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23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docx

3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培训

随着经济区域性交流范围扩大,人员流动愈发频繁,宾馆饭店行业随之与日俱增,由此带来致火灾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宾馆饭店的消防安全工作已成为消防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消防工作现状

(一)加强消防管理的重要性

1、消除火灾风险的需要。

宾馆饭店场所存在大量用电设备,如电视、空调、热水器、各种灯具等,这些设备用电量大、功率高、线路复杂,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线路短路极易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事故。

2、落实消防责任的需要。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宾馆、饭店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应该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3、提升服务水平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促使以营利为目的的宾馆饭店从单一运营模式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消防安全水平也需要同步跟上。

4、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宾馆饭店场所往往集中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量大,尤其现在社会信息膨胀,人人是记者,一旦在宾馆饭店发生火灾,第一时间,视频、照片势必会在互联网上大肆泛滥,转瞬传遍省内外。

造成的社会影响将远远大于火灾本身带来的影响。

(二)当前火灾形势分析

1、近年来全国及本省火灾形势

近年来全国火灾形势

年度

起数

直接损失

2004

252704

2558

2969

16.7亿

2005

235941

2496

2506

13.6亿

2006

222702

1517

1418

7.84亿

2007

159000

1418

863

9.90亿

2008

133000

1385

684

15亿

2009

12.7万

1076

580

13.2亿

2010

13.17万

1108

573

17.7亿

2011

12.54万

1106

572

18.8亿

2012

15.21万

1028

575

21.8亿

2013

38.8万

2113

1637

48.5亿

2、本区域火灾形势

3、宾馆、饭店的火灾形势

2007年至2013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235140起,直接财产损失158.55亿元,其中宾馆、招待所、餐饮场所火灾34952起,占总数的2.8%,直接财产损失22.3亿元,占总数的1.4%。

(三)宾馆、饭店的火灾特点

1、可燃装修材料多、火灾荷载大。

宾馆、饭店场所为了追求美观的效果,大量采用木材、聚氨脂泡沫塑料、棉、麻、丝、毛以及其他纤维织品等易燃、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荷载。

一旦发生火灾,装修材料就会迅速燃烧和蔓延,并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诸如一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带来很大困难。

2、建筑结构复杂、蔓延速度快。

一些现代化星级宾馆和饭店集餐饮、会议、购物、住宿、娱乐等为一体,具有建筑体量大、结构复杂、接待人员数量大、功能多样化等特点。

3、用火用电频繁,致灾因素多。

宾馆、饭店用火用电频繁,厨房可能因为用火不慎或油锅过热起火。

维修设备时,可能因为违章操作引发火灾。

宾馆、饭店使用的各种电气设施设备可能因为设备故障、线路故障或使用不当引发火灾,尤其是电气线路,引发火灾的几率较大。

住店的客人也有可能酒后卧床吸烟,乱扔烟头引发火灾。

4、火灾伤亡大、扑救难度大。

宾馆、饭店因其场所性质的特殊性,以夜间经营活动为主,加之发生火灾时,易产生浓烟、毒气、高温、热流等现象。

从而导致被困人员出现惊慌失措,在惊恐中争相逃命,互相拥挤。

甚至出现被困人员中毒、神志不清,乃至因烟熏、中毒致死现象的发生。

(四)宾馆、饭店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员流动频繁、消防安全教育不到位。

许多宾馆、饭店不注重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提示宣传力度不够,加之住宿人员成分复杂、素质低下、流动性大,客观上加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从业者素质偏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宾馆、饭店的管理者、从业人员多为弱势群体且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多数未经系统专业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缺乏,平时也未开展消防安全疏散和灭火演练,极易在发生火灾时无法扑救初起火灾及逃生自救而造成人员伤亡,在平时工作中也易过失引起火灾。

3、先天隐患多、消防设施缺乏。

建成较早的老城区,城市规划不合理,道路、房屋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消防安全要求。

而与老城区一起存在的宾馆饭店,因为无规范或适用老规范的原因,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

建筑耐火等级低、内走道不能排烟、无封闭楼梯间、线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等,直接导致成灾、致灾因素大大增加;建筑外部防火间距不足、道路狭小、拥挤等,给救援和逃生带来严峻的考验。

(五)典型火灾案例剖析

1、汕头市华南宾馆火灾(2005.6.10)

2005年6月10日11时40分左右,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宾馆突发大火,过火总面积2800平米,43间房间遭火焚毁,31人在火灾中丧生。

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华南宾馆2层南区金陵包厢门前吊顶上部电线短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所引起的。

大火不是发生在夜晚人们熟睡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大白天,但由于存在“报警迟缓延误了战机,大量使用易燃材料装修,火灾发生后没有及时级织疏散,住客缺乏消防常识和逃生技能”4大因素,造成了群死群伤的后果。

