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413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ocx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朱昊楠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

自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这也使文化产业得以产生。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安曲江新区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利用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功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通过文化产业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环境,同时吸引投资,资金回流后再次投向文化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曲江模式”。

本文重点研究西安曲江新区在文化产业运营中典型的历史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曲江新区遗产保护文化旅游曲江模式

Abstract:

Since20thCentury,peopleallovertheworldhavebeenpayingmorerespecttoourculture,especiallyitprotectionanddevelopment.ThistrendrenderedthegenerationofCulturalIndustry.ChineseCulturalIndustrydevelopslate,butrecentlyitisbecominganewpartofeconomicgrow.Xi’anQujiangNewDistrictfollowedthetideandlostnotime,tookadvantageofplentifulhistoricalandculturalheritageintheinner,successfullycreatedabrandofCulturalTourism.TheypromotedtheconstructionofsectionalbasalfacilitiesbyCulturalIndustry,andimprovedthesectionalenvironment.Meanwhile,Xi’anQujiangNewDistrictattractedinvestments,thenthecapitalinputCulturalIndustryagainaftercircumfluence.ItcreatedabenigncyclewhichnamedQujiangPattern.ThisthesismainlyanalyzethepatternofhistoricalheritageprotectionandtourresourceuseduringtheQujiang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

Keywords:

CulturalIndustry,QujiangNewDistrict,HeritageProtection,CulturalTourism,QujiangPattern

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并着重提出:

西部地区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着力增强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1]。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西安曲江新区立足于市区东南,依托大雁塔等古迹,在遗产保护的同时大力发掘文化旅游资源,运用以历史文化概念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使曲江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这种成功的经验可以被称为“曲江模式”,其典型案例对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较大借鉴意义,这正是本文的选题背景。

对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从文化产业诞生之初就已开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好莱坞、百老汇等全球文化产业的经典案例,此类研究重点从文化开发、筹资机制、运作模式上入手。

由于近几年来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全新实践是区域得以飞速发展,因而西安曲江新区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历史城市的文化振兴模本。

关于这一模本,官方的研究集中在“城市价值兑现期”理论,西安市及曲江新区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长期封存,要有合适的机遇对其进行发掘,并以此来获得收益。

更多的研究集中于曲江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其社会学价值,如探讨曲江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园区运营模式。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数据统计和实地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曲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曲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最早兴起于秦汉时期,在隋唐时达到鼎盛,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

秦时曲江称“陔州”,意为临水的长洲。

汉时建有皇帝行宫,名为“宜春苑”,“因其水曲折,形似广陵之江”[2],故有“曲江”之称。

唐时,此处被辟为皇家园林,引终南山的水源,修葺扩充出千亩水面,建有芙蓉园、杏园、紫云楼、大雁塔等景观。

那时的曲江已成为皇帝赐宴百官、文人游宴娱乐、百姓踏青游玩的繁华地带,曲江可谓唐代长安最具魅力和风雅之所在,是建筑、园林、诗歌、绘画、宗教等汇集的“盛唐气象”典型代表。

“曲江流饮”直到现在也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是古都西安遗存的文化符号。

后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曲江逐渐没落,除了地下埋藏着众多的历史遗迹,这片区域伴随着经济发展大潮中西安的落后而长时间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安市政府提出了曲江发展的新战略以及再后来曲江新区的成立。

(二)曲江新区

西安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核心区域面积40.97平方公里。

曲江新区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曲江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规划以失败告终。

曲江旅游度假区经过6年时

注释: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Z].2007.

[2]王羲之.兰亭序[M].

间,一共才融资0.6亿元,整个曲江完成的项目是修了一条路和芙蓉园修了一半的湖。

[3]当时西安市正准备进行一场变革,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战略,对旧城人口进行疏散,但对于一座古城来说,城市扩张极可能造成历史古迹的破坏。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张即有意的避开了古迹集中区,而继续扩张只有进入东南方向的曲江。

当时的曲江旅游度假区从一开始就希望“滚动发展,以地生财”,靠土地资源的出让金发展。

但是土地被卖出,部分地区还因地下存在文物限制开发,又没有人会投资公益事业建设,毫无远见的土地出让使区域发展规划僵持在政府与投资商之间。

2003年,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接手曲江,当时曲江管委会已经陷入危机。

新一代领导集体一改过去“滚动开发”的模式,引进城市经营的“倒序法”注1。

经过变革的西安曲江新区确立了以文化产业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成功。

曲江新区以“一心”、“两带”、“三轴”、“四个功能板块”为功能定位,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影视集团等六大产业集团,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成为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是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二、曲江文化产业的发展

曲江文化产业是指曲江新区内外,由区内机构、企业投资创办和区外机构、企业在区内创办的,以文化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为主要业务,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

