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30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docx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案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

测量施工方案

 

发放编号:

发布日期:

2017年9月执行日期:

2017年10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业主提供的工程设计文件;

1.1.2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成果文件》;

1.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1.6《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1.1.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1.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编制人员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1.3本施工方案的发放范围

项目部:

工程技术部,合约部,质量部、安全部

 

二、项目概况

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位于简阳市玉成乡、草池镇,道路设计起点接西一线,设计终点至空港新城规划道路。

北一线道路红线宽45m,总长度9.3km,设计时速60km/h,城市主干路;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绿化工程、交安工程、路灯工程等其他专项工程。

管廊建设项目全长约8km,全线均为支线综合管廊。

设计综合管廊宽度为8.3m(三舱)、12.6m(四舱)、15m(四舱)。

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及建设与周边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衔接、协调。

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并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

管廊工程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

管廊项目与周边其他市政管线工程统筹协调,满足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解决当前城市病问题。

图2.1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总平图

三、施工部署

3.1测量人员机构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

3.2测量仪器配备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管廊工程、给排水工程、桥涵工程等,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

本工程主要采用GPS,全站仪和水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

仪器配备如表3.2.1所示:

表3.2.1主要测量仪器配备表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GPS

中海达

4台

±10mm

主控点复核、平面及高程主控制点的测设

全站仪

南方

2台

2"2mm+2ppm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

水准仪

DS3

5台

3mm/1km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仪

DS1

1台

1mm/1km

高程控制测量

钢卷尺

50m

5把

经计量局检验合格

距离测量

钢卷尺

5m

20把

经计量局检验合格

距离测量

塔尺(5m/3m)

5m/3m

3/3把把程测量

检定

高程测量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1测量原则

4.1.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4.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1.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1.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准备工作

4.2.1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和审核图纸。

4.2.2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

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了解施工现场道路的大概走向,初步查看控制点布设位置。

4.2.3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4.2.4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4.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4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负责人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4.5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所有仪器设备均要经过专业计量部门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4.6施工测量流程

五、控制网布置测量

5.1主控点复核

5.1.1外业测量

本工程以业主单位移交的W1、W4、W5、W6、W8-W13以及桥梁等主要构筑物处的测量点作为施工测量的主控点(其中W1与W4、W5与W6、W8与W9、W10与W1、W12与W13分别为五对点),基本完全覆盖北一线道路。

图5.1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主控点分布图

由于项目施工线路较长,计划采用4台中海达A8做GPS静态数据接收。

在W1、W13这两个主控点上架设两台GPS,作为已知控制点;将另外两台GPS接收机依次架设在剩余各个主控点上,作为对主控点的测量复核。

在外业观测时,共设置4个作业小组搭配4台GPS。

各个作业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作业;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以及天线等连接无误之后方可开机;在观测前以及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随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观测时,在接收天线50m以内不得使用电台,10m以内不得使用对讲机。

表5.1.1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级别项目

AA

A

B

C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º)

10

10

15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总数

≥4

≥4

≥4

≥4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20

≥20

≥9

≥6

≥4

≥4

观测时段数

≥10

≥6

≥4

≥2

≥1.6

≥1.6

时段长度min

静态

≥720

≥540

≥240

≥60

≥45

≥40

快速静态

双频+P(Y)

≥10

≥5

≥2

双频全波

≥15

≥10

≥10

单频或双频半波

≥30

≥20

≥15

采样间隔s

静态

30

30

30

10~30

10~30

10~30

快速静态

5~15

5~15

5~15

时段中任意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静态

≥15

≥15

≥15

≥15

≥15

≥15

快速静态

双频+P(Y)

≥1

≥1

≥1

双频全波

≥3

≥3

≥3

单频或双频半波

≥5

≥5

≥5

1在时段中观测时间符合表7中第七项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

2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个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

3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纪录的时间段。

观测时段数≥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

5.1.2内业处理

1)数据传输:

连接电脑和仪器后,点导入采集文件,在弹出的界面里会显示出机器内的观测数据文件,在目标目录里输入数据保存的位置,选择要传输的观测数据文件,输入点名、天线高、观测时段,然后点确定。

依次把所有仪器的数据传输到电脑里。

2)数据处理: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将测量的GPS数据进行基线处理、平差处理等得到合格的数据结果。

