护环境

能够爱护花草

有特别的发现或

有独特的见解。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6、放风筝

时间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1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在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意识。

3、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习放风筝,了解放风筝的基本要领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4、过程与方法:

经历放风筝的过程,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去探究风筝升空的有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风筝,课件或投影

学生准备

上网查阅有关风筝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1、实物导入

通过实物风筝,引出课题。

1、生回答:

风筝

2、生回答问题

1、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2、春天来了,在这多姿多彩的季节,你们想放风筝吗?

3、揭示活动主题:

放风筝

2、活动一:

我们来认识风筝

通过讲解,使学生相互交流了解有关风筝的简单知识

1、生说自己查阅的资料。

2、生听典故

1、师:

要想放风筝,必须先认识风筝。

谁能说说你对风筝的了解有多少呢?

谁能将你查阅的资料与同学们共享呢?

2、师:

你们了解的有关风筝的知识可真不少,老师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了一些关于风筝历史典故呢!

(讲述风筝的历史典故,后附资料一,可用音乐伴奏讲述)(附一)

3、活动二:

制作风筝

通过观察初步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

1、生看课件或投影回答问题。

2、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师: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风筝的知识,你们想制作风筝吗?

出示可见或投影。

(演示做风筝需要准备的材料合作风筝的方法)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做风筝要准备哪些材料?

做风筝的方法是什么?

2、师:

哪个小组能找一位同学说说做风筝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做风筝的方法是什么?

4、活动三:

放飞准备

通过歌谣的学习,了解放风筝的注意事项。

1、生看歌谣

2、生回答

3、生学歌谣

1、师:

了解了制作风筝的方法,那我们应该为放飞风筝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一起来看歌谣。

(幻灯:

附二)

2、师读歌谣提问,歌谣中告诉我们放风筝应该注意什么?

3、师教歌谣

4、师评价小结

5、课外延伸

课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风筝,下节课带来。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6、放风筝

时间

地点

教室、操场

课时量

2课时

第2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在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意识。

3、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习放风筝,了解放风筝的基本要领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4、过程与方法:

经历放风筝的过程,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去探究风筝升空的有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活动评价表

学生准备

制作好的风筝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1、歌谣导入

通过谈话,让学生重新温习放风筝的注意事项。

1、生回答

2、生将课前自己和家人一起做的风筝进行展示。

3、生回答

1、师说歌谣,让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放风筝的注意事项。

2、检察学生自己做的风筝。

3、在这多姿多彩的春天,你们想放风筝吗?

4、师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感受一下放风筝的快乐吧!

2、活动三:

放风筝

通过放飞风筝,使学生经历放飞的过程,学会观察、比较、实验和探究风筝升空的方法。

1、生回答

3、分组练习放风筝

1、师:

在放风筝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些风筝升空的必要条件。

谁能说说你都知道的知识?

2、师补充:

(1)要有风力

(2)要有迎风的倾斜度

(3)要有拉力

3、师: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有秩序地到操场上,看看要想使风筝飞上天是不是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

4、师进行指导

3、总结提升

通过总结提升,使生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在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1、生回答问题

2、生回答

1、师:

同学们,通过做风筝,放风筝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2、师:

你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3、师小结。

大家的收获和感悟可真多,我觉得大家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对吗?

4、活动评价

通过活动评价,进一步升华队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生填写书22“小小风筝飞得高”一题。

1、你们对自己今天放风筝的表现满意吗?

请把你的想法写在活动后记中,希望同学们再放风筝时,能够与小伙伴友好合作,全身心投入!

(附一)

关于风筝的历史典故

风筝问世后,便与军事结缘。

公元前200年,韩信与陈豨合谋反汉,想挖地道道未央宫。

为了测量到未央宫的距离,韩信派人作了一只风筝。

这只风筝是用丝绸做成的,它的形状像一只蝴蝶,样子虽然不好看,但能飞得很稳,顺风起飞时,以便防线一边计量显得长度,当风筝飞到未央宫时,距离就测出来了。

(附二)

放风筝歌谣.

举风筝,拉紧线,

迎风跑,放线慢。

松开风筝哈哈笑,

笑笑风筝飞上天。

记住原理高压线,

那里有电很危险。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7、献上一朵小白花

时间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1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学习人民英雄,努力向上。

培养用多种办法搜集资料,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初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崇敬人民英雄;知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初步学习正确使用简单工具、学习制作小白花。

4、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当地人民英雄的故事、做小白花、献上白花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烈士陵园》录像或资料

学生准备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有关英雄的故事资料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1、激情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使学生明白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1、引入新课:

我们的生活很美好,很幸福,但这美好的幸福生活却来之不易,是许许多多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活动一:

利用故事,诱发情感。

通过讲解,使学生相互交流了解有关风筝的简单知识

1、生回答

2、生听故事

1、师:

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查阅有关英雄的故事,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

2、老师也讲一个英雄的故事。

3、启发:

听后你们想说什么?

