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68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docx

学习家长学校培训内容

调皮幼儿形成及转化的几点策略

今天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这次家长学校的活动,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相信我们家长都是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乖的,最聪明的。

那么今天我就一些调皮幼儿方面的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几点策略,与大家探讨,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及做法,也许这些是家长们已知的,或正在做的,但我还是愿意与大家分享,共勉。

何谓“调皮”幼儿,这里指的“调皮”幼儿是指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调皮幼儿,他们人数不多,但“作用”可不小,很多老师遇到这些调皮幼儿都感到头疼,可能会讨厌这些调皮的幼儿,甚至会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这样的做法幼儿可能当时会被降伏,但他们的自尊心却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事后也可能会一样的调皮,真是令教师们束手无策。

那么如何对这些调皮幼儿进行教育,使他们既发挥个性特长,促进良好发展,又能很好地遵守班级常规,成为大家喜欢的幼儿呢?

首先在幼儿园教育上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以一颗平和的心看调皮幼儿。

3——6岁的幼儿表现为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想玩一玩,试一试,但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判断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自我中心意识严重,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调皮的幼儿,调皮幼儿表现出的自制力差,习惯差,破坏性、攻击性行为等都是很正常的。

调皮幼儿同样是有自尊、有感情,希望平等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调皮幼儿的过程中,切不可用训骂甚至带有讽刺等消极的方式,不可带有厌烦和责备的情绪。

那种简单粗暴的批评、训骂的教育效果实质上是成人在情感发泄,教育的效果可能是负面的。

教育要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之上,要以关爱的心情,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耐心地教育他们。

二、了解调皮原因,对症下药。

对于“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如果我们不加认真、客观的分析,以成人的眼光和行为准则看待幼儿,把幼儿的淘气、调皮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并随意贴上“坏幼儿”的标签,这势必对幼儿的成长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给幼儿充分的解释和申辩的机会,耐心地倾听调皮幼儿的心声,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调皮的幼儿,那你就会发现幼儿调皮是有原因的,调皮幼儿的行为并不一定都是坏行为。

因此,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调皮原因,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

对于为了引起我们注意的调皮幼儿,我们会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很喜欢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让他有一种安全感;对于好奇心很强,积极探索的调皮行为,我们会以理解、支持和引导;对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调皮幼儿,我们也会做好家长工作。

我们在教育调皮幼儿的同时,也会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检查自己是否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等等。

总之,我们会经常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从幼儿的特点来看调皮的行为。

三、强化优点,淡化缺点。

每一个人都有其优秀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我们在教育调皮幼儿的过程中,要强化优点,淡化缺点,以强化优点来帮助幼儿克服缺点。

因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更何况是幼儿。

强化优点可以增加人的自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有可能使他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例如:

巍巍是个很好动的幼儿,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不是乒乒乓乓地摇椅子,就是离开椅子,敲敲这个小朋友的头,扯扯那个小朋友的衣服,或者找找地上有没有什么玩玩。

到室外更难管住他,做操时,他可能会翻跟斗,可能会跑到别的地方去玩,总之他什么坏主意都能想出来,做出来。

为此,我采用过批评、鼓励的方式,可效果总不理想,甚至有时会变本加厉。

后来,我干脆不理他,对他的教育采取一种静观的态度,只要不影响人,我尽量不去注意他的过失,但对于他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都会及时的表扬他,奖励他,渐渐地我发现他听话了许多,好多的坏习惯慢慢地改了。

因此我平日善于观察发现调皮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对其优点或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其缺点我会装在心里,但不要在其它幼儿面前过分强调、夸张,促进他们有效的、良好的发展。

四、通过文学作品,让幼儿懂得一些行为界限。

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许多行为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而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幼儿在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一些行为的界限,从而指导着他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和谐的发展。

五、借助榜样,应势利导

学龄前幼儿十分喜欢模仿,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直观的事例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教育比接受道理要快得多,因此我们要大量运用榜样,教会幼儿学会分辨是非,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因势利导,促进幼儿的转化。

六、家园有效配合,共同转化“调皮幼儿”

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是造成幼儿调皮的重要原因。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光宗耀祖的、传宗接代的希望,他们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他们的私有财产,使其在家没有权利和地位可言;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是安分守己的,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些导致孩子叛逆、霸道、引起反抗,从而更加地调皮。

我们教师尽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背后以及在家情况,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向家长传授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召开有关专题家长会,在家园联系栏定时张贴相关的育儿知识,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每一滴进步和需要配合之处,定时家访和电访,尽可能使家园的教育一致,共同转化“调皮幼儿”。

如何面对调皮的孩子,家长该做什幺呢?

