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76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Z066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因此,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大量使用,即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途径、空间和资源,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社会。

应当说,这是”十一·五”期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在前期推进信息技术建设、创办信息技术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总结经验,确定新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活动,整合学校的信息化资源,以数字形式呈现在学校网络上,为教师大量采集教育教学资源、广泛深入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备课提供条件,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目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内在需要、学习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校区之间的教学研讨、远程教学探索一条新途径,最大程度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一个新建学校的兴起,为推进区域性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同时,我们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一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途径,让家校沟通更及时、更快捷、更有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目标。

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就建设“数字化”软环境、硬环境,教育资源建设及使用,建立远程备课研讨、远程教研活动、远程教学研讨课等实验平台,实现校区间教育教学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验;应用数字技术,建设了学校咨询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及校园通讯系统,加强了学校科学管理,推进了学校民主管理高效运行;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化”课堂,让课堂更生动、更活跃、更精彩,发挥了网络课堂技术平台前移后续的作用;通过师生在线交互平台实验,改变家庭、学校间联系的传统模式,拓展网络应用范围,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在网络德育平台上,我们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让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利用学校网站,向社区宣传学校的基本情况,建成比较适用的网络德育平台、社区和家长互动信息平台。

实践证明,借助数字技术,学校办学空间更加广阔,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也更加丰富。

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信息技术平台并非像理论上讲的那样,如何方便教师教学、方便学生主体学习,相反,在实际使用中却是问题不少,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如使用Moodle技术开展备课研究活动,想法是好的,但在进行Moodle课堂教学实验时,教师却要把很多时间用在设计、制作上,造成教师疲劳、厌倦心理,不愿意再进行相关实验。

另外,由于每个学生情况不一样,学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上网学习,“前移后续”的理念大打折扣。

又如开发”校园办公系统”的目的是希望学校原有的管理模式全部网络化。

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用了网络或信息技术就会带来方便,就象并非所有课堂教学必须使用多媒体一样。

该平台可用的许多重要功能学校本来就有,如:

学校主页、工资管理、人事管理等,而其他如网上报修、电子考勤等又不如传统模式方便,象网络硬盘、调查问卷等又没有专业软件做得好,所以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另外,我们在使用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想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个人资料的管理功能比较完善,但是学校因为没有平台修改的权限,对自己需要的项目不能任意设置,而有些不符合学校实际的栏目又不能删改,操作起来繁琐,效果有限。

因此学校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平台。

总结的教训是:

流行的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只有需要的才是实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在时间、空间上不断扩展学校的办学功能,丰富了教育资源,使资源利用、教学过程和方法更加艺术化、科学化,解决了以往办学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使基础教育更加活跃、更加便捷。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创设环境教师发展学生现代素养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十五”期间,教育部在全国各中小学开展了“校校通”工程建设。

经过几年努力,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基本建成,硬件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也在热烈地进行。

2004年2月,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建设“数字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提到了学校发展的议事日程。

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年)行动研究》中提出,要经过4年的努力,通过“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工程,全面推进“校校通”工程的应用。

按照这一要求,闵行区“校校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建成,同时社区网络改造工程也已完成,家庭电脑普及率上升,信息技术在社区、家庭及学校均得到广泛应用。

所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沟通与交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社区,为全民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区提供教育资源的社会大背景初步成熟。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可以肯定的是,伴随着城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设“数字化”校园、营建一个跨时空的网络学习环境是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总的感觉是:

目前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交流还停留在传统方法上,缺少网上交互式互动研讨的氛围;国内很多校园平台仅限于学校的管理、学科资源链接及个人网页等内容,对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服务功能明显考虑不足,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无法实现网上交流,无法为家庭教育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因此,在大力倡导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校际间远程教育教学互动,实现地域间教育均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新途径,有利于社区的文化建设,有利于营建社会育人的大环境,更能发挥网络平台的前移后续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在现代课程中,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已经能够涵盖学习的各个环节,不仅为教师的备课和研究提供了帮助,还为学生的情景探究、发现问题提供了支持。

(1)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教师的理念、行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完善学校的发展模式。

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

这一建设的进程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生学习活动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率的过程,是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内在需要、学习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在前期开展信息技术建设、创办信息技术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与研究》活动,配合上海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要求,寻找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思路,最大程度的实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推进区域性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和研究,能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一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新途径,让家校沟通更及时、更快捷、更有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概况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全方位的、持续的现代学校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教师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课题立项后,我们按课题任务先后成立了“数字化”教学管理和实践研究小组、“数字化”德育工作课题实验小组、“数字化”技术支持小组等,制订了实验研究方案。

课题组围绕着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化”课堂、建立“数字化”德育平台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探究,收集或开发了众多教学软件、网络课程、教育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互动学习平台、学习网站,相继建立了网络课堂、德育网站、社区和家长互动信息平台,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远程交互式教育教学管理研讨,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家校联系新模式,丰富了学校信息技术化建设的内容,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实践中,我们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力图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引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撰写电子教案,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的课(体育课除外)必须有85%以上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等等;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探究学习中、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增强学习动机,获得最大程度的的学习情境认同,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组织、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小制作、电脑作品设计、拓展课、探究性学习以及各种专题学习活动中;在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技能、知识和情感的新型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内容

