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76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docx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旁站方案

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

 

编制:

审核:

广东粤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九月四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2

第二章、编制依据..................................3

第三章、旁站监理基本范围..........................5

第四章、监理人员配备及其职责.....................29

第五章、旁站监理程序及内容........................31

第六章、旁站监理的方法和措施.....................33

第七章、旁站监理记录表的填写.....................37

第八章、旁站项目清单及重点分项工程监理验收.......41

 

第一章、项目概况

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起点位于汕头市龙湖区,本次为汕头市泰山路北延一期建设工程(海河路~沿河路),泰山路北延规划定位为城市快速路,近期按照城市主干道标准进行实施建设。

本项目起点海河路,终点至沿河路,设计车80km/h,地面辅道设计车速40km/h,项目路线全长约3.078km,道路红线宽度60m,蓝线按照两侧各退让15m进行控制(本次设计不包含对两侧预留用地的设计)。

主线采用双向10车道,K2+700~终点段为跨梅溪河桥梁段先实施桥下双向4车道辅道,预留梅溪河大桥双向6车道及其引道,预留远期梅溪大桥(跨越梅溪河)的平面布置;两侧设置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

工程内容包括:

道路工程、涵洞工程、市政管线工程(雨水、污水)、交通工程、照明工程、交通监控、绿化景观(绿化、绿化给水)、等工程。

 

表4.1-1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

《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I0-2006、《合同法》、《旁站监理管理办法》。

2、政府为业主建设项目所下达的文件(项目审批文件)。

3、汕头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

4、设计、勘察系列文件。

5、现行的技术规范、施工验收规范规程等。

6、建设单位与承建商及物资供应商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物资供应合同。

7、经公司批准同意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其他文件资料等。

8、经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等。

 

第三章、旁站监理基本范围

一、测量放线

1、施工单位对关键部位测量和放样的有关参数都应事先报经监理单位检查。

必要时,监理单位可要求施测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直接监督下进行复核对照测量。

2、本工程需对工程移交点WK04、WK05、CG2、CG3全线闭合进行复核。

3、对平面控制点坐标的增加点,高程控制点的增加点进行复核。

4、水泥搅拌桩、旋喷桩、CFG桩施工前,给排水管道开挖、箱涵施工前对施工放线进行复核。

二、路基(软基)处理

(一)水泥搅拌桩

1、施工工艺

搅拌桩采用“4喷4搅”的施工工艺,具体为:

平整场地至设计高程,按施工图设计桩位放样后,调整钻杆对准桩位;下钻,启动搅拌钻机,钻入0.5m后开动空压机,喷压缩空气,钻井至设计深度。

提升钻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反向旋转,边提边喷水泥浆液,钻机提升速度小于0.5m/min,水泥发送装置的转速大于50转/分;钻头提升至桩顶高程关闭水泥发送装置,再次下钻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该桩的施工。

之后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2、施工及技术要求

本工程一般路段采用的普通水泥搅拌桩,桩径50cm,间距1.5m;其布桩桩位基准线为:

道路中心线,水泥搅拌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1)材料要求,普通水泥搅拌桩一般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建议含量为15%,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60kg。

水灰比=0.65。

(2)搅拌桩的垂直度不小于1.5%,桩位偏差小于5cm。

桩径不小于设计要求;桩距偏差小于10cm;桩长不小于设计要求。

停浆面标高宜高出桩顶标高20cm。

搅拌桩应采用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方式。

a、满足设计喷入量的各种参数,如:

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两次喷浆量的分配;

b、确定搅拌的均匀性,验证预定的工艺流程;

c、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控制注意事项

a桩机必须配置喷入计量装置,须定期标定(每生产1万米搅拌桩后重新标定),严禁无喷入计量装置的桩机投入使用,并记录瞬时喷浆量和累计喷浆量。

浆液罐容量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每米60kg,保证每根桩的连续施工,当上述重量不足时,不得开始下一根桩的施工。

b严格控制喷浆标高和停浆标高,不得中断喷浆,确保桩体长度;两喷过程中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和下钻作业。

c施工中若发现喷浆量不足,由监理选择在该桩位的附近位置进行补桩。

d桩体复搅施工时,应采用中~低速档钻进和提升,切勿采用高速档快速钻进和提升。

(4)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标准,采用下述工程方法检测:

