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59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docx

九上语文复习练习

默写:

①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岳阳楼记》范仲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③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张岱)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李白)

⑤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⑥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商山早行》温庭筠)

⑦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杜甫)

⑧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⑨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艾青)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⑧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6)须晴日,                  ,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②《行路难》中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语句是:

            ,                  。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

为什么?

下列字词中字音完全正确的是()

A.妖娆(ráo)鲜妍()娉婷()一代天骄

B.摇曳冠冕忧戚岸芷汀兰

C.贬谪汹涌阴翳浩浩汤汤

D.伛偻更定婵娟觥筹交错

下列字词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妖娆鲜妍聘婷一代天娇

B.呢喃冠冕忧戚岸芷汀兰

C.贬谪嘶哑阴翳横无际崖

D.妪偻更定婵鹃觥筹交错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无误的一项是()

A.《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造成的。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车号限行、呼吁市民绿色出行等,都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

C.学者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成就卓越,赢得尊重。

D.关于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B.儿子的轮椅渐渐向远方驶去,史铁生的母亲仍孤单地茕茕孑立着,直到儿子的轮椅消失在视线之外,才缓缓地转身而回。

C.曾几何时,当阿旦、福尔曼、佛雷泽、约翰松、杜兰这五名美国昔日的拳坛霸王纵横江湖之时,他们的乖乖小女梳着小辫撒娇。

如今,老拳王纷纷淡出江湖……

D.大战当前,参赛的各路车队和车手们已经厉兵秣马,做好了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

综合性学习

闰土有青春的憧憬,杜小康有青春的苦涩,李京京有青春的壮举,我们有青春的梦想……让我们满怀青春的激情参与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中去吧!

【青春的励志标语】请结合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帮班长把这则励志标语补充完整。

激扬的青春爱追梦,正值青春韶华的我们,要聚合起我们青春的正能量,去共同铸就美丽的中国梦想。

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无限荣光。

励志标语:

聚合青春正能量,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板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

板块一:

青春的宣言板块二:

青春的心愿

板块三:

_________板抉四:

_________

【青春的材料探究】请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完下面两则材料后获得的信息。

材料一:

“铁肩担道义”,从五四时代起,担当就成为一代代青年的神圣使命。

在当代社会,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迫切。

从汶川地震救灾中感动中国的80后、北京奥运的“鸟巢一代”,到深入乡村支教、热心社会公益的志愿者,从勇斗歹徒的“夺刀少年”到“最美职工”中的青春面孔,在社会需要的时候,青春的身影从未缺席。

材料二:

2月1日,青年小伙刘和旭自拍的一段长约30秒的短视频《小小山村风(力)光(伏)无限》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崔家村的变化。

在各种如潮的好评中,刘和旭说,青年人应担当起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重任,为实现美丽乡村的梦想努力。

信息提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铿锵宣言】活动结束之际,请模仿句式,以青春名言写下我们铿锵的宣言

我们的青春像烈火般的鲜红,燃烧在布满荆棘的原野;我们的青春像海燕般的英勇,飞翔在暴风雨的天空;我们的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励志标语】示例:

共铸美丽中国梦

【青春的板块设计】示例:

青春座右铭青春的颂歌 青春的心愿

【青春的材料探究】示例:

担当是青年的使命。

 

【青春的铿锵宣言】示例:

我们的青春像电影般的生动,播放出喜怒哀乐的映像;我们的青春像泉水般的欢腾,流动在充满坎坷的山间。

文言文阅读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

“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

“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

“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

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

除草。

③扃(jiōng):

关锁。

④绠(gěng):

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

吃。

⑥忝(tiăn):

玷污。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B.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C.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D.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井泉特点:

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B.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C.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清白堂记》)这句感叹,表达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

整篇文章我们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D.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是一个反问句,只是为了向友人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巢谷,字元修。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谓谷曰:

“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谷自梅州遗予书曰:

“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止之曰:

“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

“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

中途,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谷素多力素:

一向,向来B.会泸州蛮乞弟扰边会:

恰逢,正好

C.谷自梅州遗予书遗:

留下,遗留D.我自视未即死也即:

立即,马上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A.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B.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C.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D.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巢谷进京考试,看见习武之人,心里非常喜欢,他决定放弃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练习骑术和箭术。

B.巢谷与韩存宝交情深厚,在韩存宝讨伐少数民族时,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况,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

C.韩存宝受罪下狱后,将妻子儿女托付给巢谷照顾,并将几百两银子赠送给他作为酬谢。

D.苏轼、苏辙被贬谪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步行万里,去见了苏辙,后又要渡海去见苏轼,但中途病故。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答案:

(1)C

(2)B

(3)C

(4)(我)对他没有听我的话感到遗憾,但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却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奇。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

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

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

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

年轻人问他:

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

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

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

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

《大学》里讲: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

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

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_______________。

哲人说: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

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

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

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

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

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全文是什么结构方式?

③④⑤段是什么结构方式?

补写第⑤段的分论点。

(3)文章第①段起什么作用?

(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5)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1】(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小题2】全文是总分总结构;③④⑤是并列结构;第⑤段分论点是“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小题3】举了众多不耐心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和说服力,具体分析了不耐心的坏处,从反面论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引出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4】举例论证,举了雕塑大师埋头于工作室,靠耐心成功的故事,具体充分地成就了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有力。

【小题5】第①②段举了不耐心的事例并解读耐心的内涵,引出中心论点“成就人生”,第③④⑤段分别从“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最后第⑥段“耐心需要修炼养成”的结论。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

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园田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阔叶栀子树。

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

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

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

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

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

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

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

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

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

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

母亲说:

“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

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

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

“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

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

”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

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籴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

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

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

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姐姐和姐夫只好将它们挖掉。

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

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

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1) 结合语境,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母亲说的话。

(2) 请你简要地谈谈文中的栀子花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价值和意义。

(3) 赏析句子,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

(4) 文章第⑦段没有直接写栀子花,而是写端午节吃粽子的事,为什么?

(5) 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小题1】​示例:

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吧。

【小题2】​坚强地面对生活、感恩他人、热爱生命、关爱儿女。

【小题3】

(1)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看栀子花的专注、仔细,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欲开还闭的栀子花比作小喇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小题4】表面写栀子花,实际上写母亲。

通过写母亲克服困难让家人吃上粽子的事情,表现出母亲身上自强的力量,丰富了她的形象。

【小题5】内容上:

点明栀子花给母亲带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深化文章主题;结构上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

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

“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

”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

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

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

“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

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

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

“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

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

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

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

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

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

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

“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