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1.研究目标:

第一、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统筹各种信息资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营造一个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环境。

第二、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引导学校师生员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同时,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探索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加强校区间教育教学互动,为地区间教育均衡化发展服务。

第三、开展网络环境下远程交互式教育教学管理研讨,总结网络环境下家校联系新模式,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要求,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内在需要、学习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第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第五、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网络德育工作平台,给学生一个便于倾诉又能保护自尊的虚拟空间,做好梳理引导工作;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新教育体系,发挥网络平台的前移后续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2.研究内容:

主要观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反映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其核心内容和目标就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服务。

“数字化”校园应该是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使用网络技术的新教育环境,是打破了地域和时空局限,打破“围墙式”封闭环境,实现双向交互、实时交流、广泛传播、数据信息快捷收集等多种功能的教育平台和环境,“数字化”校园为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自评互评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校园建设既是技术教育,也是面向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学生在开展网络学习、“数字化”生活及一生的发展等方面拥有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知识能力。

(1)“数字化”校园环境要求:

通过建立“数字化”软环境、硬环境,建立远程备课研讨、远程教研活动、远程教学研讨课等实验平台,实现校区间教育教学互动,为区域间教学均衡化发展服务;

(2)通过师生在线交互平台实验,改变家庭、学校间联系的传统模式,拓展网络应用范围,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3)建立网络德育平台,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让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产生实效。

(4)为社区信息技术的培训提供环境和技术支持,缩小学校与社区间的数字鸿沟;利用学校网站,向社区宣传学校的基本情况,建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德育平台、社区和家长互动信息平台。

3.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

2007年7月—2007年12月,开题报告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资料,做好各类情报分析。

第二阶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分组分课题实验阶段。

该阶段前期(2008年2月——2008年7月)实验方法为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主要是收集资料,确定实验课题。

后期(2008年9月——2008年12月)研究方法为实验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第三阶段:

2009年1月—2009年9月,采用实验对比法、经验总结法,汇总各研究小组的实验报告,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

2009年9月—12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并上报。

四、研究过程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信息技术设施不断加大,设备升级速度较快。

但回顾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不难发现,尽管学校投入日益增大,效益却有限,属于“粗放型”建设,存在原发性、驱动型的特点,信息技术建设停留在局部、肤浅的表面,而对于如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仍然是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走一条科学发展、“集约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这条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要求学校转变观念,从“装饰性工程”变成关键性工程,变零散的、随机性的使用为整合、集成使用,强调要在学校的各类工作中用好用足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

基于此认识,我们确定了实验方向和原则:

“增加平台,完善功能,适用实用,提高效率”。

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研室在2008年3月申请了“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课程培训项目。

随后,科研室和学校信息中心对两个校区的教师进行了以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PPT应用、Moodle平台技术、远程互动平台技术为专题的培训,2008年6月全部完成培训任务;2009年分两次对一线教师进行了“PPT技术深度运用”培训,全体培训人员参加区进修学院的考核顺利通过。

这些培训普及了信息技术知识,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

(一)建立数字平台,完善学校管理系统

按照实验原则,我们从加强对内、对外联系入手,首先改变学校的通讯平台,不断试用最新技术,提高学校办事效率。

1.应用数字技术建设好学校管理系统

对于有两个校区的我校来说,实行一体化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距离远、来往不便,有很多难题靠传统的方法无法有效解决,特别是开会、传送资料很不方便。

而首要的问题应当是确保信息畅通,两个校区做到互通有无、沟通快捷。

2007年9月,我们改进了网络视频系统和通讯系统,凡是一般性的会议或者是网上教研活动,都在网络视频上进行;凡是由一个部门收集上报的材料,全都由“飞秋”系统解决,减少繁琐的程序,为教师节约大量时间。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探索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定要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把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摆脱繁杂虚耗的干扰,用“数字”技术打造一个开放高效的管理氛围,实现各部门、各条线之间的协调合作,做到联系更迅速,沟通更快捷,工作更有效。

同时,快捷、迅速的沟通和数据集中,更便于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注:

学校内部采用“飞秋”通讯系统,完成教师员工之间的联系、传输任务,对外使用“在线咨询平台”和家庭、社会联系。

远程视频会议

远程教研活动

远程教研活动

 

我们应用数字技术,相继开通了校园OA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飞秋”通讯平台、“在线咨询平台”及人事、财务、财产、卫生、图书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加强了学校内外交流,提升了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数字化”校园管理简便高效。

2.应用数字技术建设好学校咨询平台

对社会来讲,学校是政府或组织建设的社会公共设施,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

怎样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除学校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外,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人民一起来参与学校的管理。

这样,作为管理者、受益者来说,他们就会站在学校的角度,为学校的发展想方设法、出谋划策,而不是从学校的对立面来考虑问题。

同时,学校本身要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信息畅通是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往家长向学校咨询,最直接的方法是打电话。

有些家长在得知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或者听到一些反映,或者参加家长会后有一些想法,可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交流,又不愿意使用电话形式,而电子邮件的反馈速度又太慢。

同时,我们也发现社会上很多人关心学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想提出建议或意见,但往往苦于无法及时沟通。

鉴于此,我们在学校主页上安装了“商业及时通讯专家”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和网络上的校外来访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方便了家校社区间的联系,同时也把许多家校间的一些误解、甚至隐积的矛盾化解了。

例如:

2009年4月,有家长在“商业及时通讯专家”平台上向学校质问:

为什么她孩子(中预年级)班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比其他班级低?

