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277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专题2 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docx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第一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a

a

2.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a

a

3.几种典型的弱电解质

a

a

4.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发生的条件

b

b

5.离子方程式

b

b

6.常见离子的检验

b

c

考点一 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

3.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题组一 准确判断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B.Cl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C.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是强电解质

D.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NH3均是电解质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D.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C

3.今有12种物质:

①Al ②稀硝酸 ③HNO3 ④液氨 ⑤CO2 ⑥空气 ⑦NaCl ⑧CaCO3 ⑨NaHCO3

⑩酒精 ⑪Al2O3 ⑫石墨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序号

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序号

(1)

混合物

(2)

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3)

电解质,熔融状态能导电

(4)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5)

非电解质

(6)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答案 

(1)②⑥ 

(2)③ (3)⑦⑧⑨⑪ (4)⑧⑪

(5)④⑤⑩ (6)①⑫

题组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离子反应的基石

4.写出下列典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注:

如无特别说明,均指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Ba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NaHSO4(熔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l2O3(熔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3COOHCH3COO-+H+

(2)H2CO3H++HCO、HCOH++CO

(3)H2SO4===2H++SO

(4)Ca(OH)2===Ca2++2OH-

(5)Fe(OH)3Fe3++3OH-

(6)NH3·H2ONH+OH-

(7)NaCl===Na++Cl-

(8)BaSO4===Ba2++SO

(9)NaHCO3===Na++HCO、HCOH++CO

(10)NaHSO4===Na++H++SO

(11)NaHSO4(熔融)===Na++HSO

(12)Al2O3(熔融)===2Al3++3O2-

题组三 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

5.今有下列几种导电性变化图像,把符合要求的图像序号填在相应的题目后面括号中。

(1)向H2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④)

(2)向H2SO4溶液中通入Cl2直至过量(②)

(3)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③)

(4)向氨水中通入HCl直至过量(②)

(5)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③)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①)

6.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强弱顺序是(  )

A.b>a>cB.a=b=c

C.c>a>bD.b>c>a

答案 A

解析 金属导体随温度升高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及所带电荷数不变,但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弱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增加得最快。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关系

2.依据元素周期表,突破强、弱电解质的记忆

ⅠA:

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

ⅡA:

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

ⅢA: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ⅣA:

H2CO3、H2SiO3均为弱酸。

ⅤA:

强酸:

HNO3 中强(或弱)酸:

HNO2、H3PO4。

ⅥA:

强酸:

H2SO4 弱酸:

H2SO3、H2S。

ⅦA:

强酸:

HCl、HBr、HI、HClO4等

弱酸:

HF、HClO等。

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弱碱:

Fe(OH)3、Fe(OH)2、Cu(OH)2、Zn(OH)2等。

注意 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

3.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对比

(1)金属导电是由于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温度高,金属阳离子振动幅度大,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阻力增大,金属导电性变弱。

(2)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但温度升高时,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会增强。

考点二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概念:

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的本质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但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需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根据实验现象,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

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Ba2+、OH-;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难溶的Cu(OH)2,SO与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③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

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是HCO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再与Ca2+结合生成难溶的CaCO3,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题组一 基本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

(2)向NaHS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4溶液

HSO+H+===H2O+SO2↑。

(3)小苏打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合

HCO+CH3COOH===CH3COO-+H2O+CO2↑。

(4)氧化镁溶于稀硫酸

MgO+2H+===H2O+Mg2+。

(5)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

OH-+H+===H2O。

(6)石灰乳与Na2CO3溶液反应

Ca(OH)2+CO===CaCO3↓+2OH-。

(7)将浓硝酸滴到CaCO3固体上

CaCO3+2H+===Ca2++H2O+CO2↑。

(8)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SO+2Ag+===Ag2SO4↓。

(9)NH4Cl与NaOH两稀溶液混合

NH+OH-===NH3·H2O。

(10)NH4Cl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同)NH+H2ONH3·H2O+H+。

Na2S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S2-+H2OHS-+OH-,HS-+H2OH2S+OH-。

题组二 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

Ba2++2OH-+2H++SO===BaSO4↓+2H2O。

(2)Ba(OH)2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

Ba2++2OH-+2NH+SO===BaSO4↓+2NH3·H2O。

(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Cu2++SO+Ba2++2OH-===Cu(OH)2↓+BaSO4↓。

