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综合知识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86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综合知识 2.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猪综合知识 2.docx

养猪综合知识2

养猪综合知识

(2).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

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

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综合防治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complex,PRDC)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体现在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损失。

  [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主要由二类病原引起:

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常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

猪肺炎支原体是本病的导火线,它的存在使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病毒以及放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

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混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外,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营养和疫病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暴发和流行。

  [症状和病变]

  本病多爆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为18周龄墙。

发病率一般为25~60%,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

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

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

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生长肥育猪经常发生“13~15周龄墙”和“18~20周龄墙”,生长育成猪表现为发热、随之出现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负担加重或呼吸困难,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

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不能萎缩的橡皮肺橡)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

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预防与治疗]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预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

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

  2、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一。

  3、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因的传入和传播。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如广东腾骏药业公司研发的“威”牌复合醛(癸甲溴铵戊二醛)。

  4、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

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可在饲料内添加0.2%的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调整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预防更为有效。

  6、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

  7、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

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8、加强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

  

(1)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免疫接种:

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

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降低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病率,结合药物和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造成的损失。

多个大型猪场使用证明,使用辉瑞的猪气喘病灭活苗“瑞倍适”,能有效降低猪气喘病的发生率。

  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猪瘟、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猪圆环病毒外)。

除正在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的猪群外,一般不要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

  

(2)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威”牌复合碘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

呼吸道病较危害较大的猪场可进行产前药物净化,在饲料中按每吨饲料200-300克/吨量添加腾骏“加康”;或泰妙菌素100mg/kg+阿莫西林100mg/kg,在产前产后各连用一周。

  (3)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如辉瑞“得米先”),在仔猪出生后3、7、21天龄分别注射0.5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9、药物防治:

该病重在预防,猪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

在疫病发生早期应及时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诊断。

并及早采取措施投药对猪群进行预防和对病猪及早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

  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而细菌是造成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和其它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

可使用经证明效果较好的腾骏“加康”、诺华“支原净”等药品。

 母猪围产期:

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仔猪断奶前、后各1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加康”按每吨饲料200-300克/吨量添加;“支原净”按100ppm+金霉素300ppm/吨添加,对预防各类细菌性疾病和支原体有明显效果。

坚持防重于治,确保“母子”健康。

以上药品可轮流使用,每种药物可使用2~3个月。

  生长育成期:

在13~18周龄墙发生前连续2周使用有限药品进行预防,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

可添加“加康”,按每吨饲料200-300克/吨量添加,或“福而好”中药复合预混剂1-2kg/吨,间隔1周使用1次,每次连用1~2周;后备母猪:

100mg泰妙菌素和400mg金霉素(100mg强力霉素)/kg饲料,每月一周,直喂至配种。

  10、采本场(在爆发该病时不发病)的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一周腹腔注射3~5ml/头,有一定效果。

  11、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传播。

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2006-1-2510:

29:

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养猪的环境与设备

一场址的选择要求

场址选择对猪群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以及生产效率都有直接影响。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地势:

要求地势高燥、平坦、向阳背风、座北朝南、防止积水、返潮。

如为坡地,颇幅以不超过1%~3%为宜。

(二)土壤:

以沙壤土为好,黏土则排水不良,易积水。

(三)水源:

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的水源,最好用地下水或自来水。

(四)交通运输:

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之处,但交通运输频繁的地区,须注意防疫。

离主要公路干线2公里以上,猪场最好有围墙。

(五)排污处理:

粪尿应及时排除猪场,猪场下风处应设有化粪池。

二场内布局

生产区和生活区应分开,生产区内料道与粪道不能同时使用一个通道。

根据当地主风向与地势特点,生产区、管理区及生活区应安排在主风向的上风位置。

生产区应建在生活区上风向或偏上风向。

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次序为:

后备母猪舍

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哺乳舍———保育舍———肥猪舍

妊娠母猪舍

舍与舍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米,育肥舍靠近大门或出猪栏,兽医室、病猪隔离舍、积粪池、焚尸坑最好远离生产区。

在每一生产小区的入口处设消毒池,有条件最好把繁殖场与肥育场分开。

饲料加工储存设在靠近场区大门猪舍外围。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向南猪舍有利于冬暖夏凉和自然通风。

三猪舍的设计要求

(一)建筑设计要求

单列式猪舍走廊门宽1米、高2米,双列式猪舍中间过道双扇门宽度1.5米,高2米,圈门栏高度0.8米,高度同猪栏一致,门向外开。

窗户大小以采光面积对地面比例来算,种猪舍1:

8~10,肥猪舍1:

15~20,窗户离地面1.1~1.3米,窗顶距屋檐40厘米,窗户的大小和数量依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封闭式猪舍窗户面积不少于阳面围墙面积的1/3,阴影不少于围墙面积的1/4。

猪舍跨度单列式种猪舍4.5米,育肥舍5.5—6米,双列式猪舍7-8米。

宽度:

种猪舍2.5米,育肥舍3米,半开放猪舍两侧应设排风扇。

每栋猪舍的长度、间数设置要事先考虑到饲养员的管理能力。

一般一个饲养员可养育肥猪150—200头、哺乳母猪20-25头,妊娠、空怀后备母猪60-80头,种公猪10-15头。

尽可能安排每个饲养员负责一或两栋猪舍。

在猪舍的一侧建一个工作间。

单列式猪舍走廊宽1米,双列式宽1.2米。

育肥猪舍最好建成双列式,既便于管理又节省建筑面积。

舍内围墙(栏)高度:

育肥猪、母猪舍为90厘米。

公猪舍为120厘米。

育肥猪及母猪舍圈栏门设在走廊上,宽60-80厘米。

种公猪舍门可设在外围墙上,门高度为1.5米,与围墙(栏)一致。

在公猪舍一侧建专用配种间,便于配种。

哺乳母猪舍内靠走廊一角建仔猪补料间,长ⅹ宽(1.0×1.5米),栏墙高80厘米,一侧贴地面,设高30厘米、宽25厘米的仔猪出入孔。

(二)猪舍设备要求

1、饲槽:

饲槽分单槽和通槽,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类。

生长肥育舍、种猪舍设置固定饲槽,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用活动式饲槽或料箱。

料槽边缘要求光滑、底部呈锅形。

2、饮水器:

提倡用鸭嘴式饮水器。

肥育舍、种公猪舍每舍安装一个,离地面高度为40-50厘米。

母猪舍每舍安装两个,供母猪、仔猪用,高度分别为50cm和18cm,饮水器安装在舍间隔壁上,距外围墙50-80cm,靠近排粪沟。

3、消毒池(卫生防疫):

场门口、生产区门口设消毒池,深20cm,长度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各类猪舍间距为舍高的3-5倍,生产区的门口设更衣室、消毒间和消毒池。

四猪舍环境要求

(一)温度

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原则是: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小猪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经常怕冷,可用保温箱(内装电热板、红外线灯泡)为仔猪提供一个小气候,保育阶段可用提高栏舍温度的方式进行保温。

大猪及公母猪对寒冷的刺激有较强的耐受力,但对高温则很不适应(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持续高温会使猪体散热受阻,严重会导致中暑。

对于公猪则引起精液品质下降。

因此,在高温时节,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通风,安装排风扇(可以采取水汽喷雾抽风法),带走猪体表热量;

2、用凉水冲洗猪身和栏舍,但应以增加风速为条件。

冬季通风会使舍内温度降低。

因此,通风要适度,最好使用热风炉来提高舍温。

各类猪群圈养密度与群体大小

密度

猪群每头占圈栏面积(平方米)每圈养猪头数(头)每头猪最低占用饲槽

长度(厘米)

平实地面半漏缝地面全漏缝地面

后备公猪2.5-3.52.52.52.0-4.040

后备母猪1.0-1.210.88.0-1035

妊娠母猪2.0-1.21.81.62.0-4.045

哺乳母猪含护仔栏7.5-8.554150

成年母猪6.0-7.066150

成年公猪0.3-0.40.30.3<2自由采食总长度100

育肥猪0.8-1.20.90.88.0-1.230

猪在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阶段适宜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种公猪13-192510

种母猪13-192710

哺乳母猪15-222710

哺乳仔猪(7kg以下)30-353728

保育猪(7-15kg)22-283018

小、中猪(15-60kg)18-222713

大猪(60kg以上)15-202710

(二)湿度

猪生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5%。

湿度直接影响体温调节,间接通过病原微生物影响猪只健康。

猪舍内的湿度来源于空气进入舍内的水分,动物排出的水分和水汽,地面、墙壁等其它物体蒸发的水分。

低温高湿加剧了猪体的寒冷感,不利于生产性能的发挥。

此外,高温度促使病原微生物滋生,降低猪只的抵抗能力,疥癣、湿疹等皮肤病增加,会使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