语气十分不满。

接到该家长的质询,我们耐心地和家长交流,并从各个方面分析原因,正确看待班级总体成绩低的问题,引导家长树立“成绩是暂时的、发展是长期的”观念。

经过半小时的交流,基本上化解了家长的不满情绪,家长诚恳表示理解,并充分肯定老师的辛苦。

一次即时的网上联系,及时消除了可能引起家校矛盾的隐患。

又如,2009年5月,经常有家长在“商业及时通讯专家”平台上询问学校招生情况。

这对学校来说是大力宣传形象的一个机会。

曾有十多名家长咨询自己的孩子能否进我们学校学习,经过了解,他们的孩子都不属于我校学区的,但他们又非常想到我们学校来,鉴于此,学校咨询平台负责人及时、耐心的向家长介绍本校的招生要求、其他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向其他学校咨询进行了简单的指导,既避免了违规操作又介绍了学校情况,还能让这些学生在今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争取进入到理想的学校,可谓一举三得。

总之,学校想方设法广开言路,争取把家校社区紧密地联系为一体,对学校办学是有很大意义的。

 

在线咨询平台主界面

在线咨询画面

在线咨询记录

3.应用数字技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每到年末,人事部门总会把个人档案发到每个教职工手上,要求把一年的工作情况、成绩填写上去。

然而,有几个人能清楚地记得一年中所有的事情呢?

同时,从学校层面讲,核实每个人填写的资料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特别容易出错。

使用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既方便教职工及时把自己的各种情况、成绩记录上去,又方便学校管理层及时看到每个人上传的资料并予以核实,同步性很强。

为此,学校专门把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作为重点项目进行了建设,先后对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目前使用情况较好。

荣誉记录

获奖记录

专业发展情况记录

个人资源库

4.应用数字技术建设校园通讯系统

在使用“飞秋”系统之前,学校先后使用过MSN、QQ、飞鸽传输等通讯软件,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感觉上述软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

文件传输速度慢、服务不稳定,不便于学校教师的联系和工作。

在发现并体会到“飞秋”系统的好处后,我们迅速安装使用,使得文件在校园传输的速度比其他软件快了1000多倍,还能进行远程协助指导。

运行一年多,教职工反映非常快捷方便,尤其对两校区之间的联系更是极为方便。

“飞秋”传输界面

我们向全体教职工推荐了“飞秋”通讯软件之后,从学校领导层到教辅人员,很快习惯了使用”飞秋”接收各类学校的通知、指令,久而久之,教职工之间也开始使用“飞秋”传递各类教学资源、留言、照片等,各类群组通讯应运而生,如:

工会群组、班主任群组、各教研组群组等,使信息交流变得快捷通畅,同时,也为各类通知留底凭证,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使用“飞秋”软件以来,我校已经很少看到纸质通知,为学校节约了不少办学成本。

“飞秋”分组通讯结构图

5.应用数字技术改进运动会统计系统

每年开校运会都让学校头疼,特别是比赛成绩的统计、汇总,让学校工作人员既辛苦又紧张,原因就是项目多、学生多,而工作人员是有限的,组委会安排岗位时经常捉襟见肘。

而专用的运动会管理软件从组织到统计分析,过程太复杂,不太实用。

经过几年的研究分析,信息技术组教师利用EXCEL表格编制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表,使比赛数据一到统计处马上自动生成决赛名单、决赛道次、决赛名次等,甚至可以直接打印奖状,便于现场颁奖,而这些只要一个电脑操作员即可,比以往一个项目由一个人负责、一共需要十几个人统计还要快,大大提高了组委会的工作效率。

在连续两年的校运会上,统计处比往届少了一半的人但效率成倍增加,缓解了人员安排的压力,使老师们又一次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力量。

根据单项成绩汇总表自动生成的成绩总表

运动员报名信息

根据报名信息自动生成的单项成绩汇总表

(二)依托数字平台开展网络德育活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教师和家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或方式进行家校联系,关注学生的日常变化。

毋庸置疑的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负面效应和不健康的网络传播也泛滥起来,损害了学生身心发展。

因此,网络德育也是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新课题。

如何借助网络优势,开展有新意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自觉抵御有害内容的传播呢?

如何和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孩子情况的交流和沟通呢?

我们思考,既把网络德育作为新课题、新内容去探索,又要借助数字技术,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和空间,还要加大家校交流力度,增强德育“三

位一体”的合力,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数字化”德育实践研究中,我们确定了“网络介入,趣味引导,适当补充,完善沟通”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活动,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思想认识、应用技能。

随后,我们申请了国家级《“数字化”背景下“三位一体”和谐德育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该课题已得到批准立项,目前进入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