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690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docx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

琴童妈妈学习钢琴心得体会

  

  到下个月中,我的小朋友就学琴两年整了。

作为琴童妈妈的我,差不多也是每天坚持了两年。

学琴过程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十分美好,也不断地走一些弯路。

钢琴音乐知识浩如烟海,越是深入,反而越是觉得自己浅薄。

不过,无论怎样浅薄,只要有思考,就会有收获。

只要能坚持,就一定会找到快乐。

喜欢,是坚持唯一的理。

  下面就琴童学琴的技术基础写了些体会,当作两年陪练过程的反思。

因为是外行,所以有什么观点相左,不严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交流。

言语包涵。

  在钢琴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换老师的时候,新老师一般都不会接着前任老师的进度来,而是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的调理。

一方面可能是显得自己更专业,一方面孩子的基本功也确实是个问题。

  2,学钢琴到了一定阶段,无论一天练多少小时,曲子都练不好听,不精巧,不细腻。

小毛病挺多,手指不听使唤。

陷入一个有进度没进展的误区。

  3.学琴的小朋友的家长,或者老师,盲目地追求进度。

在基础方面把关不严。

没有质量的进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反而还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基础不好。

或基本功不好。

如果是从头来过,往往是无所适从,孩子也会非常厌烦。

那么趁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练习呢?

到较高级阶段才发现问题多得学不下去了。

与其要从头补以前的功课,还不如趁早打好基础。

从而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少走弯路。

  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

  个人认为,钢琴技术基础是音乐性是否能表现得出来,是否能将音乐想法传达得得心应手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有好一些学琴的年龄差不多是5岁左右,都很小。

那么对这些小初学者来说,音乐性更重要呢还是打好技术基础更重要?

现在普遍提倡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快乐学琴,以兴趣为主。

再者钢琴本来就是为音乐服务的。

所以倾向于音乐性的更多。

或者更科学。

我也觉得没得错。

只是,音乐性固然很重要,自不必言说,但作为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乐器—钢琴来说,技术不仅显得重要,更是基础。

  手一放到钢琴上,离开了技术,音乐就是一句空话。

嘴里谈得出音乐,手上弹不出音乐。

如果基本功练得不扎实,怎么把心中充满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来呢,那么这就会陷入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这时你或许会说,孩子还小嘛,都没发育完全。

讲技术才是一句空话。

是的,孩子小,我知道,所以我并不是说一下子就应该怎样怎样。

而是说在整个练琴过程中作为基石的技术应该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

找准方向,循序渐进。

尤其针对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的学习情况而言。

  进度是一块诱人的奶油蛋糕。

领先的进度仿佛说明你的孩子天赋好,与众不同。

实则不然。

盲目追求进度是一个目光短浅,祸害无穷的误区。

通常表现在:

1.为了考级而考级。

  2.人比人,一味想跑在前头。

3.夸大孩子的天赋能力。

  4.反正又不走专业,会弹曲子最重要。

  危害:

曲子练不精细。

在进入稍高阶段后,能力阻碍进度,学习停滞不前。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这就像修一栋房子,最终能修多少层,绝对取决于根基有多坚稳。

  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现。

因此学习钢琴,从把双手放到键盘上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计划,有方法,有针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钢琴技术基本功,这跟走不走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实话我不太赞成一学琴一买钢琴就为孩子立志走专业的态度。

但是,就算不走专业,也一定要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我看来,学习钢琴演奏根本不分专业学法和非专业学法,既然买了钢琴,交了学费,下了决心,那么要学就得学好,学到底。

不仅学钢琴,学任何一门艺术也是这样。

所以无论走不走专业,在态度和学习方法上,一定要“专业”。

  基本功练习不要怕枯燥,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在这上头体现得最明显了。

而且只要每次目标明确,开动脑子,少而精地练习,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想像的那样枯燥。

  初级阶段的技术基础。

一。

手指能力

  1,独立吗?

灵活吗?

