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77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docx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论唐代美术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

 

姓名

年级班级

专业

 

长沙理工大学

2013年06月13日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

摘要

唐朝寺院壁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教寺院是其为发达的一个类型,在唐代社会也十分推崇壁画这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在人类文明历史前进的过程当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历史分期代表人物代表画作学术意义

ABSTRACT

TheTangDynastytemplemuralshasalonghistory,itisthedevelopmentofChinesearthistory.BuddhisttempleiscalledatypedevelopedinTangDynasty,alsoveryhighlyofthisartformofmurals.Itnotonlyisthewitnessofhistory,butalso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theprocessofhistoryoftheprogressofhumancivilization.

Keyword:

historicalstages,representative,representativeworks,theacademicsignificance.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初唐时期

1.1壁画风格特点……………………………………(×)

1.2代表人物及其画作………………………………(×)

2.盛、中唐时期

2.1壁画风格特点……………………………………(×)

2.2代表人物及其画作………………………………(×)

3.晚唐时期

3.1壁画风格特点……………………………………(×)

3.2代表人物及其画作………………………………(×)

4.敦煌壁画

4.1优秀画作简介……………………………………(×)

4.2学术历史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绪论

唐代壁画在中国壁画史和中国整个绘画史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除了唐朝壁画的丰富和技巧上的提高\题材上的发展外,是唐朝壁画规范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壁画艺术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壁画在观念、法度方面模式化的形成过程与特征。

学习唐朝佛教寺院壁画,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到中国美术的魅力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佛教文化的理解。

1.初唐时期

1.1壁画的风格特点

从武德元年(618)到开元元年(713)的初唐近百年,是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巩固和拓展的时期,是步入盛唐人文发皇的准备阶段。

新王朝建立,皇帝励精图治,全国休养生息,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着每一个人,对于爱好艺术创作的创作士人来说,他们放弃了梁陈以来“气骨都尽,刚健不闻”的艺术风格,改为宣扬“刚健有为,恢弘博大”的艺术风格,佛教寺院的壁画艺术风格也由此转变。

1.2代表人物及其画作

佛教寺院壁画的第一阶段是平缓发展期,它的第一个特征是对南北朝以来佛教寺院壁画的消化和吸收,并在这一基础上作出平缓的推进。

初唐画坛,闫氏兄弟颇负盛名。

闫氏兄弟,即闫立德、阎立本。

哥哥闫立德是唐代著名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

阎立德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在绘画上,阎立德的吸取前代画家郑法士、张僧繇、杨子华、展子虔之长,画风朴实干练,张彦远评价其“六法备赅,万象不失”,其作品题材大都与初唐政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闫立德较为值得注意的绘画作品有《文成公主降番图》,此图描绘了唐太宗的公主嫁给西藏王这一在汉藏民族的历史关系上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性题材。

弟弟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兼工程学家。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 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

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阎立本秉承其家学,尤擅长绘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

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

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他的《古帝王图》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肖像,画家选择在帝王面部进行特征性的描绘,面对不同帝王描绘不同的神情,注重面部肌肉的不同缩紧程度,或咬牙或紧绷或松弛,画家细致地勾勒他们的出不同神情。

图1,1《古代帝王图》

其另一传世作品《步辇图》,其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盛况。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

画家笔下的唐太宗自若而威严地坐在步辇上,居于画面的右侧。

唐太宗丰腴英俊,目光深邃,神态庄重,双目上挑,透着睿智,似在思虑着汉藏和亲、稳定边陲的国家大事,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图1.2《步辇图》

在初唐画苑中还有着一种散发着异域馨香的创作样式,这就是尉迟乙僧的凹凸法。

尉迟乙僧,名画家尉迟跋质那之子,世称父为“大尉迟”,子为“小尉迟”,好学典艺,博达技能,画承家学,二十岁左右画已出名,善画人物、花鸟、肖像、佛像,尤擅壁画。

尉迟乙僧善画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话风俗、花鸟走兽等,大都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鸟兽形象。

他善于处理复杂多变的画面,构图布置宏伟奇异、匠意极险,颇有奇处。

尉迟乙僧所画人物,生动传神,身若出壁。

画《降魔变》,人物姿态,千怪万状,被称为奇踪。

在表现手法上,他将西域和中亚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中原地区传统的绘画技法相结合,使唐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人物画“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

又长于色彩晕染,沉着浓重,而具有立体感,被称为凹凸画法。

唐人窦蒙评他:

“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恺之)陆(探微)为友,”说明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但其无真迹传世,实为可惜。

图2,1《舞女图》

2.盛、中唐时期

2.1壁画风格特点

开元、天宝年间是盛唐的历史,唐代佛教寺院壁画也于此步入了它的鼎盛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大唐的政治趋于稳定,“风雨时若,人和岁稔”。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内部政治的稳定,使得这一时期的统治君王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阶级,产生了一种向外拓展以播扬国威的强烈欲望,一种“功成画麟阁”外求功利的精神弥漫于大唐的社会。

