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62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docx

教育学资料教师资格证教师考试

 

教育学

复习资料

 

绪论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孔子

(儒家)

《论语》

20篇

16000字

1、人性观:

性相近,习相远(先天本性相差不大,重视后天教育)

2、道德观: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

3、教学纲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教学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教(文、行、忠、信)

5、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6、教育思想与方法:

承认先天差异,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与行动结合,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子(墨家)

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老子(道家)

无为,“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乐克正

(孟子弟子)

《学记》

1229字

世界最早教育专著

“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的重要性: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设计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提出了严格的考试制度

主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主张启发式教学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

韩愈(唐)

《师说》

朱熹(宋)

《语录》

颜元(清)

《存学篇》

苏格拉底

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发明“问答法”第一步:

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

定义、第三步:

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政治学》

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是工具,教助统治者统治

注意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分阶段教学

昆体良

古罗马帝国

《论演说家的培养》

国外最早教育著作

独立阶段

夸美纽斯

奠基人

创始人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

近代最早教育著作

1、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

2、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3、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4、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

5、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卢梭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要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

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体的研究领域

康德

(第一位在大学开教育学)

《康德论教育》

学生林克整理

为认识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

“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

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道德社会中的规范作用

裴斯泰洛齐

(瑞士)

教育者职责:

塑造完整的、具有个人特征的人

教育目的:

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主张教育遵循自然,培养初等教育教师

洛克

“白板说”教育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主张家庭教育论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普通教育学》

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1806年

1、教育学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

2、系统研究了教学和教学过程,提出按儿童心理活动变化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4、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

5、教育观是二元论

6、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传统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三中心:

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发展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

实证主义者

《教育论》

1861年

1、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实验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2、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3、重视实用学科,重视体育,主张启发学习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4、教育应当从五个方面为人的生活做好准备

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杜威(美)

现代教育派

《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年

创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长的

强调教材与教法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为中心著称

凯洛夫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对中国教育学影响最大)

杨江贤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理论深化阶段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布鲁纳

《教育过程》

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基本结构,主张发现学习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阐述实验教学论体系

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

《论教育过程最优化》

教育过程最优化

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中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

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

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

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第一章教育概述

教育

广义:

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狭义: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主导性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受教育者: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

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

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

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教育属性

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阶级性

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②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起源

神话起源论:

所有宗教都支持这种观点

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生物起源论:

起源于动物本能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劳动起源论:

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教育也起源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代表人物:

凯洛夫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

2、教育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还没有分化出来

3、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

4、教育内容简单,多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5、教育没有阶级性

奴隶社会教育

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2、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4、教育内容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5、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欧洲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希腊

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位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一定程度,使人类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封建社会教育

1、教育是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剥削阶级和统治农民的官吏

2、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各级各类对学生家庭出身的品级都有严格规定

3、在教育内容上独尊儒术,在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实行棍棒教育

4、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社会教育

1、教育目的双重性

2、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的科目,是代数三角、物理、化学、生物成为必修科目

3、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4、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1、教育权威劳动人民所掌握

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受教育者

3、教育目的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

4、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5、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族人民都享有同等教育权利

6、与宗教相分离,反对宗教对教育的干预

学校教育制度

概念

广义:

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

狭义:

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建立依据

1、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

2、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3、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4、学制的简历还要考虑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特点,考虑国家原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结构中各级各类学校内在联系的合理性

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

建国前学制发展

产生于商周,发展于秦汉,完善于隋唐两宋

基本特征:

缺乏系统连贯性,主要是蒙学和大学两种教育形式

入学有等级限制,学校教育不具有普及性

以古代文科类内容为主,自然科学类内容不占主要位置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始于清朝末年

1902年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未实施

1903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癸卯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制)

新中国学制发展

1915年,学制改革

1958年学制调整“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混沌

1985年5月27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内容:

①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②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③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④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在结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在突出位置

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我国学校主要类型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学校系统

