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230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x

国际经济学作业

国际经济学作业.doc

国际经济学作业

简述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

2,简述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3,小论文:

(题目自拟)题目范围:

 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探讨。

要求: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发展思路。

字数:

不少于3000字。

后危机时代主要是指  :

    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

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就这次经济危机来看,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

因此有可能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

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机遇有:

1  中国经济相对比重上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世界制造业资本向中国新一轮转移进程中,中国制造业产品谱系将大大拓宽。

西方跨国公司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对华投资将带来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汽车、石化、电子以及机械等;较为成熟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微电子、通讯等。

跨国公司的业务转移可能不限于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可能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经济地位的上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大,这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2 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创造了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一些外国企业在资金和生产经营的严重困境,中国企业则通过绿地投资、重组联合、股权投资和跨国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国际化经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及产品的品牌。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贸易和国际资源整合,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通过境外投资建厂形成若干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境外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区,建立一大批中国海外独资、合资合作或控股公司,在获得国外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优化调整。

 

3 为人民币拓展国际业务营造了新空间。

由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国际地位受到动摇,美元地位会有所下降,为人民币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难得机遇。

鼓励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开拓人民币国际业务,利用人民币开展国际经济活动,如进行人民币信贷融资、发行债券、国际结算、对外投资、支付国际工资、支付工程及劳务款项,从而推动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扩大采用和流通,促进人民币资产进入国外、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央行、主权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或成为某些经济体的储备货币。

鼓励企业在跨境交易中采用人民币支付和结算,减少出口贸易以美元计价的风险。

 

4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为亚洲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显示出活力,中国海外市场多元化取得了实质成效。

这为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10+3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区域合作机制活动提供了鲜活经验。

鉴于目前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处于搁浅状态,世界各国均在加紧商谈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需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与有关贸易夥伴加快开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完全有可能把亚洲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区构建为互利共赢、实现海外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富有潜力和活力的市场。

 

5  世界多极化的各种矛盾为中国开拓各类国际市场提供了回旋馀地。

在后危机时代,在围绕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立场和具体行动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与基础四国和金砖四国都有明显的共同立场和利益,反映到未来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经贸关系上,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投资会有新的利益共同点,即便发生贸易摩擦和经贸纠纷,也易于避开碳排放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的敏感问题,也易于在反对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方面找到共同语言。

这为中国在努力实现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的过渡时期提供了很大的回旋空间。

在过渡期,中国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以适应欧美传统市场可能出现的绿色贸易限制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这些新兴市场的开拓,寻找过渡期可以利用的贸易和投资市场,以缓解过渡期对中国出口贸易和其他经贸活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美国与欧盟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利益矛盾也为中国继续发展中美、中欧经贸关系创造了新的空间。

中国可以利用它们既打压中国,又都需要中国牵制对方的矛盾心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

只要中国善于利用这种矛盾,中美和中欧经贸关系仍会继续发展。

 

6  世界多极化和各国、各个国家集团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新格局,为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建立国际经贸合作统一战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国际金融危机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矛盾的前台,西方国家中存在着利用“捧杀”和诋毁两种形式遏制中国的暗流,但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多种利益诉求的分化又为中国提供了反遏制的联合力量,这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关注中,贸易规则可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议题。

尽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但贸易自由化会被逐渐加入新的因素,逐渐与传统自由贸易概念有新的区别,这也会成为一种趋势,中国应当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并认真应对。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跨国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所在,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决定了贸易保护主义兴风作浪的有限程度。

所以,中国应确立不怕打贸易战的思想,要学会有理、有利、有节、持久地打各种贸易战和汇率战,“斗而不破”是我们处理与美国经济利益矛盾的指导思想;建立国际经贸统一战线联盟和分化区别不同贸易夥伴和利益集团应是我们的基本策略

浅析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

2008-12-05

?

?

?

 科学认识我区蒙东地区、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及其他盟市发展水平,对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构建我区地区的竞争优势,为政府统筹协调各地区整体布局,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区域规划合作,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使我区走出一条有内蒙特色的协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一、三大区域群总体评价

?

?