N10轻便触探,当桩身2d龄期的击数达到15击(含15击)或7d龄期的击数大于原天然地基击数的一倍以上即为合格(自检),否则为不合格。

检测步骤:

取总桩数的3%;桩身取样强度检验:

随机取2%根进行外观(开挖桩头)和裁取芯构制成试块,进行桩身抗压强度测定。

28天标准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0MPa。

(二)CFG桩

1、施工工艺

CFG桩采用长螺旋杆钻,管内泵压的施工工艺,具体为:

平整场地至设计高程,按施工图设计桩位放样后,桩机进入现场,根据设计桩长、钻杆入土深度确定机架高度。

桩机就位,须保持水平、稳固、调整钻杆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按设计配比配制混合料,投入搅拌机加水拌和,加水量由混合料搅拌须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min。

待钻孔打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

成桩的提拔速度宜控制在2~3.5m./min,成桩过程宜连续进行,应避免后台供料慢导致停机待料。

若施工中因其他原因不能连续灌注时,须根据勘察报告和已掌握的施工场地土质情况,避开饱和砂土、粉土层,不得在这些土层内停机。

施工中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

2、施工及技术要求

(1)CFG桩施工,采用梅花桩布置。

桩径50cm。

(2)材料要求

CFG桩的质量配合比初定为水泥:

粉煤灰:

石屑:

碎石、建议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桩顶采用现浇变截面C15砼托板,CFG桩砂垫层的中粗砂:

大于0.5mm的砂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上,含泥量小于3%,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cm/s。

为了使各桩体承受的荷载能均匀分布,在各桩托板顶面设置大于50cm砂垫层。

(3)CFG桩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具体为:

混合料试验:

混合料搅拌均匀后,按一定比例留取样品(一般一个台班做一组),装入试模中,测定28天抗压强度。

施工顺序:

在软土中,桩距较大可采用隔桩跳打。

在饱和的松散粉土中施打,如桩距较小,不宜采用隔桩跳打方案。

满堂布桩,无论桩距大小,均不宜从四周向内推进施工。

施打新桩时与已打桩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天。

连续施打可能造成的缺陷是桩径被挤扁或缩颈,但很少发生桩完全断开。

跳打一般很少发生已打桩桩径被挤小或缩颈现象,但土质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时,已打桩可能被振断或振裂。

打桩过程中随时测量地面是否发生隆起,因为断桩常常和地表隆起相联系。

打新桩时对已打但尚未结硬桩的桩顶进行桩顶位移测量,以估算桩径的缩小量。

打新桩时对已打并结硬桩的桩顶进行桩顶位移测量,以判断是否断桩。

一般当桩位移超过10mm时,须开挖进行查验。

(4)CFG桩的质量检验具体为:

CFG桩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一般养护龄期可取28d。

桩间土质量检验可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和钻孔取样等试验对桩间土进行处理前后的对比试验。

CFG桩身施工质量采用低应变试验检测,检测数量为桩根数的5%。

CFG桩的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静载荷试验检测。

静载荷试验一般要求每个场地的试验点不少于3个。

(三)泡沫轻质土

1、施工工艺

(1)泡沫的生成(发泡剂加水生成发泡液体,发泡液加压缩空气生成泡沫)

(2)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制备【胶凝材料加掺合料加集料加水生成水泥(砂)浆】

(3)泡沫轻质土的生成即泡沫与水泥(砂)浆的混合【水泥(砂)加泡沫生成泡沫轻质土】

(4)现场浇注施工

2、施工及技术要求

(1)泡沫轻质土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1)湿密度及抗压强度满足下表要求

表——泡沫轻质土路基施工湿密度

路堤部位

离路面底面距离

施工湿密度(kg/m3)

28d的抗压强度(MPa)

路床

0~0.8

650≥Rfw≥550

≥0.8

路堤

>0.8

650≥Rfw≥550

≥0.6

2)发泡剂严禁采用动物蛋白类发泡剂,且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发泡剂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规定值

稀释倍率

40~60

发泡倍率

800~1200

标准泡沫密度(kg/m3)

30~50

标准泡沫泌水率(%)