开始时,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动。

面对孩子,父母此时能做的也许只是需要一点点特别的关注。

当你冷静下来后,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总有一个方法会见效的!

选择玩具。

比如大皮球,让孩子用力去踢,消除他们长时间的压抑心情。

再有就是用音乐化解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即使再凶猛的野兽都会为音乐所软化。

接触大自然。

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去一些环境能吸引孩子兴趣的地方,用外界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大好的自然环境中放风筝、荡秋千或是踢踢足球,户外活动可以让小宝宝彻底地释放所有的精力。

让调皮的孩子多多动手。

比如和父母分享一些做菜的技巧,共同制作他最爱吃的巧克力饼干,当他发现将所有准备的食物混合,竟如同变魔术般地变成美味的饼干时,可是会大大地引起他的兴趣,借此此舒解他的旺盛精力。

带着你家的小朋友一同上市场,他会很兴奋地帮你推着购物车,帮父母算帐,这对充满好奇心的儿童来说,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这样既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又起到培养良好情绪的效果。

如果上述的方法对你和你的小宝宝仍无帮助,你也不必咬牙切齿,在试着用其它方法来应对你家的小调皮时,请试着提醒自己,其实他就是你的翻版喔。

“调皮”幼儿的转化并不是简单容易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

总之,我们要以很大的耐心和恒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我们始终坚信能转化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们今天的家长学校就进行到这里,但愿它能给各位家长一些帮助,再次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

这些问题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

这一问题在学龄前的家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

第二、着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

第三、正确的鼓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第四、游戏时对孩子限制太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总爱给孩子买那些形象逼真的玩具。

这些玩具不利于改造创新,不能与别的玩具联系起来一起玩,因而,在玩的过程中无益于孩子展开想象。

第五、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负责精神。

 总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自觉进取的精神、扎实渊博的学识、创新应变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强壮扎实的体魄。

 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误区

其一: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

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其二:

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

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

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

其三:

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

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

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其四: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家长——孩子的“教科书”

家长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的“书”,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

家庭教育对孩子,特别是对幼儿而言,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们在这里摘录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方明先生的一篇短文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先生在《怎样教育婴幼儿》一书中说:

"我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母亲们,你们本身就是'教科书'啊!

"家长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的"书",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

因此,人们说: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特点之一:

潜移默化

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

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有一定道理。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家长就是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

孩子正是在对家长行为的观察和仿效过程。

家长的举止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孩子就学好;反之若家长行为不当,孩子也会加以仿效,对孩子的影响就不好。

过去我有个邻居的孩子刚刚3岁,平时由奶奶看管,奶奶的管教方式很粗暴。

有一天,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她的奶奶抄起家里的小扫帚,边吼噗骂地追打她,把孩子直逼到院子的角落里。

我见此状,立即拉住她的奶奶,劝他不要动气。

这时,只见她的小孙女两手叉腰瞪着她的奶奶,恶狠狠地说:

"长大我也当奶奶!

"。

特点之二:

榜样作用 

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我看到王馥荔谈她的教子经验。

她说她非常重视培养儿子"诚实"的良好品质。

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当时,她的儿子上某幼儿园,有一天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儿子告诉她:

"今天在幼儿园老师罚我站了。

"王馥荔问他是什么原因?

儿子说:

"今天中午吃桔子,老师问大家桔子甜不甜?

小朋友都说'甜'!

我说'酸'!

老师就罚我站了。

"王馥荔问儿子:

"那么你吃的桔子究竟是甜还是酸呢?

"儿子说:

"是酸的呀!

"王馥荔对儿子说:

"是酸的还是要说酸,站站没有关系。

"为了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自己对儿子说话向来是算数的,孩子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有一次她外出拍电影,走前将预定回家时间告诉了儿子,儿子在妈妈说定回来的时间在大门口等候妈妈。

但由于天气的突然变化,飞机未能按期到达,儿子久久地站在大门口等候着妈妈。

传达室的老爷爷告诉他:

"你妈妈今天不会回来了!

