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402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docx

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剖析材料

XX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

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层次为大学专科,于2005年秋季开始招生,迄今已经连续5年招生,已毕业114人,现有在校生223人。

本专业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新颖,与市场衔接紧密,很受用人单位好评,人才需求旺盛。

分项目序号及名称

1.1专业设置与定位

说明:

1.1.1专业名称规范、科学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为规范专业名称,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我院确定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命名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名称的内涵比较具体,具有科学性。

1.1.2专业设置具有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高级技能型人才,层次定位: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向定位: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结合社会需求及市场需要,不断与社会、企业及地方结合,及时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使用状况,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方面的探讨,广泛听取专业人员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投入,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业生产第一线电气控制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监督管理等工作。

在我院“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紧缺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我们针对地方特点设置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增加与实践和设计有关的课程,为学生拓宽就业道路及自主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毕业生持“双证书”比例为100%,持多证书的比例大于50%,毕业生起薪高,对口率高,大于85%;用人单位评价高,社会声誉好。

1.1.3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企业的行家担任,其他成员由相关行业的专家、企业的工程师以及高校的专家担任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指导委员会针对安徽省及六安市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以电话联系、定期座谈研讨、讲座等工作方式进行,直接参与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实训方式献策献力,因此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始终能紧贴企业岗位群变化发展的需要。

依据:

1、专业设置申报材料(原申请报告、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报告、批文)

2、2008年、2009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3、专业调研原始材料:

调研方案(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时间、调查区域、调查问卷、调查人员),写出调查分析报告等。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省教育厅关于本专业设置的批复文件

5、学校关于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6、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与会专家名单

7、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纪要

8、本专业近几年不同版本教学计划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分项目序号及名称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说明:

1.2.1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院整体发展规划

我院已开展的“教学基本建设年”和“教学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XX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了学院后五年教学工作的八大工作任务和目标:

包括进一步培育和建设特色专业;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等;并提出从2008年起学院将根据质量工程实施方案,设立专项建设资金,逐项进行建设投入,计划累计投入经费3850万元。

本专业围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探索以专业和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加强质量监督与特色创新”等关键点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并确定了多项保障措施予以落实。

1)师资队伍规划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年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培养骨干教师6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10人,聘用10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3年内,专业教师人数达到30人,高级职称达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90%以上,专兼职教师人数比例为1:

1。

2)人才培养模式规划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

3)课程建设规划

构建“实践主导+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加强职业素养,开设职业教育、职业安全课程;推行实践主导课程教学;由参加工学结合后的学生带回来的信息与资料,建立典型工程案例库;建设2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院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3门,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1门;开发一批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配套的、能成为共享资源的优质教材、特色教材与课件,具有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教学特色的教材2本、优质课件2门。

4)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条件规划

实验室规划:

建设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模拟电子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以满足实验教学所需的要求。

实训实习基地规划:

建成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电气控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吸引2家以上企业入校共建实训基地电气控制技术中心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增至6家,其中以省内著名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主的多层次、广泛、长期的紧密型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2家。

1.2.2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

1)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总数达到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人,硕士以上学位2人,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

除了专任教师之外,还陆续与电气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使毕业设计更贴近实用、贴近企业技术。

鼓励老师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有2位老师在读工程硕士学位,目前已进入毕业论文的答辩阶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要求老师多下实验室和工厂,进行有关的实习,通过老师的努力,双师型老师的比例不断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根据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聘请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提出“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始终把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作为文化育人的过程,通过浓厚的校园文化的熏陶、科学地课程体系的培养和多方位的素质拓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职业技能和良好素质的养成。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构建“实践主导+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加强职业素养,开设职业教育、职业安全课程:

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指导教程、职业安全教育等;推行实践主导课程教学:

电工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等;由参加工学结合后的学生带回来的信息与资料,建立典型工程案例例库;建设2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电工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通过“实践主导型课程”、“校企共建型课程”的建设,准备申报院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1门: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准备开发一批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配套的、能成为共享资源的优质教材、特色教材与课件,具有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教学特色的教材2本、优质课件2门。

对09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认识,在实践性教学和综合实训方面加大了课时比重;增加了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普遍需要的课程,减少了基础理论课时,使教学计划更贴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和建设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反映实际工作中的新技术、新规范,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4)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条件

(1)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专业建设一样,涵盖了学院的办学思路与理念、领导的决策、学院整体管理水平、硬件投资基础、师资队伍素质、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众多因素。

具有开拓创新的理念、注视着科学的定位、在不断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增强学院竞争力,提高社会对学院的影响的是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策略。

围绕着一个总的目标,就是在学院教学改革的发展中,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我们自始至终地弘扬“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结奉献”的工作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内部管理,借鉴先进的实验教育经验,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技术,注重特色的专业设置、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的提高、深入推进实用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经费的持助下各个实验室进行了建设与调整,经过几年来实验实训基地的初步建设,基本上已把本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一个整体专业水平突出的、技术能力强大的、综合实力处于学院一流的产、学、研的综合实验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目前配置的实验室有: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模拟电子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

能满足实验教学所需的要求。

(2)巩固并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是在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的指导下,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

分步进行规范管理,按级负责,建立完善的校外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定期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规律特点,走出一条组织体系完备、规章制度严格有序、有利于学生实践、教科研和开展第二课堂收获较大的路子来。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实际知识,充实并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为他们就业创造了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同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也为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展开辟了一条厂校相结合的较为理想的通道。

1.2.3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过程,机电工程系针对市场需求实际,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决定把相关专业如:

