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555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基础小纸条 直接打印版.docx

经济基础小纸条直接打印版

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市场需求

1、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含义: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影响因素:

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

2、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需求规律:

价格和需求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变化具有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二、市场供给

1、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含义:

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因素:

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3、生产成本的基本概念

生产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就会减少。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价格:

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互相抵消后达到的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就是均衡产量。

2、市场均衡价格变动的原因

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任何市场上的供求平衡都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3、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1)最高限价分析:

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具体情况为:

出现最高限价时,市场供不应求,出现短缺现象,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

当政府监管不力时,就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的现象。

(2)保护价格:

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例如:

农业。

当实施保护价格时,出现生产过剩,如果没有政府的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等问题。

四、价格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需求弹性系数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2)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二)、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

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

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三)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Ey>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三、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即: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市场很少见到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

(3)供给弹性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经济人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的定义:

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

(1)总效用: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ΔTU/ΔQ

注:

①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备性注:

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2)可传递性:

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即多多益善。

2.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涵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

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第二节预算约束

1、预算约束涵义及公式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假如消

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两种商品消费数量为X1、X2,两种商品价格为P1、P2,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约

束公式为:

PX+PX≤m

2、预算约束线

A点坐标(0,m/P2)

B点坐标(m/P1,0)

图中AB两点连接起来的直线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

(收入有剩余)

(2)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

(买不起)

(3)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4)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二、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三、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一种商品X2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X1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

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

如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

(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端点不变)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一)消费者均衡 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但无差异曲线却有无数条。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在切点C,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二)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在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

把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

将商品X1的不同价格和消费量组合绘制在一张图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

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1)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对于低档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企业形成的理论

1.企业的本质:

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2.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一)生产:

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

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

  投入:

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

例如假设劳动投入可变,而其他投入不可变。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

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是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3)边际产量(MP)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后,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

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

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MP>0时,TP上升;MP=0,TP最大;MP<0时,TP下降。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四)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1)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

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一、经济利润:

在经济学中,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

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正常利润:

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2、各种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C=b+f(q)固定成本加上可变成本

长期成本函数:

C=f(q)只有可变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总成本:

TC=TFC+TVC边际成本:

MC=△TC/△Q增加一个单位产量使总成本的增加额

注:

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固定成本。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划分标准:

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竞争程度高,则垄断程度低。

划分依据:

①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②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这是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障碍的大小。

划分为: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2、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

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规模很小,任何一个卖者或买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产品差别;③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2)完全垄断市场:

①只有一个生产者;②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比较困难。

(3)垄断竞争市场:

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②产品具有差别性;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4)寡头垄断市场:

①只有少数几个企业;②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③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三、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1、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

原则是:

MC=MR最佳

2、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R=PQAR=R/QMR=△R/△Q

四、完全垄断市场分析

1、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原则

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通过调整产量、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MR=MC确定产量Q0,该产量在需求曲线上对应的价格,即为P0.

2、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

(1)含义:

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价格。

(2)条件:

①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②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隔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流通。

(3)基本原则:

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和类型

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含义: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标准:

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帕累托改进:

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4、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2、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①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②信息是完全的;③市场是完全竞争的;④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3、市场失灵的含义:

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

4、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1)垄断与市场失灵: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①外部经济:

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②外部不经济:

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1)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2)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超过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配置。

完全竞争市场上外部不经济导致的市场失灵

(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①公共物品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

最终导致市场产量低于最优产量。

②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4)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①逆向选择情况:

会出现质量差的产品把质量好的产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②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

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1、政府针对市场失灵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另外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率。

(2)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包括使用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

③明晰产权

(3)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4)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还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

(1)有三种形态:

①价值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②收入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③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的进口价值。

(2)计算方法:

①生产法

②支出法;GDP=C+I+G+(X-M)a、消费支出;(不包括住宅支出);b、固定投资支出:

包括厂房投资、住宅投资和购买机器设备投资两类。

c、政府购买: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净出口:

(X-M)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

③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a、生产要素收入: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b、非生产要素收入: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注:

公司未分配利润是非生产要素收入

在我国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

①劳动者报酬;②生产税净额;③固定资产折旧;④营业余额。

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条件下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1)两部门只有消费者和企业两个部门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C+I=C+S→I=S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

C+I+G=C+S+(TO-TR)→I=S+(T-G)

TO为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益=TO-TR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国外部门)C+I+G+(X-M)=C+S+T→I=S+(T-G)+(M-X)

(X-M)为净出口

三、消费和储蓄

1、消费函数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