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21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docx

贵州旅游商品概述

青苍山海间的奇韵

——贵州民族民间特色工艺品概述

行走于贵州山野,峰峦叠嶂,举目青苍。

带着一双会“看”的眼睛,便能从莽苍深处看到内在的“神韵”:

凝聚其中无尽深沉和浓烈的鲜活,民族的心灵、精神与文化。

银饰、刺绣、漆器、蜡染、剪纸、竹编…无不渗透着与众不同、奇思妙想、朴实无华、自由张扬的力度之美。

在这片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宝藏资源、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神秘的民族风情的土地上,凭着一种对山水的情致,一种生活的虔诚,一种适者生存的灵性与智慧,散步在深山荒野里的“凡人”们,一代循着一代的脚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尽的青苍,全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神韵,飘荡着一首首的凝固的音乐,绚丽多彩,悦之不尽:

民族服饰古典朴雅,令人叹为观止;民族饰品精美剔透,令人目不暇接;染织刺绣五光十色,令人爱不释手;古傩面具神秘莫测,令人拍手称奇。

这是怎样的一份积淀与沉厚!

亮人眼目的“繁花巨木”,让这单调的山野有了自我的创见。

世代相传的黔工,虽其人其事平凡至极,然其德其功,不可埋没——

苗族银饰,其制作工艺和品种之多,属世界一流。

银冠、银花、银环…,方形、菱形、梅花形…,还有镂刻或浮雕的各种精美花纹,闪亮璀璨,构思奇妙,工艺精妙,穿戴在身叮当声不绝于耳,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端庄妩媚的风韵,体现了苗族人民的高度智慧:

苗族刺绣,苗族妇女盛装不可缺少的饰物,代表着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被誉为“身上史书”和“穿者的图腾”。

平绣、辩绣、手法多达十二余种,领花、肩花、袖口花、帽顶花,图案繁复,造型独特,写意夸张,色调强烈,风格古朴,集中反映和表现了苗族女性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她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木艺术,利用原木本身天然质地和色泽,融合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之精华,以手工精雕细琢而成。

其作品既自然纯朴又具有现代美感,表现了贵州地方原始文化的远古、神秘、纯朴和粗狂的美学情趣,具有非常朴实的艺术魅力:

民族染织,工艺源远流长,卓然而立,独领风骚。

蜡染、扎染、绞染,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纺染技术,是现代印染工艺的鼻祖。

抽象的文化符号和点线结合的集合图案寓意深刻,风情万种,从单一的蓝白世界走向五彩缤纷的画廊,记录着民族悠久的历史、对图腾的崇拜和改善生活的灵智:

水族剪纸,水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善于推陈出新,融会贯通。

他们能从花花草草、飞禽走兽、高山静物,流水动态中选取题材,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剪纸图案:

能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剪出兄弟民族图案:

蜡纹撕纸,剪纸中最原始的表现手法之一,用指甲代刀,以质朴、浑厚见长。

即将蜡染那极富神韵的冰纹肌理溶进古老的撕纸艺术中的综合表现,给人以如梦如幻,返璞归真的无限遐想:

布依族雕刻,木雕古色古香,石雕匠心独运。

以安顺的傩戏、地戏面具为代表的木雕,造型夸张、色彩大胆,主与次、精与细的和谐统一,承载着先民对图腾和神灵的审美情趣:

竹编工艺,民族绝活。

篾质讲究,做工精细、柔韧可叠,花纹古雅,熔书法美术于一炉,集观赏实用于一体。

三穗县瓦寨斗笠、土家族编织篾,“竹”之坚韧、典雅的文化韵味无一例外地渗透在这些精湛的竹制品中:

大方漆器,中国五大名漆器之一。

清道光年间盛极一时,享有“漆城”之誉称,1947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银质奖章”。

其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泽艳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平凡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在贵州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他们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以其独特的艺术功力,使这些精湛的艺术制品屹立于民间工艺美术之林!