短附点音符和波音的练习,对加强手指彼此之间的灵活性,不失为一种良方。

五根手指中4指独立性最差,支撑力弱,灵活性不够,下键无力。

所以对4指的训练又是重中之重。

  a次数。

4指要单独强化练习,练习次数是其它手指的数十倍。

坚持不懈,刻苦练习,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这在4指训练上体现充分。

4指通过训练达到独立后,不但不再是跑动障碍,反而能做出许多亮点来。

  b方法。

关于弱指的练习要讲方法。

保留音的练习对4指的训练是不错的方法。

另外,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

对整体训练安排要做到心里有数。

每次练习少而精。

抓住一个问题不放,态度要执著。

障碍解决一个少一个,解决两个少一双。

每解决一两个障碍,肯定就是一个大进步。

  c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才能聚集力量,才能主动灵活快速地下健。

  没有方法,就没有效果。

作为陪练的家长这时候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不断思考最好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把好的练习方法养成了习惯,那么再枯燥的练习,也只是不好玩而已,而不再是一种痛苦。

  2.力量。

这一环节难点在4指和5指。

4指因为受独立能力的牵制,力量使不出来。

5指的难点在于太细弱,支撑力不够,缺乏爆发力。

可是,弱如5指,恰恰经常需要它负担外声部和音列中最高点音或最低点音演奏的重任。

所以,5指的力量,灵活性训练也是手指训练中特别要强调的。

  通过针对训练,彻底消除弱指,达到各指力量控制均匀。

  手指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手指最终能均匀,清晰,快速地跑动起来。

关于手指的快速跑动,但昭义先生有一段话我印像深刻:

“我们的手指在没有正式进入快速反应跑动训练之前,用力形式主要是一个音一个音地用力。

这是正确也是必要的。

但是在快速跑动中,这种用力方式显然让跑动变得笨重,停滞,不流畅。

但要渡过这个难关,其实也不难。

仅仅一句话:

把一个音一个力转变为一组音一个力。

或者反过来说,用一个力弹一组音或用一个力弹一串音。

”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内在的感觉。

通过这种感觉让手指在琴键上不断实践。

二。

音阶和琶音。

  音阶和琶音的练习非常重要。

  通过对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手指能力。

而且音阶和琶音练好了,还可以直接作为

  半成品在乐曲中随心运用。

  问题是:

你每天都坚持练习了吗?

怎么练习的呢?

  1、你每天都练了吗?

音阶和琶音每天都要坚持练一定的时间。

时间不必太长,注意力要集中。

在乐曲之前弹奏一定时间的音阶琶音,让手指灵活起来,伸张自如。

  2、怎么练?

如果不讲方法,只堆积时间,手指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a、针对性。

针对跑动中的薄弱环节练习,哪个指跑不动?

动作是否多余?

哪个手指声音偏弱?

左手的力量,节奏跟得上右手吗?

  b、大指的转指。

音阶和琶音能否弹得溜,大指的转指尤其重要。

上行音阶时大指要主动钻。

下行音阶时大指稍微惦一点,使手腕不上下抖动,保持平稳。

平稳是快速跑动的前提。

另外三四指的跨指一要提前,二要主动,三要指法正确。

  3、指法清楚。

音阶和琶音的指法最容易把三四指搞混。

左右手指法要在完全搞清楚的前提下,才能研究其它问题。

  4、慢练。

音阶一定要一个音一个音弹清楚。

力量要用得透。

慢又要有度,不可太慢,要注意音阶练习的整体感。

一定不要急着快练,俗话说得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孩子小,不能控制,陪练家长在这时候要帮助孩子控制他潜意识里快的欲望。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有6样事要做。