2、安徽长丰县宾馆火灾(2009.1.6)

2009年1月6日零时50分左右,长丰县水湖镇长丰宾馆发生火灾,此次火灾造成长丰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刘泽斌窒息死亡,县长和一名挂职副县长从宾馆4楼跳下后摔成重伤,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因烟熏受轻伤。

3、内蒙古呼和浩特宾馆火灾(2001.12.19)

2001年12月19日晚23时30分左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呼和浩特宾馆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林选才,北京玛拉沁饭店副经理史子义,呼和浩特市接待办副主任王安明等5人遇难,另有17人烧伤。

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一)单位消防组织架构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的要求,单位应当建立消防组织架构,理顺工作关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单位可以参照下图建立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层级关系。

(二)消防工作主要任务

1、消防安全责任人

一般来说,宾馆、饭店的总经理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主要承担消防安全工作上的第一责任和事故追究顺序上的第一责任。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1)确立消防安全管理人,授权并督促消防安全管理人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抓好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①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同时应当将消防经费纳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

②日常消防经费用于单位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保证消防工作正常开展。

③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④消防经费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消防经费。

(3)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①单位内部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安全责任人与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与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和部门员工之间都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推动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

②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

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当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③多产权建筑物中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委托统一管理。

④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

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

(4)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认真听取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工作情况报告,掌握单位消防基本情况及管理情况,对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消防安全管理人是指单位中负有一定领导职务和权限的人员,受消防安全责任人委任,向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是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者,是单位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桥梁与纽带。

院长应当确定1名消防安全管理人,未确定的要由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1)主持召开消防安全例会。

消防安全管理人受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委托,定期主持召开消防安全例会,消防安全管理人、保卫部门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如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应随时组织召开专题性会议;本单位如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后应召开专门会议,分析、查找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会议主要是听取各部门消防情况汇报,分析本单位消防安全形势,提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部署下一阶段消防安全工作。

会议后,应当组织保卫部门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上报消防安全责任人,下发各部门并存档。

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召开的专题会议纪要或决议,应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

(2)组织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包括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志愿消防队的建立与管理、消防控制室管理、单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演练、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预算等内容,并报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后执行。

(3)定期向消防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4)定期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责任人、管理人变更,建筑物改、扩建,消防设施停止使用等情况,并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抓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3、保卫部门人员

保卫部门是单位内负责消防工作的常设机构,也是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抓好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保卫部门,并确定消防管理员;其他单位应当确定消防管理员。

保卫部门和消防管理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拟订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并报消防安全管理人。

(2)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消防安全制度是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中为保障消防安全所制订的和各项制度、程序、办法和措施,是单位全体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与准则,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单位的消防安全。

保卫部门在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实施制度的制订、修改等工作。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具体制度见附件1。

(3)开展防火检查。

①防火检查

防火检查是指单位组织的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进行的检查,是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主要形式。

保卫部门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见附件2。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②防火巡查

防火巡查是指明确人员按照一定的频次和路线进行防火巡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苗头,扑救初起火灾。

保卫部门应当至少每2小时开展一次防火巡查,巡查内容包括: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其他消防安全情况等。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巡查过程中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无法处置时,应当立即向保卫部门负责人报告。

发现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及时扑救并组织人员疏散。

(4)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

针对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单位消防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

①确立隐患整改部门和负责人员;

②明确整改标准和整改期限;

③确立整改期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④对无法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消防安全管理人。

⑤隐患整改完毕后,组织复查。

⑥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复查。

(5)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转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组织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参加消防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同时还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知识竞赛、消防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合单位实际的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

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和操作程序。

通过消防宣传教育,使员工达到“三懂”、“四会”,即懂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打119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安全疏散、会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宣传教育应当做好相关记录,留档备查。

(6)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①编制预案

单位应当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火情预想、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和安全防护的程序和措施、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注意事项等。

预案中应当明确组织架构、各小组成员及负责人、工作职责及要求等内容。

保卫部门应当根据人员流动及消防演练情况进行预案的修订完善,并上报消防管理人审批。

②组织演练

消防演练是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员工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协同配合能力,同时也是增强预案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

单位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演练前应告知演练范围内的各部门人员、外来人员演练相关事项;演练中应当设置明显标识,防止发生意外混乱;演练结束,应总结问题,做好记录,针对存在问题,修订预案内容。

(7)组建和管理志愿消防队,组织开展日常业务训练。

志愿消防队是单位内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组建的,为及时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的自防自救工作组织。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火灾高危单位和其他人员密集、性质重要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

1队伍组建

志愿消防队由保卫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志愿消防队队长,各部门动员并选择适合员工作为志愿消防队员。

结合单位实际和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配备适用的消防装备和基本的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满足灭火救援及消防宣传教育、防火巡查的需要。