如果主控点复核结果不满足要求,则应该考虑测量操作错误或者计算错误,也可能控制点发生偏移。

3)成果上报:

将测量的数据成果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复测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续测量工作。

5.2平面控制点加密

业主移交的主控点复测合格后并经工程监理部签字确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点的加密工作。

由于现场控制点相隔较远且不能通视,因此平面控制点加密采用GPS静态观测进行加密点的测量工作。

5.2.1加密控制点选点

选点工作通常应遵守的原则是:

1)控制点选择应该离线路施工范围较近,保证相邻两个加密点可以通视,并且不易被破坏,大概沿线每500m布设一个加密控制点;

2)控制点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以避免其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接收机天线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0m;

3)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4)观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野开阔。

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5)观测站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6)点位选定后(包括方位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位注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点位及点位略图,点位的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等。

5.2.2加密控制点GPS静态测量计算

加密控制点做好之后,采取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对加密控制点进行数据采集。

1)将两台GPS静态接收机放置在控制点W1、W13,同时将另外两台GPS静态接收机布置在两个加密控制点JM1、JM2上。

四台GPS静态接收机同时开机接收卫星数据,同时开机时间保证至少1小时。

2)完成两个加密控制点JM1、JM2GPS数据静态接收之后,将架设在加密点上的两台GPS静态数据接收机移至另外两个加密控制点JM3、JM4上,并和控制点W1、W13上的两台GPS接收机同时开机。

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加密控制点全部测量完毕。

外业数据测量完成之后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计算合格后,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点计算表一同报送监理工程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

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义和要求对加密点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5.3高程控制点加密

业主移交的主控点复测合格后并经工程监理部签字确认后即可进行高程控制点的加密工作。

5.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精度及方便要求,采用水准仪对加密点做三等水准测量。

在施工区域范围内,沿线两侧的稳定位置布设水准点。

由于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沿线大概2km一对,所以导线水准测量采用附和导线进行水准点的加密工作。

相邻两个加密水准点的距离不超过200m,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测量工作。

5.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3)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4)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表5.3.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高差偶

然误差(mm/km)

高差全中误差(mm/km)

往返较差、附合

闭合差(mm)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次数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m)

三等

±3

±6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四等

±5

±10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5.3.3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5.3.4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水准仪型号

前后长度(m)

前后视距

较差(m)

前后视距

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

读数差(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三等

DS3

≤75

≤2

≤5

0.3

2.0

3.0

5.3.5水准测量方法

在埋设的加密点稳定之后,开始进行水准点的高程测量。

1)将水准尺放置在W1上,同时将水准仪架设在从W1往W4前进的方向上;水准仪和水准尺距离不超过三等水准测量规范;

2)将另一把水准尺架设在前进方向的另一端,保证两把水准尺到水准仪的直线距离不超过水准测量规范;

3)利用水准仪读出后视和后视水准尺黑面的上、中、下三丝的读数,以及红面的中丝水准尺读数,同时计算前后视距差、基辅分划(红黑面)读数的差等不超过测量规范限差;如果超限,立即重测;

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

在测量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技术及指标来控制,如测量顺序、前后视距差等可能影响结果的不利因素,并附和至已知点;纪录时认真仔细,不漏记、错记,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测量计算合格后,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点计算表一同报送监理工程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

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义和要求对加密点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水准测量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水准点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引起的控制点沉降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六、施工测量放样

6.1现况调查及原地貌复测

6.1.1红线放线

在工程主控点复核和平面、高程加密点完成之后,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放出施工范围内的征地红线,以便指导后续地貌测量及征地统计等。

6.1.2原地貌复测

根据红线放线结果,利用GPS数据采集,测量整个施工范围内的原始地面标高,并与业主提供的地形图进行复核。

如测量数据差距较大,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6.1.3现况调查

在施工红线放线之后,则进行施工范围内的现况调查工作。

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

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6.2管廊测量放样

6.2.1基坑开挖线计算

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

根据计算出的开挖边线坐标进行放线工作。

6.2.2基坑开挖线放线

利用测量加密的某个平面控制点作为测站点,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

在相对仪器较远的平面控制点上架设棱镜,仪器照准后设置后视方位角及后视点坐标,并测量记录。

在全站仪输入计算的基坑开挖线点,放出开挖线。

开挖线点全部放样完毕之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6.2.3轴线放线

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利用全站仪,将全站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正倒镜挑直线的方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6.2.4标高控制测量