其中5件用耳朵。

1件用眼睛。

谢谢。

  第1件——听。

声音是否集中。

也就是说每个弹下去的音符是否有清晰的发声点。

无论是强还是弱,都应有清晰的发声点,如果找不到,那这个音显然完成得没有质量-----虚了。

散了。

重来。

直到听到为止。

  第2件——听。

声音是否生硬且砸。

这是因为太想听到那个点而对手没有控制。

过重。

没经过思考的用力。

咂的声音听起来凶巴巴的,很刺耳,很不爽。

重来。

直到听起来不砸不硬为止。

  第3件——听。

节奏是否均匀。

有没有滑音,有没有清晰的拍点。

长音阶跑动时有没有拖沓。

  上行渐强时不抢拍,下行渐弱时不拖拍。

找到清晰的拍点是关健。

这时可以考虑用节拍器帮忙。

节拍器的使用要合理,一定不能产生依赖。

使用节拍器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没有节拍器的情况下弹奏也能节奏均匀。

  第4件——听。

力量是否均匀。

二指三指一般没有问题(不过二指时有惰性)。

大指容易太强,4,5指容易太弱。

力量不均匀直接导致声音不均匀。

训练过程中尤其要听1,4,5指的声音,判断声音来指导如何针对练习。

该纠缠的地方就是要反复纠缠,看起来好像花多了时间,实则是扫除障碍,长远打算。

  第5件——听。

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齐。

双手合奏时两手手指须有相当整齐的触键声音。

指尖的感觉和内心的感觉可以与听觉相互配合。

一般来说左手跟不上的情况多。

左手要有更多的单独练习,使手指能力大概不输于右手,方能做到步伐统一。

  第6件——看。

手腕是否平稳。

肩,肘,背等部位动作是否多余。

是否始终保持同一个高度,同一条线。

同一高度,是用来检查手腕有没有上下抖动。

同一条线,检查手腕有没有前后耸动。

手腕的平稳,简化动作,手指以后快速跑动起来

  才没有障碍和负担。

内心也要有平稳的感觉。

逐渐做到保持平稳来自习惯不用看。

  看对家长来说一般没有问题。

听的话有些家长有一点问题。

但我认为要做到会听也不是难事。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

世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听的道理也一样,一开始谁会听得出名堂来?

不听,听得少,不动脑子听,当然不会听。

听多了,多思考,多作对比。

那么耳朵的听力是会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的,不分人,人人均可,只看你是否用了心多多听。

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共同进步才行呢。

  如果没耐性,不用心听,听觉反应麻木迟顿,那么根本就没法做出调整。

均匀的问题只能通过听来发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

在训练过程中慢慢获得内心对均匀效果的敏感感受力。

  音阶琶音的练习,本身较为枯燥。

练的过程中只要肯多动脑,多想办法,枯燥中未必就不能找到进步的乐趣。

良好的声音,节奏,力量的控制,一旦成了好习惯,那么在“自然,自如,省力,协调,舒服的状态下弹也最均匀的声音,一气呵成”不是难事。

这时就尝到甜头了。

而且是一生享用不尽。

  好的老师在音阶和琶音等基本功练习方面有正确又独到的练习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宁愿多花钱也要找力所能及最好老师的道理之一。

节省时间,少花精力,练了不白练---手指能力。

花了不白花---银子。

  节奏。

  啊,节奏可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你不要说你孩子的节奏没有问题。

在你对准确的节奏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之前,任何人都会有节奏问题。

尤其是才学不久的孩子。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最好。

而是更好。

比去年更好。

比上个月更好。

比昨天更好。

只有不断地更好,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节奏是音乐表现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节奏不好,音乐肯定不会是好听的音乐。

所以从弹第一个音符开始,我们就要开始重视节奏的问题。

  有些孩子节奏感不好,我觉得并不是孩子本身感觉不好,而是在学琴的过程中,节奏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

其实不要说如我这样一般水平的琴童家长,就连好多琴行的钢琴老师,在这个问题上都得过且过,把关不严,“差不多”就好。

恕不知这个“差不多”,隐患是多么的严重和长远!

