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286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docx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信管专业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姓名:

000000000

班级、学号:

00000000000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

信息管理

指导教师:

00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8-6-4

完成时间:

2009-11-12

2009年11月12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15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6

答辩过程记录表…………………………………………………17

 

课题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课题(论文)提纲

1.网络的概述。

2.网络对人类的影响。

2.1网络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2.1.1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满足了人们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2.1.2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3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

2.1.4提高学生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2.网络对人类的消极影响

2.1网络成瘾症问题

2.2人际关系障碍

2.3引发人格障碍

2.4引发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3.针对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消极影响采取的方案

4.总结

二、内容摘要

如今二十一世纪,网络已经不在陌生,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的象征,网络在悄然中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阐述网络的内容意义以及他的功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针对这些消极影响人类应该如何采取方案应对。

三、参考文献

[1]顾巧论,高铁杠.计算机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建波,娄东生.计算机对网络对人类影响[M].复旦大学出版社

[4]吴建军,《论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000000000

摘要:

如今二十一世纪,网络已经不在陌生,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的象征,网络在悄然中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阐述网络的内容意义以及他的功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针对这些消极影响人类应该如何采取方案应对。

Abstract:

Today,thetwenty-firstcentury,thenetworkhasnotunfamiliar,Theapplicationofnetworktechnologyisincreasinglypopularapplicationsfromthetraditionalsmall-scalefarmingsystems,andgraduallyexpandtolargebusiness-criticalsystems,ithasbecomeasymboloftheinformationage,thenetworkquietlyoccupytheimportantpositionofpeople'slives.Thisarticleexplorethemeaningandcontentofexamnetworksecurityaswellasitsdevelopmentprocess,howtheyaffecthumanbeingsproposednetworksareavarietyofproblemsandsolvethisproblemshouldbehowtohandlehumans.

关键词:

交流平台;网络成瘾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各国正在规划和实施适应信息时代的全国性、乃至全球性高速信息公路。

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据统计,到2009年6月为止,全国已有33800万网民,增长迅速。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它将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它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

1.网络的概述

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资源。

  一般来说,网络可以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资源共享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得很简单,交流的双方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传递信息。

  信息传输与集中处理数据是通过网络传递到服务器中,由服务器集中处理后再回送到终端。

  负载均衡与分布处理负载均衡同样是网络的一大特长。

举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大型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他的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放置了相同内容的WWW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多维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包括来自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资源,甚至同时还提供多媒体信息,如图象、语音、动画等。

在多维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网络应用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如:

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视频点播、联机会议等。

2.网络对人类的影响

2.1网络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2.1.1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满足了人们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

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

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

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1.2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

一个缺少朋友,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够健全的人。

不同学派的学者,无论是在心理疾病的原因探讨还是心理治疗技术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

沙力文认为精神病包括人际关系中不适宜的整个领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童年人际关系被破坏,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导致精神的分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者那里,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问题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疗研究的中心问题。

他们认为,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知心理学倾向的学者们则主要从人际问题解决方面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际关系冷漠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日趋严重的一种社会病。

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独地出没,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际方式。

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

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在数秒之间找到多年挚友般的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试探、戒备和情感道义责任。

同时,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特点,学生网民间一般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地位、身分、外貌美丑等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2.1.3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

现代心理治疗理论非常重视宣泄在心理健康维护和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受到压抑的心理症结提供宣泄和释放的渠道。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多国人在遇到各种烦恼和心理问题时,往往没有勇气或不习惯找心理医生,也不愿意向身边熟悉的人倾诉。

这种忌“心病”现象和“家丑不外扬”的普遍心态显然不利于个体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学生网民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网民之间的情感帮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2.1.4提高学生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自我实现”。

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着个体各种心理素质和谐发展。

网络生活有助于提高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网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网上各电子网站的个人主页为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如我校外贸专业的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设计的《班级特色专刊》受到专家的好评。

很多学生网民都深深体会到网上创作带来的乐趣。

这种网上创作激发了学生网民的兴趣和创造性,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也出现了某些好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成果。

2.2网络对人类的消极影响

2.2.1网络成瘾症问题

网络成瘾症与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瘾行为有惊人的相似:

一上网就兴奋异常,上不了网就“网瘾难耐”。

其典型症状是:

整天沉溺于网络,甚至不吃不喝不睡,通宵达旦,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

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对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现逃避现实的心理迹象,越来越愿意呆在网上,和家人的关系出现问题。

我校曾有一名学生,2000年开始上网时,仅仅是为了打发周末闲暇的时光。

随着在网上呆的时间越来越长,“黑客攻击技术”、“色情图片”、“网上聊天”等逐渐让其痴迷不己,于是便不分昼夜和网友聊天,下载各种攻击软件和“有趣图片”。

无法自拔的他,成绩下降了,身体也不行了。

上网咨询心理专家得知这就是“网络综合症患者”。

类似的现象在其它地区也有过报道。

心理卫生专家呼吁网民一定要注意上网心理卫生,同时也提醒家人和老师注意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2.2人际关系障碍