防止高湿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好场址,建成的猪舍充分干燥后再使用;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水,及时清除粪尿;3)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干燥垫草;4)训练猪只固定地点排粪尿。

(三)通风

通风有利于增加散热,排除舍内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对猪的健康和生长有良好的作用,以纵向通风为好,冬季寒冷季节,应将通风和保温二者平衡好,不至于偏及一方而造成不良影响。

气流过大,能量消耗增多,甚至降低]增重。

一般认为冬季猪舍气流控制在0.1-0.25m/秒为好。

必要时堵塞屋顶门窗、防止贼风袭击。

(四)有害气体

猪只呼吸、粪尿、垫草有机物分解等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是氨、硫化氢和甲烷。

他们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影响很大。

氨气由含氨物分解而来,比重比空气轻。

猪只长期处于氨气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尽管不宜被人们发现,但对生产力已造成了损失。

在50ml/m3氨浓度下,猪表现为口腔、鼻腔、泪腺分泌物增加,氨浓度在100ml/m3以上表现更为严重,直接影响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饲养管理中,猪舍中氨浓度以低于26ml/m3为宜。

猪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且消化机能紊乱时,肠道排出大量硫化氢。

硫化氢比重比空气低,并且毒性很强,浓度为20ml/m3时,猪食欲丧失,出现神经表现。

50-200ml/m3时引起呕吐、腹泻。

猪舍中的硫化氢以不超过10ml/m3为宜。

欲消除舍内有害气体,应采取综合措施。

1、及时清除粪尿;

2、圈舍地面坚实无缝,不漏水,有坡度利于排水;

3、防止舍内温度过高;

4、注意通风并铺垫适宜的垫草。

(五)光照

光照对肥育猪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影响不大,一般不宜太长和太强的光照,只要便于管理就可以了。

但是光照可刺激性腺发育,对接近性成熟的种猪、哺乳期母猪可适当延长光照。

(六)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猪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休息,同时料位和水位不足,造成相互争斗,影响采食、休息,加大了应激和非生产性消耗,从而使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

相反,密度过小,圈舍利用不经济,不利于保温。

限制饲养条件下,肥育猪每栏饲养10-15头为宜,每头占栏面积30-50kg为0.45m2/头,50-100kg为0.8m2/头。

自由采食条件下每栏可适当增加至20头。

饲养密度和增重与耗料的关系

项目密度

密适度稀

每栏饲养头数20138

30-50kgm2/头0.3-0.370.450.6

50-100kgm2/头0.550.801.10

平均每头日耗料(kg)2.312.482.59

平均每头日增重(g)531622613

第二章品种选择与选育

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引入品种有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

其共同点是:

1)生产速度快,育肥猪从20-40kg阶段日增重为550-650kg,高者可达750kg以上;2)胴体瘦肉率高,一般为55-62%,优者可高达65%以上;3)屠宰率较高,体重90kg左右屠宰率可达70-72%;4)产仔数较少,母猪发情不明显,较难配种;5)肉质较差,肌纤维粗,肌间脂肪较少,出现PSE或DFD劣质肉比例较高;6)对营养、饲养、猪舍建筑要求较高。

一品种选择

(一)大约克夏

1、品种特征

又称大白猪,产于英国。

体格大,体型匀称,毛色全白,头长,面额微凹,耳中等大直立,体躯深长,背膘平直略呈弓形,四肢较高,肌肉发达。

适应性较强。

2、繁殖性能

性成熟晚,母猪初情期在5月龄左右,8.5-10月龄开始配种。

繁殖力较强,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0头,经产母猪12头。

乳头7对以上。

3、肥育性能

增重速度快,6月龄体重超过90kg,日增重680-700g,料肉比2.8-3.0,屠宰率71%,酮体瘦肉率60%。

(二)长白猪

1、品种特征

原产于丹麦,全身被毛呈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倾,背腰长,腹线平直而不松驰,体躯长,前躯窄后躯宽,肋骨6-17对,大腿丰满,蹄质坚实。

2、繁殖能力

性成熟较晚,6月龄出现行为,9-10月龄体重达到120kg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子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乳头6-7对。