[4]曲江新区将文化产业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结合曲江自身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以文化旅游业、影视演艺业、会展创意业、传媒出版业为四个核心领域。

充分依托现有城市产业基础,并与其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互动发展。

[5]

曲江文化产业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和产业集聚作用,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

[6]曲江新区坚持国际化路线,并以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曲江新区制订了详细的品牌目标和产业目标,争取形成“四大园区”、“六大基地”、“十大文化形态”的总体布局。

曲江新区积极支持和倡导文化产业创新,吸引各类文化产业人才投身、投资曲江,同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此鼓励曲江文化产业的发展。

曲江文化产业通过园区运营,将区内原有的历史文化发掘出来,作为

注释:

[3]朱文轶.曲江:

5700亩公共空间的城市价值[J].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36期(总第498期):

第12-21页.

注1:

段先念称:

“先一次把城市做足,再让产业进来,资本进来。

”在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先举债投入,再卖地回收本金。

[4]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Z].2007.第一条。

[5]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Z].2007.第二条。

[6]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Z].2007.第二条。

典型的文化符号进行包装加工,利用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对原有古迹和历史遗存概念进行保护,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加以适度开发,重点发展依托于历史遗产的文化旅游业。

曲江文化产业抓住了历史文化保

护的时代潮流,将历史遗产巧妙地转化为旅游资源,既保护了历史遗存,也在开发中获得收益,得以继续保护和开发,形成良性循环。

2006年5月,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8月,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08年5月,曲江新区又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

现在的曲江新区辐射带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发展区域总面积近150平方公里。

三、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一)打造历史概念

十三朝古都西安是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城市,可是西安同绝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代建筑取代历史景观,是城市丧失原有特色,变得千篇一律。

另一方面,古遗迹的保护变成了死板的原样封存,各保护区内禁止所有开发,这又成为西安市发展的瓶颈。

一直以来,西安只能利用仅存的历史遗迹发展简单的旅游业,却始终坚信历史遗产带来的瓶颈阻碍了西安的经济发展,没能看到历史遗产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可能的文化衍生品。

直到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开始被国家重视,文化产业也作为一个新名词在中国出现。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旅游可以通过文化来构成,文化也可以以旅游业的形式来获得收益。

文化产业显然可以改造西安简单的旅游业模式,利用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文化再生产,将保护与开发合二为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西安曲江新区正是发现了这一机遇。

历史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第一步十分艰难,曲江新区内的历史遗产零星地分布在各处,大部分史料记载的遗产早已消失,除了大雁塔和充满污水的曲江池,人们很难找到其它有形的文化遗产。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原有的历史概念进行发掘,找到区内仅存的历史元素,即无形的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无形与有形遗产相结合,才具有遗产保护的完整性。

当今世界的历史遗产保护界提到背景环境也应该得到重点保护。

2005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通过的《西安宣言》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扩大到遗产背景环境以及环境所包含的一切历史的、社会的、精神的、习俗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活动。

《西安宣言》中指出,除实体和视觉方面的含义外,环境还包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去的或现在的社会和精神活动、习俗、传统认知创造并形成了环境空间中的其他形式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们创造并形成了环境空间以及当前动态的文化、社会、经济背景。

[7]

注释:

[7]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第二版.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第179页

曲江新区依托大雁塔等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大雁塔和整修后的曲江池打造历史文化概念,用有形载体营造无形遗产可以带来的历史文化氛围。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有着一种类似于“炒作”的宣传能力,对原有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包装、再加工后,以市场营销的模式对相关历史遗产的文化衍生品予以大力宣传,这种宣传让外界了解到曲江丰厚的历史遗产和优越的旅游条件。

例如大唐芙蓉园开园时“国人震撼,世界惊奇”的宣传,是西安曲江受到外界极大关注,取得了巨大成功。

仅有少数文化符号和大力的宣传依然不够,无形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动态的方式延续下去。

因此,曲江新区重视发展影视演艺业。

曲江所要做的工作是把100多家民营公司集合在一起,整合资源,在起始阶段扶助它们,积聚孵化。

在成立的第一年里,曲江影视先行投入1890万元,放贷给11部作品,每部平均200万元,与一般贷款不同,这种扶持带有政府色彩,不收利息,不参与分红,只收回本金。

[8]在多种方式的扶持下,曲江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拍摄制作早已步入正轨。

这些文化产品大都利用了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突出古都西安的历史底蕴,它们被推向前台之后正是面向广大人群宣传西安曲江的绝佳途径。