 

装在木头里的声音

————贵州民族乐器概述

它们简单而安静地存在着,鲜为人知。

但是,当你静下心来真正跟它们肌肤相亲的时候,它们发出的声音所释放的气息会给人很多暗示。

倾听它们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那些声音会让人觉得:

慌乱的脚步其实可以放慢,冰凉的手心其实可以变暖,与它们接触是一种缘分,它们就是贵州少数民族民间乐器。

先来阅读以下一些简单的信息:

牛腿琴,流传于贵州侗族的一种弓弦乐器,与众不同的是放在腰间拉,因形状似牛腿,故得名牛腿琴:

古瓢是贵州东南部雷山地区的苗族常用的一种弓弦乐器,音量极小,声音优美,常用在男女谈情说爱时,一般男拉女唱:

侗族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酷似三弦,但音域非常狭小,主要用于伴奏,烘托气氛:

高音芦笙,相对中音芦笙和低音芦笙而言。

这种乐器体积小、声音小、音色尖利,可用于独奏。

由于体积小,因此一般我们看到的载歌载舞形式中的芦笙便是高音芦笙了:

玉屏萧笛,历时400多年,也称平萧玉笛。

多以雌雄相配,雄性音色浑厚洪亮、高昂奔放:

雌性音色柔润舒软,委婉蕴含,雌雄合奏,阴阳和谐。

玉屏萧笛扬名世界,后发展演变为旅游工艺品,雕龙刻凤,并在琴身上刻下唐诗宋词等,因此极具收藏价值:

太阳鼓,主要流传于贵州苗族。

它最典型的特征是鼓面上刻有太阳的形状,充分体现了苗族人张扬豪放的性格:

铜鼓,主要流传于世居贵州的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等等。

其中,水族唯一的聚居地,中国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被誉为“铜鼓之乡”

在尘封已久的音乐资料库,可以用最快捷的方式去寻找和倾听到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

带着乱糟糟的心情走进来,磁带沉重转动带出的乐器声响,会使人恍若步入一方一尘不染的净土。

突然发现,人民可以籍着优美的歌声、豪放的舞姿、美丽的服饰区领略贵州的多彩与多情。

然而,凭借那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却可以心无邪念,身无尘土地走进贵州这片神秘的土地,更可以抵达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疼痛、最平静的地方,这是贵州带给人们的福音。

陈旧的磁带依然在缓缓地转动,牛腿琴、古瓢的弓弦相互摩擦的声音紧张又舒缓:

侗族琵琶弹奏拨弄的声音急促又简单:

高音芦笙吹奏的声音尖锐又踏实:

玉屏萧笛如仙乐悠悠萦思绪:

铜鼓木鼓太阳鼓,鼓声震天动地音犹在。

这些乐器都产生于贵州各民族地区的人们生活劳作的地方。

得益于贵州依山旁水、林木葱茏、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福气,它们大多是用木头制成。

随粗可见、随手可得的一块木头亦或一根竹竿儿,架上弦就可以拉可以弹、凿个洞就可以吹可以奏,浑然天成。

因此,这些木制乐器发出的声音原始、简单又枯燥。

但是,当它们一旦与那些神秘的人声融合,歌声响起:

