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871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暨新高三升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效信息。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图“孝”字书于安徽黟县的胡氏宗祠。

徽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莫重于祠。

”下列对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②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

③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

④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汉书》记载:

(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

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

”这说明秦朝:

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3.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4.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盐酒税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东晋雕塑家、画家戴逵,铚县(今濉溪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

戴逵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C.

明清皖南棠樾牌坊群,每座牌坊都有情感交织的故事,如父慈子孝的,乐善好施的,守节的等

建立牌坊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封建宗法制统治

D.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上含有以下几层含义:

内部供应;内部使用;技术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6.据载:

“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帝制基础尽除 B.共和观念风行       C.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

7.据民国十年的《宿松县志》记载:

“按,宿松婚礼,妇车至门,婿揖入。

新妇以帕蒙首,以福寿兼备之妇二人扶新妇下车,拜祖先、次拜上下神祗、次夫妇交拜,行和卺礼。

三日谒舅姑,与旧志微异。

”其反映了民国时期一些地区的婚礼:

A.保留较多传统    B.奢靡之风减退     C.走向近代文明    D.仪式趋于简化

8.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9.“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0.比较下列两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而导致

B.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国外的反动势力干预而发生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仍在继续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对图中所示事件描述准确的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B.推翻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C.运用正确的战术和平解放北平            D.八路军主动向华北日伪军进攻

1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它反映了:

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

13.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

“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14.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了: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5.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经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能体现这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因信称义”                                          D.“天赋人权”

1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

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受担最轻,在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

”材料反映了: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7.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9.《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项内容不谋而合:

A.实行救济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以工代赈    D.保护劳工权利

20.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21.“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

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22.《西方艺术史》认为:

“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3题15分,24题19分,25题22分,共56分。

)请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3.(15分)反腐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中国反腐任重道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康熙告谕大臣:

“朕观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颇多。

今设有贪污之臣,朕得其实,亦必置之重典。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一是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万机;二是太尉,掌管军事;三是御史大夫,掌监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反腐的主要手段。

(4分)

材料二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

……李鸿章终于承认,他办了一辈子的洋务诸事,原不过是充当了一名裱糊匠,使清王朝这一破屋表面上看来一度“居然成一净室”。

但李鸿章的话其实也恰恰说明“破屋”的根基未动,其中的各种“霉菌”必然将新增添的“纸片”等材料蛀空。

(2)材料二中所说的“霉菌”和“纸片”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6分)

材料三行政伦理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的发挥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但它一旦与法律结合,则既能够继续发挥其内在约束的功能,又能够获得有效的外部保障。

……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

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

……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于激励。

……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

从而打破原有的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并有利于铲除政府官员谋求自利的温床。

……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的反腐措施有哪些?

(3分)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

(2分)

24.(19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

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5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9分)(要求:

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25.(22分)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

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

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

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

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

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

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XX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4分)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B

D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B

D

C

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10分)

(1)

(2分)

(2)三.ⅢA(2分)

(3)MgCl2+2NaOH==Mg(OH)2↓+2NaCl(2分)

(4)SiO2-3+2H+=H2SO3↓(2分)

(5)Mg>Al>Si>C(2分)

18、(8分)

(1)(3分)NH3,略

(2)2Al+2OH--+2H2O==2AlO2--+3H2↑(2分)

(3)4NH3(g)+5O2(g)==4NO(g)+6H2O(g);ΔH==-906.8kJ·mol-1

(3分)

19.(9分)

(1)CH3COOH+OH-=CH3COO-+H2O(2分)

(2)0.1(2分)

(3)大于,小于,小于(3分)

(4)c(CH3COO-)>c(Na+)>c(H+)>c(OH–)(2分)

20、(15分)

(1)无尾气处理装置(2分)

(2)4Zn+NO3-+10H+=4Zn2++NH4++3H2O(2分)

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猜想成立(2分)

(3)

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溶液

置于试管中,

先加入盐酸溶液酸化,再加入

氯化钡溶液(2分)

(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有白色沉淀产生(2分)

NO2具有氧化性

(4)是(1分)3NO2+H2O=2HNO3+NO(2分)

在一个真空密闭容器中同时通入NO2和SO2,一段时间后,容器中气体的红棕色褪去,证明了二者发生了反应,证明了NO2的氧化性。

(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1、(10分)

(1)5.3g(3分)

(2)NaHCO3H2O(2分)(3)0.04(3分)(4)2Na2CO·NaHCO3·2H2O(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