  节奏要稳当,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强调第一点:

节拍。

无论是琴童还是家长,学琴之初一定要学会打拍子,音乐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时间的比例不正确,则有音无乐。

节拍有好些种,要理清他们的时间分配关系。

在弹乐曲时,找准拍点,是节奏能否准确的关键。

  刚拿到谱子,练习一个新的曲子,请不要打开琴盖。

在你对曲谱一点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切记不要忙着打开琴盖。

因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弹。

而是唱。

请允许我再把这个字写一遍:

唱。

  通过唱:

  1,认清谱号,拍号,调号,临时变音记号。

认准各种音符以及休止符。

2,找准拍点,唱出正确节奏的音符。

3,熟悉旋律。

  4,搞清楚谱上各种标示记号,如指法及奏法。

5。

心里有数,胸有成竹。

6。

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7.培养乐感。

  真是一举七得。

谢谢。

  强调第二点:

找准拍点。

  首先,看清拍号。

如2|4拍。

即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

那么首先你就要看你想要用几分音符来打拍子。

因为对于小初学琴童来说,拍子分得细一点更容易搞清楚音符之间时间关系。

假定这时候用八分音符来数拍。

那么就变成以8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其次,找准拍点。

每一拍的拍点在哪里?

这个搞清楚非常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曲子中有附点,切分,休止符,保留音,倚音,颤音,三连音等等,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和16分音符交替出现,感觉很乱,我们唯一能理清脉络的,就是找到每一拍的拍点,具体落在哪一个音符上?

延音上?

休止符上?

不好记的地方,用笔来帮忙,一边用手或脚打拍,一边认音,一边唱,一边找拍点,一边作记号。

理清了每一拍,打着拍子唱得顺了,OK,这时你可以打开琴盖啦。

心里有数了,学起来就顺手多了!

同时也潜移默化音乐在内心的感觉----乐感。

  当然,不是说唱顺了就一定弹得顺,手指弹奏习惯的养成肯定需要多次的反复练习,先分手,分节,分难点慢慢练习,有一定的手指弹奏习惯后再合手练,合手之后又分手,弹不顺的地方强化练习,如此一再反复。

慢的东西整顺了,是为细腻和精巧打好基础。

不经过动脑的慢练的快速弹奏,很难经得起推敲。

两个字:

粗糙啊!

  唱对了才能弹对。

看起来貌似多了一个步骤,实则却是省了好些时间!

而且通过唱慢慢会获得很自然,很准确的节拍感,以及美妙的音乐旋律感。

这可是个大收获啊。

这种方法,正是传说中的离琴唱谱。

切记先动脑,后动手的方法要贯穿学琴始终。

  强调第三点:

手指能力决定了节奏快慢的范畴,切不要盲目地任性地快。

声音含糊不清和力量不均匀,快就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对节奏的要求始终要控制在自己能较为轻松驾驭的技术能力范围之内。

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不要太相信自己内心对节奏的感觉。

盲目信赖自己的感觉,以为感觉对了就对了。

其实不然。

初学阶段在对节奏没有完全把握前,感觉是错的多,对的少。

所以弹奏的时候可合理,适当地运用节拍器,检查自己的节奏是否真的准确.

  强调第四点。

节奏的准确还要做到对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要“追求非均分律动节奏自然舒服的比例”。

这类节奏比如:

渐慢,渐快,突慢,突快,延长音等。

拿渐慢来说,首先要找好渐点。

即从哪儿开始慢。

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追求恰到好处。

其次是怎么渐。

所谓渐,就是慢慢来。

那就做细一点,一拍一拍地渐慢。

呈自然的趋势,使人感觉不到就慢下来了。

  强调第五点:

节奏的准确还要做到不受力度变化的干扰。

小孩子手指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都不好,所以就算是找准了拍点,也很容易在渐强的时候抢,在渐弱的时候拖。

手指本身的耐力也是一个问题,缺乏耐力的手指在长乐句跑动时,因为控制力差而易拖抢拍。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拖拍。

对休止符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抢拍。

找到这些使节奏不稳的原因,然后思考对策针对练习。

  节奏是对钢琴演奏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琴童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要掉

  9点之前喝牛奶。

洗漱。

9点睡觉。

  时间越紧,父母越要好好配合,不陪练的就做饭。

以上时间都是说的大概时间。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就算是第二种紧张的情况,对孩子来说,也有近一个半小时的练习时间,足够了。