供用电、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课程进行适度调整,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协调,辐射并带动这些专业的发展,拓宽相关专业的就业渠道。

依据:

1、电气自动化技术实验室发展规划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工作总结:

2006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2007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2008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1.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分项目序号及名称

1.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说明:

1.3.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本专业培养既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又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并具备从事工业生产第一线电气控制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监督管理,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等良好的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3.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要求:

1)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并具有熟练的电工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用的电机进行性能测试、控制维护的能力;

(3)具有正确选用、安装、调试、维护电力电子装置的能力;

(4)具有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供配电设备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PLC应用能力;

(6)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在本专业的一般应用能力;

(7)能借助工具书阅译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技术资料能力;

(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

(9)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一般的审美能力;

(10)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

(2)掌握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电机与拖动和电气设备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分析方法;

(4)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和工业控制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单片机和PLC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

(6)掌握低压供配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自动检测转换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

(8)掌握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

(9)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10)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

(2)具有一定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作风踏实、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不怕挫折、敢于立业创业的品质。

1.3.3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调研工作,要求教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调研,了解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

通过调研,教师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对教学改革的目的、目标和思路有了明确的想法,并自觉贯彻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本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内外专家组成。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教学计划进行论证。

同时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

依据:

1、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2、本专业06、07、08级、09级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有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及文字说明和本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为学生构建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它又具有强烈的职业教育的属性,必须针对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技能,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通过创新实现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积极探索和完善“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的人才培养模式。

 

分项目序号及名称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说明:

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

1.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参观及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产品。

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开放式教学,以产教结合的方式,将人才培养置于工程环境中。

同时,建立起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中一是通过校内实训进行工程模拟训练,二是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三是重视结合毕业生就业前的实习,进行职业实训和岗前综合毕业实践锻炼,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1.4.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

实行双纲指导、双师执教、双课施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

“双纲指导”是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大纲指导教学。

“双师执教”是指既具有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任教。

切实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队伍,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作兼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双课施教”是指在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现场教学,应用符合执教规律的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实习式和指导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应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的双课施教法,课堂教学要特别注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CAI课件教学等。

“双向考核”是指学校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制度。

“双证”是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应充分利用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技能考核与鉴定,同时在现有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的基础上提高技能考核的平台。

依据:

1、XX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2、2006、2007、2008年2009人才培养方案

3、2006-2009学年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4、2007-2009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材料(学生问卷、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等)

5、电气电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2.课程建设与改革

2.1课程体系

分项目序号及名称

2.1课程体系

说明: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在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符合应用型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

2.1.1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当前职教改革发展的深入,我院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职教课程改革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在课程改革建设上,要认清课程现代化的本质,认清课程、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之间的深层关系。

这方面的认识正确与否,会导致职教课程改革出现不同的结局。

为此我院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建设,组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议,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维修电工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方案。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以及受益面较大的专业基础课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的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理论深度适度,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实用原则,能够较好的满足目前对电气自动化行业和电气相关行业对人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积极探索和完善“以校园文化为底色,以‘3+3’课程模块为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的人才培养模式。

“3+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道路”办学指导思想统领下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

该体系前3个课程模块是对原来课程体系多元整合、系统优化后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新增的3个课程模块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职业证书达标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有:

入学教育、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普通话共12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有:

电工基础、机械制图、工程数学、电气CAD、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共8门课程。

专业课程模块有:

工厂供电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共5门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主要是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在校园文化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是我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科技论文写作、心理学、逻辑思维、营销学、演讲与口才共5门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为选修课程。

职业证书达标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而开设的,是对前期与考证相关课程所进行的系统整理和集中的强化训练,以便提高学生证书的通过率,适应一些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提升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模块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考证具体要求,确定维修电工(中级)证书达标综合课程、电机装配(中级)证书达标综合课程两门课程。

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修其中一个或以上的证书达标课程。

该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学院落实“双证书”制的重要举措。

就业方向课程模块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动态的课程模块,主要针对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第四学期深入和广泛的调研,在第五学期专门开设的课程模块。

具体可分为模块一与模块二。

模块一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期间经济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在第五学期进行技能和知识的调整与补充而专门设置的,课程一般分为三个独立的教学阶段,第一阶段约四周时间,第二、三阶段各两周时间。

模块二主要是为满足“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具体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第五学期专门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商定,开课地点可以在用人单位,也可以在校内,或学生到企业“半工半读”,也可以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企业中通过调研、顶岗实习完成专项调研报告或具体的设计方案等来实现。

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具体由三个模块即课程模块、活动模块、管理模块与一个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平台构成,简称“3+1”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其中活动模块主要通过大学生文明修身、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三条主线开展活动。

2)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适当降低理论性的难度与深度,同时加强知识的适用性,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有用性和应用性。

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删减了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将应用性较强职业技能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

2)突出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校内教学与工学结合相结合,实训教学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校内教学与工学结合相结合,增加了模块教学计划。

这些独立实行的模块教学环节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实训教学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实习就业无缝对接。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实训教学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选择经济效益好,市场信誉度高的旅游企业,在顶岗操作中实践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1.2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是课程建设的龙头,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方向。

在课程建设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遵循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有序的进行。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立足课程建设基础,围绕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力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创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共7门核心课程,全部建成为合格课程。

并在积极申报《电工基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2门优质课程,并在积极准备省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本专业整个课程的建设进程。

2.1.3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历教育一般一个专业面向一个职业岗位群,可以同时满足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职业岗位的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面向一个职业岗位群的基本的、通用的、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则是根据职业分类和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