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06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选修四11《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学案含答案

学案1 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

[课标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从质子之子到少年秦王

1.出生:

吕不韦小妾赵姬所生,取名为政。

2.即位: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病逝,年仅12岁的嬴政登上王位,由吕不韦辅政。

3.初显雄才大略

(1)公元前238年,嬴政一举消灭嫪毐集团发动的叛乱。

(2)公元前237年,嬴政免去吕不韦的相职,大权独揽。

二、十年兼并,统一中国

1.准备:

用人唯才,虚己待人,广招天下英才。

2.战略方针: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力量、各个击破、选准时机进行决战。

3.进程

(1)公元前230年灭掉韩国。

(2)公元前225年,秦军攻魏,魏亡。

(3)公元前223年灭楚。

(4)公元前222年,燕、赵彻底灭亡。

(5)公元前221年秦军灭齐。

4.结果:

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重点精讲]

1.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生产力的提高,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2)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比较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

(3)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和平。

(4)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疆域辽阔的封建国家正式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政治上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深化探究

材料 秦军扫六合得天下一统,兵威之猛世所罕见,无论哪个将领指挥大军,都可打出辉煌的战绩。

思考

秦军能一再大捷并最终一统天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在六国中最强大是根本条件;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用人唯才,采用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等也加快了统一进程;顺应民意,得道多助。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1.北击匈奴,南伐百越

(1)北击匈奴

①原因:

匈奴常深入中原进行袭扰掠夺;秦始皇为了北部边疆安全。

②措施:

伐匈奴,夺河套,设置县,徙民

耕垦戍守;修筑万里长城。

(2)南伐百越

①派屠睢率军南征,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并迁徙数十万人与越人杂居。

②公元前214年后开凿了灵渠。

(3)意义

①秦朝疆域扩大到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南及南海,北及长城内外。

②促进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使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历史评价]

如何认识秦始皇修筑长城?

(1)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沿边人民的生产生活;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中华民族的象征。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暴政的表现,激化了社会矛盾。

2.创建中央集权制

(1)更改名号,自称“始皇帝”。

(2)中央置三公九卿。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之下设九卿。

(3)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

(5)另外,将六国贵族后裔连同富豪一起迁到咸阳,集中监视;将六国故都原有的城郭及所建的边城、关塞一律拆毁;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驰道;晚年下令“焚书坑儒”,禁止私学。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重点精讲]

为何说丞相等三公的设置加强了专制集权?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间各自分权,互不统属,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命,使军政大权都集中于皇帝手中。

[教材互补]

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人民版)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材料 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们对周王室除了有纳贡、服役和保卫的义务外,还在封地内享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

宗法制与周礼遭到破坏后,王室就失去控制各诸侯的力量,走向灭亡。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的任免权操纵在皇帝手中,“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将地方的权力都集中在中央。

思考

(1)西周和秦朝各推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

二者的演变体现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2)与分封制相比,为何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1)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

趋势:

由地方分权趋向于中央集权。

(2)分封制下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极大自主权,爵位世袭,极易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有任期限制,大权集于中央,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探究点2 专制主义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材料

 

思考

(1)结合材料说一说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包含的主要内容。

(2)由材料信息说一说秦政府各职能机构之间权力运行体现的原则与作用。

答案 

(1)内容: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官吏选拔制度等。

(2)原则: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专制、官员间分权制衡等原则。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1.穷奢极欲:

建造众多的宫殿及离宫别馆。

2.大兴土木:

修建陵墓、筑长城、造离宫、筑驰道。

3.横征暴敛:

各项工程所需的大量财力物力都要由人民负担,农民需将收获量的2/3上缴国家。

4.严刑酷法:

死刑有车裂等10多种:

一人有罪,家族邻里都要“连坐”。

五、秦始皇的功过评价

1.功绩

(1)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2.过失

(1)大兴土木,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

(2)以刑杀为威,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焚书坑儒,毁坏了大批文化典籍。

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又有大过的封建皇帝。

[重点精讲]

秦始皇的功过

(1)功:

①国家统一:

结束战乱,统一全国,扩展疆域。

②政治: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④文化:

统一文字、律法,促进文化交流。

⑤民族融合:

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

①暴政:

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

②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历史评价]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深化探究

材料 下面是几位网民对于秦始皇的几种的观点和看法:

观点一

          君临天下       世间孤独

观点二 始皇帝首先一点,在统一文字、度量衡上的功劳,才是真正对中华民族思想意识上的第一次统一。

作一个假设,如果始皇帝没有这些政策,只怕现在还没有汉族,取而代之的是秦、晋、燕、齐、楚五族。

观点三 如果你们换成是生活在他统治的年代,估计你们都会刺杀他,都会造反。

什么叫天下皆叛之?

张良长的像个女人,身子单薄的很,都有胆要杀他。

刘邦连街上流氓也不算,最多算乡间土流氓,不是也提三尺剑造反了。

思考

(1)概括说明以上网民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评价了秦始皇?

(2)很多历史人物都具有多面性,说一说自己对秦始皇的观点。

答案 

(1)评价角度:

统一全国,创立制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导致亡国。

(2)观点:

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

课堂小结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严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答案 B

解析 “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被相继灭亡;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2.秦王嬴政发动的兼并战争(  )

①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②为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 ③顺应了人民的愿望 ④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秦国通过兼并战争,灭掉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3.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答案 C

解析 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可以促进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

C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最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4.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分析备选项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5.秦始皇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虽对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因为他的暴政,导致了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未能使国家经济繁荣发展。

所以A项部分内容不符合史实。

6.下列秦

始皇所做的贡献中,你认为最大的是什么?

说一说理由。

(1)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开凿灵渠和修筑长城。

(4)结束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统一。

答案 选项

(1),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选项

(2),对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选项(3),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选项(4),开创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 从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发展看,秦始皇所做的这几件事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故此题无固定答案。

解答时,任选一项即可,但应陈述理由。

[探究与思考]

1.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1)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多为后世所承袭。

2.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是由于他是开创了中国统一大业的第一人,从统一的版图、文字、法律、度量衡、货币到万里长城,无不与秦始皇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也是世界古代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位帝王。

有人说他是大暴君,是由于他以刑杀为威,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并焚书坑儒,毁坏了大批文化典籍。

[基础达标]

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C.秦朝修筑长城

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答案 A

解析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故A项最符合题意。

2.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答案 B

解析 由“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可知,“陛下”代称“皇帝”说明了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3.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

C.郡县官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D.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和控制

答案 D

解析 郡县制的实行,克服了分封制下诸侯王位世袭的弊端,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就在新征服的地区设立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燕、赵长城的基础上向东西延伸而形成的。

5.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D

解析 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最重大的历史贡献,因此答案为D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

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选摘自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

材料二 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注:

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

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 

(1)事实:

勤于政务,富于实干;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设水陆交通网络;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

(2)事件:

焚书坑儒。

理解:

秦始皇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对政治生活也造成恶劣的影响;但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所以应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解析 第

(1)问,先依据材料总结出秦始皇的事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符合历史事实的内容;第

(2)问,实际考查对“焚坑事件”的评价问题,“要商量”是指毛泽东对郭沫若全面否定“焚坑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既要全面的分析,又要指出其危害,也要看到其对巩固统一的作用。

7.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

他认为: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请回答:

(1)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

(2)李贽认为秦始皇“未可轻议”,反映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 

(1)秦始皇结束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旧制度,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帝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统治残暴的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