如果觉得一个小时更适合孩子的,也可以匀半小时出来,将每次练习时间定为30分钟。

一共也有一个小时时间。

剩余时间让孩子室外活动也好,看点课外书也好,自己安排。

  注意:

音阶琶音的练习最好安排在第一次练习时间。

  这两种练琴时间都是针对已上学的孩子。

对更小的孩子来说,每天可以不足一个小时。

只强调一点:

时间越短,对注意力的要求越不可松懈。

时间本来就很少了,再弹弹玩玩吃吃撒撒,30分钟一晃就过,什么也做不了,更不提完成老师的要求了。

时间安排上,陪练家长要做的要点:

1.合理安排好时间。

2.将时间固定下来。

  3.严格执行上琴时间,使之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习惯。

  4.练琴的时间习惯,是琴童在家长的帮助下,一定要习惯的习惯。

  5,多灵活,少死板。

任务完成得快且好的时候,可以使下琴时间提前。

  补充一点:

在做家庭作业和吃饭环节上,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不能拖沓完成。

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小朋友做1个小时甚至更多。

有的则只需20分钟搞定。

孩子对时间的态度直接取决于家长对时间的态度。

我是个急性子,什么事都喜欢快,注重效率。

不喜欢慢腾腾的,所以对小朋友也会潜移默化,做作业只需20分钟。

就算多的时候,尽量不超过半个小时。

另外就是吃饭,也是从小习惯的培养。

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做事效率。

任何事都这样。

  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

  安排好时间了,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永远追求练琴之效果和效率。

邻会老师意图要求,通过指导解决问题,避免错误,使整个练习变成有价值的有效劳动。

这就是论坛上的高人们常说的要“动脑”练习。

落实到具体上,就是讲究针对的练习方法。

1,练习的目的。

  练之前要目的明确。

切忌盲目上琴。

1).老师的要求。

  2)上一次练习中老是做不好的地方。

3)这一次的重点曲目重点段落。

2,练习方法。

  老生常谈了。

识谱,唱谱。

慢练,分手,分节,分段,重点,难点,合练等等方法的合理运用,当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只是时间上一定要利用紧凑,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不然一首旧曲子弄上一个小时,后面的安排就困难了。

3.练习内容。

  如果手上有5个曲子。

其中至少有两首应作为当天的重点练习,也就是说时间安排上要多于其它几首,方法上也要更细致,对触键声音,节奏,乐句的处理均要更为严格。

  种练习一般一支曲子需要半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加上音阶琶音花掉的时间,其它曲子的练时间就少很多了,那就不要从头到尾数遍数练习,只对几个重难点的地方进行严格要求,尽量解决老师指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头到尾的练习没有时间就毫不犹豫舍去。

但到了第二天要调整。

比如头一天较粗的练习曲目,这一天可以成为重点练习,时间安排多一点,其它的则少一点。

总之5首曲子一定不要搞平均主义,一定要有重点,重点针对练习先落实在曲子上,再落实在重点曲子的小节,小段上。

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

旧曲子的练习一般情况下比新曲子的练习更为重要。

地位的关系是:

以旧曲子为主,新曲子为辅。

  4.在这些练习过程中,家长应该:

  1)对纪律性有严格的要求。

练琴的时候不能让孩子有自散漫,玩世不恭,十分任性的学习态度。

如果有,绝不会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无奈的家长,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好吧。

  2)引导孩子思考,练什么?

怎样练?

3)对是否达到当天要求的严格把关。

  4)引导孩子学会用听来引导练习。

并在听的基础上一方面集中注意力,一方面放松身体。

  5)多灵活,少死板。

方法是死的,运用是活的。

练习实践这个过程中,陪练家长一要处处灵活,做聪明的引导者。

  6)有意识地给孩子一定的“玩琴”的时间。

让孩子兴高采烈,随心所欲地弹点变奏,或自己想弹的任何曲子,想踩踏板就让他踩,不同的声音变化会带给他更多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论玩得有多粗糙,这也是种创造。

不仅不要打击,家长还要在一边好好欣赏你的小钢琴家的演奏,之后更是要大加鼓励!