劳动快乐、生活愉悦、爱情甜美、身心平和的生存状态却是那样令人怦然心动,听者甚至可以凭着这些声音感受到树木之魂、生灵之魂、乐者之魂、歌者之魂。

那些声音啊,远隐世外、漂游山中、将神秘干净的风韵悄然留驻,让每一棵树、每一座山、每一股风、每一颗心都流滴着清凌凌的水、都依偎着蓝悠悠的天。

在这些木制乐器掌控下的乐音,很难记谱、很难复制,就像贵州高原上的薄云浓雾一样,漂浮游移,始终抑而不扬、引而不发。

它们在大多处于伴奏角色的背景下,若即若离也或者是不即不离那些歌声,悱恻隐约。

因而那十分古旧的乐音似乎每一个音符都被充满活力与张力的木头尽可能地呈现、延伸。

没有必要去弄懂它们的来龙去脉,它们无因无果、无根无茎、无始无终,就只是携着深刻岁月痕迹的真实,紧紧地依附着贵州这片深情的土地。

它们深深打动人的还有那单调的速度与节奏,它们的琴声干涩缺乏泛音,音乐的流畅性也过于直白、但当人们以尊重的心态去聆听的时候,一定会被它们散发的自然、脱俗、原始的强大生命力包围,简单的乐思不可穷尽,从容而淡定。

这些乐音的纯粹与端庄、鲜活与健康,不可替代。

于是,难免会生出疑惑:

纷乱的世界里,果然有这样一个悠悠和谐的地方?

 

中国服饰工艺的“活体基因库”

——贵州民族服饰概述

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有多少?

有人曾戏言“贵州有多少座山,就有多少种服饰”,虽是笑谈,却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应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种类的繁多与瑰丽。

贵州是一个山的世界,同样,贵州也是一个民族服饰的海洋。

经众多学者们多年来的调查和分类研究,贵州省境内居住的48个民族,特别是苗、侗、布依、水、仡佬等原居少数民族基本都保存并使用有传统民族服饰,其款式约有260种之多,这些种类繁多的服饰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服饰的形式、工艺和材料。

如果编写一部《中国服饰工艺史》的话,在贵州现今仍被穿着使用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差不多都有相对应和求证的实物。

贵州少数民族服装及其附属饰品分类较多,以下几种分类较为常见。

按用途分为:

一等盛装,重大节日或婚庆时穿,这类服饰制作一般要耗时数年,甚至十几年精心制作,并附有大量银饰品。

二等盛装,出席较重要的社交活动,如走亲戚、年轻人幽会时穿着;常装,也称为便装或劳动装,普通的日常穿着,一般领、袖处有少量刺绣,以衣裤为主。

按工艺分为:

织花、蜡染、刺绣、挑花等:

按年龄分为:

老年装、中年装、青年装和儿童装等。

按材料分为:

麻、棉、毛、丝、皮等。

按型制分为裙装、衣裤装。

尽管分类方式方法众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识别和分类就是按民族来分。

因为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没有创造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关于本民族古老的历史传述和记忆,就依靠妇女手中的线与布为载体,綉染成各种特定的图案,制成可以轻易转移的衣物,让这些本民族的历史,化成一种文化符号穿在身上,世代相传,永不丢失。

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当首推苗族。

贵州苗族服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华美瑰丽的,其种类之多,制作之精,图案之奇,色彩之艳,除了藏族的康巴服饰略能相提外,恐怕很难再找到第二个民族了。

苗族大大小小几十个支系共有110多种服饰,这些支系当中,造型最华贵的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苗族妇女服饰。

贵州苗族刺绣花样极多,如平绣、辩绣、绉绣、锁丝绣、破丝绣、板绣、堆绣等,上衣刺绣纹样色调以红、紫为主,辅以青、绿色,纹样题材多为历史传说人物和鱼、牛、鸟等形象,其造型夸张,富于想象,展示出苗族人如梦如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脖子上戴有三到五支银项圈和两、三支银项链,呈半月形的银压领悬挂胸前,手戴银手镯三、四支:

上衣的整个后背、前摆、两肩及袖口等部位均饰有各种造型不同的银衣片、银泡、银铃等,全身银饰一般达七、八斤,重的可达二十余斤,姑娘们下穿青色百褶细裙,脚穿翘尖绣花鞋,走起路来银饰悦耳动听,刺绣炫目动人,让人如见九天仙子下凡一样。

