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45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可燃冰燃烧B.铁钉生锈C.矿石粉碎D.光合作用

2.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熄灭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读液体体积滴加液体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有机物:

甲烷、二氧化碳B.盐类:

烧碱、纯碱

C.混合物:

自来水、冰水共存物D.氧化物:

水、二氧化锰

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3:

1

C.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D.此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硝酸铵(NH4NO3)是一种肥效较高、使用广泛的氮肥,但近年来不法分子用它来生产炸药,给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硝酸铵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减少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科学研究发现,硝酸铵爆炸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下列关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  )

A.﹣4+6B.+1+1C.﹣3+5D.无法确定

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

54

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aCl(NaOH)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HCl溶液(H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二、填空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9.(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

(2)某兴趣小组对清水江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静置后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3)若要测定清水江江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  (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B.pH试纸C.无色酚酞溶液

(4)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

(5)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不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会发生变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碱变质的原因     .

10.(8分)请用H、O、Cl、Na、Fe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氢原子  ;②五个铁离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可用于除去铁锈的酸  .

(3)请用上述元素中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一根化学方程式:

①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11.(3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把A、B物质各30g分别加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用字母代号和“>“、”<“或“=”填写)

12.(6分)A﹣J及X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C为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为蓝色沉淀,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和X为常见的金属单质,E为蓝色溶液,J为浅绿色溶液,B、D、E、G、J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为  

(2)写出A的一种主要用途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B+Na2CO3→C+D    

②X+E→I+J    .

三、实验题(共15分)

13.(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还原性,根据实验室制的仪器、药品和实验需要,组装了如下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小组同学如用稀盐酸和锌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发生装置与其它能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比较,其优点是      

(3)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并探究其还原性,所选除杂质的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

发生装置出口  (按顺序填导管口字母)→F装置,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如用如图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氢气,应将纯净干燥的氢气从  (填“g“或“h“)端进入.

(5)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同学还想用A装置来制备氧气,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6分)

14.(6分)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7.0

5.0

3.0

1.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可燃冰燃烧B.铁钉生锈C.矿石粉碎D.光合作用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解:

A、可燃冰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熄灭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读液体体积滴加液体

【知识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思路分析】酒精灯的熄灭,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解: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冒盖灭,故A操作错误;

B、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的使用:

垂直悬空容器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同学们的识图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属于基础性题目.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有机物:

甲烷、二氧化碳B.盐类:

烧碱、纯碱

C.混合物:

自来水、冰水共存物D.氧化物:

水、二氧化锰

【知识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思路分析】根据有机物、混合物、氧化物及盐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解:

A.二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烧碱不是盐类,错误;

C、冰水共存物不是混合物,错误;

D、水和二氧化锰都是氧化物,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的分类的相关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俗称.

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3:

1

C.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D.此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思路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

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

【解答过程】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有二种分子参加反应.故A不正确;

B、由变形后的图示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是3:

1,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发生了改变.故C不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总结归纳】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5.硝酸铵(NH4NO3)是一种肥效较高、使用广泛的氮肥,但近年来不法分子用它来生产炸药,给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硝酸铵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减少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科学研究发现,硝酸铵爆炸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下列关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  )

A.﹣4+6B.+1+1C.﹣3+5D.无法确定

【思路分析】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结合硝酸铵(NH4N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过程】解:

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y+(﹣2)×3=﹣1,则y=+5价.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

54

【思路分析】反应后X质量减少46g,是反应物;

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是生成物;

反应后水增加54g,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88g+54g﹣46g=96g,则待测为:

128g﹣96g=32g.

【解答过程】解: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

×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

=6g,24g+6g=30g<46g,故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A、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8:

54,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思路分析】A、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KOH,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aCl(NaOH)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HCl溶液(H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思路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过程】解:

A、NaOH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过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2SO4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A.

【总结归纳】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9.(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

(2)某兴趣小组对清水江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静置后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3)若要测定清水江江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  (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B.pH试纸C.无色酚酞溶液

(4)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

(5)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不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会发生变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碱变质的原因     .

【思路分析】

(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解答;

(4)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

(1)A、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D、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2)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3)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要用pH试纸;

(4)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能使可燃物被移走,从而灭火;

(5)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

(1)C;

(2)玻璃棒;(3)B;(4)移走可燃物;(5)CO2+2NaOH=Na2CO3+H2O.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0.(8分)请用H、O、Cl、Na、Fe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氢原子  ;②五个铁离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可用于除去铁锈的酸  .

(3)请用上述元素中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一根化学方程式:

①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过程】解:

(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

2H;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铁离子可表示为:

5Fe3+;

(2)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

O2;

②由H、O、Cl、Na、Fe五种元素可组成的用于除去铁锈的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

HCl;

(3)①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②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Fe(OH)3↓+3NaCl;

故答案为:

(1)①2H;②5Fe3+;

(2)①O2;②HCl;

(3)①2H2O

2H2↑+O2↑;②FeCl3+3NaOH═Fe(OH)3↓+3NaCl;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1.(3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把A、B物质各30g分别加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用字母代号和“>“、”<“或“=”填写)

【思路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过程】解

(1)据图可以看出,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

t1;

(2)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把A、B物质各30g分别加到50g水中,B能溶解25g,形成饱和溶液,而A最多能溶解40g,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填:

A;

(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不变,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A>B>C,故溶剂质量关系为C>B>A,故填:

C>B>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6分)A﹣J及X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C为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为蓝色沉淀,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和X为常见的金属单质,E为蓝色溶液,J为浅绿色溶液,B、D、E、G、J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为  

(2)写出A的一种主要用途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B+Na2CO3→C+D    

②X+E→I+J    .

【思路分析】根据A﹣J及X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C是一种沉淀,所以C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和水反应生成的D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F为蓝色沉淀,所以F是氢氧化铜沉淀,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G和硝酸钡反应会生成H,所以H是硫酸钡沉淀,G中含有硫酸根离子,E和D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E为蓝色溶液,所以E是硫酸铜,I和X为常见的金属单质,J为浅绿色溶液,B、D、E、G、J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所以X是铁,J是硫酸亚铁,I是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