(一)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按照目前我区经济发展布局,蒙东地区包括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其他盟市包括除上述八个盟市以外的四个盟市,即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

从经济发展总量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GDP占全区十二盟市GDP的比重为53.2%,蒙东地区GDP占全区十二盟市GDP的比重为31.9%,其他盟市GDP占全区十二盟市GDP的比重为14.9%。

从经济发展速度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GDP平均增速达到21.2%,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其中鄂尔多斯市增速达26%,居十二盟市之首。

蒙东地区GDP平均增速达到18.3%。

其他盟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6.6%。

从人均生产总值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人均生产总值为53207元,蒙东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6533元,其他盟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1608元。

由此可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无论从总量还是速度来看,都居三个地区的领先地位。

其他盟市由于人口较少,故人均生产总值超过蒙东地区,但GDP总量和速度发展较慢。

?

?

?

(二)城市数量,城市规模评价。

一个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该区域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因为区域规模越大,拥有的资源越多,规模效益越强,越有发展经济的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在城市规模上: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中,2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有2个(包括市辖县,下同),占全部城市的66.7%;150-200万人口的城市有1个,占全部城市的33%。

蒙东地区,城市数量为13个,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个,占全部城市的23%;150-200万人口城市没有。

其他盟市,城市数量为4个,2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有1个,占全部城市的25%;150-200万人口的城市有1个,占全部城市的25%。

由此可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在城市规模上优势明显,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居首位。

蒙东地区城市数量最多,但是因为其包括10个县级市,县级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其圈内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规模效益相对较低。

其他盟市在城市规模优势上处于中间水平。

?

?

?

(三)投资、消费、出口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的评价。

从投资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35.76亿元,占十二盟市投资的52.3%;蒙东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404.51亿元,占十二盟市投资的32.9%;其他盟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31.02亿元,占十二盟市投资的14.8%。

从消费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65.79亿元,占十二盟市社零总额比重为56%;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11.36亿元,占十二盟市社零总额比重为32.1%;其他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6.95亿元,占十二盟市社零总额比重为11.9%。

从出口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出口总额为23.6亿美元,占十二盟市进出口比重为80%;蒙东地区出口总额为4.07亿美元,占十二盟市进出口比重为13.8%;其他盟市出口总额为1.85亿美元,占十二盟市进出口比重为6.3%。

由此可见,在“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呼包鄂“金三角”要明显强于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

?

?

?

(四)对社会事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评价。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326.07人、38.76人和40.14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1.63人、41.05人和41.73人。

一个地区的发展质量最直接的表现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居民收入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

从城镇居民收入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8元,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7元,其他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99元。

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看: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129元,蒙东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799元,其他盟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260元。

由此可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

其他盟市由于人口较少,所以,人均指标高于蒙东地区。

?

?

?

二、对策建议

?

?

?

通过对三大区域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

?

(一)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空间资源,推动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要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中部地区大交通、大流通的格局,使中部各种要素流无障碍流动。

呼、包、鄂是全区交通最为发达和便捷的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通过增强其基础设施建设来辐射和带动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经济发展。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崛起需要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因此,全区各地区要统一协调,改进交通运输结构,共建交通设施,共享交通资源,以形成真正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

?

(二)统筹协调三大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产业规划合作。

产业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从三大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看,总体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三大区域应按照产业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培育有特色的高科技推动的区域产业增长极。

在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幅增加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促进资源主导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如蒙东地区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特色旅游、肉食加工为主导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要抓住矿产资源富集的有利条件,要下大力气规范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资源进行多种开发。

三大区域要加强区域合作,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资源在全区之间充分实现共享。

?

?

?

(三)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有效、社会和谐的区域发展格局。

各地区的要素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分化、组合、聚集要首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决不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来换得工业的发展。

在环境建设方面,要积极治理生态环境,大力整治生态,合理开发水资源,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这也是解决城市扩张,人口集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这样才能真正带动和促进区域的崛起。

?

?