演艺业(文化演出)是另一种策略,发掘历史元素和文化素材,经过改编或创作,形成吸引目光的歌舞戏剧。

例如《梦回大唐》,将历史遗产通过歌舞艺术表现出来,更有利于人们接受,收益也更为丰厚。

(二)恢复历史景观

1.保护历史建筑

如果要开发历史遗产密集区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先对古遗址、古建筑实施保护。

曲江新区内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大雁塔、大慈恩寺等,大雁塔作为西安的地标之一受到格外关注。

曲江新区在原有的保护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使得大雁塔不再单纯地作为单一旅游景点,而是与后来新建的大雁塔北广场相融合,既构成了宏伟的整体景观,又保留了古建筑(历史遗产)的原真性。

开放式广场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对历史遗产保护的认知,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遗产,重现历史景观。

2.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的建设是曲江文化产业又一正确决策。

建设遗址公园既可以保护地下埋藏的文物,又可以使土地得以利用,为市民营造休闲环境,继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地下文物的富集一直是困扰西安发展的难题,为了保护古迹,在城市的开发过程中往往采取躲避的方式,例如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阻碍了西安市西北郊的发展,大片可利用土地成为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农田或者直接废弃。

日本“地下埋藏文化财”保护制度值得借鉴,该制度指出地下文物富集区应避免开发为现代街区,但可以通过修建绿地或其它不伤害文物的方式对原址加以保护和利用。

曲江新区对区内的曲江池遗址、唐城墙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古代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在原址上修建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众多遗址公

注释:

[8]凌霜华.文化产业:

梦从这里开始[J].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36期(总第498期):

第48-51页.

园,用绿地覆盖原址,使遗址保护区土地得以利用,并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同时演变为旅游景点。

遗址公园达到了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作用,也是营造历史氛围的一种手段。

在实地考查中笔者发现,曲江池遗址公园对曲江池入水口、出水口遗址实行就地保护,并没有进行围挡或实施特殊保护,而是覆盖着草坪,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

公园中建造了一些仿古建筑,如水榭,由此塑造历史文化景观。

原有遗迹位置常以标志牌标明,如“云韶居”,这样不需挖掘或重建就可以利用遗迹的历史文化元素吸引目光。

唐城墙遗址公园则在不深挖地基的前提下对唐城墙实施缩小比例的仿古重建,而此类仿古重建只是希望在人们心目中架构出历史遗产的概念,所以重建的景观(唐城墙)呈现断续相接的特点。

唐城墙遗址公园将文化元素以简约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唐诗三百首”的主题风格,书法、篆刻、诗歌相结合。

公园中的音箱随时播放着中国古曲和配乐诗朗诵,这是营造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也在无形中熏陶着当地居民,向游客传递西安的历史文化,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3.区内整体显现“唐风”

让西安最为骄傲的朝代是周、秦、汉、唐,其中最辉煌的当属唐朝,而且唐文化更具包容性,其建筑风格与后世古建筑相近,如果进行仿古重建,那么仿唐建筑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因此,曲江新区确立了区域内基础设施和仿古建筑的风格,即“唐风”。

“唐风”现已成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历史文化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继而提升曲江文化旅游业和文化演艺业的影响力。

“唐风”主要体现在建筑上,这种风格最早是由张锦秋在西安确立的,从华清池大门、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到后来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风”建筑样式在西安的试验成功已取得共识。

但是张锦秋的“唐风”并不仅仅局限于唐代建筑风格,而是一种“新唐风”。

张锦秋在建筑设计中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传统方面,侧重于环境、意境和尺度;在现代方面,则侧重于功能、材料和技术。

[9]例如,在设计大唐芙蓉园时,通过仔细考证,大胆地采取将盛唐时代皇家园林格局与当地地貌以及现代功能性相结合的道路,以建筑形式将盛唐景致展现出来。

这些“新唐风”的创举使后来西安乃至全国称赞大唐芙蓉园是“新唐风建筑的里程碑”。

基础设施也凸显了“唐风”,如路灯和遗址公园内的地灯多仿照唐朝宫灯,使曲江新区整体景观十分协调。

西安曲江新区正是通过发掘历史遗产和营造历史氛围来发展风格独特的文化产业。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了原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使现代设施与唐文化结合,区域整体形象得以提升。

(三)古代文物保护与利用合一

为了充分展现西安历史文化的魅力,曲江文化产业必须用标志性的历史遗存吸引人群,但是文化产业绝不能为了开发旅游而破坏遗产,同时不能单纯地营造虚假的历史氛围。

曲江新区在这一点上有创造性的设计:

注释:

[9]曾焱.张锦秋:

一个建筑师在西安的设计实现[J].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36期(总第498期):

第31-35页.