这也使得大唐的文人士官们创作的艺术风格趋于大气恢弘,创作题材也趋于建功立业沙场硝战。

2.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佛教寺院壁画在盛唐时期达到发展的鼎峰,在创作上涌现了大批高造诣的壁画艺术家,体现了成熟的技巧,并形成了具有典型时代意义的风格样式,“唐风”式的作品开始形成,其中的杰出代表有吴道子、韩干等。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传为“画圣”,画史尊称吴生,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

他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

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

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其主要作品有《送子天王图》《五圣图》《赵景公寺执炉天女》《菩提寺舍利佛》《天王力士》《地狱变相》《钟馗做鬼》等。

图2,2《八十七神仙图》

图2,3《天王送子图》

除去“画圣”吴道子,还有一位画家也在中国壁画史上挥洒过一笔浓墨,他就是韩干。

韩干,唐代杰出画家,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韩干重视写生,其在宫廷里学习画马,坚持以真马为师,遍绘宫中及诸王府之名马,曾作《玉花骢图》、《照夜白图》、《洗马图》、《凿马图》、《战马图》、《六马图》、《八骏图》、《百马图》等。

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螭颈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龙马”作风,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

其主要作品有《牧马图》、《百兽图》等。

韩干的《牧马图》中的黑白二马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

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图2,4《照夜白图》

图2,5《牧马图》

3.晚唐时期

3.1壁画风格特点

晚唐的历史是李唐王朝的衰落史,晚唐佛教的历史地位也基本上相应于这一历史而衰败没落,晚唐佛教寺院壁画是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已经无法产生盛唐时代那种恢弘博大,刚健有为的壮美风格,也无法产生中唐时代那种富有天上人间的幻思绮丽风格。

晚唐社会所暴露的种种矛盾,说明它给这一代人的课题是沉重而辛酸的。

唐代佛教寺院壁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转变,一个是创作中心的转移,另一个是创作题材的变化。

初唐、盛唐和中唐见诸画史记载的经变画已经大大减少,而释仪像的创作则相对地多了起来。

艺术风格也在佛教世俗化、人间化的总历程中,走出了“清谨峻秀”和“逸放狂怪”的两种样式。

 

3,2杰出代表及其画作

晚唐时期画家程修已是对初唐、盛唐和中唐时期的佛教寺院壁画实行批判的一位重要人物。

程修已,唐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竹石.走兽.曾应诏画<毛诗图>,其根据<诗经>定名,任意采掇,冠冕之制,生植之姿,远无不详,幽无不显,又在文思殿画竹障,唐文皇有歌赞云:

"良工运精思,巧极似有神,临窗时乍睹,繁阴合再明."。

在晚唐时期,程修已倡导“清谨峻秀”,这种画风不同于盛唐时期所推崇的气格刚健的外拓型美,这是一种趋于工整精细、静穆冷观的内敛型美。

这种“内敛”在晚唐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乃具有修身反思的特点,因此《墓志》评价程修已“性夷雅疏淡,白皙美丰姿。

赵郡李远见之,以为沈约、谢眺之流。

晚唐另一位著名画家即是孙位。

孙位,晚唐画家,长于人物、松石、墨竹、龙水,对五代四川地区绘画艺术影响颇大。

擅画人物、鬼神、松石、墨竹,所作皆笔精墨妙,雄壮奔放,情高格逸。

尤以画水著名,与张南本善画火并称于世。

举止疏野、襟韵旷达,喜饮酒,罕见其醉。

曾在蜀中应天、昭觉、福海等寺院画过不少壁画,俱笔简形备,气势雄伟。

画迹有《说法太上像》、《维摩图》、《神仙故实图》、《四皓弈棋图》等2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孙位最为著名的画作即是《高逸图》,此画画的应是以魏晋时期七位著名文人隐士为描写对象的《竹林七贤图》,这些“贤人”是尚好清谈、不拘礼法的文人,作品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色和清高、傲慢、放荡不羁的精神状态都刻画得恰如其分。

图3,1《高逸图》

4.敦煌莫高窟

简介:

莫高窟(MogaoGrotto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艺术特点: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图片欣赏:

图4,1隋唐时期的壁画题材

图4,2全盛时期的壁画题材

 

参考文献:

《通典》

《唐会要》

《全唐文》

《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

《唐朝名画录》

《画鉴》

《隋唐史》岑仲勉

《画品》

《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

致谢

通过这段时间美术鉴赏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深入学习。

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主题论文,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美术的理解。

感谢赵老师这段时间教我美术鉴赏知识,给我在美术方面打好了基础,这次论文设计是在众多帮助和支持下完成的,感谢给与了我帮助的所有人,是你们给了我完成这篇论文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