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846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中考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坤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慈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宋派《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皴,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

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

后来写作“抄”。

③已:

完毕。

④斋:

书房。

⑤亳: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弗之怠

(2)俟其欣悦,则又清焉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皴,日沃汤数次.

3.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1.懈怠等待,等通“肢”喜欢,爱好

2.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冬天手被冻裂,每天要用热水泡很多次。

3.

(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皴裂,仍不辍学习。

4.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张湖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筹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美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①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祥肆迟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曾巩《墨池记》节选)

(注释)①强:

勉强②徜徉(chdngydng)肆达:

纵情遨游。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4分)

(1)余幼时即喳学()

(2)县官旦有禀销之供()

(3)而尝圾东方()

(4)羲之之书晚乃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4.(小题4)《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甲)文第⑴自然

段就是用自己幼时的与下文太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2分)

5.(乙)文作者认为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分),(甲)文作者的观点是

但(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分)。

联系学习实际,说一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的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1.(4分)⑴特别爱好⑵每天⑶到⑷好

2.(4分)⑴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⑵原来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3.D

4.(2分)求书之难(1分)“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要求是原文,意对即可)(1分)

5.(3分)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分)学问精通、品德完善,必须用心专一。

(意对即可)(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到勤奋、刻苦、专心(1分)。

\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

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

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

确实这样吗?

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

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凝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

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三)、阅读下而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立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候其砍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什,父母寝睡之后,然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援疑质理

(3)好学眈书

(4)由是声誉甚盛

2.下而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十二为中书学生

B.以衣被蔽塞窗户

C.尤好属文■

D.父母寝睡之后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属引凄异(《三峡》)■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4.(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其作用是什么?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

(1)交游,交往

(2)提出(3)喜欢,爱好(4)更加,很2.B

3.

(1)跟随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携带经书去请教他们。

(2)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

4.侧面描写,通过他人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f则而烘托祖莹天资聪颖、读书勤奋的特点。

5.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乙】祖莹字员珍是范阳道人。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

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

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

“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四)、阅读下而文段,完成后而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箕曳屣行深J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救裂而不知。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由选自宋源《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英生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衾拥覆衾:

(2)日再食日:

(3)缢袍敝衣敝:

(4)尚守寒素家风尚:

(5)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坠: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甲)文中作者历数自己求学时的种种磨难,目的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文字。

(甲)文作者认为年轻人要想学有所成就应该:

(乙)文作者告诫后辈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

参考答案

1.被子每天破的仍,还丢失

2.

(1)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2)凡是官宦人家,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俭朴难。

3.以自己艰苦求学而成功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求学,刻苦自励。

4.勤奋、自足、刻苦勤奋、俭朴、坚持

我做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则我就不敢了。

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

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侈享受。

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

(五)、阅读下而文段,完成后而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邑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俊戋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使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泮然若神人;余则端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暮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①,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②,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节选自《板桥自叙》)

注:

①激:

激励,激发,②委蛇:

曲折前进。

③奥区:

深奥区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B.无肥鲜滋味之享/陶后鲜有闻♦♦

C.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

•♦

D.主人日再食/隐天蔽日

•♦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在语段(甲)的“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参考答案:

1.C

2.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①用路途艰难、天气寒冷来衬托作者外出从师的艰苦不易。

②用同舍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衣着的破旧进行对比,反衬自己精神上的富足。

4.①跟从名师虚心求教。

②不怕吃苦,以学为乐。

③自我奋发努力。

④不苟同俗,潜心钻研。

(二)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

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

(六)、阅读下而文言文,完成下而小题。

(甲)既加冠,益恭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包。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靖;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洪武二年诏修元史,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

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拨编修,令人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派为之师。

廉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

“当如是,不当如彼。

”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选自《明史宋派传》

1.解释下列语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尝趋百里外()■

(3)是年八月史成()

(4)皆擢编修()■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流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说明了求学过程的什么困难?

从中可以看了求学者的什么心态?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

情况,你会怎么做?

4.[甲]文中的求学者和[乙]文中的太子在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什么相同的品质?

请结合原文分析。

参考答案

1.

(1)问

(2)奔向(3)这(4)采纳

2.

(1)我站立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前后十几年,太子的一言一行,他都根据礼法委婉劝谏,使他归于正道。

3.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难(或求师之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对老师的尊敬)

4.尊敬师长。

[甲]文”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乙]“文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二)译文:

洪武二年(1369),太祖下诏修《元史》。

当年八月书成,宋濂被授为翰林院学士。

这时,太祖很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者,提升为编修,让他们进入宫中文华堂学习,以宋濂为老师。

宋源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使其归于正道;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宋添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而不应当是那样。

"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

(七)、阅读下而文言语段,完成后而的题目。

(16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上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海④南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J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

一年左右。

②土寇:

土匪。

③角:

战斗。

沟渠。

⑤甫:

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弗之怠()

(2)以是人多以书隹余()

(3)会有土寇()

(4)州官也试于一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恒独步庭阶,曰:

“古人也欺我哉?

3.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5.(甲)(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宋濂和刘羽冲的读书情形,你认为侧重点有何不同?

并从他们读书的经验教训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1.

(1)代词,指抄书,笔录这件事

(2)借(3)适逢,正赶上(4)派,让

2.

(1)(我)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

“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3.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分)

(2)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嗜学家贫

5.甲文侧重叙述宋濂幼时酷爱读书,勤奋刻苦;(1分)乙文侧重叙述刘羽冲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1分)启示:

(示例)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来。

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实际上根本行不通。

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若干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地方上匪军队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上改造成良田。

画了图劝说州官。

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

“古时的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像这样每天读个几千几百遍,只读这六个字。

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