1.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点

(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不要忘记“”。

(2)溶液中铵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氨气,写作“NH3↑”,不加热写作“NH3·H2O”。

(3)浓HCl、浓HNO3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浓H2SO4不写离子符号。

(4)HCO、HS-、HSO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而HSO应拆开写。

(5)微溶物在生成物中应写成沉淀形式。

2.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

说明:

(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

(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

3.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至少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和两种阳离子,这四种(或更多种)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多重反应。

在写这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易丢失其中的一组反应。

考点三 用分类思想突破跟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题组一 连续型

1.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

如CO2通入NaOH溶液中:

碱过量:

CO2+2OH-===CO+H2O;

碱不足:

CO2+OH-===HCO。

(2)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反应。

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

NaAlO2过量:

2AlO+CO2+3H2O===2Al(OH)3↓+CO;

NaAlO2不足:

AlO+CO2+2H2O===Al(OH)3↓+HCO。

(3)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

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

CO+H+===HCO;

盐酸过量:

CO+2H+===CO2↑+H2O。

(4)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

铝盐过量:

Al3++3OH-===Al(OH)3↓;

强碱过量:

Al3++4OH-===AlO+2H2O。

(5)NaAlO2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

NaAlO2过量:

AlO+H++H2O===Al(OH)3↓;

强酸过量:

AlO+4H+===Al3++2H2O。

(6)Fe与稀HNO3溶液反应

Fe过量:

3Fe+2NO+8H+===3Fe2++2NO↑+4H2O;

稀HNO3过量:

Fe+NO+4H+===Fe3++NO↑+2H2O。

题组二 先后型

2.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

又可称为竞争型。

(1)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NaOH不足:

H++OH-===H2O;

NaOH过量:

NH+H++2OH-===NH3·H2O+H2O。

(2)向含有OH-、C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OH-+H+===H2O;

CO+H+===HCO;

HCO+H+===H2O+CO2↑。

(3)向含有H+、N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H++OH-===H2O;

NH+OH-===NH3·H2O。

题组三 配比型

3.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

(1)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NaOH不足:

Ca2++HCO+OH-===CaCO3↓+H2O;

NaOH过量:

Ca2++2HCO+2OH-===CaCO3↓+2H2O+CO。

(2)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NaHCO3不足:

HCO+OH-+Ca2+===CaCO3↓+H2O;

NaHCO3过量:

Ca2++2OH-+2HCO===CaCO3↓+CO+2H2O。

“定一法”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根据相对量将少量物质定为“1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比相符。

2.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

3.依据“先中和后沉淀”的思路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考点四 突破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四个陷阱”

题组一 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的正确使用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Na2O2固体与水反应:

2O+2H2O===4OH-+O2↑(×)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CO+2H+===H2O+CO2↑(×)

(3)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

CaCO3+2H+===Ca2++H2O+CO2↑(×)

(4)Mg(OH)2和稀盐酸的反应:

OH-+H+===H2O(×)

 “拆分”陷阱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酸式酸根(HSO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

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题组二 离子方程式中的守恒关系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

Fe2++Cl2===Fe3++2Cl-(×)

(2)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

Cu+2H++NO===Cu2++NO↑+H2O(×)

(3)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

Na+2H2O===Na++2OH-+H2↑(×)

(4)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

MnO2+4H++2Cl-Mn2++2H2O+Cl2↑(√)

 “守恒”陷阱

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还应符合电荷守恒,学生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而忽略电荷守恒,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陷阱”。

题组三 有关离子反应的反应原理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

2Na+Cu2+===2Na++Cu(×)

(2)Fe和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3)Fe和稀硝酸反应:

Fe+2H+===Fe2++H2↑(×)

(4)Zn和浓硫酸反应:

Zn+2H+===H2↑+Zn2+(×)

(5)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

Ba2++SO===BaSO4↓(×)

(6)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

H++SO+Ba2++OH-===BaSO4↓+H2O(×)

(7)HS-的电离:

HS-+H2O===H3O++S2-(×)

(8)NaHCO3的水解:

HCO+H2O===H2CO3+OH-(×)