3、肥育性能

6月龄体重超过90kg,日增重550-800g,料肉比3.0-3.5,屠宰率72%,酮体瘦肉率63-65%。

(三)杜洛克

1、品种特征

产于美国。

体型较大,被毛呈红棕色,深浅不一。

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耳尖下垂。

面部微凹,体躯深长,肌肉丰满,腿臀发达。

四肢粗壮,背略呈弓形,体质健壮,适应性强,饲养条件比其他瘦肉型猪要求低。

2、繁殖性能

通常作杂交的第二代父本,杜洛克成年公猪体重380kg左右,母猪300kg左右,10月龄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9头,经产母猪产自10-12头,乳头7对以上。

3、育肥性能

生产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

6月龄体重达90kg。

平均日增重650-750g,料肉比2.7-3.0,屠宰率73%,胴体瘦肉率60-63%。

(四)汉普夏猪

1、品种特征

产于美国。

除肩颈结合部和前腿为白色,前躯形成一条白带,其余背毛黑色。

头中等大,而中等大直立,体躯较长,背宽大略呈弓形,体质强健,肌肉发达,抗逆性较差。

2、繁殖性能

成年公猪350kg,母猪300kg左右,母性强,但产仔数较低,初产母猪产仔7-8头,经产母猪产仔8-9头,乳头6-7对。

3、育肥性能

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饲料利用率高,酮体瘦肉率高,肉质好。

6月龄体重达100kg。

平均日增重650-700g,料肉比2.8-3.3,屠宰率72%,酮体瘦肉率62%。

(五)皮特兰

1、品种特征

产于比利时,毛灰白色夹有黑斑点,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耳中等大向前倾,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

2、繁殖性能

繁殖力较低,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9.7头。

3、育肥性能

生长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到90-100kg,日增重750g,料肉比2.5-2.6,屠宰率76%,酮体瘦肉率65-67%。

含应激敏感基因,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PSE劣质肉普遍。

二品种选育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合理的杂交组合是获得理想生产性能的前提,现代商品猪要同时具有生活力强,生产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和肉质好等特点,同时制种方便。

选用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三品种杂交是较好的杂交组合。

从我国养猪的国情出发,采用土洋结合的方式(母猪土、公猪洋),将地方母猪的优点与洋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以获得优质的杂交优势。

第三章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对整个猪群的作用很大。

俗话说:

“母猪好管一窝,公猪好管一坡。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公猪的使用效率,对增加仔猪数量,改进猪群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自然交配每头公猪可承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一年繁殖仔猪400-600头。

搞好营养、运动、配种三者之间的平衡,是养好公猪的重要内容。

一、公猪的选留

从生长前期就应着眼观察。

符合品种特征,背腰平直,躯体丰满,四肢健壮,无肢蹄缺陷,两侧睾丸对称,发育良好(无稳睾、单睾),性欲旺盛,阴茎勃起有力,持久性好,精液品质优良。

二、公猪的利用

公猪的初情期一般为6-7月龄,适配年龄不少于9月龄,主要依据精液品质来确定,精子活率至少达到50%以上再开始利用。

开始利用强度不宜过大。

采用本交时,每头公猪负担20-30头母猪的交配任务。

年轻公猪每周配种次数不超过2次,成年公猪每周最多不超过5次。

配种前后半小时不供水料,不饮用冷水或用冷水冲洗猪体,公猪配种年限一般为3-4年,生产种公猪的更新率为25-35%。

三、种公猪的营养

要求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蛋白,能量不宜过高,控制在中等偏上(2800-3000kcal/kg日粮)特别满足VA、VDVECaPZnMnSe的需要和平衡。

应随时注意公猪的营养状况,使其终年保持健康结实、性欲旺盛、精力充沛的体质。

常年分散产仔的猪场,公猪配种任务比较平均,全年各月都应维持公猪配种期所需的营养水平。

采用季节集中产仔时,1-1.5个月逐渐增加营养,代培中结束后在适当降低营养。

配种期可适当加喂蛋鸡和小鱼。

寒冷季节饲料营养水平增加10-20%。

冬季日喂2次,夏季日喂3次,日粮一般占体重的2.5-3%,每次饲喂不宜过饱,体重90-150kg的公猪日喂大约2-2.5kg。

同时按膘情投料,并供给清洁饮水。

种公猪的日粮水平建议:

消化能3000kcal/kg,粗蛋白质13-14.5%,钙0.75-0.85%,磷0.5-0.6%,食盐0.35-0.4%。

四、种公猪的管理

(一)、单圈饲养

离母猪圈舍较远,使其安静,不受干扰,避免相互爬跨和自淫(加大运动量,减少圈内停留时间)

(二)、建立日常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饲喂、运动、洗刷、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