2日常运转。

将志愿消防队人员分别编为通讯联络、灭火行动、疏散引导、安全救护、现场警戒五个组,确定岗位工作班次(一般分为3个班次进行轮转)。

3培训与演练

每半年至少对志愿消防队员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检查及初起火灾处置方法。

按照单位消防预案,每半年开展一次消防演练,进一步明确各自在火灾处置中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

(8)建立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是单位在消防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单位和相关人员消防工作的记录、履职的体现和免责的依据。

①档案的内容。

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类别

内容

要求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1、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包括单位性质、单位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内部建筑基本情况、消防通道、消防水源

2、建筑物或者场所施工、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3、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等

4、消防安全制度

包括消防安全制度及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

5、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包括各部位建筑消防设施、器材情况登记表

6、志愿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7、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包括消防控制室值班员、自动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等

8、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9、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1、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包括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表、责令改正通知书以及消防行政处罚的有关法律文书

2、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检查检测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记录中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等

3、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记录中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等

4、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记录中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

5、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记录中应当记明火灾隐患的部位、情况以及整改措施、完成时间等

6、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记录中应当记明培训的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等

7、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记录中应当记明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部门以及人员等

8、火灾情况记录

记录中包括事故时间、事故部位、经济损失、伤亡人数、火灾原因、处理情况

9、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记录中包括消防奖惩的时间、人员、奖惩原因、奖惩内容等

②档案的管理要求

a、统一保管、备查。

消防档案应当由保卫部门统一集中保管、备查,不得由承办机构或个人分散保存。

b、分类管理。

按照档案形成的环节、内容、时间、形式的异同,进行档案编目、立卷,分类管理。

c、按规定期限予以档案保存。

依据《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的规定,对单位消防档案进行管理保存。

档案内容

保存期限

建筑工程的原始技术资料(包括图纸、产品资料、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等)

永久保存

建筑工程审核、验收、营业(或使用)前消防安全检查等法律文书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记录(报告)

不应少于5年

故障维修记录

维护保养计划

维护保养记录

防火巡查记录

不应少于1年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

建筑消防设施巡查记录

其它档案材料

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保存

4、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

(1)明确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重点部位、火灾危险源。

(2)督促员工开展班前、班后岗位自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安全用电、用火、用气规定。

(3)建立本部门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火灾时,按照本部门预案,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

(4)整改火灾隐患。

对保卫部门通报的以及部门防火巡查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要落实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

5、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

(1)工作任务

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得少于2人。

①值机。

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火灾情况下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②操作。

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迅速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立刻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在报警后必须报告当班的志愿消防队长,由当班的保卫部门人员启动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应利用火灾事故广播发出火灾处置指令,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疏散和自救工作,告知单位员工、外来人员不要惊慌,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地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并用通讯工具向单位领导报告。

火警处置完毕后,恢复各种消防设施至正常运行状态。

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对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复位,将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保卫部门当班人员报告。

4

录:

做好设备运行、故障排除、交接班等各项记录工作。

(2)管理要求

①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②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按时上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脱岗、替岗、睡岗,严禁值班前饮酒或在值班时进行会客和娱乐活动,因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应提前向主管领导请假,经批准后,由同等职务的人员代替值班。

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随意触动设备。

⑤消防控制室内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

⑥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严禁擅自关闭、停用消防设施。

6、自动消防设施操作及维护人员

(1)人员应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书。

(2)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的功能和操作规程。

(3)按照制度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有关阀门处于正确位置。

(4)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及时向部门主管人员报告。

(5)做好运行、操作和故障记录。

7、保安员

(1)负责对单位公共部位防火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

(2)发现火灾应及时报火警,按照单位预案确定的职责分工开展灭火救援、人员疏散、现场警戒等工作,协助开展火灾调查。

(3)劝阻和制止违反消防法规和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

8、志愿消防队人员

志愿消防队队长由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志愿消防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志愿消防队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熟悉本单位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和本人在志愿消防组织中的职责分工。

(2)参加消防业务培训与演练,了解防火知识,掌握灭火、疏散、救护技能,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及消防设施。

(3)协助本部门消防责任人做好部门日常防火工作,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督促他人共同遵守。

(4)发生火灾后3min内,作为灭火第二战斗力量,按照确定的任务分工,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火灾报警、火灾扑救、人员疏散、伤患救助、现场保护等工作。

9、员工

(1)参加消防安全培训,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2)班前、班后开展岗位消防自查,自查内容包括:

有无违反消防规章制度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场所有无遗留火种;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并向其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

(3)熟悉本工作场所灭火器材、消防设施及安全出口的位置。

(4)指导、督促外来人员遵守单位消防制度,制止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

三、消防行政与刑事责任追究

(一)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案例:

汕头市华南宾馆火灾(2005.6.10)

汕头市潮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黄陵:

因对公安、消防部门履行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