(四)各区域要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展,培育新的增长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呼包鄂“金三角”要稳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对全区发展的支撑能力,要积极培育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尽快成为全区经济崛起的支撑点和增长点,以带动全区其他区域的发展。

呼包鄂“金三角”在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科技优势尤为明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数在全区居于前列,应发挥其科技优势,带动区域的均衡发展。

蒙东地区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条件,水和森林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应充分利用其生态、人文、旅游资源,来提升区域的经济能力。

其他盟市由于中心城市规模经济较低,综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所以要培育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次中心城市,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有谁给一点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材料 

浏览次数:

970次悬赏分:

0 | 解决时间:

2011-1-13 10:

26 | 提问者:

天空的倒影 

最佳答案 

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外需急剧萎缩,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6月份的16%回落到11月份的5.4%,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效益大幅下降,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现象不断增多,经济中一些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交织,我国工业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果断决策,迅速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立即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逐步形成了系统、全方位的一揽子计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一系列落实工作:

  一是制定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陆续审议通过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各部门、各地区迅速行动,针对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确定需要制定165项配套实施细则,围绕“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业集聚、提升水平”展开,力争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带动投资增长。

用好中央财政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或补助)办法,支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设备更新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

目前,由发展改革委和我部共同管理的专项资金已全部下达,从下达投资计划情况看,拉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5600亿元,拉动倍数约为28倍。

提前启动大飞机、“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3G和TD建设,预计全年拉动投资1400亿元左右。

  三是实施减免车购税和“三下乡”,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实施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拉动汽车消费,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

前10个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87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36%和38%,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571万辆,增长63%。

全年产销有望达到1300万辆。

全国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322万辆,兑付补贴资金48.3亿元,直接使百万户农民得到实惠。

“家电下乡”拉动家电生产形势好转,下乡产品销售由8月份的76亿元上升到10月份的120亿元。

  四是争取财税支持,积极稳定外需。

积极推动国家财政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预计全年工业新增出口退税额约1530亿元。

10月份全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3.8%,降幅较6月份收窄7.5个百分点,较2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

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11.3%,明显小于同期全国总体水平,占美国市场份额由2008年初的31%提高到目前的37%。

  五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促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并积极开展落实工作。

会同财政、金融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开辟多途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统筹用好中央财政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和服务体系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积极推进改革,促进政策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大部制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集中力量解决工业领域的突出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立即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展一系列工作,既着力应对当前挑战,又积极谋划长远发展。

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实践工业管理新思路,加强行业指导,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管理体系。

  总体看,中央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实施,坚定了全社会的信心,稳定了企业生产和预期,工业经济较快遏止了大幅下滑态势,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态势日趋明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今年1-2月的3.8%提高到10月份的16.1%,前10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实施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实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预期目标。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逐步得到确立,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形势:

  一是外需不足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

从当前看,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尽管近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增长动力不足,美国及欧盟的部分发达国家高达9%-10%的失业率,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扩大,国际上对我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加大,对我出口产品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短时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二是工业回升基础不牢固,支撑工业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在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工业经济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投资、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支撑,但目前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效应可能会逐步减弱。

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状况尚未明显改观,民间投资在一些领域还面临准入困难,培育新的增长点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不仅带来了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部分新兴产业在各地也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倾向。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区新增的产能也将在今后几年内释放,今后几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达到一个高峰。

近期我国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无庸讳言,只有工业节能减排的大幅进展,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形势和目标表明,我国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调整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迫切。

  四是工业自身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

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端的形势还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

当前,工业效益情况仍不乐观,尽管降幅收窄,但仍为负增长。

部分行业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中国工业发展的

  机遇和政策取向

  面对着种种复杂严峻形势的挑战,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加快推进,由此引发的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将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拉动。

  展望明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围绕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自身职能,继续落实并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

企业可以从中寻找新的机遇。

  

(一)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巩固当前企稳回升成果,继续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调整和完善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

进一步做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加快推进3G发展和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服务消费。

配合落实稳定外需政策,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等。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力度,研究制定推进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分行业出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强强联合、并购重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研究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环保、节能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修订发布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

加强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模式。

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

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突出品种、质量、品牌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方面下功夫,提高全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制定出台工业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把两化融合与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推进企业、行业和区域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

  (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选择信息通信、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延伸传统产业价值链。

制定专项规划和政策,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从投融资、财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抓紧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同时,继续保持对中小企业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落实财税支持政策。

加快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和经营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用好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工业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不断迈向新的辉煌。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

有梯度就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