由电脑网络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网络孤独症与网络成瘾症非常类似,只是前者更多表现出生理和认识方面的障碍,后者侧重于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网络成瘾症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障碍,网络孤独症患者则不一定表现出明显的生理障碍。

网络孤独症多发生在性格内向者身上,其典型症状是:

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情绪抑郁,社交面狭窄,人际关系冷漠。

由于个体将注意力和个人兴趣专注于网络,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心理,而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毕业。

网络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网民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的网络交往既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甚至也公开承认或默许交往者的虚假言论。

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可以起一个甜蜜动人的女性化昵称,扮演爱情天使。

正如一个老师所言:

“网上交往只能把它看作游戏。

在网上与你谈情说爱的'纯情少女'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光头老者。

”这种网络人际交往的虚幻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他人言行自然也是毫无信任感可言。

这种网上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迁移。

2.2.3引发人格障碍

网络人际交往还可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比较突出的有攻击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特点。

由于学生网民以为对自己的言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他们往往在言语上非常直接坦率。

当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可能转换成个人的人格特质。

学生在网络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攻击性言行特点,可能强化其人格特质中的攻击性因子,形成攻击性人格。

双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两种或多重人格,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

由于虚拟社区和聊天室普遍采用化名式的“网名”,学生网民往往都有自己的虚拟身份,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绝然相反的虚拟角色,有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分别代表着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的网名,男扮女、女扮男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一位l7岁的男学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公开承认自己曾经用18岁女孩的身份在虚拟社区生活了近3年时间,结识了很多网友。

最后他还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以后不能再用这个网名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经常面临网上网下判若两人或时而张三时而李四的多重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

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2.2.4引发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学生网恋、失恋、多角恋爱等都是网络生活中容易出现的情感问题。

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网恋,生活中的网恋故事也多如牛毛。

电脑网络在时刻忙于上演那成千上万的爱情喜剧的同时,也在痛苦地吟诵不计其数的失恋故事和叹息感伤。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当一方的爱情之火被撩发得愈燃愈炽时,点火者却突然从网络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除此之外,“见光死”也是众多网恋故事老套的结局。

网络让爱情发生的机会和频率都大大提高,也让失恋发生的机会和频率都大大地提高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动状态,失恋对他们来讲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正如网恋可以让人品尝到如现实恋爱同样的甜蜜一样,“网恋”后的失恋也同真实的失恋一样让人寝食难安

3.针对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消极影响采取的方案:

加强学校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但是如果放任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

因此,学校不能只教育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还要把网络安全防范的内容告诉学生们,以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提醒他们上网交友的注意事项,不要浏览非法、色情、暴力网站,提醒他们遵纪守法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

另外,老师要注意搜集一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学生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网民自觉自制,规范自身行为。

目前,电脑已经普及,网络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表少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离不开网络,更应该学会上网,把握好尺寸,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要让孩子上网学会自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充分利用网上有用信息,避开不良信息.不去点击黄色或暴力网站;其次,要提高警惕,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要被他迷惑,上当受骗。

青少年自制力较差,上网一定要掌握好尺寸。

一旦超过了这个尺度就会危害身心健康。

社会,负起监管者责任。

各相关部门要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净化信息网络环境,集中力量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接入服务单位、联网单位、网站、网页、聊天室、BBS进行专项清理整治。

利用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治理有害网络信息。

联合、发动社会力量,在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内,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适合未成年人的非营业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上网环境,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流失到社会上经营不规范的网吧当中。

另外,每个人都争取从自己做起,从根本上倡导良好的网络氛围,让网络真正成为一个学习、交友的良好渠道。

4.总结

由于时代的迁移,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

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不容置疑,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人们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生活的单调。

但我们更不能忽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刺伤了多少缺乏自护意识的青少年.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

有的轻信网站教唆,酿成人间悲剧;有的轻率会网友,无辜遭伤害;有的沉迷黑网吧,弃学难自拔;还有的热衷于网络游戏,被其中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搞的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心智混乱;有的被赌博、色情等网上黄毒感染,最终误入歧途。

我身边有几位同学,他们陶醉于虚拟的空间,开始逃避现实,荒废学业,搞的自己形容枯槁,神思恍惚。

让家长叹气,老师摇头。

唉!

沉迷网络真悲哀!

面对网络的利与弊我们应端正态度,正确面对网络,网络的利多还是弊多不在于网络自身而在于我们自身。

网络是一个无思维的客观体,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它,用之得当则受益匪浅,用之不当则受害多多。

所以面对网络这一强大的社会化主体,我们要端正态度,提高警惕,以正确的方法和目的来利用它,使之为我们服务、谋利益、谋福祉

参考文献

[1]顾巧论,高铁杠.计算机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建波,娄东生.计算机对网络对人类影响[M].复旦大学出版社

[4]吴建军,《论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