用西安丰富的历史文物,将曲江作为这些文物的展示台,区内的集中存放保护了文物,同时也成为游客眼中的景观。

例如曲江池遗址公园中的路两侧,集中摆放着拴马石、上马石,这些文物多是从西安市广大范围内征集而来的。

这些拴马石、上马石如果存放在老城区居民的家中,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极有可能被当作废物进行处理,而将这些古代文物集中起来安放在区将众多的遗址公园中充当景观,则使它们的文化价值重新显现。

既达到保护的目的,又利用了文物原有的文化价值。

四、历史文化复兴与文化旅游发展

当今中国的经济格局依然是“东部发达,西部落后”,西安很难在经济上赶超东部沿海城市,只有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应该用文化推动自身发展,因为历史文化是西安的资本,这是其它城市无法与之相比的。

历史文化复兴成为西安发展的目标,从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提取文化元素,开发旅游资源,然后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文化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促使曲江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文化旅游业在整个曲江文化产业体系中居于先导和核心地位,是曲江文化产业的龙头和引擎。

[10]文化旅游资源是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因为文化产业需要文化创意的源头,而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恰恰是取之不尽的。

曲江文化旅游业发展形成三种典型模式:

即以文化为内核提升现有旅游业态,带动商业及城市服务业发展;依托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当代人文旅游产品;借助重大文化题材,实现旅游项目集群化发展。

[11]

第一种模式注重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再次开发,将原有的旅游业(限于大雁塔和大慈恩寺)提升至新的文化旅游形态(曲江全区范围),在曲江文化产业核心区建设六大遗址公园,让潜藏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第二种模式是对历史文化的再加工,用现代形式吸引游客,以大唐不夜城等文化商业设施为依托,构建综合型文化旅游景区,这种模式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对外宣传。

第三种模式是历史文化概念的宣扬和展示,例如在文化旅游开发中佛文化、道文化、宫廷文化等主题,同时曲江举办的一系列文化节活动也借助了重大文化题材,以此扩大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业乃至整个曲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投资带来的巨额回报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创造文化概念,西安曲江的历史文化概念极为丰厚,不需要另行创造,只需挖掘利用即可。

在找到文化概念后应当将概念用于文化产业之中,这就依靠文化概念的载体,如文化旅游业中的公园、纪念物、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便是文化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并实现其良性循环和永续发展,曲江新区大胆地将资金投入文化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曲江发展初期,管委会曾将土地出让给投资商,可是较差的环境使投资商不愿立即开发,政府则无法周转土地和资金,曲江开发陷入停滞状态。

曲江新区成立后,将原先卖出的土地以

注释:

[10]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Z].2007.第十八条。

[11]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Z].2007.第二十条。

稍高价格买回,然后一次性举债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和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几乎无法使新区得到直接受益,但这却改变了曲江的生态环境,是众多市民希望依据移居曲江。

接下来曲江新区地价不断翻倍,此时再将土地卖出,获得巨额收益。

土地被投入房地产市场,催生了曲江的高房价,极大的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将文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投入商业运营也是巨额回报的来源,大唐不夜城是一个典型案例。

大唐不夜城依托唐文化,是唐文化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将唐代的政治、科技、文化、典故通过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构筑唐文化概念的框架。

建设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提升区域文化品位。

与此同时引入华润万家、民生百货、国美、银泰等商业设施,直接为曲江新区创收,并用商业手段实现真正“不夜”的景象。

大唐不夜城等文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更多地带来了一种文化辐射效应,这种效应是吸引外界人群来到曲江的直接原因,是资金回流后再次投向文化产业的必要前提。

正是曲江文化产业科学合理地将资金投向文化概念外在表现形式才带动了区域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整体实力的增强。

例如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开园使区内新开通和调整了十余条公交线路,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继而引发了人居环境的再次提升,区域人口得以快速增长。

文化产业也使区域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曲江模式

(一)区内现有历史遗产的保护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一改过去的两种遗产保护弊病:

其一是单纯的保护遗迹,不进行任何开发,使文化概念“死去”;其二是大肆地利用历史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忽视了历史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曲江新区内的部分地区由于地下埋藏着文物古迹,不允许在土地上加盖建筑物,长期作为荒地和城市发展的空白地区,其价值得不到体现。

个别历史遗存建筑(如大雁塔)长期以来发展简单的旅游业,但是单一古建筑(大雁塔)得到保护,周边景观却杂乱无章,很不协调。

曲江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将简单的观赏寺庙的旅游业改造为成熟的体验历史的文化旅游业。

对原有历史遗产周边实施整体环境改造,例如大雁塔北广场的修建使有形历史文化遗产周边景观与遗产本身相协调,这是在另一种层面上对历史遗产完整性的保护。

为了开发区内那些用以遗产保护的“不可利用区域”,实现土地价值,提升区域实力,曲江使用遗址公园的手段对古代遗址实行原址保护,禁止建楼的区域全部用绿地覆盖,这样就使历史遗产得到了永久保护。

(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