≤20

3)消泡试验泡沫轻质土湿密度增加率不超过10%;且标准沉陷距不超过5mm。

4)镀锌铁丝网规格为Φ1.5mm@2.5cm×2.5cm;HDPE防渗土工膜厚度不小于5mm。

(2)施工配合比强度试验

1)施工配合比强度试验试块采用10cm×10cm×10cm立方体试块。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同普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但要求压力机采用小量程砂浆压力机进行抗压试验,且强度结果不做尺寸折减。

2)施工配合比强度试验以3块试块为一组,测定7天龄期强度。

当7天龄期抗压强度≥0.5倍设计强度时,该配合比可作为施工配合比采用。

(3)泡沫轻质土浇注施工

1)泡沫轻质土路基浇注施工前,基底不应有明显积水和杂物;如设计有垫层,垫层施工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泡沫轻质土单层浇注厚度按0.3m~1.0m控制。

3)单个浇注区浇注层的浇注施工时间不应超过水泥浆的初凝时间;上下相邻两层浇注层的浇注间隔时间不宜小于8小时。

4)浇注方向宜自浇筑区长轴中间位置附近向两端浇筑;如采用一条以上浇注管,亦可从两端向中间位置浇注。

5)如浇注层底高程有明显差异,宜自较低的位置开始浇注。

6)出料口在浇注过程中,不宜悬空;在移动浇注管、自出料口取样、扫平表面或需要冲散浇注区内多余的泡沫时,出料口离当前泡沫轻质土流动表面的高差宜控制在1m以内。

7)进行扫平表面时,应尽量使浇注口保持水平,并使浇注口离当前浇筑轻质土表面尽可能低。

8)单个浇注层宜一次性浇注完毕,必要时最多分两次浇注,且两次浇注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6小时~24小时。

9)尽量减少在已浇完尚未固化的轻质土里来回走动。

10)泡沫轻质土顶面应依次铺设Φ1.5mm@2.5cm×2.5cm的镀锌铁丝网及HDPE防渗土工膜,两者均应横向铺设。

11)金属网铺设时,应采用U形钉进行锚固,纵向锚固间距2m、横向锚固间距1.0m。

金属网平面位置应重叠搭接,搭接宽度不低于5cm,搭接处用铁丝绑扎并用U型钉锚固。

12)路床部位的泡沫轻质土,浇注完毕后应覆盖塑料薄膜或无纺土工布进行保湿养护;浇注至设计标高后,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13)路床部位泡沫轻质土,流值不宜小于170mm。

三、箱涵

1、施工工艺

 

2、施工及技术要求

(1)基底垫层

A、待基坑开挖完成并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开始进行垫层及底板的施工。

B、砂夹石垫层采用流槽从基坑边下料,小型挖掘机整平和碾压。

C、C15素砼垫层的侧模板用木方或钢模,安装时先测量放样垫层的平面外侧位置,然后安装模板浇注砼垫层,由混凝土车运到现场摊铺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检平。

(2)内支架搭设与模板制安

A、模板加工

侧墙模板采用全新大块钢模板,模板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水性小,结构坚固。

首先设计侧墙模板设计,然后在专业钢结构加工厂进行加工。

顶板的底模板采用酚醛板,以便装拆,酚醛模板为定型产品,无需特别加工。

内支架搭设与模板安装

a)、本工程箱体结构模板分三次安装。

第一次安装底板部分;第二次安装内模板部分;第三次安装外侧模板。

施工分界面上用6*6cm方木做凹槽,以提高施工缝位置的止水能力。

b)、侧墙模板采用全新大块钢模板,模板加工时考虑好模板尺寸以及与角模的连接。

模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模板竖方采用10×10木方,横枋采用Φ48钢管。

c)、顶板支顶采用φ48钢管@90*90cm满堂红支架,顶板预拱度为跨度的0.2—0.3%。

满堂支架按要求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水平拉杆每1米设置一层,共3层。

钢管上部设顶托用以调整模板高度,下部直接立于底板面上。

d)、侧墙支顶采用Φ14对拉螺栓结合Φ48钢管支撑,侧墙对拉螺杆中间焊有止水钢环,中墙的对拉螺杆可采用不设止水钢环的普通对拉螺杆。

止水环必须满焊;螺栓的两端加可重复利用的橡胶堵头,以便在拆除侧模后,取出橡胶堵头,将拉杆用风焊切割,外用防水微膨胀水泥砂浆堵塞严密。

这样有定位钢片水平拉杆兼作侧墙壁模板的撑杆,这样的模板支撑体系可以保证工程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拉杆纵、横间距初定为0.6米*0.6米。