同样神奇的还有雷公山一带的苗族妇女,她们的超短裙不过5寸左右,别以为这是泊来品,她们已穿了近千年的时间了。

而六枝特区苗族妇女飞头饰最重的竟有十斤以上,一只半米长的牛角形饰品,被她们像发卡一样顶在头上。

布依族生活洁净简朴,服装基本是自织棉布,自种蓝靛染布。

在布依族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蜡染。

布依族蜡染纹样多为几何,结构严谨精细,虚实有致,刚柔相济,风格明快清朗。

镇宁县一带的布依族妇女蜡染裙子上的图案爱用一点浅蓝色,白蓝相映,显得层次变化丰富。

水族服饰以棉、麻为主,色彩以浅蓝、白和青色为主,整套服饰的色彩显示出清闲、协调、淡雅的基调。

黎平侗族姑娘爱插色彩的雉羽鸡翎:

还有的在衣领、袖口、围腰、裤脚等部位的刺绣、挑花服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部分地区侗族女性爱戴银饰,银饰以螺纹和蜘蛛造型为多。

以青、白两色为主,清雅秀逸,刺绣不多,但都很精美,水族“马尾绣”堪称神品、马尾绣绣出的图案有浮雕的感觉。

绣一条马尾绣的背带,一般要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这成了考验水族妇女心灵手巧、贤良与否的一个重要手段。

仡佬族传统服装多为白色和绿色,面料以丝绸和棉布为多,上衣大襟右衽无领,领口、袖口、襟边都装饰有青布花边,对襟鲜明前襟禳有10厘米宽的青布边,叫“嵌牙子”,牙子边还叠压两三道半厘米宽的丝边,牙子绣有几何纹,在领和襟的宽青布边下,饰有彩色织花边,叫做“丝栏杆”。

裤子短且窄,裤脚禳云彩形宽边,重大场合还要加穿绣花较多的“提裤”。

贵州土家族服饰中,女性喜欢用头绳,垂吊头绳的,表示已许配人家;头绳盘在头上的,表示已订婚;头发结粑饼的,表示已结婚。

少女盛装为粉红色或蓝色右衽大襟短衣,高领并滚花边,胸前用彩线勾花,穿宽裆大脚筒裤,裤脚禳花边。

妇女便装时要包头帕,帕子一般长达2米或4米。

 

经典与美丽在“银化石”上绽放

——贵州民族银饰概述

在不久前结束的青歌赛上,贵州代表队蝉之声组合不仅以天籁之音征服了亿万观众,还以令人眩目的民族银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银饰,是贵州各少数民族酷爱的装饰品,华贵而典雅的银饰,成为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美学价值。

最早明确提到银饰品的是明代翟九思《万历武功录》卷里记录的:

“苗女喜带银圈”,在《贵州通志》里有则载有:

“……青布裹头,短裙赤脚及耳坠大环,带银项圈者为苗。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关于侗族的服饰的记载有:

“妇女之衣……用银线贯次为饰。

”“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

”由此可见,贵州少数民族银饰的出现,也绝非几百年的历史。

贵州各少数民族民间银饰工艺流传至今,已有很多工艺堪称绝活,很多图案纹饰实在贵州尚存,可以说是银饰品中的“活化石”。

关于少数民族银饰,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在贵州黔东南雷山、丹寨的苗族中,就流传着关于银饰的有趣故事:

“在很早的时候,苗族的婚配是男的嫁到女的家,可是男的经常外出不归家,就逐渐演变到女的嫁到男的家了。

由于居住在深山,每当姑娘出嫁时,途中常遭到野兽的伤害,父母就给新娘备制了一套彩色艳丽斑驳、银光闪烁的盛装,叫做‘雄衣’,头上佩带宽大的银角,身上环绕各式各样的银片及银铃,在深山老林行走时,各种银饰叮当作响,光彩夺目,显得威武的样子,野兽便闻风而逃。

