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
A.纬度分布从南向北增大
B.经度分布,从0º经线向东向西增大到90º
C.纬度分布在北半球向北增大,在南半球向南增大
D.经度分布在东半球向东增大,西半球向西增大
【答案】C
【解析】在地球仪上,赤道的纬度为0°,自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升高,即北半球纬度从南向北增大,南半球反之;经度分布,从0°经线向东向西增大到180°,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180°重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其中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在该半球范围内向东经度先减小后增大,西半球相反。
结合选项,答案选C项。
点睛:
东西半球的判断: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其中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即东半球包括0°向东到160°E和0°向西到20°W之间的地区,该半球内的经度数值均小于160°E或20°W;反之,西半球内的经度数值均大于160°E或20°W。
2.关于分界线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A.温带和寒带分界线为66º34′N、66º34′S纬线B.中高纬度分界线为60ºN,60ºS纬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为0º纬线D.东西半球分界线为0º,180º经线
【答案】D
【解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温带和寒带分界线为66º34′N,66º34′S;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ºW,160ºE;0º纬线即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0º,60º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高中低纬,中高纬度分界线为60ºN和60ºS,所以本题选D。
3.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B.气候C.土壤D.地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联系。
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广东气候炎热,四川的气候湿热,故广东人爱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这主要与其气候有关,故答案选B项。
4.世界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答案】D
【解析】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故选D。
5.从荷兰鹿特丹港运输一批货物走最短航线到印度,应选择的航线是( )
A.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B.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
C.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
D.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台湾海峡→印度洋
【答案】B
【解析】从荷兰鹿特丹港运输一批货物走最短航线到印度,应选择的航线是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故答案选B项。
6.下列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没有运河或海峡的是( )
A.南极洲和大洋洲B.南美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非洲D.欧洲和非洲
【答案】A
【解析】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错误;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错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有直布罗陀海峡,D错误;南极洲与大洋洲之间没有运河或海峡为界,A正确。
故答案选A。
7.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
【答案】C
【解析】从板块构造示意图看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故选C项。
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 )
A.裂谷B.海洋C.褶皱山脉D.盆地
【答案】C
点睛:
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内容
理论
要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解释]
与运
用
板块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
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9.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认为岩石圈被不同的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可能形成山脉
D.六大板块均由陆壳和洋壳两部分组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A正确;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B正确;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C正确;六大板块中由全部属于大洋部分的板块,前部属于陆地的板块,D错误。
故答案选D。
10.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23.试题分析:
北半球的西风带,高压指向低压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成西南风,故选A。
【考点定位】风带的分布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C.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答案】11.B12.B
【解析】
11.全球气温升高,各地降水有所变化,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地方降水减少,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北方热量条件变好,导致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B正确;北方温度升,与南方的温差减小,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对各地的农业发展条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地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12.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故A不符合题意;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故B正确;为了缓解气候变暖,要研发新技术,降低新能源的污染税费,故C不符合题意;
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
“单独二孩”会使出生率上升,增加少年儿童在人口年龄结构中的比重,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比重,进而使老龄化程度降低,死亡率趋于下降,婴幼儿出生数量的增加会占有更多的公共资源。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选C项。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5.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14.D15.A
【解析】
14.读图可知,甲国0-20岁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所以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
15.从“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出,甲国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也就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资源丰富;乙国人口出生率低,老年人数量大,社会负担加重.