(3)混凝土工程

箱体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箱体底板混凝土及底板以上60cm墙身部分,第二次浇筑剩余墙身、顶板砼。

防水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按下列规定检查:

A、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前要求供应商做好配合比设计,施工前对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如有变化时,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B、在浇筑地点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每班不少于两次。

C、连续浇筑混凝土量为500m3以下时,留两组抗渗试块,每增加250~300m3增留两组,如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变化时,均另行留置试块、试块在浇筑地点制作,其中一组在标准情况下养护,另一组与现场相同情况下养护,试块养护期不得少于28天。

(4)模板和支架的拆卸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可拆除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85%设计强度时即可拆除顶板模板及支顶架。

(5)箱涵回填

A、箱涵回填在箱体砼达到结构强度达到100%后才可进行。

回填材料设计采用中粗砂,为加快回填速度,采用灌水震捣法震捣密实。

B、为了防止箱体位移,回填不得只在一侧回填,两侧对称进行,高差不得超过30cm。

四、给排水

(一)工艺流程

1、给水管道施工工序:

管线测量→管线清表→修筑施工便道→管沟开挖→验槽→施工砂垫层→PE管运输→PE管热熔连接→管道敷设→管身回填→管段试压→阀门、井室安装→管沟回填→设置管道标示→通水试验

1、排水管道施工工序:

 

(二)施工及技术要求

1、给水

(1).管道沟槽开挖

给水管道沟槽开挖方式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相关要求。

(2).管道基础及沟槽回填

A、本工程给水管道均采用开挖施工.管道基础下层铺设厚度为200mm的砂夹石(碎石粒径3~5mm),上层铺设100mm中粗砂,以方便施工。

基础表面应平整,其密实度应达到90%。

B、输配水管道的地基,基础,垫层,回填土压实密度等的要求.应根据管材的性质(刚性管或柔性管),结合管道埋设处的具体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28-2008)规定确定。

C、给水管道从管底到道路路基底,采用中砂回填;回填采用分层回填,管道回填的密实度及其它技术要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28-2008)中的相关内容的要求。

(3).管道工作压力

本次设计配水管工作压力为0.60MPa。

(4).管道试压

A、管道安装完毕,且未全部回填土前应进行管道水压试验:

管道试压时,管道及沿线的支墩,应达设计强度,未设支墩的管件,应采取加固措施;管道试压时,所有管道接口处应为外露。

B、试压管段不得采用阀门作堵板.不得有消火栓,排气阀等附件。

C、试压管段在试压前应灌水浸泡,浸泡宜在不大于工作压力条件下进行,浸泡时间应不小于48小时。

D、所有管道均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水压试验的静水压力采用0.90MPa。

(5).给水管道冲洗消毒

给水管道竣工验收前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冲洗和消毒,冲洗消毒前,施工单位应准备好消毒剂,临时排水口和排水点。

2、排水

(1)管沟开挖

A、基坑开挖配备二台挖掘机,采取分层分段对称进行,在开挖过程中掌握好“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个要点,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则。

B、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先掏槽安装-500mm(或-1000mm)处钢围檩、架设钢支撑,以尽早对围护结构进行支撑。

自卸汽车运输,基底以上30cm采用人工突击开挖,严格控制最后一次开挖,严禁超挖。

C、分段开挖两端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

雨季备足排水设备,做好预警工作,确保基坑安全。

D、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2)基坑排水

沿基坑两边设350×350㎜的截水明沟,防止地表水流向基坑。

沿坑底的两侧挖排水沟进行基坑内导水,排水沟紧贴钢板桩施做,断面取0.3×0.3m,坡度为0.5%,集水井隔40m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为0.8m,深度随挖土的加深适当设置,基坑内地下水流入集水井内后用水泵抽出坑外,经过沉砂池沉淀后排入附近排水沟。

