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292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docx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

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④密切与西域地区的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④是在汉朝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故排除,所以选A项。

【答案】 A

2.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解析】 根据“……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即可判断出秦始皇根据自己的历史功绩,自认为“德超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郡县制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

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法定的国家首脑和最高统治权力的执掌者,所以选择D项,其他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 D

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其中“官僚政治的开始”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官制D.皇帝制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信息“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郡县制下郡守县令不再世袭而是由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不再世袭当然造成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所以本题答案是郡县制。

另外,A、C、D三项制度均不具备政治权力等级世袭中止的功能。

【答案】 B

4.公元624年,唐朝完全消灭了各地的农民军和割据的地主武装,统一全国,在此期间,起主要作用的人物是(  )

A.李渊B.李世民

C.李元吉D.李建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物是李世民。

【答案】 B

5.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

“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

可不惜哉?

可不慎哉?

”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题干中材料的意思。

从“若……则……”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

故选B项。

【答案】 B

6.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  )

A.满汉民族间的矛盾

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应当属于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

【答案】 D

7.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隶宝坻

湖北汉川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C.郑氏割据D.郑成功割据台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由表中“1676”可知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时期,三藩之乱是指分别派驻云南、广东、福建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各据一方,抗衡中央。

1673年康熙帝开始了历时8年的平藩战争。

【答案】 A

8.康熙皇帝曾经写下一联: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该挽联称赞的是(  )

A.吴三桂B.郑成功

C.施琅D.戚继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材料中“两岛”指金门和厦门,“一隅抗志”指郑成功踞守台湾反清复明,故选B项。

A、C两人的活动与对联不符,D项是明朝抗倭英雄,与“康熙”无关,排除。

【答案】 B

9.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起来

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前期民族关系的理解。

可以根据相关史实从对内——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对外——反侵略的角度作答即可。

故选A项。

【答案】 A

10.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以其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古代政治家。

以下关于三人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们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B.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C.他们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

D.他们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解析】 A项不符合秦始皇,他是开国之君;C项不是三人的共同点;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为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

凡十五年,时亦促矣。

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奏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致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材料三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

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

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有哪些。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有哪些。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根据材料一中“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专制政体”等内容归纳,感慨在于“统一中国”。

(2)问直接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归纳。

第(3)问除根据材料三康熙大帝优秀品质的内容外,还得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回答。

【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等旧制;创建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虽统治短暂,但所创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2)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3)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和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

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结合信息点“依朕如父母”“平突厥”“置州县”“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等归纳。

(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整理即可。

第(3)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再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回答。

【答案】 

(1)开朗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縻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

(2)三征噶尔丹;抗击沙皇俄国。

(3)方式:

唐太宗主要采取平等友好方式;康熙帝主要采取武力征服方式。

时代特征:

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清朝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

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答案 D

解析 一战后初期,英法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具体体现是如何处置德国。

A、C两项是华盛顿会议上的矛盾表现;B项是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冲突,故选D。

2.列宁曾指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

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 ②它在处理领土问题上根本未履行民族自决的原则 ③它无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④美国在该体系中并未谋得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③均符合要求,②在和约中已经有体现,④说法太绝对,美国谋得一定利益,所以排除②④。

3.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

“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

”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顾维钧”,材料中的“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及“领土转让”,综合这些信息可知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主权的归属问题是材料的主要论述内容。

4.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后巴黎和会相关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信息:

会议是在巴黎召开,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诸多矛盾。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建立的世界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故选C。

5.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参战各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各国人民都希望一战是“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热切盼望和会签订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凡尔赛和约》没有实现各国人民的愿望,主要是因为它(  )

①对德国的处置不够严厉 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建立在帝国主义各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 ④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对德国来说,《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它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因此,①的叙述不正确。

6.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

“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答案 D

解析 由“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可知,体现出的应是国联的开创性、探索性以及经验和教训,故A、B、C三项均符合题干中的总结,而D项是国联的实质,与题干信息不符。

7.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

A.一战后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

D.英国实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答案 B

解析 英国与日本结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日本抗衡德国和俄国,从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一战后,日本的大肆扩张,影响了英国在亚太地区的权益,因此华盛顿会议以四国同盟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8.在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同意撤销部分在华的外国电台,英法同意交还威海卫与广州湾。

它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尊重中国的独立

B.逐渐恢复中国的主权

C.为日本做出表率

D.平息中国的反帝怒潮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巴黎和会召开后,中国出现了反帝的怒潮,列强在华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列强放弃某些在华的特权,主要是为了平息中国的反帝怒潮,以更好地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

9.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 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对中国主权进行了严重破坏,故C项符合题意;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之间召开的会议,没有涉及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10.苏维埃俄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不包括(  )

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B.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

D.出席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会议

答案 A

解析 《布列斯特和约》给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安定的条件,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德国的侵略势力。

11.《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

白里安说:

“和平终于到来了。

”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奥斯汀·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

上述三人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  )

A.符合实际

B.对公约的作用有所夸大

C.毫无道理

D.属于外交辞令,不反映其真正想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言论只看到了公约的积极性,而没有意识到公约复活了德国军国主义,为日后德国法西斯上台并发动战争创造了条件。

12.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

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

A.《洛迦诺公约》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D.《非战公约》

答案 D

解析 《非战公约》确认了在国际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的法律基础,为二战后国际法庭对德、日战犯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0分,第15题14分,共52分)

13.观察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一 巴黎和会   图二 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

图三 日军占领山东青岛  图四 华盛顿会议会场

图五 德国外长(左)和苏俄外长(右)在拉巴洛交谈

(1)根据图一,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2分)

(2)根据图二,说明国际联盟成立后的操纵国。

根据国联盟约的规定,哪些国家不能加入该组织?

(4分)

(3)图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分)

(4)结合图四,写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主要条约。

(3分)

(5)简析图五所示事件对于苏俄的重大意义。

(6分)

答案 

(1)处理战败国。

(2)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所操纵。

苏俄及战败国不能加入国联。

(3)一战爆发后,日本利用对德宣战的机会,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和青岛。

(4)《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5)苏俄同德国缔结了《拉巴洛条约》。

这一条约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是苏俄早期外交取得的一次重大成果。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电信联盟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1865年成立)

材料二 第22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

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国际联盟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成果,是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则集以往国际组织一切进步和经验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国际联盟的成果,堪称20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高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4分)

(2)概括材料二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何进步性。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联。

(8分)

答案 

(1)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又成为一个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建立奠定基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

(2)实质:

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维护统治的隐蔽手段。

进步性:

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的国际冲突,即国际化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证明国际托管殖民地的可行性,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3)积极: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消极:

实质是英法操纵,维护霸权和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权威性,不能有效制止战争。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119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第22条,

(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委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列宁全集》

材料四 第一条,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

体现了巴黎和会的什么性质?

(2分)

(2)材料三中“一小撮人”具体指哪些国家?

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

具体情况怎样?

(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三“对多数人进行剥削”为什么成为一种“权利”?

(2分)

(4)材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

“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

(6分)

(5)材料四“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2分)

答案 

(1)关于处置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性质。

(2)英、法、日。

日本。

合法地获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

(3)英法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使它们的侵略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指日本趁一战之机出兵中国,攫取在华的各种权利,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日本通过《凡尔赛和约》,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巩固,威胁到美国利益。

美国。

(5)反对一国独霸,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