普通教育的学习系统、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成人教育的学校系统

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智力开发与学前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承认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我国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重新修订

义务教育

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收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

义务教育意义

1、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不断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有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普九的基本政策

1、把普九当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2、从实际出发,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3、简历普九评估验收和表彰奖励制度

4、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经济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经济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经济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4、经济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

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能把一般性劳动转变为专门化劳动

能把低水平劳动者提升为高水平劳动者

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教育能把单维度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科学知识的继承性

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

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3、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教育与政治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

3、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

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

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

教育与文化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在宏观层次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a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必然发展教育事业

b文化的发展促使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

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有影响作用

a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一定活动实现传承

b民族价值取向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c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制度的确立具有影响作用

d无论民族文化传统对人发展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都存在影响

2、在微观层次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

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

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

2、教育能够选择文化

3、教育能够整理文化

文化对通过教育整理文化具有客观要求

教师自身具有整理文化的迫切需要

教师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4、教育能够活化文化

5、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吸收和融洽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易于进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新生一代

教育帮助人们掌握多种语言,利用不同文化沟通

教育促进新生一代民族自尊心的增强

6、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能够创造新的思想、观念,并能够推动其实施普及,从而为文化的创造更新提供新元素

教育为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新提供富有创造力的人

注:

文化: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制等,包括社会的科学、艺术、

宗教、道德、教育、社会风俗习惯以及规章制度

文化存在的形态:

物质形态的文化制度形态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

活动形态的文化心理形态的文化

学校文化: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课程文化:

1、课程体现一定的社会群体文化

2、课程本身的文化

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1、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

2、科学技术影响学生

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4、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教育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2、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3、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相互转化

4、教育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章教育与人发展

人的发展

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青少年的发展

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其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人的身体发展

即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体质的增强

人的心理发展

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1、认识的发展: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发展

2、意向的发展:

如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兴趣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发明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动力观

内发论

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代表人物

孟子:

人性本善

弗洛伊德:

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威尔逊: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外铄论

1、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影响、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

2、代表人物

荀子:

性恶论

洛克:

白板说

华生:

行为主义

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代表人物

皮亚杰: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

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

1、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环境

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

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环境只有在教育的组织和利用下,才能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学校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的功能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分析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

学习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

学校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功能

个体的

主观能动性

在人的发展中国起动力作用

1、认识通过活动而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并获得发展

2、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由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决定

3、通过活动人可以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的发展

在遗传、环境教育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1、遗传决定论:

桑代克、霍尔

2、环境决定论:

华生

3、二因素论:

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吴伟士

4、教育万能论:

洛克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

1、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保持高度协调性

2、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影响

3、教育者要注意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和谐发展

顺序性

1、人的身心发展整体上具有一定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顺序

2、教育者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循序渐进

阶段性

1、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矛盾的重点,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年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相对的,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衔接、持续发展的关系

不平衡性

1、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直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速度和水平有明显差异

2、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性

3、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关键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互补性

1、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2、互补性说明,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性,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性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相同,具有相对稳定性

2、可变性是指在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在身心发展速度特征上,具有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对的

4、教育者要注意发展的稳定性,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考虑每一阶段的比较稳定的共同特征,又要重视可变性,通过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发展的可能性,促使学生较快发展

个别差异性

教育者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有效途径,使学生身心健全发展

青少年的发展

少年期

(13、14岁—15、16岁)

身体发展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内部机能的变化

3、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心理发展

1、认知、情感及意志方面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1、性别角色认同

2、同伴交往

3、强烈的友谊感

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青春期教育

2、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3、丰富精神生活

4、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内心世界,形成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5、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

6、在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7、在情谊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8、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青年初期

(高中)

身体发展

1、在身体形态方面,高中生的身体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2、在体内机能方面,逐步达到成人标准值

3、在神经系统方面,大脑重量与平均容积达到成人水平

4、在生殖机能方面,性发育的第一性征发育更趋成熟

心理发展

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

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