"劝孩子回家,孩子则说:

"不,我妈妈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这位母亲平时言而有信,言而有行,在她的影响下,孩子肯定也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那些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家长都是文明修养较好的。

比如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有条理、爱清洁的好习惯,父母自身在家中就要注意这样去做,在一个乱七八糟、脏稀稀的家庭环境中是不可能培养孩子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的。

特点之三:

以身示范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

"孩子的眼睛是录象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

"他打这个比喻也是要求家长必须注意身教。

家长除了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外,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有社会公德的人。

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靠家长以身示范。

如当您带孩子上街时,自己就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地下通道,过十字路口不闯红灯,在公共场所人爱护公共财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到公园游玩时不攀摘花木,不践踏草坪,注意保护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特别是对幼儿而言,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

我在家教咨询中常听家长说:

"我真没少说他,道理讲了一大堆,嘴皮子都磨破了,就是不听!

"这部分家长以为教育孩子就是靠"说"。

列·尼·托尔斯泰指出: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

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成为供孩子阅读的有益的"书",才是合格的家长。

 

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工作的观念有了转变,家长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普遍加强了家园联系与合作,这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要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的优良思想品质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要想让他茁壮成长,不但要精心浇水,要有阳光、雨露,还要不断进行剪枝修补,只有这样才能使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才。

孩子由于涉世不深,对是非观念认识模糊,家长就应该从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注意正面引导,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如:

有一次,我同事带孩子来家里玩,喜欢上了我儿子的玩具小汽车,临走时带走了,等我儿子回家后找他的小汽车,我便说让啊姨家的小弟弟拿走了,儿子一听便哭闹着要我去要回来。

针对孩子表现出的自私、狭隘的心理,我及时地对他讲道理,帮助他提高认识,并向他的两位教师反映了此事,要求帮助解决。

对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要和幼儿园配合起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随时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孩子尽可能的全面发展,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开始,从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

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却一辈子都会受益,所以作为父母和幼儿园教师都要有恒心、耐心,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抓起,教育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并严格去执行,要求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通过日常生活的不断锻炼,孩子会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例:

能独立穿衣、脱衣、洗手和刷牙等,每当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家长和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三、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发展孩子智力的强大推动力,要想使幼儿智力获得发展,首先要激发兴趣,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口说,动手操作,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智力潜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高兴地投入学习活动,发展智力,增进知识。

孩子的兴趣各不相同,家长如果能发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掌握孩子早期的智力倾向,因势利导,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与兴趣,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往往使孩子学的很苦,家长也搞的很累。

例:

我儿子从小就喜欢探索,常动手拆东西搞“实验”,我知道这是孩子的兴趣,但我却很反感,逼迫他学美术,孩子每次拿起画笔都要哭哭泣泣的,我觉得日子久了他就会渐渐喜欢的,没想到事与愿违,与他的老师说起此事,老师也说儿子的兴趣在于动手操作、探索,并批评我不该强迫孩子,我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家中给孩子设置了“探索”区,里面摆放了若干玩具手枪、汽车,并让他爸爸陪同孩子一起拆、拼并适当讲一下原理,孩子非常高兴,如鱼得水,没想到这帮助孩子提前认识了物理知识,现在儿子已上高一了,物理成绩在级部名列前茅。

总之,做到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幼儿素质并不是件难事,只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做教育的有心人,是随时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只要家园配合起来,定能更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建议一:

引导孩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

(一)情绪和学习密切相关,让孩子经常处于“发啦”的状态

我们各位先想象一下,当一种植物,在接受阳光雨露,长势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时候,用我们的身体、手势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

象征着茂盛、蓬勃、繁荣。

(发啦)

我们再想象一下,当一种植物,枯萎凋零,象征着衰弱、凋落。

(趴啦)

处在(发啦)状态中的孩子主要表现是:

自信、勇敢、开朗、乐观、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潜能容易开发和发挥、聪明、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

处在(趴啦)状态中的孩子的主要表现是:

忧愁、烦闷、自卑、目光无神、萎靡不振、消极、脆弱、怯懦、懒惰、自私、狭隘、悲观厌世、潜能封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一个内心和谐、快乐的孩子,他会处在(发啦)状态中。