贵州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银饰。

布依族姑娘的银饰简洁,主要是耳环、围腰链及手镯;水族姑娘的盛装银饰,主要有项圈、二、三条项链,项圈的造型又分两种,一种是菱形实心的,另一种是垂到腰际的宽大的呈半圆形的压领,做工极其精致,另外还有耳环和手镯;瑶族姑娘的银饰,头上从前往后插五根扁状微弯曲的银簪,正面呈扇形,前大后小,脖子上带二、三支扭曲实心银圈,胸兜衣上缀有三排约二厘米直径的圆银花片,戴大耳环和手镯;侗族妇女的饮食较多,有头花、银簪、耳环、项链、项圈、胸兜坠、银衣片、手镯、戒指等等,侗族男青年也爱用银饰,如项圈、手镯、银冠、烟盒等等,其中以从江县停洞的最为典型;苗族妇女的银饰最为突出,除了“胸兜坠”这种侗族特有的银饰以外,凡侗族男女所拥有的银饰种类,苗族都有,另外,苗族还比侗族又多出银簪、银梳子、银角、压领等独具一格的饰品,苗族男子的银饰,则以台江县反排的最典型,有头花、项链、手镯、烟盒等。

银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少数民族服饰,特别是盛装,最为昂贵的装饰物。

据传,银饰最早只是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后来却逐渐演变为贵与美的体现。

拥有的银饰越多,便越富越美。

这种观念几乎成为各少数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

所以每个家庭都不惜重银装扮自己的女儿。

在民族地区,刚生下的小孩,如果不佩戴银帽,父母都不会满意;青年男子如果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时,要把银手镯作为信物赠送给姑娘;姑娘出嫁时要穿上缀满各式各样银饰的盛装,整套银饰竟有五十多种,重达八千克。

因此银饰成为少数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不但是每家每户甚至是一个村寨,拥有银饰的多少,往往成为勤劳、富有的象征,并因此受到别人的羡慕。

少数民族银饰,还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有时甚至是各少数民族或一个地区的重要标志。

同一民族,因居住地区不同,在银饰上也有区别。

从装饰美学的角度看,一套少数民族的盛装,也体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做民族盛装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青色土布,上面缀有色彩鲜艳的刺绣、素净的蜡染,另外在佩戴上各式闪光的银饰,加上发声的银片、银铃,打破了青色衣裙的单调感,而呈现出鲜艳斑斓、有静有动、有色有素、有声有光的综合效果,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在服饰上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才能。

银饰,少数民族男女都有,妇女最多,但以姑娘的盛装最为突出。

女的银饰包含了头花、银簪、银梳、银帽、银冠、银角、耳环、项圈、项链、压领、银披肩、围腰链、围腰花片、银衣片、胸兜坠、手镯、戒指等数十种,其中最大的是银角,最重的是项圈,最精细的是银帽,数量最多的是银衣片;男的银饰有头花、项圈、项链、手镯、烟盒等。

花样繁多的银饰,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一大特色,更是我国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黔中石有魂

--贵州奇石概述

石头,这个自然界最普通的物质,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然而,在贵州,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石头在这里变得不同寻常,被人们称为“奇石”。

贵州,也因此被誉为“奇石王国”。

喀斯特典型、其妙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贵州山奇、水秀、石美、洞异的特色。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地造就了无数千姿百态的奇石俏壁,地形落差而成的深沟高壑,又形成了贵州境内乌江、清水江和南、北盘江丰富的奇石资源,真可谓黔中处处有奇石。

所谓奇石,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品。

归纳起来贵州奇石有四大特征:

新奇性、独特性、稀有性和意外性。

早在远古时代,贵州就有奇石。

如盘县新民发现的2.4亿年前三迭纪时期的“鱼龙”化石;形象栩栩如生、被誉为“永不凋谢的奇花”的海百合化石;最值得一提的是,贵州有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贵州龙化石。

从此贵州龙几乎成了贵州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还有辰砂、雌黄、雄黄和辉锑矿等顶尖奇石。