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施工标高抄测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首先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把标高控制点引测到施工段中,建立施工段标高控制点,并与其它施工段标高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在使用水准仪中丝读数法,测设出所有细部标高点,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6.2.5立模时的控制测量

1)中心线和平面控制借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底部的固定平面上,并弹好边线,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当底板打完混凝土以后,应及时在底板侧面抄测标高线。

为支设侧壁及顶板模板提供标高依据。

2)立模时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本工程验线的重点部位是:

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场区高程控制网。

放线及验线组织:

基础放线由测量员进行,验线由技术负责人、主管工长和质量检查员进行,每次放线的结果应通过监理单位的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确认。

6.3道路测量放样

6.3.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1)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为20m。

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20m。

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

(一)表示挖方。

3)路基施工期间每月复测一次水准点。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20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5)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以标志,特别是一些原控制点。

6.3.2挖方路段

1)清表后,根据设计的横断面坡度、道路中线坐标以及道路宽度等,推算、放样出坡顶开挖线,每20米一个桩;

2)对于开挖较深的路堑,土方工程数量较大时,需要多层横向全宽开挖,应每一层恢复一次边线并进行高程测量;对于开挖深度较小的路堑,则直接对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向前开挖。

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多层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开挖一层,根据坐标法和挖方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开挖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开挖深度。

6.3.3填方路段

1)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距路床顶0.7m内,应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每20米一个桩。

3)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方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方深度。

4)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再修整坡面。

6.3.4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1)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

平面测设时,应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应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2)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的松铺系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10m。

在摊铺机行进中,应有专人看管托盘,若发现托盘移动或钢丝绳从托盘掉下时,应立即重测该处高程。

3)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

4)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6.3.5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1)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

在使用摊铺机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其施工测量方法同路面基层。

只是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

必要时,应适当调整压实系数。

2)路面中、上面层施工测量:

当摊铺机采用下面层同样的方法作业时,其施工测量方法路面基层。

若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时,在摊铺机起步阶段应测量熨平板的平整度及高度;进入正常摊铺后,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

3)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

6.3.6路缘石施工测量

路缘石放样时,桩位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当高程控制桩的间距与上述一致。

6.4桥梁测量放样

6.4.1桩基测量放样

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坐标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利用加密得到的平面控制点坐标,使用全站仪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3)每次桩位放样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避开施工干扰每个墩位每次放样1个桩位或隔桩(跳桩)放样,不得连续放样,放样时应记录原始地面高程和护筒高程。

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位放样示意图:

 

 

桩位测量放样资料必须进行报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6.4.2承台测量放样

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承台基坑四个角点及高程以指导基坑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深度。

2)开挖基坑后,及时检查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

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承台模板立模后,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座标法测设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6.4.3墩柱测量放样

1)承台施工完成后,使用全站仪在承台顶面测出墩柱底部角点,模板固定后使用全站仪测量模板顶口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使用水准仪测量墩柱顶面的高程,高程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2)全站仪测量时,要有两个以上测量人员分别放样相互检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测量结果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交于现场工程技术员使用。

6.4.4桥梁盖梁及垫石测量放样

1)墩柱施工完成之后,使用全站仪在墩柱顶面放样盖梁的中心线及边线位置;同时用水准仪测量定出盖梁底标高,使用千斤顶将盖梁底模调至设计标高,然后进行后续施工;

2)根据全站仪定位放样的墩柱中心控制点、盖梁边线等,安装盖梁侧模;

3)在盖梁施工时,利用全站仪对垫石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并预埋好垫石钢筋。

当盖梁施工完毕后,测放盖梁砼顶面及盖梁中心,根据设计图纸及已经测放中心定位在盖梁顶上将支座垫石位置弹线分好。

在模板安装、加固、校正后,再次在垫石模板上测放出垫石砼浇筑标高控制点。

6.4.5桥梁板测量放样

盖梁施工完成后,使用全站仪在盖梁顶部测量放样,采用棱镜支架杆,测定出梁板的轴线位置和平面控制位置及边线位置,然后测量梁板底标高,两者误差均小于3mm。

七、各项管理及保证措施

7.1施工测量注意事项及季节性施工测量措施

7.1.1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合理的复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专人复核。

2)测量仪器均在计量局规定周期内检定,并有专人负责。

3)非专业人员不能操作仪器,以防损坏而影响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