  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在程序比较熟练的情况下,让孩子试着自己安排练什么,怎样练。

陪练只是引导和把关。

不是包办。

其目的是要让孩子在没有陪练的情况下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独立思考,自已练习。

  家长陪不了一辈子,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独立安排,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不可为了节省时间,进行家长动脑,孩子动手的训练,这样的孩子,很不容易独立。

  音乐氛围

  家长对音乐要有强烈的热爱,就算不太热爱,也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音乐氛围。

家里的CD机经常有孩子喜欢的音乐,跟孩子一起唱唱,给孩子讲讲音乐家的故事,有条件的更是要多听音乐会。

很难想像对音乐一点都没有感觉的孩子弹出来的声音会是什么样子。

干巴巴是肯定的。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

对练琴的孩子来说,文化知识的吸取和体育煅炼不能因为练琴而有任何客观主观上的忽视。

没有文化的孩子,没有健康身体的孩子,不可能获得更为美妙的人生。

所以时间的安排真是一门艺术。

傅雷家书中P43有这样一段话,我将其摘抄下来,大家共勉:

“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

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

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忙,也许更忙。

不能充分的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

...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耽搁。

”尤其这最后一句,我觉得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不知你们怎么想。

  

  

  到下个月中,我的小朋友就学琴两年整了。

作为琴童妈妈的我,差不多也是每天坚持了两年。

学琴过程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十分美好,也不断地走一些弯路。

钢琴音乐知识浩如烟海,越是深入,反而越是觉得自己浅薄。

不过,无论怎样浅薄,只要有思考,就会有收获。

只要能坚持,就一定会找到快乐。

喜欢,是坚持唯一的理。

  下面就琴童学琴的技术基础写了些体会,当作两年陪练过程的反思。

因为是外行,所以有什么观点相左,不严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交流。

言语包涵。

  在钢琴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换老师的时候,新老师一般都不会接着前任老师的进度来,而是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的调理。

一方面可能是显得自己更专业,一方面孩子的基本功也确实是个问题。

  2,学钢琴到了一定阶段,无论一天练多少小时,曲子都练不好听,不精巧,不细腻。

小毛病挺多,手指不听使唤。

陷入一个有进度没进展的误区。

  3.学琴的小朋友的家长,或者老师,盲目地追求进度。

在基础方面把关不严。

没有质量的进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反而还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基础不好。

或基本功不好。

如果是从头来过,往往是无所适从,孩子也会非常厌烦。

那么趁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练习呢?

到较高级阶段才发现问题多得学不下去了。

与其要从头补以前的功课,还不如趁早打好基础。

从而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少走弯路。

  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

  个人认为,钢琴技术基础是音乐性是否能表现得出来,是否能将音乐想法传达得得心应手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有好一些学琴的年龄差不多是5岁左右,都很小。

那么对这些小初学者来说,音乐性更重要呢还是打好技术基础更重要?

现在普遍提倡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快乐学琴,以兴趣为主。

再者钢琴本来就是为音乐服务的。

所以倾向于音乐性的更多。

或者更科学。

我也觉得没得错。

只是,音乐性固然很重要,自不必言说,但作为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乐器—钢琴来说,技术不仅显得重要,更是基础。

  手一放到钢琴上,离开了技术,音乐就是一句空话。

嘴里谈得出音乐,手上弹不出音乐。

如果基本功练得不扎实,怎么把心中充满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来呢,那么这就会陷入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这时你或许会说,孩子还小嘛,都没发育完全。

讲技术才是一句空话。

是的,孩子小,我知道,所以我并不是说一下子就应该怎样怎样。

而是说在整个练琴过程中作为基石的技术应该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

找准方向,循序渐进。

尤其针对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的学习情况而言。

  进度是一块诱人的奶油蛋糕。

领先的进度仿佛说明你的孩子天赋好,与众不同。

实则不然。

盲目追求进度是一个目光短浅,祸害无穷的误区。

通常表现在:

1.为了考级而考级。

  2.人比人,一味想跑在前头。

3.夸大孩子的天赋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