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804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docx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这是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比较大小的方法。

  2、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情境图、板书用小图片。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大小”。

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下面请大家跟老师齐读两遍。

  1.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孩子们,有信心吗?

(有)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17页。

手指第17页的图,思考并指名学生回答:

  1.数一数:

猴子有几只?

梨有几个?

桃有几个?

香蕉有几个?

  2.猴子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和3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读?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有什么好处?

  3.猴子的只数和香蕉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和2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读?

  4.猴子的只数和梨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和4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读?

  5.你能分清“﹥”、“﹤”吗?

他们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二、“先学”环节(14分钟左右)

  1、学生看书自学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

  

(2)汇报交流。

(板书:

17页情境图)

  2、检测自学效果。

  过渡:

同学们自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思考题。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

  ①照着书上的日字格描一描“>”“<”“=”。

  ②教材第17页“做一做”。

  

(2)学生展示。

  三、“后教”环节(10分钟左右)

  1、更正(生生合作)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

提示:

用红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1)议一议。

  ①2=2,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

你是怎样想的?

  ②2﹤3,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

你是怎样想的?

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

后面那个数呢?

  ③5﹥4,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

你是怎样想的?

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

后面那个数呢?

  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的写法?

(尖尖对小数)

  

(2)小组内对改、统计正确率、小结。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

(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

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

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

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

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

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

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

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

(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

说明:

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

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

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第3篇

  设计说明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的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的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小猴分水果”为主题,使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小猴请客”的情境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够吃”与“不够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教师注重挖掘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分类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等。

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产生长期的效应。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猴等图片

  学生准备 小猴等图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请客图)

  小猴在森林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心里高兴极了!

于是请来了它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

看,小猴买了这么多水果来招待朋友,小猴可真热情啊!

  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

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

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

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吗?

(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再数一数就知道了)

  2.为什么要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呢?

(教师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3.请你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

(出示课堂活动卡)(可能出现的摆法:

①按不同种类摆4堆;②从上往下,按1只小猴对1个梨,1个桃子,1根香蕉的方法摆,最下面的几行没对齐;③按教材上的象形图那样摆,对得很整齐,而且是从最下面的一行开始对齐的)

  4.相同点:

都分类摆放。

不同点:

第②、③种方法对得很整齐,但摆放顺序不同。

  5.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归纳:

第②、③种的分类方法都是1个对着1个摆,比较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摆一摆,在操作中,充分显示无序摆放的缺陷,在比较中体会分类摆放、有序排列的优点,既能渗透分类思想、有序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优化比较,渗透新知

  1.能同时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2.(课件出示)跳出1只小猴,落下1个桃子,依次出现3只小猴和3个桃子。

  3.这幅图与刚才的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幅图里有小猴和桃子)

  你觉得这样的图有什么好处?

(这幅图比原来简单,更容易看出每只小猴能不能分到1个桃子)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

  4.如果遇到一幅比较复杂的图,为了能一眼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5.

(1)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

右边的桃子呢?

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

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同样多)

  教师适时指出:

表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叫做等号,读作:

“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长短要一致。

(在图下面写上“3=3”,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2)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够分吗?

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①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2”)

  ②认识大于号。

  “3>2”这个式子怎么读?

(3大于2)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

(大口朝左,大于号)

  (3)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

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  ①认识小于号。

  “  ②“3  ③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

(大口朝右,小于号)

  (4)“3>2”“33”)

  6.“3等于3”“3大于2”“3小于4”与“3=3”“3>2”“3”“”“  7.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然后引入数学符号,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性,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比较大小。

“<”“>”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理解它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概括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

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

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

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一共有几种水果?

它们各有几个?

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展示:

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

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

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

  b.提问:

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

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

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

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

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

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

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

我在设计时,根据《标准》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为手段,精心编排。

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本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

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

通过小猴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

“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

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学生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习;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抽象的综合练习,如练习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学生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习,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

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

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学生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专家评析

  1.以“比多少”为基础引入“比大小”的教学。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