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再见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412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再见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再见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再见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再见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再见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再见了.docx

《2再见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再见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再见了.docx

2再见了

2再见了,北京!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

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

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

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

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

(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

有可能是谁说的?

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课题该怎样读?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

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

如:

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

69分时显示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名 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补充》

3、搜集奥运格言、奥运会会旗、奥运名将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2、歌曲《我和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个别读。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朗读课文段,以读代讲。

老师引导提示,

师:

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怎么样了?

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怎么样?

场上仿佛响起了什么歌曲?

(我和你)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

生读完后

师:

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生:

留恋与不舍

师:

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

生:

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师:

下面是“我和你”的歌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

朋友 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请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

师:

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生:

“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

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

演一演,说一说:

师:

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再读这一句。

等会请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

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

下面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师: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你们来读读,能读出什么感觉?

1、 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明亮、千言万语。

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此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引入申奥时的一些词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把闭幕式的场景联合起来想象。

2、 奥运口号: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师:

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会怎么在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分组讨论、交流。

(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相约在奥运会闭幕式上,让我们永远记住北京奥运会,记住2008。

最后让我们一起高歌《我和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5个生字。

2.完成《补充》、《一课一练》剩余

3.写写自己在平日生活中如何宏扬奥运精神。

教学反思:

 

3.英英学古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

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

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

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

(板书:

冒号:

)齐读“冒号”两遍。

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

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

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

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

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

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

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

是个多音字,既可读“”,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

(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

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

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

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

教师指导。

静:

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

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

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

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

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静夜”是什么意思?

(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

(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

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

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

(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

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

(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

(“/”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

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

可以谈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再学几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能用书上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静夜思》.

2.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

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

(投影片显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4)有感情练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教学反思:

 

4乡下孩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第2、3小节。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

农村里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曾曾经未曾

编编织编写

含含义含笑

挖挖土挖苦

猪猪皮小猪

串一串串门

3、理解词语。

欢唱:

欢乐地唱。

编织:

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

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

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含:

上部“今”,不能写成“令”。

挖:

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

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

左窄右宽。

坏: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灶()扁()

坏()肚()编()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串猪曾编挖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二、分析理解。

(一)1、指名读。

2、理解“曾是”。

(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

(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

1、指名读。

2、看图:

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

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

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

突出“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

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坏()出()里()

开()动()上()

四、课后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用“编织”造句。

二、理解分析。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爱到了培养的锻炼。

3、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

四、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

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

五、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用“动听”说一句话。

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串片只头篮朵条

一()菊花一()黄鹂一()小鱼

一()小猪一()草叶一()野菜

教学反思:

 

练习2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U--VE--F

C--GM--N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WZMQSFDBN

wmgsfdbnz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M()Q()D()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

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

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

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