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51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

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

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

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

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

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新课标第一网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

  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

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有多少人在玩沙包?

”等等。

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四、具体内容

  主题图(游乐园情境)(P2~P3)

  •设计了四个活动:

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以及准备去玩丢沙包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玩沙包(包括正在玩和准备来玩的)、买面包。

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学生观察图时,开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一步计算的,可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由此情境,引出了后面三个例题。

  例1(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1)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给出了学生三种不同的解法。

  例2(教学使用小括号)

  

(1)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

  

(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

  练习一

  第2题,所有信息、问题全通过对话呈现,以收集易拉罐为背景,渗透环保教育。

第4题,以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为题材,

  通过计算B组各队得分,既练习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5*题,是一个关于年龄的思考题,也需要用加、减两步运算来解决。

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1)过多少年爸爸50岁:

50-35=15,

   

(1)父子俩相差多少岁:

35-8=27

  

(2)爸爸50岁时小朋友的年龄:

8+15=23。

  

(2)爸爸50岁时小朋友的年龄:

50-27=23。

  例3(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1)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做一做P9

  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可提出下面一些问题。

  ◎鸟:

现在有几只鸟?

(可用加、减两步运算解答)

  ◎花:

一共有多少朵花?

(可用乘加两步运算解答)

  ◎蜜蜂:

有多少只蜜蜂在采蜜?

(?

  练习二

  第3题,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二年级上册出现过,是父女俩去海洋馆,算两人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这里是算一家三口逛动物园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既可以用乘加两步运算,也可用连加进行计算。

  第4题,与练习一的第4题对应,也是计算参赛各队的总分,只是这里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乘法计算出。

  第5*题,选做题,通过计算方木块的个数,既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练习用乘加或乘减运算解决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五、教学建议

  .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联系。

  由于例题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时,最好先由主题图引入,让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学生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实际价值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

  这部分内容,每个例题都呈现了解答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如数的方法),保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解答方法的优化,要允许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主选择。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

  一、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

  二、教学目标

  .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过去只有一个(分木块)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

  •现在“平均分”专门列为一段(以毛毛虫的形式),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P14:

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

  P23: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平均分

  主题图

  

(1)呈现了二

(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

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

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

充分利用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做一做P13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探讨分的方法:

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

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

  (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

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做一做P14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说说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瓶、18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

这里不要求列算式。

  (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

  做一做P15

  •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

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

  减法:

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根……。

  乘法:

1位2根,6位几根。

  练习三

  第1~2题,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3~6题,用分实物卡片或连线等方法,寻求平均分的结果。

  ◆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

  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做一做P18

  •通过多次平均分18块饼干,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熟悉除法算式的写法。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5盘。

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做一做P19

  

  第1题

  •通过多次实际分○,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四

  

  第2、3题,都是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分成了几份。

  

  第4~6题,都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东西。

  使学生看到实际生活中两种分东西的方法确实存在,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

  第9题,练习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填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为用口诀求商做准备。

这样的练习可以经常做。

  

  第8、10题,被除数可通过乘法求出,由此体会乘、除法的关系,为教学用口诀求商做准备。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的)。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

(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孕伏。

P20第2、3题,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

如P23例1,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

如P29例3(15个小朋友做游戏),P31例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展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1)除法的结果,前面学生已学会通过分、连线等直观方法得出,这儿的重点是探讨求商的方法。

  

(2)从猴妈妈分桃,引出两个除法计算问题。

  (3)第

(1)题:

多种算法:

连减(算剩下的)、乘法口诀(算分掉的),小精灵用口诀求商。

  (4)提出:

你喜欢哪种方法。

让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不同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快。

  (5)第

(2)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1)呈现学生植树情境,用乘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个乘法算式)。

  

(2)结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结果,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商。

  (3)“你是怎样算的?

”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

  做一做P24

  

  第1题(被除数不超过12,配合例1)

  没有插图和乘法算式,每组是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鼓励学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

  

  第2题(被除数不超过36,配合例2)

  •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编排在一组,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填完得数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练习五

  

  第1、2题,根据除法算式的含义,去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中没说平均分,但所提问题是关于除法的,其根据是题目中的除法算式。

  •第1题,根据除法算式的含义,看图提出“每个同学分几个气球?

”再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第2题,数出鸽子的只数,鸽房的个数,根据算式中的“÷”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要求用乘法口诀求商。

  

  第7题

  •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体会乘除法的关系,为熟练求积求商做准备。

  •使学生明确:

当两个因数相同时,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

  第12题,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为教学解决问题做准备。

  

  解决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呈现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3组,每组5人),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

  

(2)紧扣题意说明单位名称的写法。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用几人?

  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对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直接把又来的3人,每组分1人,得到每组平均6人。

  •列除法算式计算:

18÷3=6。

  做一做P29(获得初步的提出除法计算问题,并加以解决的经验。

  •设计了一个小刺猬运苹果的童话情境,从中教材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

让学生解答。

  •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还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练习六

  ²第1题,用对话形式给出了部分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其他信息(有5个人)比较隐蔽,需要学生自己去找。

  ²第3题,开放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了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对话呈现了需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

  

(2)通过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对话揭示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照教材,看图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做一做P31(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

“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不变,改条件:

“每3盆花摆一个图案”、“每2盆花摆一个图案”等。

  练习七

  第1~4题,配合例4,其余是有关乘、除法的综合练习。

  ²第4题,开放题,有不同算法。

  •先算每群兔子需要几个萝卜(3×2),再算3群要几个(6×3)。

  •先算一共有几只兔子(3×3),再算3群需要几个萝卜(9×2)。

  ²第5题,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给出了四种商品的价钱。

  •教材根据其中2件商品的价钱,提出了两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4件商品的价钱,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整理和复习

  .第1题:

除法的有关知识:

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2.第2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可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怎样想商。

  3.第3题:

解决问题:

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开放性。

可提的问题:

“几次运完?

”“需要几辆车?

”等。

  练习八

  ²第4题,开放题,可以提出不同的乘除法计算的问题。

  •一步的:

18箱饮料,每人抱走2箱,需要几个人?

  8箱饮料,每次运走6箱,要运几次?

  •二步的:

18箱饮料,每次3个工人来运,每人运走2箱,需要运几次?

  地上有12箱饮料,3个工人每人抱走2箱,原来一共有多少箱饮料?

  ²第5题,联系实际的题目,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建议

  .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