(3)排水管道严密性试验

本工程中污水管道,在回填至管顶50cm后,进行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回填其余部分。

要求进行强度和严密性两次试验。

管道工作压力0.6Mpa,试压前管内充水时间≧24小时。

A、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

B、管道闭水试验水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

2)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3)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4)闭水试验装置如下图:

注:

试验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第10.3节方法进行,验收标准按《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4)、沟槽回填施工

管道安装经验收合格后,用粗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高度,以上部分用灰砂土回填。

管道胸膛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5%。

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并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和有机物,回填材料。

沟道回填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用限位措施。

管道回填见FSLJ-PS-S-18.1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有关内容。

 

沟槽回填密实度要求如下图:

 

五、道路

(一)路基

1、工艺流程

 

2、施工及技术要求

(1)一般路基

路基填料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

项目分类

路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城市主干道

上路床

0~30

8

10

下路床

30~80

5

10

上路堤

80~150

4

15

下路堤

150以下

3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8

10

A、本工程路基填料一般可采用灰砂土,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规定。

B、路基填筑前,基底应清理和压实。

对菜地、旱地、荒地等应清除草皮、平整压实。

路基范围内的塘梗均需挖除。

C、含草皮、淤泥、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D、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基施工前,填方路段清表土厚度为30cm。

E、路堤填料: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F、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G、最终形成的路基断面填料强度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H、道路红线范围内新近填筑的建筑垃圾土、混凝土块必须挖除,回填的土方需满足填料的要求。

I、沿线道路红线范围的池塘、河沟、耕植地必须把淤泥清除干净,回填路基材料再根据地基处理设计图对特殊地基处理,进行路基填筑。

(2)、过鱼塘、水塘路基

在常年积水或池塘(鱼塘)地段施工,应先在用地范围内修好围堰,并将围堰内的水抽干,清除表层淤泥并晒干后才能填土,并进行粘土包边,粘土厚度为1m。

围堰可用草袋或其他可行的方法修筑,在一般情况下,围堰顶宽0.75m,高度已超过常水位50cm为宜。

围堰应无渗漏,同时应保证整个施工期间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二)路面

1、施工工艺

 

2、施工及技术要求

(1).路面垫层施工要求

1)根据各路段底基层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通常约为1.2),按计算间距严格控制卸料位置和数量。

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平整。

2)初压。

用8t两轮压路机压稳就位。

碾压时由边到中,由低到高,每次重叠1/3轮宽。

3)撒铺填隙料。

用石屑撒布机或其它合适机具将干填隙料均匀地撒布在已压稳的碎石层上,松厚约2.5-3cm。

必要时,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扫匀。

4)振动碾压。

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每米宽的重量至1.8t)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碎石间的空隙中。

5)再次撒布填隙料。

撒铺松厚约2-2.5cm,扫匀。

6)再次振动碾压,同第2.2.4条。

碾压过程中,对局部填隙不足处,人工找补;如有局部的多余填隙料则应扫到不足之处或扫到路面外。

7)局部补撒石屑并扫匀,振动碾压,直到全部填满为止。

填隙料不得在碎石表面局部自成独立一层,表面必须能见碎石(一般外露3-5mm)。

8)洒水终压。

碎石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三轮压路机压密。

在碾压过程终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

碾压之前,宜在表面先洒少量水,洒水量3kg/m2或以上。

(2).路面基层施工要求

1)路槽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的施工必须遵循《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相关规定。

2)水泥稳定混合料拌和方法可采用机械拌和、人工拌和,但为了严格控制拌和均匀性,宜采用机械拌和法

3)碾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混和料的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应在混和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压实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每次压实厚度最小为10cm,最大为20cm。

超过20cm应分层压实,下层压实后,表面洒水润湿,即可施工上层。

4)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乘以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应按试铺确定。

为了防止碾压推移,在碾压时应自两侧压向路中。

最后应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

5)碾压过程中要注意找平,填补处要翻松加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进行找平。

6)分段施工的衔接处要注意留出一定长度不压,预留衔接处要适当加水泥和水重新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衔接处也可先压实,待下段施工时再挖松,并适当加水泥和水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7)水泥稳定混合料从加水泥拌和到完成压实的延迟时间(包括干拌时间在内),不应超过3小时。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