乙国男女比例失调,男性多于女性,人口增长较快,故D不正确;甲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故B不正确;乙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故C不正确;
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
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
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
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16.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
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充足,但国内矿产资源贫乏,需要从海外进口,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所以海运便利。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日本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答案】B
【解析】日本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故答案选B项。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9.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答案】18.A19.C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18.据图可知:
甲、乙、丙三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风风向相同,影响时间相差不大;受海陆位置影响,由沿海向内陆大陆性不断增强,降水量不断减少,所以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在变大,故选A。
19.本题考查日本的气候。
材料反映日本冬季的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地区略高,冬季0°C等温线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故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故选C项。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③1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20.C2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断,注意闭合等值线的判断方法。
20.等值线中如果有闭合的等值线,并且闭合的等值线值与相邻等值线中小的相等,则内部值更小,若与大的值相等,则内部值更大;所以N为山坡上的洼地,M为山坡上的小丘,选择C。
21.M处海拔为300-400m,N处海拔为100-200m,注意内部不超过一个等高距,选择C。
22.关于下图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村在b村的西南方
B.c、d两条小河画得都正确
C.e处用水方便,宜建造纸厂
D.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不应走直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a村在b村的正南方,A错。
C小河位于山谷处,画得正确,d小河画在山脊线上,是错误的,B错。
e处位于河流沿岸,用水方便,但不宜建造纸厂,因为造纸厂有污染,会污染河水,C错。
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从施工和安全角度看不应走直线,而是应该与等压线平行,D对。
考点: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图的判读。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特征相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24.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降水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受丁地盛行风影响,印度海盐生产进入旺季
D.丙、丁都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答案】23.D24.A
【解析】试题分析:
23.甲是赤道低气压带,由于终年受热,空气上升形成的;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
选D正确。
24.丙是东北信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丁是印度洋上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给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带来降水。
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形成。
25.读下图,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因此地势特征决定河流流向,根据图中河流水系特征可推断出该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东西向。
考点:
地势特征
26.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D.新加坡(103°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可见成片的橡胶园,A正确;泰国热带季风气候,可见成群的大象,象是泰国的国宝,B正确;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对流雨,C正确;新加坡海峡,地处赤道附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小,是无风带,不可能见到波浪滔天,D错。
选D正确。
考点:
主要考查东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
读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B.稻米
C.玉米D.天然橡胶
28.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
【答案】27.B28.D
【解析】
27.读图,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东南亚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
图示反映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地带,故判断为水稻。
故答案选C。
28.由于东南亚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且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以山地为主,森林广阔;故只有家具制造厂适合。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
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④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29.关于马六甲海峡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B.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C.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D.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答案】C
【解析】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原因为( )
A.农业发达,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B.对外开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D.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出口初级产品,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C
【解析】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著名港口就是新加坡港,该港口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最有利条件是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故选C。
31.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
A.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答案】A
【解析】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人口最多,所以具有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等优势。
读印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B.棉花C.黄麻D.水稻
33.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B.b工业区
C.c工业区D.d工业区
【答案】32.D33.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2.图示农作物主要分布于半岛沿海和恒河三角洲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
故选D。
33.印度的新兴工业区为班加罗尔,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为图示的c区域。
故答案选C项。
34.中亚地区被称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D.土库曼斯坦
【答案】B
.....................
35.中亚居民中,多数人信奉( )
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中亚各国主体民族哈萨克、土克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普什图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二、综合题。
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下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和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下图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
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
(1)国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该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
在自然方面,淡水资源不足主要是国土面积狭小、喀斯特地貌发育,陆地储水能力不足以及降水较少等原因。
根据图II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分析,该国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淡水资源不足显然不是由于降水较少所导致,本地区没有喀斯特地貌,因此主要与该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等因素有关;在人文方面,主要与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有关。
(2)因为水坝具有阻挡海水倒灌和调节河流入海水量的作用,因此建坝以前,因为海水入侵,坝内水域水的咸度较大;建坝以后,由于大坝的调节和阻挡作用,坝内水域水的咸度将降低。
(3)解决淡水资源不足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考虑。
针对岛国特点,开源可考虑①当地淡化海水,②水的循环利用,③外地资源的调入;节流主要是提高意识,节约利用。
37.读下面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② ③ ④
(3)离南极洲最近的洲是 ,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
【答案】
(1)亚洲北美洲非洲
(2)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南美洲太平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海陆分布。
(1)读图可得:
A是亚洲,B是北美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E是大洋洲,F是南极洲。
(2)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印度洋,④是北冰洋;
(3)七大洲中,离南极洲最近的洲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