1980年,人们在万山汞矿区发现一颗罕见的巨大辰砂晶簇,它长6.54厘米、宽3.5厘米、高3.7厘米、净重237克,精美绝伦。

更神奇的是,辰砂晶簇一侧伴生一块白云石晶体,红白相间形成强烈对比,衬出了晶簇的名贵美丽,被称为“辰砂王”。

现场这颗真品被收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

周恩来总理曾将辰砂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

邮电部发行的唯一的一套四枚“矿物晶体”邮票,贵州出产的辰砂王荣登榜首。

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环境,使贵州高原蕴藏了极其丰富的观赏奇石资源。

这些奇石,又分为山、水、矿、化四大类,有50多个石种。

山石类,有红梅石、黑麻石、红线石、黔太湖石(旱)、钟乳石、地理石、紫袍玉带石、大型园林石等;水石类,按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划分,长江水系的有马场石、绿龟河石、乌江石、黔东武陵石、清水江石等,珠江水系的有南北盘江石、黔墨石、罗甸彩陶石、红水河石、乌蒙彩霞石、黔太湖石(水)、贵州青石等;矿物晶体类更是种类繁多,有代表性的如莹石、晴隆贵翠、重晶石。

七彩石、艳色方解石、石膏晶簇、辉锑矿,多种矿物共生体,乃至能达到保湿及矿物的辰砂、雌黄、雄黄、石英猫眼等;古生物化石类,更是令世人瞩目,如平坝恐龙、兴义贵州龙、关岭鱼龙、海百合等等。

在这众多的奇石中,贵州绿石、盘江石、乌江石、红水河石、天然国画石享誉海内外;贵州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举世无双;“高原的玫瑰”石英晶簇光彩夺目。

在占全国观赏石四分之一的贵州奇石中,有的还极具收藏价值,如盘江石、国画石、叶蜡石、贵州墨石、紫袍玉带石等独具特色的奇石,就备受藏石界青睐。

贵州千姿百态、浑然天成的奇石,集赏石、藏石的审美情趣于一体,几乎涵盖了观赏石的各个石种。

古生物化石古朴拙雅,形态逼真;矿物晶体、晶簇以其行、色、光组合成几何造型美、色彩美、光泽美,装饰性强,华丽高雅;自然造型石和纹理石,其石品多以水石为主,石质坚硬细润、水洗度好;石形完整灵秀、丰满;石种多、变化多;石色浓艳;石品讲究意境和气韵。

其中“紫袍玉带石”、“红河石”等则是贵州所独有的。

最让人心动的还是水冲石,其水洗度极佳,具有含蓄恬静的美感,而它的精品就像是冰清玉洁。

天生丽质的纯情少女。

石雕,则是人们以贵州丰富的石头为原料,通过艺术加工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以岑巩思州砚、普安龙溪砚、铜仁紫袍玉带石工艺品为代表的石雕,因精湛的工艺而名扬四海。

思州砚“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曾获“国之宝”殊荣,是贵州继“国酒茅台”之后的有一大“国”字号品牌。

黔地多山,人们的生存、生活都离不开石头,石头寨、石板房随处可见,人们与石头有着不寻常的关系。

在这石头的世界里,千姿百态、质地各异的石头,铸就了这一方水土的神韵。

贵州奇石的多种类、高品位,给人以无限遐想,激发了人们品石、玩石的热情,也孕育了不少藏石大家,逐渐形成了一种赏石文化——黔中石文化。

“石不能言最可人”,奇石,三分神似,七分想象。

人们品石、玩石,用各自的观点诠释石头,以各自的水平鉴赏石头,寄托自己的情思,给奇异的石头赋予了生命。

徜徉在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里,慢慢地把玩、细细地品味,人们仿佛看到了石头里隐藏着的某种神秘玄机,仿佛听到了石头诉说着喜怒哀乐……

这就是贵州的奇石,令人惊叹有令人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