(9)向NH4Cl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并加热:

NH+OH-NH3·H2O(×)

(10)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ClO-+SO2+H2O===2HClO+SO(×)

 “原理”陷阱

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而命题者往往设置“不符合反应原理”的陷阱,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放H2,忽略隐含反应,不符合配比关系,“===”、“”使用不正确以及忽略反应条件等。

题组四 有关反应物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4.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lO-+H2O+CO2===HClO+HCO(×)

(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AlO+CO2+3H2O===2Al(OH)3↓+CO(√)

(3)少量SO2和NaOH反应:

SO2+OH-===HSO(×)

(4)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

CO+2H+===H2O+CO2↑(×)

(5)少量Ca(OH)2和NaHCO3溶液反应:

Ca2++OH-+HCO===CaCO3↓+H2O(×)

(6)NH4H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

NH+HSO+2OH-===NH3·H2O+SO(×)

 “量比”陷阱

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

突破“陷阱”的方法:

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

考点五 离子共存与离子反应

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反应的常见四种类型

(1)复分解反应

①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

如CO与Ca2+,SO与Ba2+、Pb2+。

(具体见考点二反思归纳)

②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了挥发性气体

如H+与CO、HCO、S2-、HS-、HSO,OH-与NH等。

③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了更难电离的物质

如H+与ClO-、F-等。

记忆:

H+与所有的弱酸根均不能大量共存,OH-与所有多元弱酸的酸式根及弱碱阳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

(2)相互促进的完全双水解反应

(3)生成配合物

如Fe3+与SCN-、Ag+与NH3·H2O等。

(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离子

还原性离子    

MnO

NO(H+)

Fe3+

ClO-

S2-

SO

I-

Fe2+

Br-

Cl-

√(H+)

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性溶液:

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碱性溶液:

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

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

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H+)水或c(OH-)水等于10-amol·L-1(a>7)的溶液。

题组一 无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1.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Fe3+、SO、I-

B.H+、NH、HCO、NO

C.Ag+、K+、Cl-、SO

D.K+、AlO、Cl-、OH-

答案 D

解析 A项,Fe3+氧化I-;B项,H+与HCO反应;C项,Ag+与Cl-、SO均不能大量共存。

2.(2015·昆明高三第一次模拟)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Al3+、Na+、HCO、SO

B.H+、Fe2+、ClO-、Cl-

C.Na+、Ca2+、Cl-、SO

D.K+、Ba2+、NO、Cl-

答案 D

解析 A项,Al3+与HCO发生双水解生成Al(OH)3和CO2;B项,ClO-氧化Fe2+,H+与ClO-反应生成HClO;C项,`Ca2+与SO反应生成微溶物CaSO4。

题组二 选项中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划“√”,不能大量共存的划“×”

(1)含有大量Fe3+的溶液:

Na+、SCN-、Cl-、I-(  )

(2)含有大量NO的溶液:

H+、Fe2+、Cl-、SO(  )

(3)常温下,pH=12的溶液:

K+、Cl-、SO(  )

(4)c(H+)=0.1mol·L-1的溶液:

Na+、NH、SO、S2O(  )

(5)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

Cu2+、NO、Fe3+、SO(  )

(6)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

NO、Al3+、Na+、SO(  )

(7)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

SO、CO、Na+、K+(  )

(8)常温下=1×10-12的溶液:

K+、AlO、CO、Na+(  )

(9)中性溶液:

Fe3+、Al3+、NO、SO(  )

(10)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Mg2+、K+、SO、SO(  )

(11)c(H+)水=10-12mol·L-1的溶液:

Na+、K+、CO、SO(  )

(12)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

Na+、Cu2+、Fe2+、NO(  )

(13)0.1mol·L-1的Na2CO3溶液:

Al3+、SO、Cl-、K+(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判断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和其他离子大量共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CO考虑生成气体和沉淀。

(2)SO考虑生成气体、沉淀及其还原性。

(3)Fe3+考虑生成Fe(OH)3、双水解及其氧化性。

(4)Al3+考虑生成Al(OH)3、双水解。

(5)I-只考虑其还原性。

(6)NO考虑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考点六 离子的检验和推断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以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

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显现特殊颜色。

离子

试剂

现象

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