4、教师小结。

3、活动二:

交流故事,谈谈感受

通过故事交流,培养学生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

1、小组交流

2、学生谈感受

1、师:

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

4、活动三:

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通过联系实际,升华学生崇敬英雄的情感。

1、生看《烈士陵园》场景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回答问题。

3、齐读课题

1、师:

播放《烈士陵园》场景。

板书: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师:

了解了英雄们的实际,我们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一谈崇敬英雄,做一朵小白花)

3、板书课题:

7献上一朵小白花。

4、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自己学习动手制作一朵小白花。

5、课外延伸

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做花材料和工具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7、献上一朵小白花

时间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2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学习人民英雄,努力向上。

培养用多种办法搜集资料,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初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崇敬人民英雄;知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初步学习正确使用简单工具、学习制作小白花。

4、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当地人民英雄的故事、做小白花、献上白花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做好的小白花,白色皱纹纸、剪刀、胶水和英雄图片

学生准备

白色皱纹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1、谈话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使学生了解清明节到来,人们都会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以寄托哀思,永远不忘烈士们的功绩。

1、生回答

2、生思考回答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

2、师:

4月5日清明节,全国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去烈士陵园敬献花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要做吗?

3、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寄托哀思,永远不忘烈士们的功绩。

启发: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动手制作一朵小白花,敬献给人民英雄,寄托我们的哀思与崇敬。

2、活动四:

制作小白花

初步学习正确使用简单工具、学习制作小白花。

1、生回答

2、生答

3、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

1、师出示制作好的小白花,提问:

谁能说说你知道的制作小白花的方法。

2、师板书制作过程。

(1)剪两张纸

(2)粘纸

(3)用铁丝固定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活动五:

献上小白花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亲历献花的过程,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崇敬人民英雄。

1、生排长队一一献花,把自己的小白花贴在黑板上。

2、生宣誓

1、师展示英雄遗像,讲解: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了表达我们对所有英雄先烈的敬意和哀思,请我们小同学献上自己就亲手做的小白花吧!

(奏哀乐)

2、师带领学生宣誓:

我们永远不忘记烈士的事迹,以先烈为榜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4、谈收获,划未来

通过谈感受,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生答

2、生答

3、完成25页课后题

1、师: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师:

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自己对烈士们的怀念之情,对未来你们又有哪些规划和打算呢?

3、师小结,指导学生完成25页课后题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8、种下一粒籽

时间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1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能与同伴分享劳动快乐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热爱劳动,养成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和简单的植物种植,初步学习植物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得基本条件。

4、过程与方法:

用观察、种植等方法进行探究,经历与同伴合作种植管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幻灯、种植好的植物一棵、种子若干

学生准备

铲子、花盆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1、读诗导课

通过读书,使学生初步明白从小要热爱劳动的道理。

1、生背诵《悯农》

2、生回答

1、引入新课:

《悯农》这首诗,同学们都很熟悉。

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2、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师:

当我们每天吃着好吃的饭菜时,有谁会想到农民伯伯种下一粒籽的辛苦呢,今天让我们也来种下一粒籽,一起感受一下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题)

2、活动一:

我也种下一粒籽

通过观察和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习简单的种植方法

1、生分小组讨论。

2、生回答

3、生看幻灯片,掌握种植的方法。

4、生以小组未单位取种子。

(1)小组分工

(2)合作种植(将种子种在预先准备的花盆中)

1、师出示已经种植好的大豆,让生讨论,怎样才能把一粒种子种在泥土中?

需要哪些工具?

2、指生回答

3、师: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掌握种植的方法,才能获得丰收。

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多种种植的方法。

出示幻灯,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多种种子种植的方法。

(参考书48页)

4、学习了种植方法,让我们也进行一次实地练习。

教师发种子(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及时给予帮助)

3、我和小苗一起长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能与同伴分享劳动快乐的情感。

1、学生可畅所欲言。

2、学生回答(适当的浇水、晒太阳)

1、师:

种子以后会长成小苗,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小苗和我们一样健康成长呢?

2、启发引导:

谁能进一步说说自己小组准备怎样管理小苗,让它同我们一样茁壮成长?

3、师小结

5、课外延伸

结合自己种下的种子,进行仔细的管理和观察,把小苗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

《品德与生活》教与学活动设计表

课题

8、种下一粒籽

时间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2课时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能与同伴分享劳动快乐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热爱劳动,养成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和简单的植物种植,初步学习植物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得基本条件。

4、过程与方法:

用观察、种植等方法进行探究,经历与同伴合作种植管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画笔,种植好的小苗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活动

活动反思

调整措施

活动三:

我的小苗长大了

通过交流劳动成果,使学生能够及时将自己的观察感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1、生展示自己就种植的小苗。

2、小组讨论

3、生回答,其他同学科适时进行补充。

4、展示记录表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种下一粒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种下了种子,过了两个星期了,种子已经长成了小苗,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2、师:

小组互相讨论,想一想在小苗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3、指生回答

4、师:

请将各小组的记录表进行展示。

2、总结延伸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1、生回答

2、生画作品

1、师:

请谈谈你们从播种到收获的体会和感受。

2、师小结:

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请同学们在脑海中再一次回忆一下种子的成长变化过程,动手把它画下来,送给和你一起关注种子成长的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