当处在这种状态的孩子,当他内在有一种快乐情绪产生,这时大脑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β-内啡肽。

当你进入一个β-内啡肽的世界你的大脑就充满活力、思维活跃,从而会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实赏识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原理,始终让孩子处于“发啦”的状态。

(二)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小标签

当快乐情绪产生时,孩子的大脑会进入一种“我无所不能”的境界,这时候孩子学习任何科目都会即兴奋又迅速。

所以,要要经常引导自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把“我真幸福”、“我真高兴”、“我一定能做更好”、“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找到成功学习的正确方法”,等等语言变成一种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消极的心理暗示起到消极的作用。

当孩子处于(趴啦)状态时,他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产生时,大脑会分泌一种比毒蛇还毒的物质:

去甲肾上腺素。

他会生活在紧张,焦虑,烦恼当中,如果他被这种情绪主宰,那他就没有办法去学习。

一个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从事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及思考力迟缓是十分自然的现象。

这些消极的情绪如不及时梳理,得不到及时排遣时,便杂草丛生,心理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并失去了快乐起来的能力。

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不能总是强化,否则,孩子就会向着家长所不愿看到的方向“努力”。

如你真笨。

你真粗心。

你真没出息等。

孩子学习固然有各种外在的目的和长远目标,但是对孩子来说,学习的乐趣在于学习活动本身。

如果孩子的兴趣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他就会持之以恒。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实际上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追求学习的外在目的,很可能将学习的境界限在“知之”这一层次,孩子只是处于被动的、简单的应答阶段,豪无创造可言,学习的快乐更是无从谈起!

孩子的情绪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当孩子受到这种情绪控制的时候,这就相当于他发烧一样,需要我们大人给予他一些帮助,鼓励他。

把他拉出这种状态。

不以功利的“长远”目标来激励孩子学习。

而关注孩子自身的每一点进步,全面发展以及孩子发展的纵向比较。

让孩子和自已竞争,而是不盲目的的攀比。

建议二、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1、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

负面情绪是人们因某种让自己不满意的生活事件发生之后所产生的不舒服感受;基本上是一种主观的状态,同时也会造成情绪水位。

既然是主观,就无所谓的对或错可言,所以应该要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之。

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处在烦躁、生气、绝望、委屈、孤独---或是兴奋、快乐激动---哪一种情绪中,家长都能够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认同、赞同、支持他的情绪,而只是希望你能关注到、意识到、觉察到对方的情绪,表明你已注意到、看到、感觉到、认识到并能理解孩子的情绪从而使自己有一个更宽的视角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即使你认为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儿,你也要先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再想办法改变他的不良情绪,或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假如问题不大,孩子的情绪得到接纳以后,他自己就有能力解决问题了。

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就需要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

要想理解孩子的情绪,就要体会孩子的情绪;

你要想体会孩子的情绪,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一个人越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越能够理解别人;

一个人越能够理解别人,就越能够尊重和接纳别人

 

孩子的焦虑来自何处

一.环境变大了:

(家庭-->幼儿园)

一个生活2-3年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地方,上厕所的地方,玩的地方....都已经是轻车熟路.也就是说那是一个可以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环境.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需要全新摸索的环境.各个机能性的场地安排在那里,都需要孩子重新认识

二.接触人陌生了(亲属-->老师)

多数的主要教养人还是父母亲,也是出生的第一天就陪伴在身边,每天张开眼睛就可以看得到的人.照顾他的生活一切,父母亲的行为模式及规律对孩子来说自然是熟悉又有安全感.

基于本能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孩子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认识老师,保育员.他们会从老师的行为(包含情绪)的规律来推测后面的反应,一旦孩子感受到老师的行为中所表达的爱心与耐心.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

三.教养方式改变了(适应新规则)

几个主要教养人的规则如果是一致的,那么孩子在家庭中,会逐渐养成生活上的规律.但是家庭的规则特点就是单一(只针对一个孩子)与弹性.

幼儿园的环境是团体,虽然只有20人,但是对孩子来说已经是10-20倍的放大了.团体里面少了很多的弹性与关注.给孩子带来就是关爱减少与挫折的不断出现.自然就会出现焦虑与排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