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027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docx

政治考试要点分析

 

2011年中考政治研讨会发言材料

 

李雪俊

漳县金钟中学

2011年4月12日

 

夯实基础抓重点,扎实备考谋计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们同仁们:

大家早上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商讨2011年中考大计。

我非常有幸参加这个盛会,此行本着学习的目的来和大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下面我就近年来的一点备考心得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领会考纲精神,把握复习方向。

初中毕业生学业与普通高中考试具有选拔考试的功能;同时兼有初中学业的水平测试功能。

按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模块构成,大约占试卷总分值的90%左右。

试卷中三个课程模块的分值比例大体为1:

2:

6。

时政内容为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国内重大时事政治约占试卷总分值的10%左右。

中考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能力立意,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能力考查目标分为识记性能力、理解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题型结构:

基础知识测试类题型(以客观性试题为主)占试卷总分值的40%左右;实践与探究类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占试卷总分值的60%。

难易结构:

试卷中杜绝偏题、怪题,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所占比例为7:

2:

1。

二、科学归纳考点,便于快速记忆。

中考考查七、八、九年级所学全部内容,可谓面宽量大,内容极为广泛,因此,有效总结知识点,准确把握考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在我将自己所总结的一句话考点归纳如下,共67条,根据特征分六类,仅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4、我国民族方面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措施):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7、党和政府制定的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8、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9、我国的基本国策有:

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10、“两个基本点”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依法治国。

13、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

生命健康权。

14、成功的基石是:

自信。

(二)、“根本”类:

15、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措施(根本途径)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

产力。

1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7、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共同富裕。

2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教育的竞争、人才的

竞争。

2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发展问题。

2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根本要求):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

2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24、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的是: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

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6、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宪法》。

27、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

发展科技、教育。

28、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核心、中心”类:

29、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3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32、人格权的核心是:

人格尊严权。

3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治国。

34、团队精神的核心是:

集体主义。

35、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6、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7、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

有法必依。

(四)、“最”字类:

38、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9、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

尊重和爱戴父母。

(五)、“地位”类:

4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2、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43、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生命健康权。

(六)、其他:

4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5、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决定因素是: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46、我国目前的小康特点是:

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7、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

科技创新能力。

48、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9、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民族精神。

50、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创新精神。

5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3、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可依。

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

关键:

执法必严。

必要保证:

违法必究。

54、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是: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55、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6、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7、重大决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等。

58、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59、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60、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目标(共同理想)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2、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

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

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63、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基础(依据):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65、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66、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

党的基本路线。

67、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2011年中考命题趋势预测与对策

分析2010年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不难发现2011年的中考试题仍然会呈现以下特点:

(1)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选择;

(2)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时代特征将更加凸显。

试题将更加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4)地方特色更加突出。

试题将会更加注意联系地方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发展;

(5)试题将会丰富多彩,考查方式将会更加灵活多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复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九年级思品中考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想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做到“读”“熟”“串”“精”“专”“新”:

(一)、注重四“读”,“熟”悉考点和答题格式

政治中考开放性试题取材灵活新颖,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一些学生认为没必要读书了,这是错误的。

试题形式无论怎样变化,其根基仍在基础知识。

再新的题型,再活的题目都是依“标”据“本”而设,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要立足于书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读书要做到“四读”,即读标题(包括课、节、框、目标题),读概念,读原理,读引言和结论。

读标题,可以大致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脉络体系;读概念,可以掌握科学理论机体的细胞;读原理,可以掌握关键知识;读引言和结论,可以理清教材的精髓和落脚点。

此外,《课程标准》和《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考生也要仔细研读,明确中考的要求,把握能力要求,理解更新的中考改革理念,领会中考命题的原则。

对照《考纲》和样卷,确定自己的复习内容,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俗话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

新课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基础知识不重要,从而忽视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复习。

结果在做选择题时,由于概念模棱两可,造成误选或漏选;做开放性试题时,也因为不熟悉教材的内容,而找不准甚至找不到原理,拿着课本左翻右翻,结果花费了时间却完不成任务,付出了惨重代价。

所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有了扎实的知识根基,才能砌成稳固的“解题”大厦。

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熟悉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熟读教材,熟悉考纲,整理重要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例如:

关于“……标志”、“……前提”、“……保证”等等。

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法律的特征,犯罪的特征、最主要特征、法律标志等等,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这样夯实了基础知识,就为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要熟悉答题格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近来有些省市的中考开卷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践行题。

这类题都会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要求写调查报告、倡议书、建议、设计班会、公益广告等等,学生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失分多,有的甚至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作答。

因此,让学生通过平常训练熟悉答题格式,探求解题规律至关重要。

(二)、“串”联知识结构,“精”选“精”练

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

中考开放性试题突出了知识的相关性、相通性,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加以考查。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很有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研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中考政治科目,学习的内容极为广泛,面面俱到无异于大海捞针,劳而无功。

学习时应当提倡“少就是多”的原则,以“吃得饱”“有营养”为上策,资料投放前必须经过精心筛选,择其善者而用之。

切忌滥发资料,整天做练习。

我们提倡:

“让教师走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

因此,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题目,注意质的延伸和量的扩展。

如纵向比较本市多年中考试题,横向比较本省、市和外省、市中考试题,分析并选择与考纲有关系的题目进行练习。

因为这些考题代表中考最新题型,较权威,难易程度适中。

四、链接“新”时政,抓好“专”题复习

新教材把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块块内容,力图让每一教育模块所涉及的内容主题螺旋上升,贯穿在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中。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可以按“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专题的内容进行专题训练,也可以按照中考各种题型(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简答、辨析、论述)进行专题训练,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考试题往往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情境设问,从而体现社会热点,因此,在学习时,还要进行时事专题学习,使练习的内容变成连接课堂与课外的桥梁。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政作为命题的情景,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如“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观亚运盛会”“世博闭幕精彩中国”等等时政热点,注意找出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注重知识迁移。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应对中考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